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又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其本质是由于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导致血管腔狭窄甚至阻塞,继而引发心肌缺血、缺氧和功能障碍的一种慢性心血管疾病。冠心病的主要病理变化是冠状动脉内形成脂质斑块和纤维帽,逐渐使血管弹性下降和管腔狭窄,最终可能引发急性心肌梗死。冠心病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在疾病初期患者多表现为心慌胸闷,轻度的胸部压迫感、闷痛或灼烧感,并且多在活动后加重,但伴随着病情加重,患者可能诱发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甚至猝死等不良后果,是全球心血管疾病中致死和致残的主要原因。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每年因冠心病致死的人数超过900万,是最常见且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在我国60岁以上人群中冠心病的发病率高达近30%,其中近1/3患者伴有心律失常、慢性心衰等严重并发症,严重威胁我国中老人的生命健康。
临床上防治冠心病需要从多个角度出发,除了药物以外,运动、饮食、睡眠等都是必不可少的环节。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科学合理地服用多种维生素对冠心病的预防和辅助治疗具有积极意义,多种维生素可以减少冠状动脉脂质氧化和炎症反应,减少血管损伤风险,从而达到辅助防治冠心病的效果,因此合理补充维生素,配合生活方式调整和药物治疗,是防治冠心病的重要策略。
一、4种维生素防治冠心病的作用机制和特点
药物是临床上防治冠心病的主要手段,其中抗血小板聚集药、降脂稳定斑块药、扩血管药等都是临床上常用的药物种类,但是除了这些常用药物以外,我们生活中还可以通过补充维生素来辅助防治冠心病,其不仅可以提高一线药物的药效,而且不会造成更多的不良反应,其中维生素C、维生素E、维生素D和叶酸等4种维生素最为常用。
1、维生素C与冠心病
维生素C是一种强效的水溶性抗氧化剂,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之一,对于人体的血管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维生素C能够清除体内的自由基,减少氧化应激对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从而减少动脉斑块的形成和进展;其次,维生素C促进胶原蛋白合成,增强血管壁的稳定性和弹性,有助于维持血管的正常功能;第三,维生素C通过改善冠状动脉血流和促进内源性一氧化氮的生成,帮助扩张血管和降低血压,缓解心肌缺血。最后,维生素C还具有抗炎作用,能够调节免疫反应,减轻冠状动脉慢性炎症,降低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
2、维生素E与防治冠心病
维生素E是一种脂溶性抗氧化维生素,主要存在于植物油、坚果和绿叶蔬菜中,维生素E是人体内最强的抗氧化剂,其在体内主要起到保护细胞膜免受自由基的损伤,对于保持血管内皮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完整性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维生素E通过其强大的抗氧化能力,抑制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氧化,减少动脉斑块的斑块形成;其次,维生素E具有抗炎作用,能够减轻血管内皮的炎症反应,保持血管内皮功能正常,预防动脉硬化进展;最后,维生素E可以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血液流变性,防止血栓形成,从而降低冠心病的发生风险。
3、维生素D与防治冠心病
维生素D是人体必需的维生素之一,其维在人体内不仅调节钙磷代谢,还在多种生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维生素D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发挥防治冠心病的作用。首先,维生素D可以调节血管内皮功能,促进一氧化氮的生成,扩张血管,改善血液循环,防止动脉硬化的发生;其次,维生素D具有抗炎作用,能抑制促炎细胞因子的表达,减缓血管壁的炎症反应;最后,维生素D对脂质代谢也有一定调节作用,有助于控制血脂水平,降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风险。
4、叶酸与防治冠心病
叶酸是一种水溶性B族维生素,其在人体内参与核酸和氨基酸的合成,对细胞分裂和代谢具有重要作用,尤其在心血管健康中发挥关键影响。
