近日,浙江大学胡宁研究员课题组在ACS Nano上发表了题为“微纳三维生物电子学:心脏电生理学的革命性平台”的综述文章,总结了微纳三维生物电子学技术在心脏电生理记录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该综述文章详细讨论了三维纳米器件的制备和加工、几何结构、细胞内访问策略,总结了三维纳米电极在精确药物筛选和仿生疾病建模中的应用。此外,还深入讨论了三维纳米电极在制备和应用方面面临的挑战,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旨在促进细胞内电生理平台的发展,以满足新兴临床应用的需求。
图1心脏电生理三维微纳生物电子学研究平台
研究的主要内容介绍:
该文章首先讨论了“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两种制备策略,以了解纳米电极的制造和加工,实现三维纳米器件的精确制造。由于单一的“自下而上”策略难以控制三维纵向结构和掺杂分布,而基于光刻技术的“自上而下”策略存在高成本、低可扩展性、缺乏通用性等局限性。因此,将这两种策略相结合,可精准制造出多种具有不同几何形状的柔性或坚固的三维纳米器件。其次,文章详细介绍了三维纳米电极的几何结构。目前,蘑菇状电极、纳米线电极、纳米柱电极、纳米管电极、纳米火山电极、纳米冠电极等已被广泛开发用于心肌细胞胞内动作电位记录。通过优化纳米电极的几何结构,可以有效改善细胞与电极之间的耦合,减少信号损失,提高细胞记录的质量。然后,文章讨论了不同细胞内访问策略对细胞-电极界面的影响。基于化学诱导的自发渗透策略或物理渗透策略(电穿孔、光穿孔等)均可以使三维纳米电极访问细胞内部,从而记录到心肌细胞的跨膜动作电位。接着,文章总结了目前三维纳米电极阵列和场效应晶体管在精准药物筛选和仿生疾病建模中的应用。最后,文章对三维纳米器件在制备和应用中面临的挑战进行了总结,并展望了三维纳米器件在未来的发展。提出可以进一步改进三维纳米器件的结构(材料、尺寸、密度等)以提高细胞内记录的性能,可以引入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技术以实现细胞网络的大规模电生理信号高保真记录。同时,三维纳米器件可以结合电生理学和机械生理学进行多参数联合检测,实现三维微纳生物电子学平台传感-调节一体化以及进一步应用心脏类器官模型等。
图2 多类三维微纳米电极制备
图3 具有不同几何形状的三维纳米器件的扫描电镜图
图4 细胞-电极界面耦合、细胞穿孔透膜策略及胞内外电生理记录
图5 三维微纳米器件用于药物精准研究
图6 三维纳米器件用于疾病研究
图7 心脏电生理研究未来的发展方向
总结:
微纳三维生物电子学技术可以实现准确、长期、高通量的心肌细胞胞内动作电位记录,其中包含了丰富的离子通道信息,可用于心脏疾病机制探索和药物毒性评估。文章综述了多种三维纳米器件的结构和主要加工方法,综合分析了各种细胞内访问策略的优缺点,总结了不同结构和细胞内访问策略在电生理记录中所具有的独特优势。此外,还讨论了三维纳米器件在精确药物筛选和仿生疾病建模方面的应用。随着加工工艺、结构设计和细胞内访问策略的进一步发展与优化,以及先进材料、微流体、芯片技术和纳米机器人的引入和集成,未来的三维纳米器件将为探索心血管疾病机制和高通量药物筛选提供更多机会。
这一成果近期发表在纳米科技权威期刊ACS Nano上,课题组研究助理郑吉琳为第一作者。
课题组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高强度国际研究合作、面上项目、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杭州市重点科研计划、浙江大学百人计划、浙江大学杭州国际科创中心百人计划等项目资助。
作者简介:
胡宁研究员,现为浙江大学化学系“百人计划”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浙江大学杭州国际科创中心“百人计划”研究员、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研究员、国家儿童健康与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研究员,博士学士毕业于浙江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后前往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塔夫茨大学开展博士后研究工作。十余年来专注于生物医学传感与纳米科学技术交叉学科领域,自主研制并开发了多种生物医学传感检测技术、微纳生物医学传感器件以及多功能一体化传感系统;同时坚持以探索微纳生物医学传感研究与技术的创新、突破技术与仪器的瓶颈、打破国外技术与产品的垄断为目标,系统性地发展了生物医学传感核心的生物模型、试剂、器件、技术与系统。目前,共主持国家级、省部级、企事业横向项目等30多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国家海洋局等科研仪器研制类项目10多项。相关成果以通讯作者在国际知名期刊Nano Letters (IF=10.8)、Biosensors and Bioelectronics (IF=12.6)、ACS Nano (IF=17.1)、Nature Reviews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 (IF=65.1)、Nano-Micro Letters (IF=26.6)、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IF=19.0)、Research (IF=11.0)、Small (IF=13.3)等共发表SCI论文70多篇;授权发明专利20多项,转让4项;基于生物医学传感技术的研究成果撰写中英文著作5部;有关生物医学传感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成果分别获得教育部技术发明二等奖与自然科学二等奖,并担任多个SCI期刊的副主编或编委,入选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
个人主页https://person.zju.edu.cn/zjuhuning--检测服务--论文链接:免责声明:本内容来自腾讯平台创作者,不代表腾讯新闻或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举报
相关知识
浙大胡宁研究员课题组Nature Reviews Gastroenterology&Hepatology:下一代胃肠电生理设备
清华大学张莹莹课题组ACS Nano展望论文:面向健康管理的智能纤维与织物
ACS Nano
成都大学魏竟江/王清远团队、武汉理工大学傅正义院士 ACS Nano:用于电生理学电极替代的多功能传感液态金属基分级水凝胶
ACS NANO:两国科学家联合研制出纳米微针,转化脂肪来瘦身
【简介】心内科电生理学组
ACS Nano:躺瘦不再是梦!光热凝胶+药物疗法实现轻松减重15%、燃脂50%左右!
电子科技大学肖波团队《Adv Sci》:纳米工程菌通过增强光免疫疗法和微生物色氨酸代谢口服治疗结直肠癌
大学生电子CAD课程教学模式初探
电子科技大学肖波团队《Adv Sci》:纳米工程菌通过增强光免疫疗法和微生物色氨酸代谢口服治疗结直肠癌@MedSci
网址: 胡宁课题组ACS Nano:微纳三维生物电子学——心脏电生理学的革命性平台 https://m.trfsz.com/newsview15793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