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斥资2000万,莲花跑车办起了安全驾驭训练营,只为传递“安全驾驶”的理念

斥资2000万,莲花跑车办起了安全驾驭训练营,只为传递“安全驾驶”的理念

5月28日,莲花跑车斥资2000万打造的“莲花赛道级安全驾驭训练营(安驾营)”正式启动。亿欧汽车现场了解到,莲花安驾营的启动,源于当前车圈的一大不可控现状,即马力竞赛下对安全的忽视。

莲花集团CEO冯擎峰在接受亿欧汽车采访时表示,莲花源自赛道,骨子里是对极致驾控的追求,所以莲花有责任把 “安全驾驶” 的理念传递出去,让更多人体验到赛道文化的魅力。

在新能源浪潮席卷下,车企纷纷卷入 “马力竞赛”,千匹级电动车层出不穷。然而,底盘调校、热管理技术的缺失,加上用户驾驶能力不足,车辆失控事故频发,成为行业发展的隐忧。

冯擎峰认为,当前新能源汽车行业存在三大矛盾:

一、部分车企盲目堆砌1000-2000匹电机功率,却忽视底盘调校、空气动力学及制动系统的协同,导致高功率电动车失控事故率飙升。

二、为追求加速性能,部分车型压缩电机冗余度至5%,致使过热故障率达传统车型2.3倍。

三、行业过度渲染 “极速” 等性能指标,却忽视驾驶培训。中国90%驾校仍以燃油车教学为主,科目三最高时速仅40km/h,与电动车3秒破百的性能严重脱节。

莲花安驾营选择聚焦这一空白,为新能源车主提供免费公益培训,涵盖紧急避让、失控救车等实战技能,并系统讲解辅助驾驶使用规范。

亿欧汽车获悉,此次莲花联合上海市汽摩协会斥资2000万元打造的安驾营,面向所有新能源车主及潜在用户免费开放,课程覆盖环线匝道侧倾控制等日常高频驾驶场景。以2000匹马力的旗舰车型Evija为培训用车,结合莲花工程团队300年底盘调校经验,设计紧急避让、麋鹿测试等实操模块,解析辅助驾驶分级标准。

莲花还将 “赛道基因” 融入培训,其首创的单体壳车身、地面效应技术从赛道应用到量产车,购买 Evija 的用户必须完成培训方可提车,传递 “敬畏性能、科学驾驶” 理念。

在安全技术体系上,莲花构建起全维度竞争壁垒。机械性能方面,ELETRE 车型百公里刹停距离小于 33 米,通过 12 次 130km/h 连续急刹测试,制动距离波动不超 0.5 米;ELETRE配备7组、EMEYA搭载4组Race-Aero风道,实现同级最高下压力;LDDC数字底盘毫秒级调节车身姿态,后轮主动转向技术缩小最小转弯半径至5.8米。

辅助驾驶采用4激光雷达与33传感器的五重感知冗余,搭配航空级双智驾域控系统,避免单点故障风险。产品策略上,莲花以52.8万起售价下探市场,保留赛道级核心技术,推出五年0息贷款、最低0首付及最高65折保值回购政策,降低用户体验超豪华品牌安全性能的门槛。

对比传统豪华油车,莲花依托800V高压平台实现2秒级零百加速、97%电机效率,结合6D智能底盘与主动降噪技术,在动力、操控与静谧性上全面超越。相较于单纯堆叠硬件的新势力品牌,莲花凭借77年赛道技术积累、全球化底盘调校经验与F1级严苛品控,构建起 “技术沉淀 + 安全冗余” 的核心竞争力。

莲花安驾营将赛道验证的安全技术与驾驶理念转化为大众实用能力,在行业盲目追求性能参数的背景下,以 “操控为安全基石” 的理念树立标杆。这不仅坚守了品牌 “For the Drivers” 的初心,更推动中国汽车文化从 “规模增长” 迈向 “价值深耕”,为行业发展提供新范式。

冯擎峰:莲花源自赛道,我们有责任把 “安全驾驶” 的理念传递出去

莲花跑车为什么要花费2000万做免费安全驾驶训练营这件事情?