首先,叶酸能够促进同型半胱氨酸的代谢,降低血浆中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而高同型半胱氨酸被视为冠心病的重要风险因素;其次,叶酸通过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增强一氧化氮的生成,促进血管舒张,预防动脉硬化的发生;最后,叶酸还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能够减轻血管壁的炎症反应,阻止斑块的形成和发展。
二、科学补充维生素C、维生素E、维生素D和叶酸注意4点
维生素C、维生素E、维生素D和叶酸均为临床常用的维生素,在预防和治疗冠心病中具有重要作用。虽然常规剂量下这些维生素的安全性较好,但患者在补充时仍需科学合理,避免过量使用,尤其是脂溶性维生素容易在体内积累,引发不良反应。
第一、注意各种维生素的补充剂量
根据当前营养指健康成年人每日维生素C推荐摄入量为100mg左右,维生素E约12mg,维生素D 0.1μg,叶酸0.4-1mg,这些剂量一般通过均衡饮食即可满足,通常无需额外补充。但对于冠心病患者而言这种剂量是不足的,应该适当增加服用剂量。
临床建议冠心病患者每日补充维生素C 200mg-500mg,维生素E 100mg-200mg,维生素D 0.25μg-0.5μg,叶酸15mg-30mg,连续服用1-3个月,尤其是存在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者,应联合补充复合维生素B族以降低同型半胱氨酸,在补充的同时密切观察患者临床表现和不良反应,如果出现则立刻向医生反应。
第二、注意各种维生素的不良反应
虽然维生素C、维生素E、维生素D和叶酸在常规剂量下具有良好的安全性,但在防治冠心病时,因需较大剂量长期服用,仍可能引发不良反应,需引起重视;最后,
维生素C大剂量补充常见的胃肠道反应,如腹泻、腹痛、恶心等,通常停药后症状可缓解;其次,极少数患者补充维生素C可能出现肾结石风险增加,尤其已有肾结石病史者应慎用;最后,维生素C可能导致凝血功能异常,建议长期口服凝血药或者血小板功能不全的患者慎用。
大剂量维生素E长期服用可能导致胃肠不适,如恶心呕吐、腹痛等;其次,极少数患者可能出现凝血功能异常,出现牙龈出血、皮下出血等症状,其原因是因为维生素E会导致维生素K吸收障碍,因此在补充过程中应常规监测凝血指标;最后,极少数患者对大剂量的维生素E过敏,这类患者慎用。
大剂量补充维生素D最常见不良反应是中枢神经系统反应,如头晕、嗜睡等;其次,极少数患者可能出现罕见的高钙血症,表现为恶心、乏力等;最后,维生素D补充与结石形成有一定相关性,结石患者需谨慎。
大剂量的叶酸补充可能引起胃肠道不适,如腹痛、恶心及反酸等,通常在停药后通常缓解;其次,少数患者对大剂量叶酸过敏,表现为皮疹、瘙痒及局部水肿,需谨慎使用;最后,过量叶酸还可能导致大量未代谢叶酸经尿排出,引起尿液颜色改变,但无严重后果。
第三、注意从食物中补充各种维生素
无论是否服用药物,良好的饮食习惯是维持心血管和整体健康的重要基础,冠心病患者建议尽量通过合理调整饮食,从自然食物中摄取所需的维生素,减少对药物或保健品的依赖。
维生素C主要存在于新鲜水果和蔬菜中,是最丰富的抗氧化剂之一。柑橘类水果如橙子、柠檬、葡萄柚富含维生素C;此外,猕猴桃、草莓、番茄以及青椒等蔬菜也都是补充维生素C的重要来源。
维生素E的食物来源主要包括植物种子和坚果类,如杏仁、核桃、葵花籽和松子等;同时,绿叶蔬菜如菠菜、油麦菜及西红柿等也是良好的维生素E来源;第三、水果中猕猴桃、葡萄和草莓等含有一定量的维生素E;最后,部分动物性食物,尤其是动物肝脏,也含有丰富维生素E,但因其脂肪含量较高,应避免过多摄入。
维生素D的补充主要来自两种途径,内源性维生素D通过皮肤接受阳光照射后由7-脱氢胆固醇转化而成,但此途径提供的维生素D较为有限。外源性维生素D主要来源于动物性食物,如鱼类(、鸡肉、牛肉等,以及牛奶和奶酪等乳制,其中乳制品不仅含维生素D且脂肪较低,是补充维生素D的优选来源;最后,虽然某些蘑菇、木耳等植物性食物含有维生素D,但其吸收利用率较低,通常不作为首选。
叶酸主要存在于植物性食物中,尤其是绿叶蔬菜如菠菜、油麦菜,是补充叶酸的主要来源。水果如番茄、樱桃和葡萄也含有一定量叶酸;其次,虽然肉类中也含有叶酸,但过多摄入肉类可能导致血脂异常,因此不推荐作为叶酸的主要来源。
第四、注意联合用药和服用周期
需要注意的是这4种维生素并不能替代防治冠心病的一线药物,必须与常规药物联用才能达到防治效果;其次,补充这4种维生素的周期不宜过长,常规补充周期在1-3个月,并且定期复查相关指标后,后期可以改为饮食补充或者口服复合维生素。
三、总结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深,冠心病已成为全球主要的健康问题之一,研究表明科学补充维生素C、维生素E、维生素D和叶酸可以有效辅助防治冠心病,改善患者的预后,但是补充期间一定要注意剂量和疗程,避免过度补充导致的不良反应;其次, 科学饮食是补充维生素的关键,可以通过调整饮食结构来补充对应的维生素,避免对药物产生过度依赖。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