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日,有位糖尿病患者从外地来就诊,但服药两天打来电话来,说测血糖,还没有降下来,要求换方。
我跟病人说,糖尿病是慢性病,就算药方合于病症,也不可能服两天药就治好。
服药后身体会开始产生反应,从量变到质变,这有个过程。
因此,我建议病人静下心来,认真服药一段时间,配合饮食调理,肯定是会取得良效的。
而像这样的情况,我是经常遇到,但患者被疾病折磨,心情自然着急,但是,“急”却可能更不利于健康。
所以,今天我就给众多“慢性病”患者谈一谈,治病时一定要注意的问题,希望对您有所启发及帮助!
首先,就是要说说“治疗不见效”的问题。
随着寿命延长,人们更容易患上慢性病,比如阿尔茨海默病、癌症、心脏病、中风和糖尿病等,我们身边出现的也不少。
中医作为以整体为核心的治疗方式,需要恢复人体各个虚弱的部分,使他们恢复原本的生机,才能达到治疗的目的,这也就是常说的“中医治根”。
对于有些常见病,比如感冒、发烧、咳嗽等,只是身体的防御部门“打了个瞌睡”,医生确实能让患者在用药后症状迅速缓解,甚至痊愈。
而对于那些慢性病患者,想要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则不可能那么快!
以前,我曾遇到一个病人,半年之内在运城、北京、西安等先后看了三十多个医生!
但是每个医生那里只看一次,效果不满意就换。
最后感觉自己的病不但没有减轻,还在逐渐加重,对自己和医生都失去了信心,以为自己得了不治之症!
其次,还要跟大家强调“不要病急乱投医”的问题!
我认为,慢性病的患者在求医的过程中,一定不要心急,心态尽量放平和,如遇不到靠谱的医生,宁可不吃药。这个吃点,那个吃点,最后害的还是自己。
切记:不要频繁地更换医生乱投医,“打一枪换一个地方”,这个医生吃一次无效,就立马找另一个医生看。
其实这是典型的对自己不负责任,你的病也很难治好。
各种慢性病的治疗,需要医生与患者一起努力,互相配合,相互信任。
医者需辨证准确,施方用药严谨,若已有良效可守方常服,以求量变达到质变。
患者亦需信任医生,不能频繁更医,以免耽误治疗。
而且,患者在用方过程中若见症状变化,需经常与医生沟通,不迷信所谓的“专家”,不建议滥试偏方,平时重视养生保健,则大病自可早日康复。
有些所谓的“经方家”常把“一剂知,二剂已”挂在嘴边,很多患者也总是希望能找到这样的“神医”,且误把这句话当成了治疗一切疾病的最佳标准。
久而久之,就更是在社会上形成了崇拜名医神医、片面追求秘方以达“速效”的不良风气,而忽视了疾病康复的客观规律和应有过程。
作为负责任的医生,我们要及时纠正这种现象,让患者回归理性,使疾病治疗更加合理!
慢性病都是长年累月才形成的,“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并非吃几服药马上就能见效的。
一剂知,二剂已,这种情况不是没有,但是非常少!
不管是哪个医生,都不可能每次都一击即中。如果你能遇到的是一个靠谱中医,那么请好好珍惜!
退一万步说,就算你吃了这个靠谱中医一段时间的中药毫无疗效,有良知的医生把你的病放在心上。
医生会主动地去给你想办法,去查阅资料、去请教同行,或者是把你推荐给自己比较认可的医生,这样比你自己去盲目的看病,要好得多。
而且有的病治疗过程中,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在正邪相持阶段有可能病情会反复。
比如风湿病、皮肤病,有的还会出现症状加重。病是否有“回头”,单凭病人的自我感觉是不够的。
所以说,为了不前功尽弃,病人与医生要尽可能坚持配合,不必随意更换医生。
另外,关于慢性病,也有不少朋友疑问:年纪轻轻却患各种慢性病症的人越来越多,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我认为,是阳气不足了!
