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6日,由广西科学院提出,广西科学院、巴马珍至爱菌物科技有限公司、广西科学院生物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广西食用菌资源开发技术创新中心等单位共同起草的《低温超微黑木耳粉生产技术规程》;广西科学院、广西科学院生物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百色三宝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广西六洛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等单位共同起草的《超微云耳代餐粉生产技术规程》通过了由广西标准化协会组织的专家审定。
评审会现场
黑木耳风味独特、味道鲜美,营养价值高,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钙、铁等矿质元素,具有补气养血、清涤肠胃、润肺止咳、降三高等功效,有“素中之荤”的美誉,是世界上四种最重要的栽培食用菌之一。作为食药兼用的食用菌品种,黑木耳深受市场的青睐,但传统的黑木耳存在消费形式单一、加工方式简单粗糙、初加工产品品质不高、价格低,以及企业不增效不增收等问题。现有的加工方式及加工品类已不能满足人们对黑木耳的需求。如何充分利用广西丰富的黑木耳资源进行高值化加工,已成为我区食用菌加工产业重点突破的问题。针对这一难题,广西科学院食药用菌及健康产品团队成立了黑木耳加工品生产技术标准编制工作组,深入相关企业调研,广泛收集整理相关生产技术资料,经过试验验证和生产验证,应用超微粉精深加工技术手段,将广西黑木耳子实体转化为具有高附加值的产品,可有效提高黑木耳资源的高效综合开发,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带动产业发展。低温超微黑木耳粉在破壁的过程中不会使黑木耳的营养成分比如多糖等有效成分损失,而且细胞壁打破后细胞内容物得以释放,更利于人体的吸收。为此,标准编制组成员编制了《低温超微黑木耳粉生产技术规程》和《超微云耳代餐粉生产技术规程》。
调研
审定会上,专家组分别仔细听取了起草单位编制两个标准的情况介绍,并对标准逐条逐款、逐字逐句进行了严谨细致的审定。经过4个小时的审定,专家组认为两项标准具有科学性、先进性和可操作行,同意通过审定。
通过《超微云耳代餐粉生产技术规程》《低温超微黑木耳粉生产技术规程》两项团体标准的制定,以标准为抓手,统一规范黑木耳等相关高品质特色加工产品的生产技术要求,更好指导相关企业进行规范化生产,保障产品质量,对有效提高黑木耳资源的高效综合开发、延伸其产业链条,打造广西黑木耳区域品牌,促进广西黑木耳加工产业向标准化、规模化和产业化方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此次审定会的成功举行,标志着广西在黑木耳加工技术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为提升广西黑木耳品牌影响力、促进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撰稿:王翠坚】
相关知识
广西科学院网站
新西兰针灸中医学院推出中文网站
广州市科学技术局网站
广西医科大一附院开启“互联网+医疗健康”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
广州健康院推动实施“高端科研资源科普化”—新闻—科学网
广西农科院——科技处
广西英华国际职业学院大健康学院
“互联网+医疗健康” 让就医更简单 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开启医疗服务新模式
山西省科技厅网站
【科普动态】我院“银龄口腔健康高校公益行—陕西科技大学站、西安体育学院站”活动圆满落幕
网址: 广西科学院网站 https://m.trfsz.com/newsview16483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