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益生菌的使用方法、注意事项及功效

益生菌的使用方法、注意事项及功效

文章 从便秘到肠癌的距离有多远?肠道健康预警信号

从便秘到肠癌的距离有多远?肠道健康预警信号 ## 一、引言 便秘是现代生活中常见的消化系统问题,很多人可能认为它只是一个小毛病,但其实它可能是肠道健康问题的早期信号,甚至与肠癌的发生有一定的关联。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肠道健康与全身健康密切相关,从便秘到肠癌的距离可能并不遥远。因此,了解肠道健康的预警信号,及时采取措施,对于预防肠癌和其他肠道疾病至关重要。 ## 二、便秘与肠癌的潜在联系 ### (一)便秘的定义及危害 便秘是指排便次数减少、粪便干结、排便困难或排便不尽感。长期便秘可能导致肠道内毒素积累,引发多种健康问题。例如,粪便中含有一种名为“二级胆酸”的致癌物,长期便秘会使这种物质在肠腔内积累,刺激肠黏膜,从而增加肠癌的风险。 ### (二)便秘对肠癌的“推波助澜”作用 虽然便秘本身并不直接导致肠癌,但它可能为肠癌的发生创造条件。长期便秘会使肠道内的有害物质长时间接触肠黏膜,增加黏膜受损和癌变的可能性。此外,便秘还可能掩盖肠癌的早期症状,如排便习惯改变和大便性状改变。 ## 三、肠道健康的预警信号 ### (一)排便异常 1. 大便次数改变:大便次数明显增多或减少,尤其是便秘与腹泻交替出现,可能是肠道疾病的早期信号。 2. 大便形状改变:大便变细、排便费力、排出的大便有压迹,甚至出现血便,这些都可能是肠癌的早期表现。 3. 排便不尽感:排便后仍有便意、排不尽的感觉,或肛门坠胀感,可能是肠道内有病变的信号。 ### (二)消化不良症状 1. 频繁腹胀和气体:持续的腹胀和过多的气体可能是肠道菌群失调的信号。 2. 胃灼热和反酸:胃酸反流或胃灼热可能是肠道功能紊乱的早期表现。 ### (三)全身症状 1. 不明原因的体重变化:突然的体重增加或减少,可能与肠道功能紊乱有关。 2. 疲劳和低能量:肠道健康问题可能导致营养吸收不良,进而引发疲劳和低能量。 3. 皮肤问题:痤疮、湿疹、皮炎等皮肤问题可能与肠道炎症有关。 ### (四)情绪和睡眠问题 1. 情绪波动和焦虑:肠道与大脑之间存在密切联系,肠道功能紊乱可能导致情绪波动、焦虑或抑郁。 2. 睡眠问题:肠道健康问题可能影响睡眠质量,导致失眠或睡眠中断。 ## 四、如何维护肠道健康 ### (一)饮食调整 1. 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物和豆类,有助于软化粪便,促进肠道蠕动。 2. 减少高脂肪和高糖食物摄入:这些食物可能加重肠道负担,导致便秘。 3. 适量摄入益生菌:酸奶、发酵食品等富含益生菌,有助于调节肠道菌群。 ### (二)生活方式改变 1. 保持规律运动:运动可以促进肠道蠕动,减少便秘。 2. 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每天定时排便,避免长时间憋便。 3. 减少压力:压力可能影响肠道功能,通过冥想、瑜伽等方式减轻压力。 ### (三)定期体检 1. 定期进行肠道检查:尤其是有肠癌家族史或长期便秘的人群,应定期进行肠镜检查。 2. 关注身体信号:一旦出现上述预警信号,应及时就医。 ## 五、结语 从便秘到肠癌的距离,可能只是一步之遥。肠道健康是全身健康的重要基础,便秘等早期信号不容忽视。通过饮食调整、生活方式改变和定期体检,我们可以有效维护肠道健康,预防肠癌的发生。如果出现排便异常、消化不良、全身症状或情绪问题,应及时就医,避免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学术小助手

