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卡住”骨健康管理的难题,两位哈佛校友用AI解决了

“卡住”骨健康管理的难题,两位哈佛校友用AI解决了

幻想一个场景:40岁的时候,医生在你的髋关节后侧切开一道10厘米左右的口子,取出病变的髋关节后,置入人工关节,由这个“人造物”陪伴你余生。手术成功率不算低,但也不排除感染、假体松动或脱位的风险。甚至10年后的某一天,50岁的你可能还要拖着沉重的步伐,再次走上手术台进行翻修…… 

对于国内1.4亿骨关节患者①来说,这份担忧是他们过去生活的常态。但近年来,随着骨科领域早筛产品的推广应用,早期的风险预测让很多患者未必需要等疾病进展到“非手术不可”那一步时,再来想怎么治疗。 

12月15日,爱康集团在联合长木谷®发起的“骨科人工智能协同创新项目”启动会上,正式宣布引入骨关节健康早筛产品,布局多年的“AI矩阵”再添一员“大将”。 

由于高度依赖面对面的程序诊断和物理治疗,骨科其实一直被外界视为较难数字化的专病领域之一。在大众重视程度有限的情况下,想要让大规模人群享受到骨科数字化产品的便利就更是难上加难。 

如何利用AI“破局”骨健康管理? 

有着同样在哈佛医学院求学经历的爱康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CEO张黎刚与长木谷®董事长张逸凌给出了答案。 

2021年10月,张黎刚(左)与张逸凌(右)在哈佛北京校友会第一次相聚

2021年,两位校友在哈佛校友会相遇后,一拍即合。如今在骨科人工智能领域共同携手,将创新的人工智能技术赋能健康管理,从此国人的骨关节健康管理,踏入了新的历程。 

AI介入,骨健康早筛早诊成为可能

“骨关节健康筛查其实不属于常规体检项目,爱康能够做这件事,是看到了AI可能为这一领域带来的巅峰性改变。”15日的启动会上,张黎刚在介绍项目的初始,便定调表示。 

爱康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CEO张黎刚

老龄化背景下,骨健康已经成为中国最需重视的健康问题之一。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中国骨关节炎患者数量已达到1.4亿人①;另有统计显示,50岁以上人群骨质疏松患病率已接近20%,低骨量率接近50%②。 

与此相矛盾的现实是,由于老年患者群体大多不想给家人造成负担,抱着“忍一忍就过去了”的心态不愿就医。而骨科类疾病,无论是创伤性还是退变性,往往发病和致残率双高,不尽早就诊会给个人和家庭带来双重负担。 

这一点,临床一线医生深有体会。启动会上,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田华教授举例介绍,常见骨科疾病如股骨头坏死,患者就诊时很多“已经塌陷变形,只能做双关节置换”:“如果能早期发现,或许可以通过保髋这类小手术保住股骨头,避免股骨头置换,因为人工关节使用寿命有限,很多患者在10多年后可能还面临二次手术风险。” 

但由于骨科患者群体庞大,医生资源紧张,至2020年,国内骨科执业医师仅3.3万人,对应的诊疗人次却高达1,602万③,让医生直接参与进骨科疾病的早期筛查环节并不现实。 

这一背景下,AI涌现出的“智能”开始发挥作用。凭借着强大的数据学习和分析能力,AI能够替代医生快速完成大规模人群的疾病筛查、诊断,并给出相应的治疗方案。 

本次爱康选择与长木谷®的合作,正是看重了这一点。 

张黎刚解释称,体检中心扮演着人群健康筛查第一道关卡的角色。以爱康为例,每年服务体检人群数量近1,000万人次,是“将创新技术应用于健康管理全过程”的绝佳服务端口。具体而言,通过引入长木谷®的AI产品,消费者在爱康的常规体检项目中,只要拍摄一张下肢关节的X光片,就能完成一系列骨关节健康评估;对于那些可能需要关节置换的人,AI还会进行CT影像的三维重建,并匹配相应手术方案。将原本只有到大三甲骨科医生处才能做的检查和诊疗,通过体检中心的入口,普及至“寻常百姓家”,为患者省去了漫长的等待治疗时间。 

据爱康方面介绍,这一项目未来将在爱康全国分院落地。此外,集团还将与骨科专科医院建立合作联盟,进一步把“骨关节疾病的筛查逐渐升级为智能化的精准评估、精准诊疗的全流程服务”。

5年10大专科,爱康“AI矩阵”更进一步

一家体检机构,想要让单一专科疾病的筛查走向更深层次的精准评估、诊疗的“全过程”,应该怎么做? 

