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英语健康
2024-12-06 23:23:00阅读时长4分钟1621字
热巧克力高脂食物压力心血管健康黄烷醇血管功能健康饮食伯明翰大学研究发现
伯明翰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喝高黄烷醇含量的热巧克力可以有效对抗高脂食物在压力时刻带来的负面影响,保护心血管健康。这项研究揭示了一种有趣的防御机制,可以在压力推动人们选择不健康饮食习惯时保护身体的血管。
“我们知道,当人们感到压力时,他们往往会倾向于高脂食物。我们之前的研究表明,高脂食物会损害身体从压力中恢复血管功能的能力。在这项研究中,我们想看看在高脂餐中加入高黄烷醇食物是否能减轻压力对身体的负面影响。”该研究的主要作者卡塔琳娜·伦德罗博士(Dr. Catarina Rendeiro)在大学发布的一份声明中解释道。
研究团队招募了一组年轻健康的成年人,并进行了一项精心设计的实验。参与者被提供了一份丰盛的早餐,包括两个黄油羊角面包、盐黄油、奶酪和全脂牛奶。然后,他们被给予高黄烷醇或低黄烷醇的热巧克力饮料。真正的考验随之而来:一个持续八分钟的心算测试,旨在引发压力,参与者在答错题时会被提醒。
结果非常有趣。研究人员发现,在精神压力下,食用高脂食物并饮用低黄烷醇饮料会使血管功能下降1.29%,并且这种影响在压力事件后持续了90分钟。然而,高黄烷醇的热巧克力饮料证明是一个改变游戏规则的因素,有效地防止了血管功能的下降。
这些结果并不意味着你应该立即囤积任何一种巧克力。发表在《食品与功能》杂志上的研究指出,加工过程很重要。“碱化”是一种常见的巧克力制作工艺,会显著减少黄烷醇含量。因此,应选择最少加工的可可粉。
膳食黄烷醇来源包括可可、茶、葡萄和浆果。(图片来源:MARS)
如果你不喜欢热巧克力也不用担心。伯明翰大学生物心理学教授杰特·费尔德胡伊森·范赞滕(Professor Jet Veldhuijzen van Zanten)提供了一些替代方案:“现代生活充满压力,压力对我们的健康和经济的影响已经得到充分记录,因此任何可以保护我们免受某些压力症状的改变都是积极的。”
研究人员建议通过其他方式获取黄烷醇,包括:
绿茶 黑茶 浆果 苹果推荐的每日摄入量是400到600毫克的黄烷醇,这可以通过喝两杯黑茶或绿茶,或者结合浆果、苹果和高质量的可可来达到。
虽然热巧克力并没有改善情绪或脑部氧合,但其保护血管的效果非常有前景。“这项研究表明,饮用或食用高黄烷醇的食物可以用作策略,以减轻不良食物选择对血管系统的影响。”伦德罗博士总结道。
所以,下次压力让你想吃那些油腻的安慰食品时,不妨考虑喝一杯热巧克力。你的血管可能会感谢你。
这项研究涉及23名健康的年轻人,他们在一项精心控制的实验中参与。他们吃了高脂餐,同时喝了高黄烷醇或低黄烷醇的热巧克力。在休息一段时间后,他们进行了一个紧张的心理任务,即在时间压力下解决数学问题。研究人员使用称为血流介导扩张(FMD)的方法测量了他们的血管对压力的反应,这种方法测试血管的扩张能力。其他测量指标包括脑部氧合水平、心率和心情在压力任务前后的变化。
研究发现,高黄烷醇的热巧克力帮助参与者在压力后的血管功能恢复得更好,具体如下:
在低黄烷醇的热巧克力情况下,血管功能在压力后变差,并且在90分钟后仍然较差。 在高黄烷醇的热巧克力情况下,血管功能保持稳定,甚至在90分钟后有所改善。然而,高黄烷醇的热巧克力并没有改变大脑在压力期间的氧合水平。
该研究仅包括健康的年轻人,因此结果可能不适用于老年人或有健康问题的人。研究还使用了特定的高脂餐和控制条件,这可能无法反映现实世界的饮食习惯。样本量相对较小,因此需要更大规模的研究来确认这些结果。
研究结果表明,高黄烷醇的热巧克力可能保护血管免受压力和不健康饮食的有害影响。这可能对心脏健康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在压力大的时候,人们往往会选择不良的食物。然而,它并没有改善脑部氧合水平,表明它可能只对某些方面的压力恢复有帮助。选择富含黄烷醇的食物,如黑巧克力,可能是支持血管健康的一种简单方法。
该研究得到了经济和社会研究委员会(资助编号2388587)的支持。研究团队使用了由巴里·卡勒波特(Barry Callebaut)提供的商业可可粉。研究人员披露没有任何利益冲突,所有参与者都签署了知情同意书。研究遵循了伦理准则,并得到了大学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全文结束)
相关知识
专家解释为何巧克力能缓解压力
热巧克力有助于缓解压力对心脏的负面影响
为什么冰淇淋、巧克力等「安慰食物」,能让人感到开心
巧克力有七大功效 常食可缓解压力
吃巧克力能缓解痛经吗
食品安全提示:您吃的巧克力真的是巧克力吗?
巧克力高糖高脂高热量?还能成为“健康”食品?
巧克力变得健康 降血压解压力
吃黑巧克力能减压吗?黑巧克力可可含量多少健康?
[食品安全消费提示]您吃的巧克力真的是巧克力吗?
网址: 喝热巧克力比吃高脂安慰食品更能缓解压力 https://m.trfsz.com/newsview16281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