127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先天性巨结肠

先天性巨结肠,又称肠管无神经节细胞症。是由于肠管神经节细胞发育先天性畸形,导致直肠或结肠肠管持续痉挛,粪便淤滞。是小儿常见的先天性肠道畸形。 本病特点是受累肠段远端肌间神经细胞缺如,使肠管产生痉挛性收缩、变窄,丧失蠕动能力。近端肠段扩张,继发性代偿扩张肥厚。发病率为2000~5000个新生儿中有1例,在新生儿胃肠道畸形中居第2位。男女之比为5~10:1。并有明显的家族发病倾向,有关资料表明本病可能为多基因遗传。 临床表现: 1.胎便排出延迟,顽固性便秘腹胀患儿因病变肠管长度不同而有不同的临床表现。痉挛段越长,出现便秘症状越早越严重。多于生后48小时内无胎便排出或仅排出少量胎便,可于2~3日内出现低位部分甚至完全性肠梗阻症状,呕吐腹胀不排便。痉挛段不太长者,经直肠指检或温盐水灌肠后可排出大量胎粪及气体而症状缓解。痉挛段不太长者,梗阻症状多不易缓解,有时需急症手术治疗。肠梗阻症状缓解后仍有便秘和腹胀,须经常扩肛灌肠方能排便,严重者发展为不灌肠不排便,腹胀逐渐加重。 2.营养不良发育迟缓长期腹胀便秘,可使患儿食欲下降,影响了营养的吸收。粪便淤积使结肠肥厚扩张,腹部可出现宽大肠型,有时可触及充满粪便的肠袢及粪石。 3.巨结肠伴发小肠结肠炎是最常见和最严重的并发症,尤其是新生儿时期。其病因尚不明确,一般认为长期端梗阻,近端结肠继发肥厚扩张,肠壁循环不良是基本原因,在此基础上一些患儿机体免疫功能异常或过敏性变态反应体质而产生了小肠结肠炎。也有人认为是细菌和病毒感染引起,但大便培养多无致病菌生长。结肠为主要受累部位,粘膜水肿、溃疡、局限性坏死,炎症侵犯肌层后可表现浆膜充血水肿增厚腹腔内有渗出,形成渗出性腹膜炎。患儿全身情况突然恶化,腹胀严重、呕吐有时腹泻,由于腹泻及扩大肠管内大量肠液积存,产生脱水酸中毒高烧、脉快、血压下降,若不及时治疗,可引起较高的死亡率。 临床诊断: 1.病史及体征90%以上患儿生后36~48小时内无胎便,以后即有顽固性便秘和腹胀,必须经过灌肠、服泻药或塞肛栓才能排便的病史。常有营养不良、贫血和食欲不振。腹部高度膨胀并可见宽大肠型,直肠指诊感到直肠壶腹部空虚不能触及粪便,超过痉挛段到扩张段内方触及大便。 2.X线所见腹部立位平片多显示低位结肠梗阻。