冯擎峰:我们一直想推动中国汽车文化的发展。

中国虽是全球第一大汽车市场,但汽车文化基础薄弱 —— 这么大的市场本应有爆发式的文化增长,可实际并非如此,甚至连赛车运动都没得到广泛理解。

对莲花来说,我们做的安全驾驶培训(安驾营)是整个赛道驾驶体系中最基础的环节。

莲花集团CEO冯擎峰

除此之外,我们还有进阶的赛道培训,比如这周即将开赛的 “莲花杯”—— 它不仅是单一品牌赛事,更是国家级赛事,车手能通过参赛积累积分,一步步晋升到更高级别的赛事舞台。安驾营和莲花的品牌 DNA 高度契合。

莲花源自赛道,骨子里是对极致驾控的追求,所以我们有责任把 “安全驾驶” 的理念传递出去,让更多人体验到赛道文化的魅力。

这既是一场公益性活动,也是让大众理解莲花品牌价值的窗口 —— 这就是我们的初衷。

这个理念源自我们的Evijia——2000匹马力、200多万英镑售价,全球限量100多台。我们一开始就定下原则:订车但未经过培训的用户,不予交付。

我们有一套完整的培训课程,只有完成全部培训,才能提车。 2000匹马力的电车是什么概念?它是一台性能猛兽,最高车速360km/h,就像一颗重型子弹,蕴含的能量极其惊人。所以我们制定了规则:直到现在,用户必须经过我们英国团队的专业培训,才能在赛道上驾驶它。

虽然这台车是公路合法量产车(包括跑纽北的版本),但我们必须保持敬畏。它的性能足够让人肾上腺素飙升,但前提是你得有能力驾驭它——这正是我们建立完整培训体系的原因。 

我始终认为,凡是马力超过千匹的车型,都应该为用户提供系统的培训教程。我们要从理念和意识层面引导用户,让他们明白驾驶这类高性能车上路存在一定危险性。而这个理念,就起源于Evijia:未经严格培训的用户,我们绝不交付车辆。

钦培吉:接任后,每天都在数着日子过

钦总自从接任莲花跑车中国区CEO一职后,对莲花跑车在中国市场上最大的挑战是什么?

钦培吉:接任刚满一个月出头了,每天都在数着日子过。

现在中国市场上,高端车尤其是高端电车领域,不仅莲花面临巨大压力,整个中国高端油车市场也在萎缩。其实对高端电车而言,莲花的市场份额占比已经很高了——换句话说,电车的高端化在中国整体并不成功。

我们常说的50万以上、60万以上的电车市场,渗透率至今仍极低:三年前大概零点几,现在也就两点几,依然少得可怜。

所以从这个角度看,我们做得不算差,市占率已经很高了。

但对公司而言,想拓展销量挑战极大,因为我们面临着拓宽整个市场的压力。

具体来说,我来之前就和团队讨论过:莲花品牌在中国树立的高度很成功,大家默认它的竞品是保时捷——油车对标保时捷,电车对标莲花。

品牌高度已经立住了,现在的挑战是品牌广度不足、知名度不够。

右一为莲花跑车中国区CEO钦培吉

钦总对莲花跑车在中国市场上的策略和打法是什么?

钦培吉:虽然了解我们的人都认可这是高端品牌,但如何让不太了解的消费者也愿意把莲花放进购车清单,是个庞大的体系化工程。

我们常开玩笑说,消费者买车最多列三个备选,现在可能更少,甚至有人直奔某个品牌去。但我们要让莲花进入60万-70万级别消费者的前三购车清单——如果做不到,可能连让消费者走进展厅的机会都没有。

所以品牌端现在的任务是:拉完高度,拉广度。

好在最近友商对“操控性能”的热炒,让整个社会对这个领域的关注度提升了,这对我们是利好。

过去20多年,一谈“操控”大家就觉得是小众——其实“小众”标签往往是被迫的,销量上不去才不得不这么说。

但现在这个赛道有拓宽的可能:社会越来越多元化,年轻人更强调“这代人不一样”,对操控的追求会随着社会压力增大、消费群体年轻化而增加,消费者的需求会更趋多元,这就是莲花的机会。

但另一方面, 销售体系必须稳定。比如我们现在和《巅峰极速》搞异业合作,一旦带来流量,渠道能否提供优质的试乘试驾和销售体验?越高端的客户越难接待——普通车靠性价比就能卖出去,但高端车讲的是 情绪价值和 品牌向往感。

拆穿了说,所有豪华车都没性价比:你不能指望保时捷去和大众比配置,消费者买的是品牌带来的认同感。

莲花跑车如何去做好自身的品牌?

