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医学技术不断进步,许多疾病通过手术可获得良好疗效。但手术从来都不是“小事”,即使是微创或日间手术,也涉及麻醉、创伤、恢复等多个环节。对于患者来说,术前“多问一句”,远胜事后“后悔一场”。
作为临床工作者,我们强烈建议,每一位准备接受手术的患者,在签字之前,务必向医生弄清楚以下几个关键问题。这不仅能帮你做好准备,更直接关系到术后恢复和长期健康。
在某些情况下,手术确实是最佳甚至唯一选择(如急性阑尾炎破裂、癌症根治等);但在另一些情况下,比如慢性胆囊炎、椎间盘突出、早期前列腺增生等,保守治疗也可能有效。
建议问清楚:
“如果不手术,会有哪些后果?”
“有没有药物、理疗等其他治疗方式?”
“观察一段时间再决定,是否可行?”
✅《JAMA Surgery》2023年系统综述指出:部分择期手术(如膝关节置换、腰椎手术等),保守治疗后生活质量改善程度接近手术者,且术后并发症风险更低。
患者常以为“做完手术就好了”,实际上许多手术是“改善症状”,不是“根治”。
术前需要医生清晰告知:
手术目的:是缓解症状?延长寿命?还是根除病灶?
成功率:疗效维持多久?是否可能复发?
常见并发症与发生率:如感染、出血、血栓、麻醉风险等。
✅例如:胆囊切除术虽然解决了结石问题,但部分人术后仍出现“胆囊切除后综合征”,包括消化不良、腹泻等。了解这一点,有助于患者做出权衡。
麻醉方式直接关系到术中体验和术后恢复。常见有:
全身麻醉:适用于大部分中大型手术
椎管内麻醉(如腰麻、硬膜外):多用于下肢、泌尿系统手术
局部麻醉 + 镇静:用于浅表手术(如肿块切除、部分内镜操作)
需问清楚:
“我的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会增加麻醉风险吗?”
“是否需要术前麻醉评估?术后多久清醒?”
✅2024年《英国麻醉学会指南》强调:术前麻醉评估应覆盖高龄、合并慢病者,必要时需提前调整用药及生活方式,以降低麻醉相关并发症。
不同医院、医生采用的术式可能不同,比如:
开放 vs 微创(腹腔镜、机器人)
根治性切除 vs 保留功能的手术
一期切除 vs 分期手术
这些术式在创伤程度、恢复时间、费用、并发症等方面差别很大。
建议问清楚:
“这个手术有几种做法?我适合哪一种?”
“是否需要输血?是否会留置引流管、造口?”
医生的专业水平直接影响手术质量。有研究表明,手术量高的医院和术者,其患者并发症率显著更低。
可以委婉询问:
“这项手术您每年做多少例?”
“我是否可以选择更有经验的主刀医师?”
“这台手术会是谁完成?是实习医生还是您本人?”
✅《NEJM》2022年报告:主刀经验每增加50例,患者术后主要并发症发生率下降约12%。
每台手术都有风险,关键在于你是否提前了解,并为之做好准备。
需要清楚:
手术常见并发症(出血、感染、血栓、麻醉意外)发生率是多少?
针对我年龄、慢病、药物使用,有没有额外风险?
是否需要术前特殊评估(如心肺功能、凝血功能等)?
提示:糖尿病、高血压、房颤等基础病患者,术前控制情况会直接影响术中与术后风险。
手术不是“做完就万事大吉”,很多术后并发症、功能障碍、复发,往往发生在恢复期。
建议搞清楚:
是否需要康复锻炼?多久能正常活动或工作?
饮食、药物、生活方式是否需要调整?
是否需要长期随访、复查,或再次干预?
比如髋关节置换后患者,早期需要避免弯腰动作;消化道手术后,需要限制某些饮食和生活习惯。
这个手术一定要做吗?
手术目的是什么?能带来哪些效果?
有几种术式?我适合哪一种?
谁来主刀?医生经验如何?
手术医生是谁?经验丰富吗?
我有哪些术中或术后风险?
术后恢复期该怎么安排?
术前沟通得越充分,术后满意度、恢复速度和生活质量就越高。面对手术,不妨多问一句,保护的是你的身体,也是你未来的生活。
相关知识
吸脂手术前你要弄清楚的七个问题
手术减肥前你要问医生的12个问题
需要手术治疗的患者们,问清这些再去“挨刀”
想做抽脂?这几个问题一定要先搞清楚!
给孩子补钙前,你一定要弄清楚的 6 个问题
护士:操作前一定要常规性的询问患者过敏史
医生,一定要做阴超吗?7大常见问题汇总
买猫要问清楚什么问题
面瘫患者最关心的九个问题
如何回答患者那些“很难”的问题?
网址: 医生忠告:手术前,患者一定要问清楚的7个问题,关乎你的健康 https://m.trfsz.com/newsview16229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