钡剂灌肠侧位和前后位照片中可见到典型的痉挛肠段和扩张肠段,排钡功能差,24小时后仍有钡剂存留,若不及时灌肠洗出钡剂,可形成钡石,合并肠炎时扩张肠段肠壁呈锯齿状表现,新生儿时期扩张肠管多于生后半个月方能对比见到。若仍不能确诊则进行以下检查。 3.活体组织检查取距肛门4cm以上直肠壁粘膜下层及肌层一小块组织,检查神经节细胞的数量,巨结肠患儿缺乏节细胞。 4.肛门直肠测压法测定直肠和肛门括约肌的反射性压力变化,可诊断先天性巨结肠和鉴别其他原因引起的便秘。在正常小儿和功能性便秘,当直肠受膨胀性刺激后,内括约肌立即发生反射性放松,压力下降,先天性巨结肠患儿内括约肌非但不放松,而且发生明显的收缩,使压力增高。此法在10天以内的新生儿有时可出现假阳性结果。 5.直肠粘膜组织化学检查法此乃根据痉挛段粘膜下及肌层神经节细胞缺如处增生、肥大的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不断释放大量乙醯胆碱和胆碱酶,经化学方法可以测定出两者数量和活性均较正常儿童高出5~6倍,有助于对先天性巨结肠的诊断,并可用于新生儿。 保守治疗: 回流灌肠:回流灌肠是先天性巨结肠的首要治疗措施,应用这种方法,可逐渐清除扩张结肠段内的积粪,排出气体,解除便秘,减轻腹胀,维持其排便功能,达到进食及营养吸收的目的。并为医生施行根治手术做好充分的肠道准备。 扩肛治疗:扩肛治疗可以解除巨结肠肛门直肠的痉挛狭窄,促进患儿排便排气,松弛肛门括约肌,为手术治疗做准备。 进行保守治疗的患儿应该按医生的要求定期复查钡灌肠。如果通过保守治疗能使便秘腹胀缓解,患儿能每日自己排净大便,并且钡灌肠复查结果无异常,则无需手术治疗。 手术疗法: 1.结肠造口术:适于保守治疗无效,而且症状危重的新生儿。 2.根治术:要求手术创伤小,安全性大,减少或不破坏盆腔神经丛,术后不影响排粪及生殖能力。适用于6个月以上的婴儿及低位节段性痉挛巨结肠。常用的手术方法有:结肠与直肠黏膜剥离肌鞘内拖出法(Soave术式)、结肠切除、直肠后结肠拖出术(Duhamel手术)等。 预后: 术后大多数病人(>96%)大便可良好控制,2~3%出现粪污,大便失禁罕见(<1%)。有些病人(10~20%)可能出现便秘,但如用高纤维饮食和大便软化剂常能改善,大多数病人术后伴发的症状随年龄增长可逐步好转。 本文是温哲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温哲

