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周俊明

周俊明

五四七

这是一次旷日持久的

寻医之旅

晔问

问尊严,问名声

问灵魂,问态度

……

READ ON

人物介绍

周俊明,副教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手外科手功能康复室主任。目前在顾玉东院士领导下从事手功能康复医学。曾参与香港中医临床会诊中心医学工作和香港中文大学威尔斯亲王医院和沙田康复医院手外科、骨科和小儿外科的临床、科研研、教学等工作。担任《临床手功能康复医学》、《上肢手功能康复手册》主编,参与《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指南》编著,与香港中文大学梁秉中教授合作编写《实用骨科针灸推拿学》,参加编写《手外科围手术期护理》等。担任上海市康复医学会第四届骨科康复委员会常务委员、香港保健协会顾问、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骨病专项基金骨科康复专家委员会委员及手外科康复工作委员会委员秘书长。

擅长配合手外科各种上肢疾病的术前术后康复治疗;对关节功能障碍、挛缩、畸形及各种神经伤残,肌肉萎缩、颈肩痛、网球肘、腱鞘炎等软组织劳损,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

采访笔记

我想,是我打开了他的记忆窗口,本来一直藏在内心深处的幸福,就这么不经意流淌出来了。“我怀念香港的那些年,除了工作学习,几乎踏遍了每个角落,在旺角和上环的古董店,在尖沙咀与深水埗的夜市,都能逗留大半天。那时香港刚回归,有规范和秩序,没有如今的人海汹涌,欲望浮躁。”

周俊明,华山医院手外科手功能康复室主任。

他是1980年毕业于上海中医药大学针推伤科系,基层医疗单位出身。他不止一次提到顾玉东院士,这位中国手外科学界的泰斗,对他有知遇之恩。“知遇这两个字很微妙,我没有高学历,过去是一个基层医疗单位的医生,只是擅长于针推,顾院士发现了我,给了我机会,还送我去香港学习、工作,一去就是六年,我的人生就此改变。”

他坦言,手功能康复室,就是为了配合手外科术前术后的康复治疗。“顾院士高瞻远瞩,在80年代中后期就提出了,手术与康复相结合是肢体伤后功能恢复的重要保证。2003年5月,手外科手功能康复室正式成立,以西医康复为主导,辅以中国医学特色,如针灸、推拿、中药药浴等,是在康复领域中分化出来的一门独立的,辅助手外科的康复医学。”

他在这个“一亩三分地”耕耘了十余年,从两三个人发展成十多名干将,专科规模和治疗人数在全国遥遥领先,但他说,这是一项开拓性的工作,尚未形成完善的康复模式,正在摸索中前进。“康复的目的是恢复功能,手术很完美,但是功能丧失了,手术的意义就要打折扣。事实上,的确有些疾病的术后康复极其困难,各种办法都试过,就是进展缓慢,比如臂丛神经损伤。”

他曾由华山医院公派到香港中文大学,参与香港中医临床会诊中心医学工作和香港中文大学威尔斯亲王医院和沙田康复医院手外科、骨科和小儿外科的临床、科研、教学等工作。他说,香港六年,爱上了这座城,“城市细节上很成熟。”

他住在沙田,他的一身针灸推拿本事折服了港人,他的诊室门口总是人满为患,以至于他回到华山医院,港方还追着写信给顾玉东院士,请求放他回港,否则“会诊中心缺了一张王牌。”

他的病人有立法会议员,有豪门望族,有演艺明星,有香港小姐。他念出了一串名字:李兆基、林夕、李司棋、郑经翰、唐英年、金庸。

他与香港早期著名工业家,南联实业创始人周文轩是莫逆之交,2007年周公去世,在金庸编撰的一本纪念周文轩的著作中,收录了他的一篇悼词,字中见泪,杜鹃泣血。

与他谈话的时候,我开始唏嘘。时光就是一个魔术师,他离开香港的十年后,我动身前往香港工作,这一去也是六年,我的任务是出版,以及建立香港记者站,我的写作对象中,就有他的挚交,周文轩。当我告诉他这些,他极为惊讶,连声道,“缘分”。

我们都会唱“人生不免崎岖,难以绝无挂虑,既是同舟,在狮子山下,且共济,抛弃区分,求共对。”

他能一字不差地背出歌词,他说,抛开地域文化,“狮子山下的精神”,其实是每个中国人都应该学习的,尤其是年轻人。

“我已过了六十,我正在寻找这样精神的年轻人,接好我这一棒,这也对得住顾院士对我的嘱托。我也在著书,希望能把手功能康复经验传授同道。”

