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郑东院区 呼吸重症监护病区 张琳琳
长期卧床老人是指由于健康或其他原因,需要长期卧床或几乎不能活动的年长人群。这些人可能会经历肌肉萎缩、压疮、骨质疏松、情绪障碍等问题。因此,对长期卧床老人的护理和照顾需要特别关注和细心的处理。
肢体功能训练是指针对肢体功能障碍的康复训练,旨在通过一系列的运动、体位调整和活动训练,帮助患者重新获得或提高肌肉力量、协调性和平衡感等方面的功能。这种训练通常由专业物理治疗师或康复医师负责,针对不同患者制定个性化的训练计划。
长期卧床老人由于长期缺乏运动和活动,容易出现肌肉萎缩、骨质疏松、关节僵硬、协调性下降等问题,进而导致身体功能的进一步衰退和日常生活能力的下降。肢体功能训练可帮助长期卧床老人恢复或提高肌肉力量和关节灵活性,增加肌肉协调性和平衡感,减轻疼痛和改善日常生活能力,还可刺激身体的代谢和循环系统,预防和改善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疾病的发生,增强身体免疫力。
对于长期卧床老人而言,肢体功能训练也有助于提高其心理状态,增强自信心和独立性,减少社交隔离和抑郁症状,重获健康和生活的能力。
一般来说,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训练计划,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肌肉力量训练:
肌肉力量训练应从简单的、适宜的动作开始,循序渐进增加难度和强度。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肌肉力量训练方法:
1.抗阻训练:通过使用弹力带、哑铃等辅助器械,进行手臂、腿部等部位的肌肉锻炼。
2.自重训练:利用自身体重进行肌肉训练,如俯卧撑、仰卧起坐、墙角支撑等。
3.等长收缩训练:通过进行持续的等长肌肉收缩,如腿部伸直、膝关节屈曲等,帮助患者增加肌肉力量和耐力。
4.短时高强度训练:通过进行一些短时、高强度的肌肉训练,如快速起立、踢腿等,帮助患者增加肌肉力量和爆发力。
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肌肉力量训练时,患者应该遵循医师或物理治疗师的指导和建议,避免训练过度或不当导致身体受伤。此外,肌肉力量训练应该与其他康复训练相结合,以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二)关节活动训练:
应以逐步增加关节活动范围为主,同时要注意避免过度伸展或压迫关节,避免造成损伤。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关节活动训练方法:
1.主动活动:通过患者主动活动肢体,如手指伸展、膝盖屈伸、踝关节转动等,增加关节活动范围和灵活性。
2.被动活动:通过物理治疗师或康复医师的帮助,对患者进行被动活动,如屈曲、伸展等,帮助患者增加关节活动范围。
3.主动被动结合:结合上述两种方法,通过患者自己运动和物理治疗师的帮助,进行关节活动训练,以达到最佳效果。
4.其他辅助器械训练:如使用绷带、球等辅助器械,进行关节活动训练,帮助患者增加关节活动范围和力量。
需要注意的是,关节活动训练应该适度而渐进,以避免对关节造成过度压力和损伤。此外,关节活动训练应该与其他康复训练相结合,以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三)平衡训练:
平衡训练的目的是通过训练,帮助患者保持身体稳定,减少跌倒的风险。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平衡训练方法:
1.单腿站立:让患者在平稳的地面上,尝试用一只脚站立。逐渐增加站立的时间和难度。
2.平衡板训练:使用平衡板等辅助器械进行平衡训练,以增加患者的平衡感和稳定性。
3.步态平衡训练:让患者在床边或平稳地面上,尝试单腿站立,然后迈步向前或向后,逐渐增加迈步的距离和难度。
4.视觉平衡训练:让患者进行目视追踪、头部旋转等训练。
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平衡训练时,患者应该遵循医师或物理治疗师的指导和建议,避免训练过度或不当导致身体受伤。此外,平衡训练应该与其他康复训练相结合,以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四)日常生活技能训练:
训练方法如:
1.洗漱训练:训练患者刷牙、漱口、洗脸等日常洗漱活动,以保持口腔卫生和个人清洁。
2.穿衣训练:训练患者穿衣、脱衣,选择合适的衣物,以增强其自理能力。
3.进食训练:训练患者进食、使用餐具、控制饮食,以维持其健康状况。
4.床上活动训练:训练患者翻身、换位,以减少身体压力和预防褥疮等床上并发症。
5.如厕训练:训练患者使用床便器、马桶等如厕设备,以提高其自理能力。
需要注意的是,训练过程中需要与医疗专业人员密切合作,遵循安全原则。
(五)康复辅助器械训练:
采用康复辅助器械训练时,应遵循医师或物理治疗师的指导和建议,训练方法如下:
1.助行器:可帮助患者恢复行走能力,减少跌倒风险。使用时逐渐增加行走距离和难度。
2.活动轮椅:可帮助患者恢复独立活动能力,进行户外活动。使用时需要选择合适的型号和大小。
3.电动床:可帮助患者改善体位,减少压疮和呼吸道感染等并发症。使用电动床时,需要选择合适的角度和高度。
4.肌肉电刺激仪:可帮助患者恢复肌肉力量和活动能力。使用时需要选择合适的电流强度和频率。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