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147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小儿肛裂,如何治疗?

小儿肛裂,如何治疗? 了解小儿肛裂及其危害 小儿肛裂是家长常见的育儿困扰之一,尤其对于一些便秘的孩子来说,这种情况更为常见。肛裂不仅会导致孩子排便时疼痛难忍,长时间未愈合还可能引发便秘恶性循环,严重影响孩子的生活质量。许多家长对于如何处理和治疗小儿肛裂感到困惑和焦虑,尤其是在治疗过程中效果不佳,迁延不愈时。 很多家长在孩子出现排便困难和肛裂时,常常因为治疗方法的不足或错误,使症状得不到缓解,甚至更加严重复杂,面对这些困惑,如何科学、有效地治疗和护理小儿肛裂,成为家长们关注的焦点。 在此,跟大家科普一下,小儿发生肛裂后,怎么来治疗和护理,旨在为家长提供一份详尽的小儿肛裂治疗与护理指南。首先,我们将解析小儿肛裂的成因;然后,介绍治疗小儿肛裂的多种方法;最后,对于长期未愈合或反复发作的肛裂,本文也会介绍何时考虑手术治疗。 小儿肛裂的原因: 小儿肛裂是一种常见的肛门疾病,通常由便秘、用力排便或肛门受伤引起。很多小儿肛裂迁延不愈,每次大便“嗯嗯”,如同上刑,可能存在治疗方法上的不足或者错误。 治疗小儿肛裂的方法 1改善便秘,解除便秘这个刺激因素 —加膳食纤维:如蔬菜(泥)、水果(泥)、全谷物、薯类(地瓜、土豆)等。 —如果大便反复干结,预防性使用软化便便的药物:如儿童用的乳果糖口服液,而不是等到大便干了,便秘了,拉不出来了,才想到用开塞露去刺激排便。 —如果正常进食,但大便超过3天(含)未解,根据既往排便情况,便秘已无可避免,预防性的使用开塞露,诱导排便,一年大便越积越干,最终排出时,加重肛裂,延缓愈合。 2补充充足水分 确保孩子每天喝足够的水,可以煮点甘蔗马蹄红萝卜水喝,生津润肠通便通便,又补充水分。口感好,小儿比较容易接受,而且通便安全效果好。 3温水坐浴(或泡浴) 每天进行2-3次,每次10-15分钟,松弛、缓解肛门括约肌的痉挛,这对促进愈合很关键,甚至比药物都重要。 婴幼儿如果不配合坐浴,可以选择热水泡浴,注意控制好温度,不要烫伤,泡浴出汗后,注意补充水分。 4控制排便疼痛 外用药物,使用儿童适用的局部药膏麻醉止痛成分的药膏,缓解局部疼痛和括约肌痉挛。对创面愈合有好处,另外,打破排便疼痛——不敢排便——大便干结解——排便困难——排便疼痛——不敢排便……这个恶性循环。 如果有明显括约肌张力高和痉挛的,使用专用括约肌肌松弛剂,如硝苯地平或硝酸甘油软膏。 5注意肛门干燥清洁,适当使用促愈合药 在每次排便后,温水清洗肛门后,使用一些促愈合药物。如复方多粘菌素B、烧伤膏、生长因子等。 6手术治疗 手术是最后的选择。对于严重的或反复发作的肛裂,保守治疗超过3-6月无效的,评估伴有括约肌纤维化痉挛的,可能需要通过手术来治疗,切除裂口附近的炎性组织,松解痉挛的肛门括约肌。 通过这篇科普文章,我们希望能够为家长们提供一种科学、规范的治疗方法,帮助孩子尽早康复,缓解肛裂带来的困扰,减轻家长们的担忧。同时,也希望家长们能在日常护理中更加关注孩子的肛门健康,避免不当的治疗或忽视症状,让孩子健康快乐成长。