1

从内地到香港

出生于动乱年代的人们,没有太多选择的权利。对于周俊明来说,从医或许是上天为他选择的一条路。

初中毕业之后,周俊明去了一家基层医疗单位当医务人员。“那时什么都不懂,就跟着卫生处的老医生看伤骨科,给他打下手。”

半年之后,组织上把周俊明送到瑞金医院进修,他在那里学习了针灸与推拿,回到基层,他就在伤骨科开始独立看病。“工伤、腰腿痛都看;绑石膏,换药、包扎、缝合,什么都做。”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高考取消,大学新生直接从工人、农民和士兵中推荐产生,从大学停止招生到1977年恢复高考的10年间,全国高等院校共招收了94万基于推荐制的大学生,统称为“工农兵大学生”。

1977年2月,周俊明25岁,他以最后一批工农兵大学生的身份,进入上海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伤骨科读书,于1980年9月毕业。三年半的时间,让周俊明汲取了丰富的理论知识,以往看病的经验与学院派理论相融合,为他之后的从医道路打下坚实的基础。

1985年,那家基层单位与中山医院合作,成立中山医院闵行骨科康复病房,周俊明担任主任,随后调到华山医院手外科。

在过去的半个世纪里中国的手外科学屹立在世界巅峰,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手外科及该科主任顾玉东院士是国内手外科领域当之无愧的领军机构及领军人。顾玉东院士高瞻远瞩在80年代中后期就提出了“手术与康复相结合是肢体伤后功能恢复的重要保证”,由此可见手功能康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顾院士的授意下,周俊明被派往香港中文大学交流学习康复医学,这一去就是六年。“顾玉东教授是华山医院手外科的泰斗,他在80年代去美国考察时发现,美国的医生手术水平也许并不尽善尽美,但他们身后有一支非常专业的功能康复团队在协助他们,所以病人的愈后都很不错。既然我是搞康复的,他希望我能去外面开眼界,学经验,回来打造外面自己的手外科康复团队。”

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为了对伤员进行康复,康复医学这门学科越来越受到医学界的重视,并在物理医学的基础上逐渐发展形成起来,成为医学科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门重要学科。康复医学是一门以功能为导向的医学,不仅是对损伤或疾病的治疗方法,也是应用医学和工程技术,研究有关功能障碍的预防、评定和处理的一门医学学科。从治疗一开始,就着重于患者功能的恢复,将伤残率降到最低程度。

去香港交流时,周俊明已经42岁了,他跟随香港中文大学梁秉中教授学习,并与梁教授一起合作编写《中国医学推拿针灸康复治疗学》。

梁秉中,1941年1月生,香港中文大学教授、中医中药研究所所长、香港医院管理局荣誉顾问医生、国际骨科研究学会会长,是知名显微外科及手部外科专家 。1966年毕业于香港大学,1970年获英国爱丁堡皇家外科医学院院士及澳洲皇家外科医学院院士衔,1994年成为香港中文大学首位理学博士。梁教授在学术研究和医术上成就卓著,研究领域包括外科、骨科、显微外科、教育、公共卫生及中医中药等。

彼时,梁秉中教授与香港知名企业家周文轩合作,成立了香港中医临床会诊中心,周俊明在这里整整工作了6年,主要治疗关节人体软组织劳损、运动创伤和骨科方面的疾病。

在这6年,周俊明闯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打响了中西医结合的名声,结识了不少社会名流。

“我在香港主要学习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就比如,本来要手术的病人,通过针灸推拿的手法治疗,最后可以不用手术。 像治疗椎间盘突出这样的病症,我会用中药热敷,再加上针灸、推拿,复位之后,效果不错。在香港,中医是很受人欢迎的,我在香港还给人上课,港人对中国传统医学很喜欢,比如,我用针灸和手法治疗过著名翻译家傅雷先生的儿子,钢琴家傅聪先生的腱鞘炎,效果显著。”

在周俊明心底,这么多年以来,始终对香港留存着一份感情。“我在那里学有所成,用心治病救人,受到了尊重也得到了回报。香港这个城市,不在其中,不知其味,慢慢地就感觉到了。”

周俊明说,在这六年中里他最大的收获就是,拥有了一名医者的尊严,得到了认可和尊重。

2

手外科康复室

虽然在香港生活得很好,也认识了许多至交好友,周俊明还是选择了返回华山医院。

“当时,香港著名实业家李兆基和香港中文大学中医药研究所梁秉中所长问我要不要留在香港中文大学,我说,我的使命是来这里学习,最终还是要回去的。并且,顾院士的手功能康复科要搞起来了。”

