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网红“酵素话梅”背后的致命陷阱:新型致泻物引发食品安全警钟

网红“酵素话梅”背后的致命陷阱:新型致泻物引发食品安全警钟

一盒包装精致的话梅,一段无法控制的腹泻噩梦,揭开食品犯罪新手段的冰山一角。

“吃了以后就特别严重,拉得人都不行了快,都不敢出门,出门万一旁边没厕所,我都不知道怎么办。”2023年2月,江苏张家港的高女士回忆起食用网购“酵素话梅”后的经历,仍心有余悸。

在直播间主播“纯天然”“无添加”的承诺下,高女士花高价购买了这款宣称能“排毒瘦身”的神奇话梅。然而,连续多日的严重腹泻让她意识到情况不对。当她向警方报案时,还不知自己揭开了一起涉案金额2600万元、波及全国20余省市的有毒食品大案。

在各大电商平台直播间里,“酵素话梅”以减肥神器的形象火爆一时。“管不住嘴,迈不开腿的,都来试试这个噗噗梅”,主播们热情洋溢的推荐词直击消费者痛点。这款标榜“纯天然酵素”“无科技与狠活”的产品,价格不菲却销量惊人。

然而在诱人的宣传背后,是消费者接二连三的健康警报。山西的王女士描述:“吃完很要命,食用话梅两小时后见效,哪里都不能去,怕来不及上厕所。”陕西的王大姐食用后出现头晕、想吐症状,医院检查发现肝功能损伤,需要住院治疗。

更令人忧心的是安徽阜阳一位消费者,在持续食用半年后确诊黄疸型肝炎;而山西大同的消费者在停食后又尝试食用,结果严重腹泻导致无法正常出行。

这些消费者共同指向同一款产品——江西G健康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酵素话梅”。该公司成立于2021年6月,短短两年时间就将这款问题产品销往全国。

面对消费者投诉,张家港市公安局食品药品环境犯罪侦查大队副大队长许辰宙立即展开调查3。但检测结果却出人意料——常规靶向筛查未发现任何违法添加物。

案件陷入僵局。公安机关商请检察机关介入后,案件迎来转机。具有专业检测能力的“益心为公”志愿者温尧林受邀对涉案产品进行盲检。

通过精密分子结构检测,温尧林发现了一种全新化学物质双辛酚丁,并成功分析出其分子结构。2023年5月,公安部第三研究所确认了该物质的化学名称和分子式。

苏州市食品检验检测中心副主任丁洪流介绍:“双辛酚丁系此前从未发现的新型化合物,其分子结构与国家明令禁止的有毒有害物质双醋酚丁类似,食用后有明显的腹泻作用。”

犯罪分子精心设计的“隐身术”终于被识破——他们不再使用监管名单上的禁用物质,转而合成全新化合物逃避检测。

随着调查深入,一个集研发、生产、推广、销售于一体的食品领域黑灰产业网络浮出水面。2023年7月,在公安部统一部署下,江苏警方抽调180余名警力开展跨省收网行动。

警方发现,主犯刘贵异常狡猾。他在外地某食品厂内租用厂房作为“厂中厂”,白天晚上都在生产。更隐蔽的是,在距该厂2公里处还设有“暗厂”,随时准备转移生产设备3。办案民警余跃飞形容:“刘某很狡猾,像兔子一样难逮。”

这个犯罪团伙的组织结构严密,拥有生产、仓储、中间商、销售上下4层人员架构,涉及5省7市。截至案发,警方捣毁生产、仓储窝点6处,查扣涉案产品60余吨。

审讯揭露的细节更令人发指:刘贵等人为测试非法添加物效果,竟多次组织工人试吃。有工人在试吃中出现急性肠胃炎被送医,更有车间工人接触粉末后面部红肿、眼角膜糜烂。

案件背后暴露出更深层问题——监管漏洞与权力腐败。为逃避监管,刘贵贿赂当地市场监督管理局工作人员刘冈(化名),每月支付5000元“通风报信费”。

刘冈不仅提前通报检查信息,还帮忙处理消费者投诉。截至案发,他通过亲属名义共收受十二三万元贿赂,甚至试图通过亲属代持股份获取分红。目前,刘冈因涉嫌受贿已被纪委监委立案调查。