卿笃桔

主任医师

江门市中心医院

153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习惯性便秘全面解析:从原因、治疗到预防

随着年龄增长,许多中老年人发现自己的排便越来越困难,甚至一周才排一次大便,肚子胀得难受却 “有苦难言”。长期便秘不仅影响生活质量,还可能诱发痔疮、肠道疾病甚至心脑血管意外 , 今天,我们从中西医双重视角,带您科学应对这一难题。 一、为什么会便秘?中西医共同解读原因 (一)西医视角:身体机能变化的连锁反应 1、 肠道动力 “老化” 肠道肌肉收缩力减弱,神经反应迟钝,导致粪便在结肠停留时间过长,水分被过度吸收,形成干硬粪块。 2、 疾病与药物的双重影响 ① 慢性病:糖尿病(神经损伤)、甲状腺功能减退、帕金森病等 ② 药物副作用:降压药(如钙通道阻滞剂)、抗抑郁药、含铝胃药等 ③ 肛肠疾病:痔疮、肛裂患者因疼痛刻意抑制排便 3、 生活习惯的 “隐形推手” ① 膳食纤维不足(如主食过于精细) ② 饮水过少(每天< 1500ml) ③ 久坐不动、缺乏运动 ④ 长期依赖刺激性泻药(如番泻叶)导致肠道功能退化 (二)中医视角:体质失衡的信号 中医认为便秘是 “大肠传导失职”,与脏腑功能失调相关: 1、 实秘(多见于体质较好者): ① 肠胃积热:吃辛辣油腻后便秘,伴有口臭、面红 ② 气机郁滞:情绪焦虑时加重,腹胀明显,总感觉排便不净 2、 虚秘(更常见于中老年人): ① 气虚型:排便费力,便后疲乏,舌边有齿痕 ② 血虚型:面色苍白,大便干如羊粪,多见于贫血或术后 ③ 阳虚型:四肢怕冷,腹中冷痛,需温补脾肾 二、科学应对: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 (一)西医治疗:阶梯式干预 1、 基础治疗(首选) ① 膳食调整:每天摄入 25-30g膳食纤维(如燕麦片30g≈5g纤维,芹菜200g≈3g) ② 足量饮水:晨起空腹喝 300ml温水,全天少量多次饮用 ③ 规律运动:每天散步 30分钟+揉腹操(顺时针按摩腹部10分钟) 2、 药物选择(需遵医嘱) 特别注意:避免长期使用刺激性泻药(如大黄、芦荟胶囊),以防 “结肠黑变病”。 (二)中医调理:辨证施治 1、 经典方剂推荐 ① 热秘:麻子仁丸(含火麻仁、大黄) ② 气秘:六磨汤(木香、乌药疏肝理气) ③ 气虚秘:黄芪汤(黄芪补气,陈皮理气) ④ 血虚秘:润肠丸(当归、桃仁养血润燥) ⑤ 阳虚秘:济川煎(肉苁蓉、牛膝温肾通便) 2、 外治法 ① 穴位按摩:每天按压支沟穴(腕背横纹上 3寸)、天枢穴(肚脐旁2寸)各3分钟 ② 艾灸疗法:隔姜灸神阙穴(肚脐),适合阳虚怕冷者 ③ 中药贴敷:芒硝 +大黄粉调糊敷脐,应急通便 三、预防关键:养成 “肠寿”好习惯 1、 定时排便训练 晨起或餐后 30分钟内如厕,即使无便意也坚持5分钟,建立“胃结肠反射”。 2、 饮食黄金搭配 ① 早餐三宝:燕麦粥 +亚麻籽粉(10g)+火龙果 ② 加餐选择:无糖酸奶 +熟香蕉(带黑斑的更通便) ③ 忌口清单:浓茶、糯米制品、未熟柿子(含鞣酸加重便秘) 3、 运动处方 ① 提肛运动:收缩肛门 3秒后放松,每天100次 ② 脊柱旋转法:站立时左右扭腰,带动肠道蠕动 ③ 八段锦推荐:重点练习 “调理脾胃须单举”“两手托天理三焦” 4、 情绪管理 焦虑抑郁会通过 “脑肠轴”抑制肠道功能,建议通过太极拳、园艺等活动舒缓压力。 四、特别提醒:这些情况需及时就医! 1、 便秘与腹泻交替出现 2、 大便带血或颜色发黑 3、 近期体重明显下降 4、 伴有持续性腹痛或肛门坠胀 中老年人便秘是 “身体发出的调理信号”,切不可盲目依赖泻药。通过调整生活方式,结合中西医优势,大多数人的肠道功能都能逐步改善。 记住:养护肠道就是养护寿命,从今天开始,给您的肠道一份 “通畅计划”吧!

