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婚姻具有“三重”社会功能

婚姻具有“三重”社会功能

转自:健康报官方微博

今年春节期间,无论是一些学者的返乡观察,还是一些媒体进行的主题采访,都反映了当代青年群体的婚恋观、相亲机制和标准等与父辈出现显著差别的社会新现象。不过,尽管不同时代、不同文化、不同人群对婚姻有着不完全一样的认知,尽管婚姻的意义在不断变化,婚姻在人类社会发展中始终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婚姻的社会功能一直是婚姻的核心社会价值所在。笔者尝试在婚姻定义和动机之外,从社会学角度分析婚姻的“三重”社会功能。

婚姻是社会关系的“重组”。马克思主义揭示出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在形成婚姻关系前,男方和女方都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社会关系网络”。而从缔结婚姻开始,夫妻双方便组成了新的“社会关系网络”。从关系的双方来讲,包括夫妻之间的关系、夫妻一方与另一方“社会关系网络”之间的关系、夫妻组成的“小家庭”与“大家庭”之间的关系等。社会关系的重组,对参与其中的人特别是夫妻双方很大程度上是赋能和增权——对于作为社会关系总和的“人”来说,新增的社会关系意味着增加了社会资本和资源,如经济生活不再是“单打独斗”。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婚姻的实质可谓是男女双方社会关系的重组。

婚姻是社会结构的“重构”。在国家、社会、家庭、个人四维一体的稳定社会结构中,“家庭”这一结构具有承上启下的意义:个人是家庭的组成单元,家庭是社会的组成单元。就如同人的细胞需要不断更新才能维持人体的正常运转一样,婚姻产生新的家庭,保持四维一体社会结构的稳定。如若跳过或省去“家庭”,直接由个人作为社会的组成单元,就会打破具有稳定惯性的社会结构,不仅会带来国家管理的“重负”、社会服务的“混乱”,而且会产生个人发展的“困境”。所以,社会结构视角下婚姻的价值和意义,就在于组建家庭,承担起人口再生产、子女教育等功能,发挥好家庭在促进社会结构稳定中的功能。

婚姻是社会秩序的“重建”。婚姻关系一旦形成,夫妻双方就会新增“丈夫”“妻子”“女婿”“儿媳”等社会角色,这意味着需要建立新的社会秩序,在稳定社会结构的同时,为他们制定行为规范并明确权益,以适应和保护新增的社会关系。

德国社会学家穆勒里将人类婚姻的动机归结为经济、子女和感情,认为随着经济的发展,婚姻动机的排序是不同的。在人类婚姻史第一时期,婚姻动机的排序是经济第一、子女第二、爱情第三;在人类婚姻史第二时期,婚姻动机的排序是子女第一、经济第二、爱情第三;在人类婚姻史第三时期,婚姻动机的排序是爱情第一、子女第二、经济第三。在如今个体已经能够从经济中“解脱”和一些青年存在“不婚”“恐婚”心理状态的形势下,我们不仅需要认真分析缔结婚姻的复杂动机,更有必要进一步研究婚姻的社会功能,理解其价值和意义。可以说,加强对婚姻“三重”社会功能的研究,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和规范,对提高青年婚恋意愿具有一定的价值。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相关知识

婚姻具有“三重”社会功能
中国的人口婚姻结构具有以下特点()。A、婚姻偏早B、婚姻大龄化C、婚姻具有普遍性D、离婚率较低E、存在潜在的婚姻挤压
社会名人将会为你颁证……婚姻登记,将有大变化!
《28岁男生没钱想结婚?揭秘现代社会婚姻观念的转变》
当代大龄女青年的困境与挑战:重塑婚姻观的社会警示
揭秘黄晓明baby婚礼:嘉宾离婚率背后,名人婚姻观对社会的隐忧
社会学家戴慧思:令中国城市年轻人向往婚姻的社会环境,已发生巨变
婚姻也会生病有生命周期,好的婚姻都懂得如何预防
性别失衡、男性婚姻挤压与婚姻策略
婚姻能影响健康?好婚姻延年益寿,已婚比未婚寿命长?

网址: 婚姻具有“三重”社会功能 https://m.trfsz.com/newsview1593111.html

所属分类: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