2003年,华山医院手外科康复室成立,至今15年。

周俊明说,手外科很特别,一定需要一个康复团队来辅助。“手是脑的第二个灵魂,手术与康复的结合,才是肢体功能恢复的重要保证。”

回到华山医院,周俊明担任手外科康复室主任,开始一点一点把团队发展起来。从刚开始的2、3个人,到现在10个人。3个医生,7个治疗师,虽然规模不大,但在手外科领域已是非常强势的一支劲旅。

“在顾院士的领导下,我们根据自己所具备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按照国际上的规则,分块分区,逐步建立起来。再引入手外科常见病所需要的常见理疗仪器,各种疾病和症状,包括疼痛、神经损伤传导修复,关节僵硬等等,所需要的仪器都是不同的。”

从2016年12月到2017年12月,华山医院手外科康复室治疗5.7万人,病人量每年增加近10%。主要针对神经障碍,肌肉障碍,骨与关节损伤,腱鞘炎等疾病。

周俊明认为,如今手外科康复的难点就在于,臂丛神经损伤。“臂丛神经损伤治疗需要的手术次数多,并且神经恢复时间长。大脑对周围神经要重新组合,受伤之后以每天1毫米的速度生长,完全长好要2年多——这还是在最好的情况下,实际上不太可能。单根神经可能半年、一年就能恢复,但是臂丛神经有5根,恢复得很慢。臂丛神经损伤还会导致手内在肌功能不全,现在还没有解决。还有疼痛,也是我们在康复中遇到的问题,而且几乎无法避免。”

康复病房的病人,常常因为疼痛等原因容易导致焦虑、烦躁。“沟通很重要,不同的病人有不同的方法,我们常常告诉他们要放松,说话的语气也会温柔和缓。”

周俊明常常告诉他的病人们,心态要好。“树立信心,战胜伤残,重建功能,走向社会。”这是他打出的标语。

相对于其它医院的康复病房,周俊明说他们的优势就在于成立的时间长、医生熟练,治疗过程规范化,华山医院手外科术后的康复都在这里。“我们不产生重复的项目,减少负担。根据不同病人的情况,进行详细的评估,确定最适合的治疗方案。我们用真诚、认真的心对待病人。”

作为一个康复科医生,周俊明认为,需要具备这些素养:基本技能突出、熟悉机器。“每种理疗机器都要熟悉,红外线、激光,中频、低频等等,适应症、禁忌症都要弄清楚。还要知道怎么有针对性配合——尽量避免关节组织黏连、出血等问题,将术前术后的康复配合起来,愈后效果更好。”

一个科室的未来总是寄托在年轻医生的身上,周俊明希望,新一代康复医生能站在他们的肩膀上,大胆往前走。

口述实录

唐晔

周教授,请您说说手功能康复医学的缘起和内涵?

周俊明

好的。“心灵手巧”、“得心应手”,是大家熟知的成语,这里所说的“心”实际上都指脑,说明脑的创造性是离不开手的实践来体现的。手是人类大脑进化的动力,是思维创新的摇篮。由于手的活动,引发了脑的思维,脑的思维又通过手的实践去完成、完善。因此,手是人类的“第二大脑”。而手也是人体最易受伤害的部位之一,手的保护是职业安全非常重要的一环。

手功能康复的出现是在手外科事业中发展起来的,也是在康复医学中分形成的,它以恢复患者的上肢功能,生活功能和社会功能为目标,使用各种有利于功能恢复、功能矫正、功能代偿和功能适应的康复手段,来促进患者上肢手功能康复,重返社会。

手功能康复学的主要任务是配合手外术前术后的康复治疗,它以西医康复为主导,辅以中国医学特色,如针灸、指拿、中药药浴等,是在康复领域中分化出来的一门较独立的辅助手外科的康复医学。它的建立标志着手外科事业在手功康复领域向纵深发展中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唐晔

您谈谈华山医院手外科手功能康复室目前的状况吧?    