林士军

主任医师

深圳市龙岗区人民医院

149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消化科拓展科室】干预治疗管理三阶段的长程管理便秘患者管理策略

学术小助手

177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提肛运动如何去做?

一、动作示范: 步骤一:准备排空尿液,选择一个舒适、放松的姿势,可以坐位、站位也可以平躺。 步骤二 :提、放肛部肌肉用力向上收缩肛门3-5秒左右,然后缓慢放松,放松10秒左右后再次用力收缩肛门3-5秒左右。如此重复2-3组,每组10-20次,每天早晚各做1次。 二、特别提示: 1.做提肛运动时,应注意配合呼吸,即吸气时收缩,呼气时放松。 2. 刚开始做提肛运动时,若肛门收缩维持时间无法达到要求,可适当缩短收缩时间,增加缩放次数;待熟练后,再适当延长收缩时间。

朱国欣

主任医师

郑州市中心医院

152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便秘的药物选择及注意事项

便秘的药物选择及注意事项 一、药物选择(根据作用机制分类) 1. 容积性泻药 - 代表药物:欧车前、小麦纤维素(如非比麸)、甲基纤维素。 - 作用:吸收水分膨胀,增加粪便体积,刺激肠道蠕动。 - 适用:轻度便秘、膳食纤维摄入不足者。 - 注意:需大量饮水(至少1500-2000 mL/日),起效较慢(1-3天),肠梗阻患者禁用。 2. 渗透性泻药 - 代表药物:聚乙二醇(PEG)、乳果糖、硫酸镁。 - 作用:在肠道内形成高渗环境,保留水分软化粪便。 - 适用:中重度便秘、老年人、孕妇(如乳果糖)。 - 注意:乳果糖可能导致腹胀;硫酸镁禁用于肾功能不全者。 3. 刺激性泻药 - 代表药物:比沙可啶、番泻叶、酚酞(已逐渐淘汰)。 - 作用:直接刺激肠神经,增强肠道蠕动。 - 适用:急性便秘或临时使用。 - 注意:长期使用易致依赖、结肠黑变病,连续使用不超过1周。 4. 润滑性泻药 - 代表药物:开塞露(甘油)、液体石蜡。 - 作用:润滑肠壁,软化粪便。 - 适用:粪便干硬嵌塞、临时通便(如开塞露灌肠)。 - 注意:液体石蜡长期用可能影响脂溶性维生素吸收,吞咽困难者慎防误吸。 5. 促动力药 - 代表药物:莫沙必利、普芦卡必利。 - 作用:激活5-HT4受体,促进肠道蠕动。 - 适用:慢传输型便秘。 - 注意:普芦卡必利可能引起头痛、心悸,严重腹泻者慎用。 6. 促分泌药 - 代表药物:利那洛肽、鲁比前列酮。 - 作用:促进肠液分泌,加速肠道传输。 - 适用:慢性特发性便秘、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IBS-C)。 - 注意:可能出现腹泻,需根据症状调整剂量。 7. 微生态制剂 - 代表药物:双歧杆菌、乳酸菌制剂。 - 作用:调节肠道菌群,辅助改善便秘。 - 适用:与抗生素间隔2小时服用,需长期使用。 二、注意事项 1. 明确病因 - 排除器质性疾病(如肿瘤、肠梗阻、甲状腺功能减退等),若出现便血、消瘦、腹痛加重或排便习惯突然改变,及时就医。 2. 避免滥用泻药 - 刺激性泻药(如番泻叶)长期使用可能导致结肠神经损伤、电解质紊乱,甚至结肠黑变病。 3. 特殊人群用药 - 孕妇:首选乳果糖、聚乙二醇,避免使用蓖麻油、比沙可啶。 - 儿童:乳果糖、聚乙二醇较安全,需遵医嘱调整剂量。 - 老年人:慎用硫酸镁(防脱水),注意监测电解质。 4. 生活方式干预 - 增加膳食纤维(25-30 g/日),如全谷物、蔬菜;每日饮水≥1.5 L;规律运动(如快走、瑜伽)促进肠道蠕动。 5. 药物相互作用 - 液体石蜡可能干扰脂溶性维生素(A/D/E/K)吸收;聚乙二醇不影响其他药物代谢。 6. 用药时间 - 渗透性泻药(如乳果糖)建议晨起空腹服用;促动力药(如莫沙必利)饭前服用效果更佳。 7. 警惕并发症 - 长期便秘可能诱发痔疮、肛裂,合并心血管疾病者用力排便可能诱发心脑血管事件。 三、总结 - 轻症首选:调整饮食+容积性/渗透性泻药。 - 急性临时处理:开塞露或短期刺激性泻药。 - 慢性难治性便秘:考虑促分泌药(如利那洛肽)或联合用药。 - 关键原则:个体化用药,优先选择安全性高、依赖性低的药物,避免长期使用刺激性泻药。 提示:若调整药物及生活方式后便秘未缓解,建议进行肠镜或结肠传输试验以明确病因。

刘兴东

主任医师

长沙市中医医院

163 人阅读

查看详情

相关知识

添馥益生菌是什么(添馥益生菌详解:功效、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畅宜通复合益生菌肽怎样使用?详解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益生菌减肥方法是怎样的 了解益生菌减肥方法及注意事项
溶脂针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耀昂益生菌怎么样?耀昂益生菌的功效与使用方法?
新茯苓茶的全面功效、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解答用户疑问
「嘉康利vivix」功效作用说明,正确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红糖的保健功效及使用注意事项
医用臭氧机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swisse益生菌胶囊的作用和服用方法?详解益生菌的功效和使用指南?

网址: 益生菌的使用方法、注意事项及功效 https://m.trfsz.com/newsview15892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