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的开始,也预示着夏季的结束。
那么秋季养生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对于养生方式我们又应该怎么改变呢?这就是今天的主要内容。
秋天对应肺,秋季要养肺,这是大部分人都知道的事情,就算没听过,大家应该也有感觉,到了秋天,像是感冒、咳嗽、鼻炎、咽炎、哮喘等疾病的发病几率更高。知道现象是一回事儿,知不知道现象背后的原因又是另外一回事儿了。
肺有很多特点和特质,这里咱们就只说跟今天主题有关的一个特点,那就是肺为娇脏,这是对肺特征的概括。肺脏清虚而娇嫩,吸之则满,呼之则虚,为脏腑之华盖,百脉之所朝会。简而言之,肺位最高,邪必先伤;肺为清虚之脏,清轻肃静,不容纤芥,不耐邪气之侵。故无论外感、内伤或其他脏腑病变,皆可病及于肺而发生咳嗽、气喘、咯血、失音、肺痨、肺痿等病症。若娇嫩的肺脏一旦被邪侵犯,治疗当以“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为法则,用药以轻清、宣散为贵,过寒过热过润过燥之剂皆所不宜。
从这也能看出来肺脏怕什么了,怕寒、怕燥。怕寒很好理解,鼻为肺之窍,喉为肺之门户,寒邪经常从口鼻入而犯肺,使肺气不得发散,津液凝结,从而诱发感冒等呼吸道疾病,可致人体免疫力下降或引发慢性鼻炎;怕燥也是比较明显的,因为肺与秋气相应。秋天,燥气当令,此时燥邪极易侵犯人体而耗伤肺之阴津,可能会出现干咳、皮肤和口鼻干燥等症状。
除了寒和燥,肺还怕悲伤,这是怎么回事儿呢?
秋天给很多人一种悲伤的感觉,古诗“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大家很熟悉吧,这就说明这不是个人情感的体现,而是一种生理状态,而中医里的七情,即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变化之中,忧(悲)伤肺,人在悲伤忧愁时,可使肺气抑郁,耗散气阴。虽然悲伤和忧愁虽不同,但皆为负面情绪。所以,大家要注意自己的情绪。
很多朋友已经知道了秋季养肺的重要性,但是却不知道自己肺有多虚,是不是已经到了很严重的地步。大家大可不必这么悲观,但如果以下几点出现问题的话,那您确实应该要重视一下了。
用正常速度爬个三楼或者五楼都行,没感到明显的气急与胸闷,说明心肺良好;深吸气后憋气,能憋气达20秒以上表示心肺不错;原地跑步,让脉搏增快到每分钟100~120次,停止活动后,如能在5~6分钟恢复正常,说明心肺正常。
上面那几点如果达不到,说明肺是需要好好养一养的,但除此之外,如果您秋天经常有以下症状,那大概率可以说明您的肺真的出问题了。
1、皮肤晦暗
肺部好不好,看肤色就知道,中医认为,肺管理全身的皮肤。
一般情况下,我们的肤色表现为白皙润泽,且略带黄质感;反之的话,一旦肺部毒素过重,就会导致肺功能损伤,导致堵塞,由于体内的毒素和垃圾得不到及时的排出,从而就会沉积在皮肤上,出现了暗晦症状,一经发现的话,就需要做好护肺的准备措施了。
2、便秘
对于老烟民来说,大多数都会出现便秘的情况,并且恶臭难忍,散发出一股难闻的烟味。我们的肺与大肠乃一套系统,直接是相辅相成的。
一旦肺部的毒素积累过重的话,就会导致大便干结、排便异常,得不到及时的调理的话,进入到恶性循环之中,会诱发大肠癌或肺癌的发病率。
3、咳嗽加剧
