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2016年港股投资
,$碧生源(00926)$ 是经历的失败案例
。在2月底买入碧生源
,却在4月份被迫止损出局
,等到2016年8月公司中报爆出净利润同比下降90%
,而预测是公司净利润会有20%以上的增长
,巨大的反差让人复盘反思整个投资流程的失利原因
。2015年底接触碧生源时的基本情况
碧生源成立于2000年
2010年9月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正式挂牌上市
,募集资金11亿元人民币
。主力产品常润茶和碧生源牌减肥茶经过15年的经营
,已被国人耳熟能详
。公司创始人曾在康师傅工作6年
,积累了大量有关快消品的销售经验
。1993年为统一
、旺旺等品牌的代理商
。随后他看到了保健茶与快消品结合的市场机会
,用快消品的理念做保健品
,这是碧生源产品快速做大的重要原因
。公司高速发展的年份
,众多销售人才聚集公司
,高管人员的大多来自食品饮料和医药行业
,这便铸就了公司的销售导向
。公司依靠大量的广告营销
,其广告开支占收入的比重由2007年30%一路攀升至2012年66%
,这是碧生源取得细分市场第一的重要因素
。在减肥保健品市场混乱的情况下
,通过广告轰炸
,迅速占领国人的品牌认知
,实现野蛮生长
。2010年企业增长达到顶峰
,实现收入8.7亿元
。2012年广告轰炸模式以及产品本身的成份问题
,企业被众多媒体炮轰
,企业收入受到影响
,2012年收入下滑40%
,企业利润亏损3.4亿
,2013年继续亏损
,将企业在2007~2010年4年赚取的利润亏损殆尽
。企业股价上市来一路下跌
,从4港元下跌到2013年最低0.28港元
。但事件仅经过一年后
,2013年公司收入便开始复苏
,2014年企业开始恢复性增长
,利润转正
,这说明国内润肠通便以及减肥市场的庞大和迅速增长
。根据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于2015年发表全国零售药房调查报告
,按零售额计算
,在润肠通便产品的市场板块上
,碧生源常润茶市场份额为22%
,连续七年名列榜首
;在减肥产品的市场板块上
,碧生源减肥茶市场份额43%
,连续五年名列榜首
。公司从2013年开始
,对两茶开始持续提价
,减肥茶从每袋1.06元提价到1.4元
,涨幅较大
;并且广告开支比例大幅下降
,笔者当时浅显的认为公司龙头地位巩固
、并且品牌认知度已经较高
,不再需要大量的广告开支
。碧生源于2015年4月底投资并控股广州润良药业有限公司80%的股份
,广州润良拥有$海正药业(SH600267)$ 所生产的奥利司他制剂在中国附有特定销售指标的逾十年(2014-2024年)独家销售代理权
。奥利司他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一款获得美国FDA
、欧盟EMA及中国SFDA认证并批淮上市的抗肥胖症类处方及非处方双跨药
。广州润良以其自有品牌来利注册海正药业生产制造的奥利司他制剂并主要在与碧生源现有传统渠道一致的零售药房进行销售
。碧生源有意在原有减肥茶的基础上深耕体重管理板块市场
。同时
,来利牌奥利司他亦是碧生源自两茶业务以来首次在以零售药房为主的渠道上销售药品
。来利牌奥利司他自在上海首次上市于2015年5月
、6月2个月为公司贡献销售收入2050万元
,创造净利润250万元
。来利牌奥利司他将会陆续进入全国近十个直辖市及省会城市的零售药房进行销售
。2016年初对碧生源的分析结论