钦培吉:说到品牌,不能只靠嘴上说,消费者接触的每个触点都要传递品牌基因。比如我们的讲师为什么西装笔挺、打领带、穿僧侣鞋?因为要体现英国全球品牌的调性。新势力常穿小白鞋、牛仔裤、白T恤,这是他们的风格。

有次在论坛上,李斌(蔚来创始人)还跟我开玩笑:“我穿的是皮鞋。”言下之意,他做的也是豪华车——细节里藏着品牌精神和文化。

回到核心问题,我认为还是要坚持做品牌。

吉利控股旗下每个品牌都有清晰定位:莲花、沃尔沃、极氪、领克、银河,价格带不同,品牌诉求也不同。莲花的定位很明确:吉利体系内最高端、主打性能的全球化品牌。

为此,销售、售后、客服系统都要坚守品牌调性——这不是一句空话,表面一个简单的接待动作,背后可能是体系化打磨多年的成果,未来我们要把这些做到标准化。

至于目标,短期和中期不一样。中期会有新产品推出,但在此之前,必须先在现有产品基础上显著提升销量,让全网合作伙伴恢复信心,迎接未来一到两年每年一款新产品的节奏。这才是莲花能在吉利体系内站稳脚跟、实现自我造血的关键。

钦培吉:莲花跑车重新定位,亟需做好三件基础工作

莲花跑车的当务之急是什么?

钦培吉:莲花重新定位后,当务之急是抓好三件基础工作:

第一,品牌端:拉高广度,借势破圈

莲花的品牌高度已足够(对标保时捷),但知名度不足。我们需要借助一切用户基数大、与“驾驭/操控”相关的场景合作,比如和《巅峰极速》这类游戏联动——莲花在操控领域的专业地位自带合作吸引力,我们要在小预算下快速提升曝光度。 

这里要明确:吉利收购莲花,看中的就是其底盘调校、空气动力学、轻量化等核心技术,因此品牌定位绝不能偏移(比如突然推出大六座商务车型),否则既无法吸引新客,还会流失老用户。 

第二,渠道端:压缩硬件成本,提升软件能力

当前全行业经销商(除问界、小米等新势力)日子都不好过,豪华品牌经销商几乎普遍亏损。莲花采用的代理+直营模式有独特优势——能保障单车毛利,避免“量价博弈”(卖得越多,合伙人赚得越多),我们要利用这一点重塑合作伙伴信心。 

具体措施上,针对早期渠道硬件投资过大的行业共性问题(保时捷、BBA等豪华品牌都在缩减店面规模、简化装修标准),我们计划压缩硬件成本,同时把精力转向提升渠道软件能力——比如投入资源保留一线人员,并通过系统化培训强化服务专业性(毕竟莲花要传递的是“英伦高端赛车品牌”的服务质感)。 

第三,客户关系端:修复连接,深耕圈层

过去我们的客户关系管理存在波动,现在需要全力修复。莲花规模小、客户基数集中,反而具备“主机厂直连用户”的天然条件(传统大厂因客户基数大、经销商层级多,很难做到这一点)。 

实际案例中,部分合伙人通过老客户带新客户,甚至能完成整月销量,这说明高端用户圈层高度依赖“共同认知”。接下来,我们会把维护客户关系作为重点——高端品牌越要珍惜用户,这是我们此前做得不够、未来必须补足的功课。 

总结来看,品牌传播破圈、渠道能力升级、客户直连服务,是未来几个月乃至一两年的核心工作。当下传播节奏快、信息碎片化,消费者从“种草”到“购买”的决策链路大幅缩短,这对我们的响应速度提出了更高要求——可以看到,传统豪华品牌都在加速转型,谁转得快,谁就能抢占市场先机。

冯擎峰:莲花跑车主要压力来自中国市场,不会放弃美国市场

《台州宣言》与中美关税战对莲花跑车的影响有哪些?