长期的吸烟,会诱发咳嗽,且在白天的时候咳嗽的情况,会越发的严重性。而到了晚上的时候,因夜间是肺脏的自我修复时间,一旦夜间咳嗽加剧的话,可能是长期的吸烟,导致肺毒积深所引起,此时,你就该好好的做好清肺的工作了。
《黄帝内经》有言:“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就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所以,秋季养生要顺应自然界敛藏之势。
你说的这些我们都知道了,关键是具体怎么养。肺部很娇贵,所以我们要从食疗、穴位以及生活起居等方面一起努力。
饮食方面
秋季的饮食也应该多注意。其原则应保证“滋润生津,减辛增酸”。所以,推荐大家多吃些能滋阴润燥生津的食物,如梨、藕、银耳、百合、萝卜、蜂蜜等,可以滋养肺脏,防止燥邪伤肺。
中医又认为五味入五脏,辛入肺,酸入肝。在秋天辛香麻辣、煎炸熏烤类的食物,如辣椒、花椒、桂皮、生姜、葱和酒等宜少吃或不吃,通过减辛,少吃辛味,一能防止肺气太盛,二能防止辛燥伤肺,耗伤阴液。
增酸的话,是指秋天要多食酸味,适当吃些醋或酸味水果如葡萄、梅子、石榴、番茄等,一方面酸性食物可以刺激唾液分泌增加津液,另一方面酸性收敛通过增酸可以防止肺气过旺影响肝,这是因为在中医学理论里肝属木,肺属金,金克木,即肺气太盛可能损伤肝。
艾灸穴位
穴位艾灸的话,可以艾灸肺俞穴、太渊穴、膻中穴,以及少商穴。少商穴属手少阴肺经,是应对咳嗽的要穴,可以帮助清热泻火。
肺俞穴:位于第三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 属膀胱经。
太渊穴:属手太阴肺经。位于腕前区,桡骨茎突与舟状骨之间,拇长展肌腱尺侧凹陷中。
膻中穴:属任脉,位于前正中线,平第4肋间,两乳头连线的中点。
少商穴:属手太阴肺经。位于手指,拇指末端桡侧,指甲根角侧上方0.1寸,
施灸方法:适合初学者自己操作,手持艾条悬灸,距离皮肤2-3厘米,主要看自己的耐受度。一般每次10-15分钟。
可每日一次,也可隔日一次。具体次数可以自己掌握。
秋季日常三注意
1、精神调养
秋与肺对应,肺在志为悲,悲忧易伤肺,所以自我调养时,要注意精神调养,做到内心宁静,心情舒畅,切忌悲忧伤感;同时还应收敛神气,以适应秋天容平之气。
2、起居调养
宜早卧早起,早卧以顺应阳气的收敛,早起以使肺气得以舒展,防止收敛太过。所谓“一场秋雨一场寒”,降水较多的时候天气也会转凉,此时要根据天气的变化适当添加衣服,以防感冒。
3、防“秋老虎”
立秋过后,气温虽有下降,但高温天气还会卷土重来。此时,切忌贪凉,少喝冷饮,少吹空调,尽量自然降温。多喝水,多吃蔬菜水果,调整作息规律,保证充足的水分与睡眠,可以有效的防止秋季中暑。外出时,做好防晒工作,可以在早晚进行适当的户外运动,增强身体素质。
时光流转,季节在悄无声息的更替,那么这段时间,我们不仅要继续与湿热做战斗,也要意识到秋天即将来临,我们该给身体做些补充,为秋季做准备了。
一叶落而知天下秋。
秋天,也是一年中,最富有诗情的时刻。
绿意将褪未褪,草木将黄未黄,最适宜在午后品读,一杯花茶,一碟点心,偷得浮生半日闲,宠辱不惊,从容坦荡。
走过了雨季,定会有明媚的阳光照耀你;走过了泥泞,定会有淙淙的泉水呼唤你,只有始终相信美好,才能遇见美好。
夏日将尽,秋风会来,享受当下,莫负时光,心怀期待,静待花开。
愿你平安喜乐,得愿所偿,等秋来,秋会来;等你来,你会来;等幸福来,幸福也会来!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