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心电图:从检查到解读,看懂心脏的“电信号日记”

心电图:从检查到解读,看懂心脏的“电信号日记”

王忠艳

滦州市人民医院

心脏的每一次跳动,都伴随着电信号的传递,而心电图就像一本记录这些电信号的“日记”,能帮助医生捕捉心脏的活动轨迹,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从检查操作到结果解读,每一个环节都藏着读懂心脏状态的密码。

做心电图检查时

患者只需平卧在检查床上,暴露胸部、手腕和脚踝。医护人员会在这些部位涂抹少量酒精或导电膏,再贴上电极片(或使用电极夹及吸球),电极片通过导线与心电图机相连。导电膏的作用是减少皮肤电阻,让电信号更清晰地被捕捉。整个过程中,患者要保持安静,避免说话、翻身或深呼吸,以免肌肉活动产生的电信号干扰记录。检查通常只需几分钟,结束后取下电极片,擦掉导电膏即可,不会有任何疼痛感。这种便捷、无创的检查方式,能快速记录心脏在静息状态下的电活动,是体检和心脏疾病筛查的常用手段。

心电图的原理基于心脏的电生理活动

心脏跳动由窦房结发起,电信号依次传导至心房、房室结、心室,引发心肌收缩和舒张。这些电信号会通过身体组织传导到体表,心电图机将其放大并记录下来,形成一系列波动的曲线。正常的心电图由 P 波、QRS 波群、T波、PR段、ST段或QT间期等组成,每个波段都对应着心脏不同部位的电活动。比如:P 波代表心房收缩,QRS 波群反映心室收缩,T 波则是心室舒张时的电信号恢复。这些波形的形态、时间和振幅,就像心脏写下的 “文字”,承载着心脏功能是否正常的信息。

解读心电图时,医生会重点关注波形的规律性和完整性

正常情况下,心脏电信号的发放和传导规律有序,心电图上的波形间距均匀,频率在每分钟 60-100 次之间。如果心率过快(超过 100 次 / 分钟)或过慢(低于 60 次 / 分钟),可能提示心动过速或心动过缓,这可能与运动、情绪、药物或心脏疾病有关。波形形态的改变更具诊断意义,比如 QRS 波群增宽,可能意味着心室传导阻滞;T 波倒置或低平,可能提示心肌缺血;弓背型ST段抬高则是急性心梗的典型表现之一,此时心肌因缺血而受损,电信号传导异常,需要紧急处理。

不同类型的心电图检查能捕捉不同状态下的心脏电信号

常规心电图记录时间短,可能错过短暂发作的心律失常,这时动态心电图(Holter)就派上用场了。患者佩戴一个小型记录器,可连续 24 小时甚至更长时间记录心脏电活动,无论是日常活动还是睡眠中,都能捕捉到异常信号,尤其适合诊断阵发性心悸、头晕等症状。运动负荷心电图则让患者在跑步机上运动,同时记录心电图变化,用于发现运动时才出现的心肌缺血,帮助诊断冠心病。这些不同的检查方式,就像给心脏的 “电信号日记” 增加了不同的记录维度,让医生能更全面地了解心脏状态。

心电图检查结果需要结合临床症状综合判断

有时心电图出现异常波动,但患者没有任何不适,可能是生理性的,比如年轻人偶尔出现的窦性心律不齐;而有些患者有明显的胸痛、心悸症状,心电图却暂时正常,这时可能需要进一步检查,如心脏超声、冠脉造影等。因此,心电图结果不能孤立看待,需要医生结合患者的年龄、病史、症状等信息,才能做出准确诊断。

了解心电图的检查和解读知识,能帮助我们更好地配合检查,理解检查结果。当医生建议做心电图时,不必紧张,只需放松身体配合操作即可。拿到报告后,若有不理解的地方,及时向医生咨询,了解自己的心脏状态。心电图这本“电信号日记”,虽然看似复杂,但它忠实地记录着心脏的活动,为守护心脏健康提供着重要的信息支持。

相关知识

心电图:描绘心脏电信号的图谱
教你看懂心电图检查报告单
心电图基础知识:了解心脏健康的重要检测工具及其解读方法
谁懂心脏电生理检查手术
体检需要做心电图吗?心电图报告怎么看?
心电图原理揭秘:如何捕捉心脏的秘密信号(心电图原理是什么)
[健康之路]心脏电路检修记(下) 电信号传输不顺畅
心脏电生理检查:揭秘心脏的小秘密
心电图看心脏健康,这些你都知道吗
心电图检查

网址: 心电图:从检查到解读,看懂心脏的“电信号日记” https://m.trfsz.com/newsview16347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