阳气为生命的根本,阳气一虚,脏腑功能下降,气血不足,抗邪无力,或外感六淫而易感冒,或内伤七情而大病丛生。
估计有的朋友会问,现在生活条件这么好,怎么好端端的阳气就跑掉了呢?
其实,生活中到处都有伤害我们阳气的不利因素,只是被我们忽略罢了。
现在年轻人许多习惯都会损伤阳气,如过度熬夜、饮食不节或过吃生冷、空调滥用、运动减少、压力增大等等。
那么什么消耗的阳气最多呢?
我认为是精神。
而且损害人们精神最大的因素之一,是现代社会的信息污染。
从中医角度讲,人体阳气五种外在表现的神、魂、魄、意、志,与人体器官有着紧密的联系。
神属心,魂属肝,魄属肺,意属脾,志属肾,精神上的不调和,也会引发脏器的病变。
这种无形的阳气,随时左右着人体的健康,这也是养生最大的秘密。
就我们的形体来说,除去先天带来的疾病,24岁以前发的病,一般都没有大问题,因为人24岁之前先天的元阳之气很足,人体神经、肌肉、骨骼都处于最佳状态。
而24岁以后,人们身上的压力会逐步增多,耗费精神过度,也就是耗费阳气过度,身体呈现出阴盛阳虚的状态。
因此,对于这类年轻人,从精神、情志方面找病因,能够更好的治疗疾病。
那如何才能活得更长寿、更健康呢?
在慢性病的康复过程中,不是单纯的只是吃药、针灸,静坐、运动都有助于病情的康复,同时还要纠正不良的生活作息习惯和饮食习惯。
我认为,中医的理念非常高明。
《黄帝内经》写到:“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这样就能“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简单来说:人的健康与生命都受天地规律影响,所以,要想健康,不但要吃好、睡好、调节运动,保持心情舒畅,更重要的是,要顺应天地,顺之则生,逆之则死。
从中医来分析,慢性病根本原因是人体的正虚邪实。
其中,正虚为本。正虚源于饮食不节、起居失常、久坐少动等等,正虚久了,外邪便容易入侵,逐渐加重疾病。
以前的人,肉吃的极少,且要各种劳动,但少有慢性疾病。
几乎所有长寿老人,都是经历过苦难和饥饿的,就是因为他们一生少肉多素,脾胃不虚,气血化生充足,从而使五脏六腑得以濡养。
而如今的我们,不仅食物充盈,种类还丰富多样,但慢性疾病高发,并呈年轻化趋势。
由此说,为了身体更健康,我们应该吃少点,吃清淡点,多素少肉。
因此,我在诊疗慢性疾病患者时,也时常嘱咐一定要调节饮食。
当然也不能说纯素食就是最健康的,有的反而会成为营养不良!
若饮食不能调节,仅依赖医疗,这是舍本而逐末,是南辕北辙,必然事倍功半,甚至难收良效。
所以说,在日常生活中,饮食、运动、作息、精神、情志等因素,对我们的健康是有不小影响的,不管是年纪大的朋友,还是年轻的孩子,这都是不能忽视的。
总的来说,对于慢性病的朋友,疾病是可逆的,但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在积极配合医生治疗的同时,合理调整生活状态,未来的生活也是能够更轻松、更美好的。
举报/反馈
相关知识
慢性病太多如何治疗
超短波治疗仪与短波治疗仪的区别是什么?
彻底治好颈椎病的方法是什么
背部吸脂的效果彻底吗?
针灸能彻底治好疾病吗?
两千年前用来治病的“热疗”,放到现在真的能治肿瘤吗?
恩格列净治疗糖原贮积病Ⅰb型的短期效果
焦虑症能彻底治愈吗?什么治疗方法好?
月子病怎么治才能彻底根除好
术后彻底恢复的周期是多长
网址: 多年积攒下来的慢性病,想短期内达到治疗彻底的效果,不太现实! https://m.trfsz.com/newsview16362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