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吃膳食纤维对身体好”——这句话你可能听过无数次,但背后的科学原理你知道吗?上海交通大学赵立平教授团队在国际顶尖期刊《细胞》发表的最新研究成果给出了令人信服的答案:膳食纤维是肠道核心菌群“大树菌”的生命源泉,它能改变我们肠道内的微生态平衡,直接影响整体健康。
这项突破性研究首次鉴定出人体肠道中存在两组核心菌群成员:“基石功能群”与“病生功能群”。它们构成了一个类似“跷跷板”的竞争关系,此消彼长直接影响我们的健康状态。
甄轻松
1、肠道菌群的“森林生态学”
想象一下,你的肠道是一个微型的生态系统,里面居住着数以万亿计的微生物。
在这个模型中,“大树菌”(基石功能群)就像森林中的参天大树,它们稳定着整个肠道菌群的结构。当大树菌占据主导地位时,肠道的微生态系统才能像茂密的森林一样保持稳定。
与之相对的是由181株致病菌(阴沟肠杆菌等致病菌)组成的病生功能群。它们如同森林中疯狂生长的杂草,一旦占据优势,就会破坏生态平衡,引发各种健康问题。
这两组核心菌群在所有人的肠道中都存在,它们之间的平衡与否,直接决定了我们的健康状况。
2、膳食纤维:大树菌的生命线
2018年,赵立平教授在国际权威期刊《科学》发表的论文首次揭示了膳食纤维与大树菌之间的关系:通过摄入多样化的膳食纤维,可使肠道内特定的有益菌菌株——“大树菌”增多。
当这组“大树菌”被养起来后,就能让整个肠道环境压制以“阴沟肠杆菌”为首的致病菌的生长,显著改善体重、体脂、血糖等健康指标。
为什么膳食纤维能促进大树菌生长?
丹麦技术大学和哥本哈根大学的科学家在《自然·微生物学》上发表的研究揭示了其中的奥秘:
肠道内有多种细菌会争相利用色氨酸这种必需氨基酸。当人们摄入大量膳食纤维时,多形拟杆菌等纤维降解菌会将膳食纤维分解成单糖,大肠杆菌更偏好这些糖而非色氨酸。
这一偏好转变阻止了大肠杆菌将色氨酸转化为有害的吲哚(与慢性肾脏疾病相关),同时让产孢子杆菌能利用色氨酸产生有益化合物,有助于预防多种疾病。
甄轻松
3、致病菌崛起:现代饮食的隐患
据研究显示:远古人类饮食以植物为主,每天膳食纤维摄入量高达200-400克,而现代美国成年人平均只有15克。
这种膳食纤维摄入的巨幅下降,加上高热量饮食,彻底打破了我们数百万年进化形成的健康的肠道菌群平衡结构。
当膳食纤维减少而高热量饮食占主导时,阴沟肠杆菌等致病菌就会迅速崛起:
它们分泌内毒素,引发全身炎症,导致胰岛素抵抗;释放吲哚和硫化氢,抑制肠道L细胞分泌饱腹感激素GLP-1和满足感激素PYY;甚至关闭燃烧脂肪的基因,打开合成脂肪的基因,把多余热量迅速转化为脂肪储存。
阴沟肠杆菌等致病菌的这些机制在食物匮乏的远古时代帮助人类生存下来,但在食物丰富的今天却成为肥胖、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的罪魁祸首。
4、重新平衡肠道“跷跷板”
赵立平团队的重大发现为健康管理带来新希望:通过精准营养干预,可以改变两组功能群在肠道中的比例,使“大树菌”重新占据优势,从而改善健康状况。
更令人惊喜的是,核心菌群“跷跷板”的失衡比疾病症状更早出现,这为疾病预防和个性化健康管理开辟了新路径。
那么,如何通过饮食支持“大树菌”生长?中国营养学会建议:
低能量(1800kcal)饮食:每日25克膳食纤维
中等能量(2400kcal)饮食:每日30克膳食纤维
高能量(2800kcal)饮食:每日35克膳食纤维8
膳食纤维主要来自植物性食物:蔬菜、水果、豆类和各种谷类。特别推荐全谷物和杂豆类食物,普通成年人每天可摄入50-150克,相当于一天谷物的1/4-1/3.
今年4月,同济大学与上海中医药大学团队在《Advanced Science》发表的研究进一步扩展了膳食纤维的健康益处:膳食纤维菊粉通过调节肠道菌群可改善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生殖内分泌代谢紊乱。
这证明了肠道菌群调节在多种疾病管理中的价值。
甄轻松
5、肠道健康的实用策略
要重建肠道菌群的健康平衡,除了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外,还需采取综合措施:
多样化摄入纤维来源:不同种类的膳食纤维滋养不同的大树菌,蔬菜、水果、全谷物和豆类应搭配食用。
合理搭配蛋白质和脂肪:选择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和优质蛋白的食物,如鱼肉、豆类、坚果等,有助于维持肠道微生物多样性。
保持规律作息:充足睡眠和规律排便对维护肠道菌群平衡至关重要,睡眠不足和不规则排便习惯可能破坏菌群平衡。
慎用抗生素:避免过度使用抗生素和化学药物,它们会严重破坏肠道菌群生态平衡。必须使用时需遵医嘱。
6、结语:关注肠道健康
当基石功能群在肠道“跷跷板”上占据优势时,人体代谢健康稳定;而病生功能群占优时,身体就开始为脂肪过度存储和慢性炎症做准备。
所以请记住,保护肠道健康,不仅在滋养自己,更在浇灌肠道内那片看不见的“森林”,而这片森林的繁茂,正是你健康长寿的根基。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