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医疗发展的浪潮中,国产手术机器人正在迅速崭露头角。近日,浙江省援疆医疗专家、阿克苏地区第一人民医院副院长刘军伟,使用南疆首台国产腹腔内窥镜手术机器人,成功完成两台肝胆手术,手术总耗时近8小时。经历了长时间的手术,并在摘掉手套和口罩后略显疲惫的刘军伟,却迅速投入到对当地医生的培训之中,力图在最短的时间内,培养出能够独立操作机器人进行手术的外科团队。
在2025中国医学装备大会暨医学装备展览会上,来自全国乃至海外的采购商共同见证了国产手术机器人的精彩表现。刘军伟满怀信心地表示:“快、准、稳!手术机器人不仅是外科医生的得力助手,更能有效减少患者的手术创伤,未来医疗技术大势所趋。”
在这场医疗行业的盛会中,上海微创医疗机器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常务副总裁刘雨,如数家珍地介绍自家产品的优势与进步。她深感自豪,因为随着国产化技术的不断进步,中国已打破了对腔镜机器人进口设备的依赖,也是全球市场的一颗冉冉升起的明珠。刘雨见证了将近百台国产手术机器人从最初的质疑,到最终获得市场认可并销往全球市场的艰辛历程。
根据中国工程院院刊《工程》的评估,手术机器人技术已被选为2024全球十大工程成就之一。这一成果的取得,标志着国产医疗器械在国际舞台上的崭露头角,极大增强了国内企业开拓海外市场的信心。在今年的展会上,至少有六家国产医疗设备企业同台竞技,展现了自主研发与创新的成果。
值得一提的是,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的一台骨科机器人,凭借其术前AI精准规划系统和3D打印导板技术,仅用不到2小时便成功完成了一名高龄血友病患者的膝关节置换手术。这在过去,类似的高难度手术常常需要4小时才能完成,过程相对繁琐且风险高。手术后,骨科主任邱华耀对于家属的好奇表示:“通过AI的辅助,手术时间大幅缩短,创口最小化,手术成功的几率大大增加。”
北京长木谷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副总裁陈鹏分享了自己对于国产设备未来的展望。他透露,在国产技术的迅猛发展下,复杂手术的时间和风险得到了显著的降低,成为越来越多医院手术室的标准设备。随着人工智能的蓬勃发展,曾经耗时一天完成的建模工作,如今AI只需1至3分钟即可完成,这一进步令诸多年轻研发团队信心倍增。
当下,我国医学装备市场规模已达到预计的1.35万亿元,其中医疗装备规模以上企业的年营业收入也接近5400亿元。在这样的数字背后,是科技创新推动着整个医疗行业向前发展,改变着无数患者的命运。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在大会上指出,医疗装备是科技创新的重要前沿领域,而每一次技术突破,都意味着对生命本质的更深入探索。
随着我国人均预期寿命的不断提升,我们面临着诸多新挑战,包括人口老龄化、疾病谱变迁,以及全球公共卫生的各类问题。对此,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郭燕红强调,必须利用医学装备赋能卫生事业,促进医疗服务的均衡化与同质化,提升整体医疗质量。
从技术的追随者到如今的并行者,直至向着全球领先的发展目标迈进,中国的医疗科技展现了强大的创新能力。作为观察者的我们结尾希望,未来将在这个领域继续打破技术壁垒,实现质的飞跃,让更多国产手术机器人走进外科手术台,服务于更广大的医疗需求。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