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美年健康服务乱象丛生:VIP客户体验竟成“灾难现场
来源|爱健康
编辑|张泽明
作为国内民营体检行业的龙头企业,美年健康(002044.SZ)近年来频遭消费者投诉与监管处罚,其“体检服务+健康管理”的战略光环正被不断曝光的服务质量问题、管理漏洞及财务隐忧所掩盖。从误诊争议到数据丢失,从虚假报告到服务态度恶劣,这家曾以规模扩张著称的企业,正面临信任崩塌与资本退潮的双重考验。
服务乱象丛生:VIP客户体验竟成“灾难现场”
近期在黑猫、消费保等平台出现多起消费者投诉揭示了美年健康在服务流程和医疗质量上的系统性缺陷:一是VIP服务名不副实,管理混乱成常态,消费者反映,在开封美年大健康办理VIP后,仍遭遇长达6小时的体检流程。项目因医生跨科室操作、设备故障等问题无法完成,院方却以“人手不足”推诿责任。更讽刺的是,设备故障竟在客户躺上检查台后才被发现,医疗废物垃圾桶甚至敞开置于休息区。类似问题并非孤例,徐州、湖南路等多家分店亦被投诉流程混乱、服务敷衍;二是误诊争议频发,数据丢失贻误病情, 石家庄消费者碳14检测显示幽门螺杆菌阳性(275),但三甲医院复查为阴性(0.2),美年健康却以“临界值误差”搪塞。更严重的是,合肥包河门诊部因硬盘损坏导致2016-2018年DR胸片数据丢失,此前已有客户因胸片缺失延误癌症诊断,仅被罚款3万元。类似误诊案例还包括甲状腺癌“过度诊断”、HPV检测结果与三甲医院不符等,引发消费者对报告真实性的质疑;三是隐私争议与暴力冲突,
湖南路门店工作人员以“隐私保护”为由阻止客户查看自身报告,甚至抓伤客户并威胁报警,暴露出服务流程的粗暴与制度缺陷。
管理失控:从地方分店到集团战略的连锁溃败
美年健康的管理问题已从基层服务蔓延至战略层面:一是内部质控形同虚设 ,东营、楚雄等分支机构因未建立质控制度、出具虚假职业健康报告等被处罚,深圳分店更因不正当有奖销售被罚5万元。尽管集团宣称“All in AI”战略,推出智能主检系统提升效率,但基层执行中仍存在医生资质混杂、设备维护缺失等问题;二是扩张后遗症,商誉高企与现金流危机,截至2024年中,公司商誉高达42.47亿元,收购的体检机构业绩不达预期埋下减值风险。同时,短期债务33亿元与账面现金11亿元的缺口凸显流动性危机,2024年上半年净利润由盈转亏至-2.57亿元,市值较巅峰期缩水超76%;
三是销售费用畸高,效率低下,2023年销售费用达25.63亿元,占营收23.5%,销售人员人均创收仅12.5万元,远低于同行水平,暴露出“重营销、轻服务”的模式弊端。
资本退潮:机构撤离与信任崩塌
首先是投资者用脚投票,2019年布局美年健康的基金从99家锐减至2024年的4家,阿里系股东亦减持套现。股价从2021年高点14.2元/股跌至2024年8月的3.62元/股,市值蒸发逾600亿元;其次是监管压力与诉讼风险,青岛分店因拖欠合作方74万元检测费被法院判决赔付,多地分支机构因合同纠纷、人身权利问题遭投诉,仅2024年4-5月便有3起调解失败案例。
行业反思:民营体检如何走出“信任荒漠”?
美年健康的困境折射出民营体检行业的共性问题:一是盲目扩张与成本压缩,为追求规模效应,降低人员资质与设备维护标准;二是监管滞后与标准缺失,行业准入门槛低,违规成本不足以形成震慑;三是公立医院挤压,公立机构占据70%市场份额,民营机构陷入低价竞争陷阱。
一些专家建议,美年大健康要想破局,还得从以下入手:一是强化内部合规,建立透明化服务流程,引入第三方质控;
二是转向精细化运营,减少营销开支,投入AI质控与客户体验优化;三是探索差异化服务,聚焦慢病管理、职场健康等高端需求,摆脱同质化竞争。
美年健康的故事,既是资本狂飙下的管理失控样本,也是民营医疗信任重建的警示录。若不能从根本上扭转“重规模、轻质量”的发展逻辑,其市场信心恐难复苏。对于消费者而言,选择体检机构时需审慎考察资质与口碑;监管部门更应推动行业标准化建设,让“健康管理”不再是一纸空谈。
相关知识
美年健康服务乱象丛生:VIP客户体验竟成“灾难现场
警惕外卖健康证“乱象丛生”
乱象丛生的体检机构也需“体检”
碧生源样本:中国保健品市场乱象丛生
网上健康咨询平台乱象丛生
深圳九州展2025年深圳九州汽车生态博览会
巨头跑步入场终结行业乱象:采暖行业生态化发展愈发明朗
保健品乱象丛生,京东为何敢称“行业清流”?
整治医美行业乱象,推动“颜值经济”健康发展
老年人保健品市场乱象该如何遏制
网址: 原标题:美年健康服务乱象丛生...@九州商业观察的动态 https://m.trfsz.com/newsview16437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