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BMJ Evidence

BMJ Evidence

来源:未知 作者:bmjchina 日期:2025-07-21 分享:

BMJ Evidence-Based Medicine近日发表的一篇研究显示,相较于常规护理或生活方式干预,瑜伽可能显著延长总睡眠时间,并在改善睡眠效率、减少夜间觉醒和入睡困难方面表现出一定优势;太极则可能同时改善主观与客观睡眠质量,且部分效果在长期随访中仍能持续;快走或慢跑则可能有效降低失眠严重程度评分。综合分析表明,运动干预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非药物治疗手段,特别是瑜伽、太极和快走或慢跑在多项睡眠指标中表现较好,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但仍需更多高质量研究予以进一步验证。

原文献信息:
Effects of various exercise interventions in insomnia patient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network meta-analysis

Bu Z, Liu F, Shahjalal M, et al.

BMJ Evidence-Based Medicine Published Online First: 15 July 2025.
doi: 10.1136/bmjebm-2024-113512

研究背景

失眠是一种常见且持续性的睡眠障碍,不仅影响睡眠质量,还与抑郁、阿尔茨海默病、心血管疾病等多种身心健康问题密切相关。目前认知行为疗法被认为是治疗失眠的一线方法,但其临床应用受到专业人员短缺、治疗时间长、费用高等限制。因此,寻找更具可及性、成本更低的替代干预方式成为临床研究的重点。

运动干预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非药物治疗方式,已被部分指南推荐用于失眠的辅助治疗,但不同类型运动的效果尚缺乏系统比较。为此,该研究旨在通过系统评价与网状Meta分析方法,比较多种运动干预在改善失眠患者睡眠质量方面的相对疗效,帮助临床医生和患者选择最适合的运动治疗方案。

研究方法 该研究纳入对象为依据DSM-IV、DSM-5或ICSD-3诊断为失眠,或ISI评分≥8的患者,干预为有计划、结构化的运动治疗,对照组包括非运动干预、常规护理或等待名单等。仅纳入随机对照试验。系统检索了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Web of Science、SPORTDiscus和PsycINFO数据库,检索时间截至2025年4月1日。 文献筛选和数据提取由多位研究人员独立完成,提取内容包括研究基本信息、样本量、干预方案及结局指标等。主要结局为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失眠严重程度指数及睡眠日记参数,次要结局包括多导睡眠图或活动记录仪测量的客观睡眠指标。采用Cochrane RoB 2工具评估偏倚风险,使用漏斗图及Egger检验评估发表偏倚,通过CINeMA平台评估证据可信度。数据分析采用Stata 17的频率学派随机效应模型,评估异质性及一致性,并对干预效果进行排序。此外,还进行了亚组分析、网状Meta回归和敏感性分析,探讨干预时长、随访时间及基线特征对结果的影响。
研究结果研究纳入了22项随机对照试验,涵盖1,348名失眠患者,评估了包括瑜伽、太极、快走/慢跑、有氧与力量结合训练等7种运动干预方式,以及6种非运动对照干预。

网络图展示了所有纳入随机对照试验的干预措施与对照措施(不区分结局指标类型)。图中每个节点代表一种治疗或对照方式,节点大小与接受该治疗的参与者总人数成正比。节点之间的连线表示在随机对照试验中存在直接的头对头比较,线条越粗,表示该比较在试验中出现的次数越多。在本研究中,运动类干预(即有氧+抗阻、混合有氧运动、快走或慢跑、抗阻训练、有氧运动+其他治疗方法、太极和瑜伽)被归类为干预组;而非运动干预(即主动对照、等待名单对照、睡眠卫生、认知行为疗法、针灸或按摩,以及阿育吠陀疗法)则被视为对照组。

结果显示,瑜伽、太极和快走/慢跑三种运动在改善睡眠质量方面表现最为突出。瑜伽显著增加总睡眠时间,并改善睡眠效率和入睡潜伏期;太极在主观和客观睡眠指标上均有改善,且疗效可持续至长期随访;快走/慢跑则在减轻失眠严重程度方面效果明显。总体而言,这些运动方式优于其他类型运动干预和非运动对照干预,提示其在失眠治疗中的潜在应用价值。

基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指标的网状Meta分析森林图。图中显示了各干预措施相对于主动对照组的平均差值(95%置信区间)。各干预措施按照累积排序曲线下面积(SUCRA)值从高到低进行排序(详见在线补充附件8)。效应估计值来源于联赛表结果(详见在线补充附件9),证据的可信度详见在线补充附件14。

网状回归分析表明,平均年龄和女性参与者比例对治疗效果无显著影响。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主要分析中显著有效的干预措施在仅纳入临床诊断失眠患者的分析中依然保持疗效,结果具有稳健性;逐一排除研究的分析显示,单个研究对总体结论的影响不大,结果可靠。

总结
综上所述,运动干预对于改善失眠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尤其是瑜伽、太极和快走/慢跑三种形式在多个睡眠指标上表现优越。瑜伽更适合希望延长总睡眠时间的患者,太极则兼具短期和长期疗效,适合改善主客观睡眠质量,而快走/慢跑更适用于缓解白天功能障碍和提升生活质量。由于存在部分偏倚风险、证据不确定性及干预异质性等问题。因此,研究者建议未来开展更多大样本、高质量、长期随访的随机对照试验,以进一步验证和细化不同运动干预的疗效机制与适应人群。临床上,运动干预应被纳入失眠管理的推荐方案,尤其适用于对药物存在禁忌、无效或难以获得服务的患者人群。 

作者信息
北京中医药大学循证医学中心研究生卜志军为论文第一作者,北京中医药大学循证医学中心刘兆兰教授为通讯作者。

关于BMJ Evidence-Based Medicine

BMJ Evidence-Based Medicine发表与医疗卫生重要事项相关的原创性循证研究、见解和观点类文章,旨在为循证医学实践提供相关性高、值得信赖和有影响力的证据。该刊聚焦于循证医学教学和实践中的核心工具、方法和理念。

收稿率:11%
出版频率:双月刊
出版速度:
       投稿至初步决定:73天(中位时间;含外审)
       接收至发表:24天(中位时间)

2024年影响因子:7.6

期刊主页:ebm.bmj.com

相关知识

BMJ Evidence
Construction and Testing of Health LifeStyle Evidence (HLSE)
Defining a Healthy Diet: Evidence for the Role of Contemporary Dietary Patterns in Health and Disease
BMJ Mental Health
The BMJ
【BMJ:#中国女性...
Critically appraising and utilising qualitative health research evidence in nutrition practice,Journal of Human Nutrition and Dietetics
BMJ重磅:脑健康专辑系列文章
The BMJ刊发专辑:中国女性健康促进
Associations of lifestyles with major chronic diseases in Chinese adults: evidence from the China Kadoorie Biobank

网址: BMJ Evidence https://m.trfsz.com/newsview16197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