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未已标注文献来源请知悉。
你们平时做饭的时候,有没有特别爱用某几种调料呀?我以前就是,总觉得多放点调料,菜就能变得特别好吃。像炒个青菜,就想多倒点酱油提提鲜;吃火锅的时候,蘸料调得咸香咸香的,才觉得过瘾;就连煮碗泡面,都得把那几包调料全放进去,心里才满足。可后来我才知道,这些所谓的“美味习惯”,可能正悄悄伤害着我们的身体呢!今天就和大家唠唠这厨房里调料的那些事儿。
之前看到2025年3月全国食品安全抽检的结果,真的让人挺意外的。有大概23.7%的酿造酱油,居然存在致癌物超标风险!当时有个挺知名品牌的生抽,被查出氨基甲酸乙酯含量超欧盟标准12倍。这可不是个小问题,长期吃含有这种物质的酱油,极有可能诱发肝癌。
好多像家庭主妇这样天天做饭的人,知道这消息后都慌了神,毕竟每天做饭都离不开酱油,谁能想到它会变成“健康杀手”呢?
就拿浙江的李女士来说吧,她做饭特别喜欢浓油赤酱的风格,每道菜都得放两大勺酱油,又是提色又是增味的。这么一来,她家厨房的酱油消耗速度比别人家快了一倍。
结果去年体检的时候,李女士被查出高血压,收缩压高达180mmHg。医生仔细询问她的饮食习惯后发现,她每天通过酱油摄入的钠含量,竟然超过健康标准的2倍!中国疾控中心做过调查,发现超过60%的家庭都存在调料使用过量的问题。而且成年人日均盐摄入量超标2倍,这里面酱油就“贡献”了大约15%的钠呢。
除了酱油,厨房里还有不少容易被忽视的“危险分子”。就说番茄酱吧,好多人觉得无糖番茄酱肯定健康,其实错啦!市面上大部分加工番茄酱,含糖量都在20%以上,还有某品牌的甜面酱,每100g含糖量高达45g。这些“隐形糖”悄无声息地就突破了世卫组织建议的“每日添加糖不超过25克”这条红线,给糖尿病埋下了隐患。
再说说味精,好多人炒菜的时候都喜欢放一勺,觉得它提鲜又便宜,放了之后菜的味道立马就不一样了。但你知道吗?味精的主要成分谷氨酸钠,在120℃以上的高温里会分解成焦谷氨酸钠,这可是对肝脏可能有害的物质!
而且,要是过量摄入味精,还可能引发头痛、颈部麻木这些症状,甚至会出现“中餐馆综合症”。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做过实验,给不同的实验对象吃含有不同剂量味精的食物,结果发现,当味精摄入量超过每千克体重1.5克时,有一部分人就出现了心慌、头晕的情况。咱平时做饭的时候,哪能那么精确地控制味精用量呀,不知不觉就可能超标了。
糖的危害也不容小觑,它可不只是会让人长胖,还可能引发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这些严重的问题。除了直接加的白砂糖,很多调料里的“隐形糖”更得引起我们的注意。像沙拉酱,每100g平均含糖量差不多有15g;红烧汁里,随便一勺可能就含5g糖。要是长期摄入过量的糖分,身体代谢的负担就会加重,各种疾病自然就找上门来了。
还有那些能让菜肴香气四溢的香料,像八角、桂皮、花椒之类的,也可能暗藏风险。有些商家为了让香料保持好看的色泽,延长保质期,会用硫磺熏制它们。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检测发现,市场上大概10%的八角茴香存在二氧化硫残留超标的问题。长期吃这种二氧化硫超标的香料,会损伤呼吸道,甚至有可能诱发哮喘。
食用油也是个问题,反复使用的危害可不小。有针对食用油的质量检测数据显示,超过20%的劣质油里苯并芘超标。苯并芘可是一类强致癌物,长期吃含有这种物质的油,患癌症的风险会大大增加。
说到这儿,肯定有人想问了:要是不用这些调料,菜还能好吃吗?其实是可以的!下面就给大家分享一些用天然食材替代有害调料的方法,让咱既能吃得美味,又能保证健康。
