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立秋+全民健身日!今天,除了贴秋膘,别忘了还要运动起来哦

立秋+全民健身日!今天,除了贴秋膘,别忘了还要运动起来哦

工作忙忙碌碌,身体经常僵硬酸痛;明明已经控制食量,而身材却愈发走形;小病接连不断,感冒咳嗽身子骨虚弱……

这一切可能都跟缺乏运动有关。

长期坚持适度运动有控体重、改善睡眠、提升身体机能、延年益寿等多种好处。当你用运动唤醒身体时,也是唤醒了一个全新的自己。今天是8月8日“全民健身日”,生命不息,运动不止。下面和你分享运动带来的好处,你了解几个呢?

强健身体一个坚持运动的人,身体会显得格外年轻。因为你常常拉伸和活动筋骨,身体才能保持活力和弹性;而一个久坐不动的人,身体会变得僵硬。坚持适当的运动,才能让自己的身体保持一个良好的状态。缓解压力当一个人心情不好时,可以试着在运动中去治愈和修复自己。也许运动不会帮你解决掉全部的烦恼,却可以让你在排出汗水的同时,让情绪得到释放,整个人就会感到轻松和自在。克服惰性运动和不运动的人,最大的区别在于自律。一个每天只想躺着的人,最终会输给懒惰和拖延。但一个坚持运动的人,他们不会让自己被惰性打败。心态乐观在生活中,一个爱运动的人,通常都有乐观的心态。即便他们遇到不好的事情,也会有信心和勇气去面对和处理。改变人生当你养成运动的习惯后,也会带动自己养成其他的好习惯。比如为了早上跑步,你开始让自己早睡早起;为了有一个好的体力,你的饮食也变得规律。而跑步作为一种有氧运动,是公众常见的运动方式之一。有人会选择晨跑来开启新的一天。炎炎夏日,也有人乐于选择夜跑进行锻炼。晨跑和夜跑究竟有什么区别,各自又有什么优势呢?

晨跑和夜跑如何选择晨跑的优点

1.促进血液循环,加快身体代谢

2.有效燃烧脂肪,达到瘦身目的

3.开阔身心,舒展精神

晨跑前要充分热身,并适当补充热量和水分,避免运动过程中发生低血糖。

夜跑的优点

1.消除疲劳

2.身体灵活可进行高强度运动

3.在睡前4~5小时进行夜跑有助于睡眠

夜跑要注意时间不宜过晚,睡前1~2小时跑步有可能导致身体处于兴奋状态,造成入睡延迟。

跑步前还应注意★避免跑步前1小时大量进食。★避免跑步后立即大量进食。★跑步后不宜立即坐下或停下,可通过慢走过渡。★避免跑步后立即洗冷水澡。★避免长时间上坡或下坡跑步。除了跑步,骑行作为一种健康的出行方式,近年来,随着大众健康意识的增强,健身热情高涨,爱上骑行运动的人越来越多。而骑行所带来的好处也有很多↓↓↓01改善心血管功能长期、规律地进行骑行运动,能使人的心肌收缩有力,增强心脏功能,同时促进外周血管的微循环。因此,骑行是预防心脏病的最佳运动之一。02强化肺功能骑行运动会增加肺部肌肉的收缩能力和肺通气量,长期坚持锻炼能显著增加肺活量。

03预防大脑老化现代运动医学研究证实,骑自行车是异侧支配运动,两腿交替蹬踏,可使左、右侧大脑功能同时得到开发,防止大脑早衰及偏废。04增强肢体协调性人在骑行时需要两条腿交替蹬踏,上肢掌握车把,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增强四肢的协调性,同时可以有效地锻炼髋、膝、踝关节,调动颈、背、臂、腹、腰、腹股沟、臀部等处的肌肉、关节和韧带,从而促进全身肌肉的协调性。05减肥瘦身塑形骑行是周期性的有氧运动,可使锻炼者消耗较多的能量,燃烧更多的脂肪,同时塑造结实的肌肉。06促进心理健康经常骑行能够减轻帮助心理压力,缓解焦虑和沮丧情绪,培养乐观和积极向上的良好心态。

此外,相比其他运动方式,骑行运动还有简单、安全、环保、经济等优势。

提醒大家骑行可能有遭遇外伤和交通意外的风险,因此骑行前要规划好路线,遵守交通规则,戴好头盔以避免脑外伤和骨折。开始任何一项运动,都是你人生中一个良好的开端。因为它会像齿轮一样,带动自律的你一起运转,你的人生也会越变越好。从今天开始,让我们一起运动吧~

来源:上海黄浦官方微信、人民日报、健康中国、生命时报

图片来源:上海黄浦官方微信、人民日报、健康中国、生命时报

东方教育时报微信号DFJYWX分享:请点击手机屏幕右上角

关注请点文章主标题下“东方教育时报

或查找搜索公众账号

=== 从教育的视角看社会 | 从社会的视角看教育 ===

相关知识

今年立秋早 听说贴秋膘与适量运动最配哦
8月8日立秋节气,立秋贴秋膘,“吃3样、喝1汤”贴膘美食,健康迎秋天
立秋贴秋膘的方法及五大禁忌人群
秋天怎样“贴秋膘”最健康?科学的指南来了
【科普万花筒】贴秋膘=多吃肉?科学健康“贴秋膘”攻略来了!
立秋“贴秋膘”=多吃肉?错!
“贴秋膘”是“以肉补膘”?健康“贴秋膘”攻略来了
贴秋膘需谨慎:立秋后“贴秋膘”需注意哪些问题?
秋天不贴秋膘,5招助你瘦下...@美晨健康生活的动态
秋季要不要“贴秋膘”?绿瘦揭秘秋季食养规则

网址: 立秋+全民健身日!今天,除了贴秋膘,别忘了还要运动起来哦 https://m.trfsz.com/newsview16053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