基于上述基本情况
当时认为碧生源具备投资价值
,理由如下
:龙头公司困境反转。碧生源减肥通便茶业务已经在细分市场成为龙头
,并且公司在经历2012年不利事件之后恢复增长
,并且通过其寡头地位开始持续提价
。公司在2014年业务扭亏为盈
,并且2015年业务继续向好
。主要原因在于公司经过持续的广告投入形成了深入人心的品牌认知
,资本开支和广告开支大幅下降
,公司今年开始实现自由现金流
。渠道价值导入新品。公司销售区域涵盖31个省
,销售覆盖全国近40万家药房
。公司可以通过高覆盖的全国销售网络优势
,积极选择具有市场发展潜力的产品
。公司在2015年导入海正药业的OTC减肥药
“来利
”奥利司他
,两个月实现收入2000万
,足见公司销售网络和团队营销能力的强大
,这是公司未来新的增长点
,并且未来将会持续导入新的产品
。公司具备并购价值。公司对那些缺少销售渠道的保健品和医药公司来说具备相当大的吸引力
,并且公司账上大量的现金
,资源干净
,并购可优势互补
。公司现价低于重置成本。公司目前市值10亿人民币
,而净资产为12亿
,公司账上现金有5.2亿
,并且公司零负债
。公司拥有的物业北京玲珑天地估值在6亿元以上
。公司目前实际价值估计在16亿左右
,远高于目前10亿的市值
。因此预测公司未来三年有望保持30%左右的盈利增速
,估值便宜
,并且公司具备较高的股息率
(10%以上
)。因此认为公司可以作为中期配置
,但长期不确定性风险较大
,主要在于奥利司他出现负面问题等黑天鹅事件影响
。当下对碧生源分析定价的反思
然而事实却与预期相反
此后公司股价大幅下跌
,2016年8月份公布中报利润下跌90%
,股价进一步大幅下挫
,股价从0.8港元下跌至0.55港元
。分析公司业绩大幅下滑的原因
,直接的导火索是碧生源减肥茶停产事件
。2015年8月及2016年2月
,国家食药总局先后发布
《关于进一步规范保健食品命名有关事项的公告
》、《关于保健食品命名有关事项的公告
》。按照规定
,2016年5月1日起
,企业不得生产名称中含有表述产品功能相关文字的保健食品
。虽然在2016年4月碧生源提交过减肥茶产品的修订注册名称
,但并未获得主管部门批准
。所以碧生源决定停止减肥茶的生产
。碧生源财报显示
,管理层预期新产品命名将在2016年11月份获得批准
。但其副总裁林如海近期向媒体表示方案发生变更
,具体细节还在调整中
,可能比预计的11月份更晚一点
。2016年上半年
,碧生源
“两茶
”的收入占到集团总收入77%
,而已停产的减肥茶单品销售占比达到43%
。更深层次的原因是宏观消费环境的变化
,跨境电商爆发式增长
,国外高性价比的产品纷纷涌入中国
,服装
、母婴等先后受到冲击
,保健品也不例外
;消费者选择更加多元化
,更加重视产品的品质
;而国内保健品企业不追求质量而注重宣传
,研发投入非常少
,碧生源过去的营销轰炸模式已经走到尽头
。碧生源的减肥药来利牌奥利司他也是采取类似的营销模式
,2016年上半年尽管销售有了较大的增长
,销售额达到7000万
,但广告开支依然巨大
,导致业绩亏损
。重庆植恩药业的
“雅塑
”、华森药业的
“艾丽
”以及山东鲁南制药的
“舒尔佳
”等同类仿制药均已大量上市
,奥利司他很快进入红海市场
,竞争激烈
,这是碧生源的来利牌奥利司他增收反而亏损的重要原因
。更重要的是
,奥利司他这项减肥产品始终存在重大安全隐患
,美国媒体一直报道这款产品存在损害肝肾功能等副作用使得罗氏制药将这一畅销药停产
;欧洲虽然销售相对较好
,但同样累积了较多的副作用案例
,使得欧洲各国药品监管局开始重点关注
。从碧生源在香港的定价来看
,碧生源在港股的估值一直处在净资产以下
