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离谱!减肥的这“四大误区”,竟然至今还有人“前赴后继”?

离谱!减肥的这“四大误区”,竟然至今还有人“前赴后继”?

“喝柠檬水能减肥”“晚上不吃饭就能瘦”“每天只吃苹果排毒瘦身”“靠汗蒸出汗就能减脂”——这些说法你听过几条?

更重要的是,你是不是也曾信以为真,甚至亲身“试验”,结果却不仅没瘦,反而搞坏了身体?减肥这件事,真不是光靠饿肚子、流汗就能成功的。

尤其是最近天气越来越热,“减肥热”也随之升温。打开社交平台,一水儿的“十天瘦十斤”“懒人瘦身法”,让人看得心动不已。

但作为一名临床医生,我在门诊里反复看到这样的场景:一位女士因为节食过度导致闭经,一位中年人靠“极端断碳”瘦了十斤,却换来了脂肪肝加重,还有老年人跟风年轻人减肥法,结果血糖血压全乱了套。

“减肥”本是为了健康,结果却走进了“减命”的误区。

这个问题说起来令人痛心,也更让人警醒:为何这些早该被淘汰的“减肥误区”,至今还有那么多人在重复踩坑?

细想一下,不难发现,这些“离谱行为”之所以屡禁不止,是因为它们往往披着“科学”外衣,打着“快速见效”的旗号,尤其容易在节假日、换季、或像现在这样的夏季高温期“死灰复燃”。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探讨的重点:那些看似“靠谱”的减肥法,究竟错在哪?又该如何科学地管理体重?

我们先从一个熟悉的生活场景说起。前不久,一位56岁的陈阿姨来门诊检查,主诉是“最近经常头晕、心慌”。她说自己最近在“拼命减肥”,每天三餐只吃一根黄瓜、一颗鸡蛋,坚持跳广场舞两个小时。

体重的确掉了4公斤,但她的血糖却降到了危险线以下,血压也忽高忽低。我们一查,原来她因为摄入总热量过低,导致低血糖和电解质紊乱,甚至已经出现轻度肾功能异常。

从医学角度看,过度节食不仅不会减脂,反而会“反噬”身体:身体进入“饥饿模式”,代谢率下降,脂肪反而更难消耗,肌肉不断流失,免疫力也随之下降。

而这,正是减肥第一个误区:“少吃就能瘦”。

很多人以为控制热量就是极限节食,其实不然。适度热量控制是基础,但更关键的是营养均衡、合理搭配。中医讲究“脾为后天之本”,过度节食最伤的就是脾胃。

脾虚则运化失常,水湿停滞,反而容易“虚胖”。我的很多患者,节食减重后出现腹胀、乏力、舌苔厚腻,其实就是湿气重了,气血也衰了。

所以,科学减肥应注重调养脾胃,饮食不过饱,七分饱最宜。

再来说第二个误区:“流汗就是在燃脂”。

这点在夏天尤其常见。因为出汗多,人就觉得轻松了,甚至称体重也轻了,便以为“脂肪真的减少了”。但科学研究表明,汗水的主要成分是水分和电解质,几乎不含脂肪。你在汗蒸房待两个小时,掉的不过是水分,等你喝口水立刻就“反弹”。

更危险的是,大量出汗会导致电解质流失,尤其是钠、钾、镁等关键元素不平衡,容易引发心律不齐、头晕乏力,甚至诱发心脑血管事件。尤其是中老年人,本身就代谢慢、器官功能减退,再加上高温天气,脱水风险更高。