这一案件揭示了食品监管面临的三大挑战:检测手段滞后于犯罪技术更新;地方保护主义滋生监管盲区;腐败问题削弱监管效力。这些问题共同为有毒有害食品提供了生存空间。

2023年6月,面对双辛酚丁尚未被列入国家禁止名录的法律困境,张家港市检察院会同多部门组织食品领域专家论证。专家一致认定该物质对人体有毒副作用,属于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

2024年8月13日,张家港市检察院对刘贵等5人以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提起公诉。2025年3月7日,法院作出判决:刘某等5人获刑11年半至5年半不等,并处3000万元至300万元不等罚金。

此案的最大价值在于推动了监管制度革新。2023年10月,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下发通知,明确在食品中检出酚汀(酚丁)、酚酞及其酯类衍生物或类似物均属非法添加。这一突破性规定为打击新型食品犯罪提供了法律武器。

张家港市检察院检察长周晓东指出:“该案的成功办理,将对破解食品犯罪案件毒害认定难、打击难问题产生积极作用。”

“酵素话梅”案揭示了食品犯罪的新动向:犯罪团伙转向研发新型化学物质,规避现有检测手段;利用直播电商平台快速推广销售;通过注册合法公司为非法生产提供掩护。

应对这些挑战需要创新监管思维:

第一,建立非法添加物动态清单制度。借鉴本案经验,将分子结构相似性作为判定依据,而非仅依赖具体物质名录。

第二,推广数字化全链条监管。如浙江省上线的食品安全综合治理数字化协同应用,通过区块链、AI识别等技术,实现“源头可溯、过程可控、风险可防”的闭环管理。

第三,强化直播电商平台责任。要求平台对宣称减肥、保健等特殊功效的食品实施资质审核与样品抽检双重把关。

第四,建立消费者便捷举报通道。类似浙江省“浙食安”平台的“随手查”功能,让消费者扫码即可查询产品抽检记录。

面对不断翻新的食品犯罪手段,消费者需要掌握科学自保知识:

警惕“神奇功效”宣传。凡是宣称“躺着就能变瘦”“无需运动饮食”的食品,极可能非法添加药物成分。

学会解读标签真相。近期发布的新国标已禁止使用“零添加”等误导性宣传5。消费者应通过配料表和营养成分表了解食品真实属性。

关注身体异常反应。若食用某种食品后出现严重腹泻、头晕等异常症状,立即停用并保留证据投诉举报。

善用数字化监管工具。如“浙里办”APP中的“浙食安”平台,可扫码查询食品抽检记录,通过地图功能查看周边餐饮单位的检查结果。

随着刘贵等主犯锒铛入狱,涉案的“黛梅话梅”官方店铺已注销。然而,制造双辛酚丁的上家及销售网络仍在追查中。此案留给我们的思考远未结束——当犯罪手段已进入分子设计时代,监管科技能否跑赢“毒配方”的创新速度?

在浙江,“浙冷链”系统6个月赋码142万个,实现问题食品秒级追溯;湖南“湘供云盾”平台串联起从田间到餐桌的全链条监管。这些数字化解决方案犹如一道道防火墙,守护着“舌尖上的安全”。

世界食品安全日提醒我们:安全食品非一人一时之功,它需要监管利剑、科技赋能,更需要每位消费者擦亮双眼。毕竟,食品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永远在我们自己的餐桌上。

举报/反馈

相关知识

网红“酵素话梅”背后的致命陷阱:新型致泻物引发食品安全警钟
“酵素话梅”减肥陷阱揭秘:当心新型化合物带来的健康风险!
吃了这种“网红话梅”躺着也能瘦?检测出新非法添加物,会强烈致泻
酵素梅的“美丽陷阱”:背后暗藏的...@于荣医生的动态
“网红话梅”能减肥?背后真相竟是……
“酵素话梅”能减肥?有人食用后检出肝炎!警方提示→
非法添加全新化合物!这种“网红话梅”,千万别吃
警惕市面上的“酵素话梅”减肥食品,可能危害健康!
“酵素话梅”能减肥?
网络辟谣|“酵素话梅”能减肥?真相是......

网址: 网红“酵素话梅”背后的致命陷阱:新型致泻物引发食品安全警钟 https://m.trfsz.com/newsview16376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