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了解正常心电图的各波段

了解正常心电图的各波段

心脏的特殊传导系统由窦房结、结间束(分为前、中、后结间束)、房间束、房室结、希氏束、束支(分为左、右束支,左束支又分为前分支和后分支)以及浦肯野纤维。心脏的传导系统与每一心动周期顺序出现的心电变化密切相关(如图1)。

图表1心脏特殊传导系统示意图

正常心电活动始于窦房结,兴奋心房的同时经结间束传导至房室结(激动传导在此处延迟0 . 05 ~ 0 . 07s),然后循希氏束→左、右束支→普肯耶纤维顺序传导,最后兴奋心室。这种先后有序的电激动的传播,引起一系列电位改变,形成了心电图上的相应的波段(如图2)。

图表2心脏除极、复极与心电图各波段关系示意图

临床心电学对这些波段规定了统一的名称:

1.最早出现的幅度较小的P 波,反映心房的除极过程。

①通常P波的前半部代表右心房除极,中部代表右、左心房共同除极,后半部代表左心房除极。正常P波的宽度≤0.11s,表示左右心房除极所花的时间。

②P波的高度(幅度、电压)与心房肌的多少(厚薄)有关,正常情况下在肢体导联≤0.25mV,在胸壁导联≤0.15mV。

2.P-R间期:P波起点至QRS波起点间距,也可称为P-Q间期。P-R间期主要是电激动经房室传导系统下传,尤其是经由房室交界区时传导延缓产生的。正常的P-R间期为0.12~0.20s。

3.QRS波:心室(肌)除极时产生的心电波。

①QRS波群的宽度(时间)即QRS波群起止点间距,表示整个心室除极所花的时间。正常QRS波宽≤0.12秒,通常在0.06~0.08秒。

②QRS波群的高度(幅度、电压)与心室肌的多少(厚薄)有关,因此QRS波群的高度有时可以反映有无心室肥大。

4.ST段:QRS波群终末点(称J点)至T波起点间距。ST段有无抬高或压低,多以J点后80ms处为测量点。任何导联ST段均不能压低超过0.05mV;V1~V3导联ST段抬高≤0.3mV,余导联ST段抬高均不能超过0.1mV。ST段的升高或压低在诊断有无心肌缺血、心肌梗死、电解质紊乱中有重要意义。

5.T波:代表心室复极。观察T波的方向、形态和高度的改变与观察ST段的变化有类似的意义。故临床上常有“ST-T改变”之说。

6.U波:T波之后出现,有代表左室前乳头肌复极之说。因影响因素多,意义不十分明确。倒置的U波被认为是冠脉左主干或前降支梗阻的可靠佐证。

7.Q-T间期:QRS波起点至T波终结点间距,不能把U波计算在内,代表了心室从除极到复极的时间。Q-T间期在诊断某些心律失常、调整抗心律失常药物剂量、判断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8.P-J间期:P波起点至QRS波群终末点(J点)间距。在鉴别间歇性预激综合征与舒张晚期室性早搏时有其特殊价值。

QRS波群命名有学问

QRS波群可因检测电极的位置不同而呈多种形态,已统一命名如下:QRS波第一个向下的波群为q、Q波,第一个向上的波称为r、R波,继r、R波之后向下的波称为s、S波,s、S波后有发生向上的波称为r’波、R’波,r’波、R’波之后又一个向下波称为s’、S’波,只有一个向下的波称为qs、QS型。

至于采用Q 或q 、R 或r 、S 或s表示,临床上常用两种原则:

(1)绝对法:振幅超过0.5毫伏的波用大写字母表示,振幅小于0.5毫伏的波用小写字母表示。

(2)相对法:根据相互比较的结果来定,如R波振幅大于S波振幅的绝对值时,R波用大写字母表示,而S波用小写字母表示,即Rs型。临床上常用第一种方法,下图3为QRS 波群命名示意图:

图表3QRS波群命名示意图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相关知识

正常心电图波形图示图片大全
朱建峰:正常心电图长啥样?一分钟看懂P波、QRS波和T波
心电图入门:正常波形阅读详解
怎样看心电图正不正常
各年龄段心率的正常范围及平均值,看下自己的心率是否正常
电解质紊乱的心电图表型、机制和展望
心电图基础知识:了解心脏健康的重要检测工具及其解读方法
什么是胎儿心脏超声?胎儿心电图?胎儿正常心率?
心电图报告是窦性心率,电轴左偏,T波改变
动态心电图报告单怎么看?正常范围怎么确定 揭秘动态心电图的关键指标与健康标准

网址: 了解正常心电图的各波段 https://m.trfsz.com/newsview16347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