所以,减肥不能靠“脱水战术”,而应依靠长期、规律的有氧运动和力量训练结合。

中医强调“动为阳,动则生阳”。合理运动能调动气血运行,促进代谢。但也强调“动静结合”,不可过劳。春夏养阳,重在疏通经络;秋冬养阴,宜静养调气。

第三个误区尤为普遍,那就是“靠偏方、网红药减肥”。

从“代餐粉”“左旋肉碱”到“防弹咖啡”“酵素果冻”,甚至还有不少人网购来路不明的所谓“中药减肥丸”,一吃就拉肚子,还沾沾自喜地说“排毒了”。

但你知道吗?多数这样的产品都含有泻药成分,长期服用会破坏肠道黏膜,导致肠动力障碍,重者甚至可能引发慢性结肠炎、肝肾损伤。

更有甚者,一些所谓“中药减肥丸”中暗含西药成分如双氢埃托啡、利他林、芬氟拉明等抑食类药物,既不合法,更不安全。曾有一位30多岁的年轻女性,在服用某“网红减肥茶”后突发心悸,送医时心率高达160次/分,诊断为“药物性心律失常”。

中医从不鼓励“靠泻脱瘦”,而是讲究“辨证施治”,调整体质、疏肝理气、健脾化湿。

比如“肝郁型肥胖”者情绪波动大,常伴便秘、睡眠差,宜用柴胡、香附舒肝解郁;而“脾虚湿盛型”则多见于中老年女性,易疲乏、舌苔厚,调理应以白术、茯苓健脾祛湿。真正的中医调理,是因人、因时、因地而异的个性化方案。

最后一个误区,也许是最“难以察觉”的,那就是“减肥无须管睡眠”。

很多人白天拼命跑步,晚上一边刷手机一边吃夜宵,熬到凌晨才睡。却不知,长期睡眠不足会影响瘦素和胰岛素的分泌,反而让你更容易发胖。美国《内分泌学杂志》的一项研究指出:每晚睡眠不足6小时的人,体脂率显著高于睡足7-8小时的人。

中医认为,“人卧则血归肝”,睡眠是养肝血的最佳时机。肝主疏泄,若肝气不舒,则气血运行受阻,代谢自然也就紊乱了。所以,想减肥,先睡好觉。

睡眠,是身体自我修复、激素平衡的天然“减肥药”。

在我的临床经验中,有不少患者并非“吃多了”才胖,而是因为压力大、情绪差、睡眠差,导致身体慢性炎症状态,激素紊乱,从而逐渐发胖。这类人群,往往减肥难、体重反复波动,更需要从“调心、调息、调神”入手。

写到这里,我们再回头看,那些“离谱”的减肥方式,其实都忽略了一个核心:减肥不是战斗,而是一种长久的生活方式。

如果你还在为体重焦虑,不妨先问问自己:我是不是太心急了?是不是走入了某个误区?是不是忽略了身体的整体调养?

减肥,从来都不是单靠“饿”和“汗”就能成功的。

它需要科学的饮食结构、规律的作息、持续的运动、情绪的管理、体质的调理,甚至是家人的理解与陪伴。减肥的终点,不是“瘦下来”,而是“健康地瘦下去”。

而健康,不是短期目标,而是一生的功课。

参考文献:

[1]王明娟,吕红艳. 中医体质辨识在肥胖干预中的应用研究[J].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24,47(3):312-316.

[2]刘思远,赵培泉. 减重干预对代谢综合征患者血糖血脂影响的临床研究[J].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23,22(9):880-884.

[3]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中国成人肥胖与2型糖尿病防治专家共识(2023年版)[J]. 中华糖尿病杂志,2023,15(12):953-970.

声明: 本文为健康科普内容,部分故事情节为方便理解而虚构,信息参考了权威医学资料与专业知识,但不代表个体化诊疗建议。如您有健康问题,请咨询医生或前往正规医疗机构就诊。

相关知识

减肥人群的四大误区
赴日体检的几个误区
中国人普遍存在的四大减肥误区
新娘婚前瘦身的四大误区
专家:国人减肥存在四大误区
减肥的这些误区,你避开了吗?
健身请远离四大误区
减肥必看的四大误区
减肥误区 远离十大误区快速瘦身
产后修复四大误区之一:产后修复=减肥

网址: 离谱!减肥的这“四大误区”,竟然至今还有人“前赴后继”? https://m.trfsz.com/newsview16247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