,平均估值在0.7倍PB左右
,并且在当时市值中有一半是净现金
,股息率在2015年高于10%以上
,这是一个看起来很便宜的价格
。让我一度认为港股市场给公司的定价太低而买入
。事实上
,反过来想
,市场是对的
,我是错的
。碧生源的核心产品均处在巨大的不确定性中
,其商业模式也已日渐式微
,公司业绩的可持续性一直存有较大的隐患
。首先,公司的渠道价值随着时代的变化在下降
,在网购和物流发达的今天
,消费者在偏远地区亦能通过电商购买到高性价比的保健品
。第二,静态的高现金并不能保证未来。当时碧生源的市值中有一半是现金
,然而现金应该从动态来看
,如果企业经营不佳或采营销用轰炸模式
,从长期来看
,现金会不断被耗光
。第三,隐性资产并非投资最重要的事。公司有升值的大楼等隐性资产这个理由并不是买入的根据
,投资买入的是能够持续带来现金流的主营业务
,而公司的写字楼资产如果不变现分红
,与股东并没有多大关系
。第四,公司的商业模式或其本身的因素使得其难以做大。如果翻阅公司的经营业绩
,公司利润的顶峰是2009年实现1.4亿净利润
,此后至今其经营业绩一直再未实现突破
,并且公司多年来累计创造的自由现金流为负值
,而在这6年里资本市场已经涌现出不少伟大公司
。所以这就是港股市场一直给公司
“低
”定价的原因
,其实是合理的
。引申“争夺港股定价权”之我见
从2015年初起
越来越多的国内投资者高喊
“港股流动性低
,外资不懂中国的公司
,要争夺港股定价权
”。对此不以为然
,争夺定价权这事一直让人费解
。投资的本质是未来自由现金流的折现
,这才是决定公司定价的根本因素
,而不是钱多就有定价权
,更不能掺杂民粹主义
。在国内资金大量涌入之前
,港股给$腾讯控股(00700)$
、友邦保险
、安踏体育
、维他奶
、大家乐
、舜宇光学等长期优质公司的估值一直没有便宜过
,能够直接与A股对标
。如果某公司是下一个腾讯
,外资显然不会一直无视公司的投资价值
。因此
,公司的定价权既非外资决定
、也非内资
,而是公司自己的商业模式和经营业绩证明出来的
。面对中小盘AH两地的估值差异
,是国内资金比欧美资金更聪明
,还是国内资金接受的风险洗礼太少
?抑或很多A股
“过江龙
”还没有深刻思考对公司进行真正合理客观的定价
?直到今天腾讯业绩一直在成长
、股价不断历史新高
,而很多港股和A股小公司却快要破产
,但A股依然给很多小公司过高的定价
。因此
,应谨慎看待所谓的
“争夺港股定价权
”,而应将注意力集中在价值评估的本质
:公司的基本面是否能获得长期可持续的自由现金净流入
。@今日话题 @天天静心课 @不明真相的群众 @方舟88
相关知识
从碧生源谈港股定价权 回顾2016年港股投资,$碧生源(00926)$ 是经历的失败案例。在2月底买入碧生源,却在4月份被迫止损出局,等到20...
碧生源被迫“瘦身”
“减肥茶第一股”碧生源,业绩股价不能再“瘦”了
碧生源减肥茶成本价格4分钱遭曝光 股价暴跌
碧生源股价3天瘦身35% 董事长禁售前大减持
碧生源靠卖资产保命 减肥茶第一股为何如此窘迫?
碧生源在港上市募资27亿港元 被曝23次广告违规——中新网
碧生源(00926.HK)10月20日收盘跌2.73%
碧生源,狂泻不止
碧生源减肥茶成本不足4分 广告投入占营收七成
网址: 从碧生源谈港股定价权 回顾2016年港股投资,$碧生源(00926)$ 是经历的失败案例。在2月底买入碧生源,却在4月份被迫止损出局,等到20... https://m.trfsz.com/newsview16036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