周俊明

华山医院手外科手功能康复室是在顾玉东院士领导下开展的,目的在于辅助手外科术前术后康复恢复手功能,90年代中期小有规模地建立了手功能康复室,进行了手外科术前术后简易康复,为正式成立康复室打下了良好基础。2003年5月,手外科手功能康复室正式成立,无论是从硬件还是软件,都颇具规模。

目前配备手功能康复室主任1名、医师3名、康复治疗师7名。康复室设施齐全,包括石膏、支架、支具室;传统医学室(中药、艾条、针灸、推拿电疗仪等);蜡疗室(中药蒸熏疗法、水力疗法、水浴疗法等);物理治疗室(激光、各种电治疗仪、被动运动训练仪CPM等);体疗运动室(肩、肘、腕各种运动疗法);颈推、上肢、手牵引室;手功能精精细动作操练室(手功能精细动作操作、手感觉功能训练、手定位觉功能训练、手脱敏训练);手功能评定评估仪室等。

唐晔

当年您在香港工作,见识了什么呢?

周俊明

香港的康复医学,当时主要是西医的理疗手段,印象很深的,比如规范地记录病史,然后进行详细的评估,那种细致、严谨的医学态度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从康复器械来看,支具方面比内地先进很多,手术过后,打上石膏,次日就换成支具——根据每个人的手形态的不同,定制的支具——非常轻巧,并且固定效果好。

唐晔

手功能康复医学是一门新兴的康复学科分支,促其成长壮大是一项开拓性的工作,您觉得应加强哪些方面的力度?

周俊明

一、手功能康复室与手外科临床科研工作紧密配合。在患者康复的全过程中,从起病,手术(非手术)、功能评估、康复目标的拟定,治序训练、复查、修订方案到最后总结,相关的治疗学科结合参与,手外科手术与手功能康复结合,给患者带来最大限度的功能恢复。 

二、开设手外科手功能康复评定联合门诊。担负起上肢(手)各种损伤所致的障碍及预防,通过评定和处理康复治疗及训练使患者伤残得到康复。此外,开展手功能康复医学工作需要有一定的康复医疗物质基础和条件,手功能康复室从康复器材到房间配备,包括最先进有效的理疗器材都要有一定的规格和功能区划分的要求。

三、扩大手功能康复学习班影响力。当前推动我国手功能康复医学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便是要把康复医学的相关知识和技术大力加以传播。

唐晔

您觉得,手外科康复未来的发展前景如何?

周俊明

十几年来的康复实践告诉我们,这是一项开拓性的工作,尚未形成完善的康复模式,正在摸索中前进。

时至今日,越来越多临床医师意识到,仅仅通过手术治疗上肢疾患或损伤的患者是远远不够的。按照顾玉东院士的指示,“手外科的明天,应该是显微外科技术+康复治疗技术、中医传统技术+高新技术”,应用高新技术提高诊疗水平,应用显微外科技术修复重建组织,应用中医传统技术治疗促进组织修复,应用康复医学恢复手部功能,探索走中西医康复评定与治疗之路。

唐晔

您现在60多岁,对科室将来的接班人有什么要求?

周俊明

有事业心,对病人抱有同情心,团结同事——当然,最关键是技术过硬,还要有自己的创新,我们碰到的疤痕组织增生、黏连,都是阻碍康复的问题,实际上是可以通过不同办法解决的。

唐晔

您现在对自己的生活满意吗?

周俊明

从一个基层医疗单位的医生到华山医院,在顾院士团队工作,挺开心的。我感恩于他的任人唯贤。我希望把后一阶段的工作做好,在医院和领导的支持下,把科室发展更好。我这人的性格挺好的,心胸比较宽。听得进建设性的意见。我想,科里年轻医生应该多一点历练,他们经历的不多,不像我以前在瑞金医院进修时,夜班抱着浑身出血的病人跑去抢救,血染了一身白衣都没怕过,一辈子就这样过来了。

采访 | 唐晔  编辑 | 吴端 

版权声明:

本文系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如需转载,请在[晔问仁医]后台留言;

授权使用请注明:“来源[晔问仁医]及作者”。

本文由“健康号”用户上传、授权发布,以上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不代表健康界立场。“健康号”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转载、侵权等任何问题,请联系健康界(jkh@hmkx.cn)处理。

相关知识

图文:刘承俊嘻哈造型
杨常俊(中医治疗疑难杂症名医)——华健百科
张俊伟委员:打造“健康+旅游”特色旅游品牌
健康:新陈代谢-糖尿病患歹剃头 游能俊耐心照护
北体运动营养专家邱俊强教授深入省水上中心运动队一线开展讲座
科学用水健康环保王俊丽.doc
方俊:‍同一健康视角下的现代健康治理体系建设
武汉大学心理健康中心开放周活动圆满结束
瘦了20斤的黄晓明,公开减肥秘籍:一天三餐只吃空气、水、月光
周代星:未来产前筛查将主要依靠基因检测

网址: 周俊明 https://m.trfsz.com/newsview1595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