故事还是从爱康选择“杀入”AI领域时讲起。其实早在2004年,从作为集团前身之一的爱康网创立,成为国内最早一批拥抱互联网+医疗服务的平台,从那时起,爱康对“科技”本身的热情就可窥见一二,后续的“360°健康全面管理”“精准体检”等概念同样延续了这一思路。 

2018年,爱康正式推出iKang AI+计划,将人工智能引入了体检、检后管理和治疗几大环节中,实现从筛查到治疗、愈后的全流程健康管理。简单而言,消费者如果在体检过程中查出相关疾病,爱康会通过对接相关医疗单位提供进一步的治疗服务。术后,患者还能回到爱康进行康复,由此打造全流程的服务闭环,实现更好的治疗效果。 

换句话说,爱康对待AI设备并非只是“买买买”的态度,而是搭建一套属于爱康气质,从体检前到体检后的生态服务体系。这样的服务体系,也为相关疾病的健康管理“带来革命性变化”。 

仍以本次的骨健康领域为例,张黎刚在启动会上讲到的自己父亲故事,就是很好的案例。据介绍,其父亲就是在爱康体检筛查出膝关节和髋关节的问题之后,通过AI辅助术前规划、提前进行术前彩排,缓解了老人对大型手术的恐惧心理,最终成功完成治疗。 

对于外界关注的数据打通问题,爱康方面本次也做出相关回应。张黎刚介绍称,医疗领域多年的数字化建设过程中,医院方面已经具备了数据共享的硬件条件。在患者授权之下,爱康能够通过互联网医院平台连接三甲医院,让医生据此开展治疗。 

从2018年iKang AI+计划启动到现在,爱康已与鹰瞳Airdoc、长木谷®等国内近10家疾病早筛或AI医疗专科领域的头部企业达成合作,引入眼底、心脏、乳腺等10余款人工智能健康筛查产品,一个初具效果的爱康“AI矩阵”也由此形成。 

爱康AI矩阵

张黎刚希望,本次正式“进军”骨科之后,能够解决长期以来体检中心在骨健康方面与医院的脱节问题。 

15日的启动会上,当被问及“爱康AI矩阵接下来还会布局哪些专病领域”时,张黎刚表示公司未来将重点关注女性乳腺超声,因为当前X光、CT等领域均有良好解决方案,但超声检查仍依赖医生操作,稍不仔细就会造成漏诊或误诊。“我们注意到国外已经有了一些解决方案,也在准备引进一个项目,通过机械臂取代医生操作,降低出现问题的可能性。” 

深入医疗场景,AI助力体检行业走得更远

依托AI技术,爱康得以搭建起一整套从体检筛查到诊疗的一体化健康管理体系。这也意味着,过去被视为“只能拿一份报告”的传统体检行业,也开始在提升国民健康的工作中发挥更多助力。 

在这方面,以爱康代表传统体检行业交出了一份样本答卷。 

今年以来,ChatGPT这类通用型人工智能的出圈,让人们逐渐看到AI全面应用时代的到来。在此前的一场行业论坛上,张黎刚也曾提到,生成式AI未来或许可以“彻底改变医疗服务模式”,不仅能够成为体检消费者做健康决策时的关键帮手,还可以减少年轻医生的学习曲线,避免漏诊或误诊发生。 

当这些变化最终传导至整个体检行业时,不仅会赋予体检中心参与更多专病领域筛查、诊疗的“敲门砖”,也能够让更多医疗资源以普惠的形式惠及更多家庭,进而带动整个医疗体系从以治病为核心的命题向以国民健康为核心的方向转变。 

据爱康方面介绍,本次“骨科人工智能协同创新项目”之际,还将携手长木谷®一起,通过大型义诊、巡演等方式向国内大众开展有关骨健康的疾病科普。预计未来10年内,将为全国百城千县内的近亿万人次完成骨关节健康评估,并希望更多人,尤其是年轻子女重视起父母的骨关节健康问题,养成定期检查的习惯,防止病程不断加深。 

骨关节健康中国行——“骨科人工智能协同创新项目”智能评估启动仪式

对此,田华教授也从临床角度肯定了百城千县行动的实际意义。他认为,除了为大众筛查潜在的健康风险、辅助制定更精准的治疗方案之外,AI的参与还能够协助获取国内有关骨关节疾病的流行数据,进而反哺到临床科研工作中。 

可以说,在AI的辅助之下,体检行业能够参与的医疗环节的深度和广度都在不断增加。 

作为国内体检领域的龙头企业,也是带动整个行业走出服务模式创新的爱康,在这一过程中自然投入得十分专注。据爱康的数据,大约2年前,爱康就已经搭建起了中国体检行业的首个千万级用户云平台,并汇集超6,000万的体检大数据;今年年中,爱康又推出了“ikkie”AI智能管家,真正实现了既“检”又“管”的服务理念。 

“未来,爱康还会继续寻找好的合作伙伴,不断走出传统的筛查局限,借由科技创新驱动的医疗服务模式发挥更大的价值。”张黎刚表示。

①弗若斯特沙利文分析②2019年,中华医学会发布的,《中国骨质疏松症流行病学调查及“健康骨骼”专项行动结果发布》③国家卫生健康委http://t.10jqka.com.cn/m/post/articleShare/articleshare.html?pid=196039475&type=circle

相关知识

“卡住”骨健康管理的难题,两位哈佛校友用AI解决了
哈佛学者呼吁解决医学AI的信任危机 AI有望“训练”人脑增强记忆与认知功能
AI智能健康管理系统:如何精准解决个性化健康管理难题?
哈佛
AI智能减肥方案:全方位解决减重、塑形与健管理问题
中新健康|专访哈佛大学刘军:AI医疗是人类医生的助手而非对手
哈佛校长推荐的20本育儿经典书籍,宝妈必读!赶紧收藏!
哈佛健康生活指南(二):哈佛健康食谱及锻练
关于解决高校教师住房困难有关问题的函
神经元“衰老”易解!哈佛4958“经盾”技术突破,助力国民健康

网址: “卡住”骨健康管理的难题,两位哈佛校友用AI解决了 https://m.trfsz.com/newsview15942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