先说说鲜味的替代方法。可以用香菇粉、海带粉来代替鸡精味精。我之前在网上看到美食博主“厨房小能手”做的一个实验,她把干香菇研磨成粉,在做鸡汤的时候加了5g香菇粉替代鸡精。结果那汤不仅鲜味十足,还多了一股独特的菌香。更重要的是,完全避开了鸡精里谷氨酸钠的潜在风险。那条视频可火了,收获了10万多点赞,评论区好多网友都跟着效仿呢。
海带粉也是个不错的选择,海带本身就富含谷氨酸,磨成粉之后,提鲜效果一点也不比味精差。而且海带还含有丰富的碘和膳食纤维,对身体有不少好处。
再讲讲控制咸味的办法。可以用低盐酱油搭配柠檬汁来调味。广东有位张阿姨分享过她的烹饪秘诀,她做清蒸鱼的时候,就用低盐酱油代替普通酱油,在出锅前再淋上一勺新鲜柠檬汁。柠檬汁的酸味不仅能中和低盐酱油的寡淡,还能起到去腥提鲜的作用,让鱼肉更嫩滑。这样一来,既控制住了钠的摄入,又保证了菜肴的美味。
还有甜味的替换。在做糖醋排骨的时候,不妨把白砂糖换成蜂蜜。有一家人实践过,把原本50g的白砂糖减少到20g,同时加入15g蜂蜜,做出来的糖醋排骨不仅保留了甜味,还多了一股独特的花香。而且蜂蜜里的果糖吸收速度相对较慢,对血糖的影响也比较小。要是炖甜品的话,用红枣代替部分糖也是个好主意。把红枣去核切碎,加到甜品里一起炖煮,红枣的天然甜味能完美替代白砂糖,还能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
我认识上海的王阿姨一家,他们就是健康使用调料的受益者。以前,他们家做菜口味偏重,酱油、盐、糖这些调料用得都很多。后来了解到调料的潜在危害后,王阿姨就开始严格控制用量,还学会了用天然食材替代部分调料。
就这么坚持了一年,全家去体检的时候,指标都有了明显改善。她老伴儿的高血压不用吃药就能维持稳定,儿子的高血脂也降下来了。
所以说,想要守护家人的健康,其实也没那么难。给大家总结几个实用的小要点:
首先是学会看成分表。我们在购买调料的时候,最好优先选择低钠、没有防腐剂的产品。比如说挑选酱油,尽量选有“低盐”“减钠”标识的,还要多关注钠含量,最好选每100ml钠含量低于500mg的。
然后要控制用量。可以准备个定量勺,像酱油每天最好别超过15ml,盐每天不超过5g。也可以准备专门的调料罐,在上面贴上用量提示,这样用的时候就能心里有数。
还有就是要避免反复用油。食用油开封之后,最好在3个月内用完。炸过食物的油,尽量就别再重复使用了,不然里面可能会产生对身体有害的物质。
最后,大家也可以尝试自制调料。自己动手研磨黑胡椒、自制番茄酱,这样做出来的调料健康又让人放心。
厨房可以说是一家人健康的起点,每一次调料的选择,都和家人的身体健康息息相关。咱们可别再让“美味”伤害到自己和家人啦,从今天开始,科学地使用调料,让健康常伴我们左右!
参考资料:
【1】《你家厨房藏“毒”了?这种常用调料正在偷走健康!》;
【2】《【紧急提醒】厨房这3种调料,竟是隐形健康杀手!很多人天天吃,赶紧停手!》;
【3】《这几种调料竟然是厨房里的“隐形杀手”!》;
【4】《已曝光,这4种调味料有毒,长期食用会诱发疾病,几乎家家有》;
相关知识
7%酿造酱油致癌物超标,3种调料别再用,教你健康替代法
这3种调味品,别再滥用
酱油酿造技艺(钱万隆酱油酿造技艺)
中国癌症高发,是蚝油惹的祸吗?医生:这3种调味品,别再滥用
15 种酱油替代品(从优至劣排名)
不同种类的酱油、醋有什么不一样?教你快速挑选调味料
中国人发明的调料——酱油
生吃酱油致癌?酱油怎样吃才健康
家用纯酿造酱油推荐,健康又美味
蚝油致癌?医生忠告:这4种调料尽量别吃
网址: 7%酿造酱油致癌物超标,3种调料别再用,教你健康替代法 https://m.trfsz.com/newsview16106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