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婚人士是否更健康?他们是否因为已婚而更健康?这些说法屡见不鲜,许多人都将其视为无可争议的真理。但最近的研究(方法论往往比过去的研究更为复杂)正在挑战这一信念。
18年研究成果揭晓
今年(2025年),一项历时18年、针对24000多名老年人的研究成果一经发表,便引发了广泛关注。研究结果显示,所有未婚成年人,无论是处于离婚、丧偶状态,还是从未结过婚的,他们患痴呆症的风险都比已婚成年人低,至少低50%。
在这些未婚群体中,一直单身(从未结过婚)的人患痴呆症的风险最低,尽管与其他未婚群体的差异在统计学上并不显著。
这项研究由佛罗里达州立大学的塞林・卡拉科斯(SelinKarakose)及其同事开展,研究成果发表于《阿尔茨海默病与痴呆症》杂志,论文题目为“18岁以上的婚姻状况与痴呆症风险:来自国家阿尔茨海默病协调中心的发现”。
研究人员对24107名年龄在50至104岁之间(平均年龄72岁)的参与者,进行了长达18年的年度评估。每次评估时,参与者不仅要接受认知状态的神经心理学测试,还要接受临床医生的评估。最终得出结论:未婚人士患痴呆症、阿尔茨海默氏症或路易体痴呆症的风险低于已婚人士。
更为值得注意的是,在参与者初次接受评估时,部分人已患有轻度认知障碍。而在这些人中,未婚者的轻度认知障碍发展为痴呆症的可能性更小。
在研究期间,一些已婚参与者成为了寡妇或鳏夫,结果显示,这些寡妇和鳏夫患痴呆症的可能性,比那些维持婚姻状态的参与者要小。
为了探寻影响这一结果的因素,研究人员对年龄、性别、种族、教育、吸烟以及其他身心健康指标等诸多可能相关的因素进行了深入研究。然而,关键发现始终一致:未婚人士患痴呆症的可能性比已婚人士小。
尽管这种差异在程度上存在一些细微变化,但总体差异不大。比如,单身男性相较于已婚男性在降低患痴呆症风险方面的优势,略大于单身女性相较于已婚女性的优势,尤其是未婚男性患痴呆症的可能性明显更小。
未婚人士认知优势的原因
那么,究竟为什么未婚人士不太容易出现认知能力下降的情况呢?研究人员虽然无法确切解释未婚人士患痴呆症可能性低于已婚人士的原因,但提出了一些颇有价值的建议。
这些建议基于一项被多次验证的研究结果,即单身人士更善于维持社会关系,然而这一事实却常常被医学期刊所忽视。
SelinKarakose及其同事指出:“从未结过婚的人,更有可能与朋友和邻居交往,且比已婚人士更有可能采取更健康的行为。与未婚人士相比,已婚人士往往社会融合度较低,在人际网络中的互动频率较低且质量不高。
这些幸福感和社会关系的积极方面,可能成为长期预防痴呆症的保护因素。”在接受MedPageToday采访时,卡拉科斯还补充道,单身人士可能更自力更生,这或许也有助于解释他们为何能保持更持久的认知能力。
重新审视婚姻与健康关系
在过往的研究中,大量研究声称婚姻能让人更健康,这些研究通过对比已婚人士与未婚人士来证明这一观点。但需要明确的是,即便已婚人士在某些研究中表现得更健康,也并不能就此证明他们健康是因为已婚以及拥有特殊的配偶关系。
这仅仅是一种相关性,并不能证实因果关系。例如,在某些研究中,已婚人士更健康,可能并非源于与配偶的特殊关系,而是因为他们有更多机会获得健康保险和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在那些表明已婚人士比未婚人士更健康(或更快乐等)的研究中,往往隐含着一种暗示,即未婚人士只要结婚,就会变得更健康。但从研究方法论的角度来看,长期跟踪同一批人,观察他们结婚后是否真的变得更健康,才是更好的研究方式(尽管这种方式依然无法确定因果关系)。
实际上,大量研究表明,已婚人士的幸福感并不比单身时更持久,健康方面或许也是如此。例如,一项针对11000多名瑞士成年人、为期16年的研究发现,婚姻并不能保护人们免受健康状况下降的影响。
事实上,参与者结婚后,健康状况相较于单身时略有变差,并且随着婚姻的持续,健康状况逐渐下降。
透过这些研究成果,我们愈发清晰地认识到,婚姻与健康之间的关系,远比想象中错综复杂。传统观念里“已婚人士更健康”的笃定论断,正遭受一波又一波新研究的强势冲击。
无论是痴呆症风险,还是整体健康水平,婚姻状态与健康之间绝非简单粗暴的因果关联。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迫切需要更多视角多元、分析深入且全面的研究,来深度剖析婚姻与健康之间那千丝万缕、盘根错节的联系。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摒弃固有偏见,以科学、理性的态度重新审视这一关乎每个人生活与健康的重要议题,进而为人们的日常抉择、健康规划提供坚实可靠的依据,让大家在追求健康生活的道路上,少一些盲目,多一分从容。
#心理##健康#
文章来源:Bella DePaulo 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