冯擎峰:从协同层面看,自《台州宣言》发布后,整合工作已逐步推进。

举个例子,在电子电气架构方面,莲花已停止相关开发——吉利的电子电气架构覆盖从10万到百万级车型,带宽足够支撑全品牌需求,这就是协同效应的体现。 

另一方面,莲花也在向集团内部输出能力:凡是涉及轻量化、底盘调校的技术,莲花都在为领克、极氪等体系内品牌提供服务。 

莲花当前面临的挑战确实巨大,主要压力来自中国市场。

不过好在莲花是全球化营销布局,能实现“东边不亮西边亮”——比如我们在英国销量表现优异,欧洲市场也在稳步增长,中东、亚太地区(如韩国、日本)同样有不错的成绩,这算是一种平衡。 

原本我们计划进入美国市场(全球40%以上的跑车销量来自美国),但受中美关税影响,目前暂时搁置了销售计划。

不过美国作为全球第一大豪车市场,我们不会放弃,后续会探索其他方式切入,争取在美市场分得一杯羹。 

杨学良:吉利将用最好的技术和资源,支持莲花跑车在全球市场的发展

《台州宣言》之后,莲花跑车在吉利集团内部的定位发生了哪些变化?

杨学良:自从去年9月发布《台州宣言》,我们就按宣言里聚焦、整合、协同、稳健、人才这五个战略方向推进。

在竞争激烈且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下,这么做是为了让发展更具竞争力,让转型成果更突出。

从去年9月到现在,我们落地了一系列动作,成果也基本显现。所以在5月15日的季度业绩发布会上,我们分享了这一季度的销量和盈利表现,整体趋势还在持续巩固提升。 

吉利控股集团这些年通过国际化收购或入股,参与了一些品牌运营。就像董事长在“洞见”里说的,我们是去学习的——从每个品牌身上汲取基因,比如莲花的空气动力学、轻量化、赛道基因,最终都是为了强化吉利的整体体系能力,让我们在原创设计、安全技术、电动化、环保技术以及电动化转型中,能拿出更贴合甚至引领用户需求的产品。 

在多品牌运营中,我们很注重保护每个品牌的独立性,尊重它们原有的基因、文化和价值观。莲花跑车的历史积淀、品牌价值和取向大家都很清楚,它在吉利控股的品牌矩阵里是最顶级的,堪称“皇冠上的明珠”。

从历史来看,顶级汽车品牌往往需要依托大集团的体系支撑。所以我们愿意把吉利控股研发的最新成果,比如三电领域、智能化领域的技术,还有智算中心、整体OS操作系统等,全部赋能给莲花,支持它未来推出更有竞争力的产品,让莲花的品牌价值不断发扬提升,把以用户为核心的品牌文化打造得更扎实。 

莲花目前仍在全球范围开展营销和销售,它是吉利全球化布局的重要一环,我们会继续支持它在全球市场更好地发展。

总结下来,我们和莲花的关系主要有三点:一是保护其研发团队的独立性,二是用最好的技术和资源支持赋能,三是助力它在全球取得更好的发展,基本就是这样的思路。

相关知识

莲花汽车上海车展宣布免费公益驾培与底盘开源
安全驾驶伙伴:汽车驾驶训练设备保障您的行车安全!
动感汽车驾驶模拟器:开启安全驾驶训练新征程
安驾课|骑士必上的安全驾驶训练班
汽车驾驶模拟器 交通安全训练与教育
如何熟练驾驭摩托车跑车
如何正确驾驶超跑以确保行车安全?
汽车驾驶员职业健康安全培训
汽车驾驶模拟器:开启驾驶新体验,驶向安全未来
如何安全驾驶跑车和摩托车

网址: 斥资2000万,莲花跑车办起了安全驾驭训练营,只为传递“安全驾驶”的理念 https://m.trfsz.com/newsview16180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