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耻感(stigma)是患者除了身体症状外,另一个不得不重视的情绪体验。消除或者减少病耻感对于人们正常生活的影响就是大部分患者在生活中必须要做的一件事情。那么该如何面对“病耻感”呢?概括为以下几种情况,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什么是精神疾病及分类
精神系统和消化、呼吸、心血管等系统一样是组成人体的一个系统,它掌管着人的认知、情感、行为和意志等精神活动。精神疾病是在人体内、外各种致病因素的影响下,大脑功能活动发生紊乱,导致以上精神活动发生不同程度障碍时的病理状态。
精神疾病包含:精神分裂症、分裂情感障碍、双相情感障碍、癫痫性精神病及精神发育迟滞伴发的精神障碍等严重精神障碍。
躯体疾病引发的器质性精神病、身心疾病、吸烟、喝酒、毒品等引起的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人格障碍、性心理障碍。
失眠、抑郁、焦虑、恐惧、强迫、疑病症、躯体化障碍、癔症等神经症及儿童时期发病的多动症、抽动症、学习障碍、品行障碍等才是精神心理门诊最大病患群体。
2、精神病就是“傻子,疯子”?
精神疾病是人的认知、情感、意志行为方面的障碍,不影响智力水平。只是一部分病史过久,没有得到及时有效治疗的严重精神病患者会因为长时间和现实生活脱节造成一定程度的智商减退。再就是现在影视作品为了吸引观众而把精神病人演绎的傻傻的,才让大众有了精神病就是“傻子”的错误认知。
人们口中的“疯子”指的是精神疾病里面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它只涵盖了六类精神疾病。
3、睡着觉,精神就好了?
很多人觉得失眠是引起精神异常的关键因素,觉得吃点“安眠药”睡着觉病就好了。造成这种误解的原因是精神疾病大部分早期症状及病情复发时先出现睡眠少,病情改善也是从睡眠的改善开始的,所以给了大众“精神病睡着觉就好”的错误认知。
4、抗精神病药会刺激大脑让人变傻吗?
抗精神病药物作用于大脑,通过调节大脑内某些活性物质来治疗精神症状。怎么会刺激大脑让人变傻呢。抗精神病药物和其他药物一样也是有副作用的,某些副作用让患者看上去行动不灵活,表情呆滞,给人傻傻的感觉,但只要及时调整药物,这些副作用会很快消失的,不会让人变傻。
5、抗精神病药有依赖性,一旦吃上就停不下来?
大部分精神疾病只要及时发现及时足疗程治疗是不需要终身服用药物的,只有反复发作病史迁延的一部分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才需要终身服用药物,就像一部分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不也是需要长期服药维持吗?
6、出现精神心理问题积极求助,是负责任、有智慧的表现
出现精神心理问题可求助于医院的精神心理科室。求助的内容包括:寻求专业评估和诊断、获得心理健康知识教育、接受心理咨询、心理治疗与药物治疗等。求助于专业人员既不等于有病,也不等于病情严重,相反,往往是心理比较健康的人更能够积极求助,更勇于面对问题、主动做出改变、对未来有更乐观的态度。
7、服用精神类药物需遵医嘱,不滥用,不自行减停
精神类药物必须在精神科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不得自己任意使用。要把自己的实际情况及时反馈给医生,按时复诊,听从医生的指导进行药物类别及用量的调整。在病情得到有效的控制后,应继续听从医生的用药指导,不可急于停药。自己任意调整药量甚至停止用药可能带来病情复发或恶化的风险。药物具有一定的副作用,其表现和程度因人而异,应向医生沟通咨询,切不可因为担忧药物的副作用而拒绝必要的药物治疗。
最后,希望大家可以积极的看待精神疾病,其实精神疾病并没有大家想象中的那么恐怖,在治疗精神疾病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情有很多,如果想要调节好病耻感的问题,最好可以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开始做起,让自己可以通过科学的调节远离病耻感的伤害。衷心的祝愿各位精神疾病的病耻感的患者可以通过科学的调理,恢复健康。
相关知识
滨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心理健康 消除病耻感与偏见 正视精神心理健康
正确认识精神心理问题 消除病耻感与偏见
两会话健康①|关注心理健康 消除“病耻感” 缓解睡眠障碍
滨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健康素养 如何维护心理健康?
福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心理健康】重视精神卫生,预防心理疾病
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广州一中学开展精神卫生活动
杭州市卫生健康委 杭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南昌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天津市滨海新区卫生健康委员会
网址: 滨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心理健康 消除病耻感与偏见 正视精神心理健康 https://m.trfsz.com/newsview15946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