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炼走为先”,这句古语在几千年前就赋予了健步走以“百炼之祖”的美誉。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步数排行榜功能的出现更是点燃了人们对走路健身的热情。然而,步数越多真的意味着越健康吗?接下来,我们将深入探讨这一话题。
01走路与健康
走路被世界卫生组织誉为“世界上最好的运动”,这一简单动作带来的益处可谓无穷:它有助于防癌、降低血压,还能延缓关节和腿力的衰老,缓解骨质疏松,并显著改善腰、肩、头部的疼痛。此外,走路还能调节睡眠,有效消除压力。为了健康,不妨每天坚持走一走。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建议,成年人应每天累计步行6000步以上。
根据上述建议,建议将6000步设定为每日的健康目标。对于刚开始进行锻炼的人来说,可以从5000步开始,逐步让身体适应运动的节奏。需要明确的是,日行万步并不适用于所有人,因为每个人的年龄、体质和生活条件都各有差异,所需的运动量也因此而不同。因此,制定适合自己的锻炼标准至关重要。
02因人而异的步数需求
△ 儿童青少年的需求
不同年龄段儿童青少年每日步数需求高于10000步,具体数值依年龄和性别有所不同。科普中国(Science_China)指出,学龄前儿童、男孩和女孩以及青少年,其日常步数需求均超过单纯以万步为基准的运动量。具体而言,4-6岁学龄前儿童每日需步行10000至14000步,6-11岁男孩每日应达到13000至15000步,而6-11岁女孩和12-19岁青少年则分别需要11000至12000步和10000至12000步。
△ 老年女性的风险
研究显示,老年女性日行万步可能无益。近期一项涵盖16741名美国老年妇女的研究揭示,每日行走步数与全因死亡率之间存在关联。研究发现,相较于每日运动量最少的人群(平均步数2700步),那些每天行走4400步的老年女性,其死亡率显著降低。进一步增加步数,死亡率会继续下降,但当步数达到7500步后,这种下降趋势便不再明显。值得注意的是,这项研究虽然提示了日行万步可能并非老年女性的最佳目标,但它并未明确证明步数与全因死亡的因果关系。对于平时运动量较少的老年人来说,他们的肌肉力量和关节状态可能较弱,若盲目追求“日行万步”,不仅无法获得运动的益处,还可能加重关节磨损和局部软骨组织的损伤。
△ 不爱运动者的警惕
久坐少动者突然增加步数易损伤关节和软组织,需循序渐进。平时很少运动的人,若突然增加到一两万步的行走量,可能会面临关节、韧带和骨骼的损伤风险。下肢关节,特别是膝关节,容易患上骨性关节炎。此外,足底筋膜炎、跟腱炎、跖腱膜炎等负重部位软组织的慢性劳损问题也可能接踵而至。更严重的是,疲劳性骨折等严重情况也可能因此发生。若将一万步转换为其他日常活动,大致相当于以下运动量:中速步行或下楼,持续10分钟;中慢速上楼,需6分钟;手洗衣服,大约9分钟;进行扫地和拖地,同样需要9分钟;户外陪伴孩子玩耍,8分钟;骑自行车,8分钟;打太极拳,8分钟;打乒乓球,8分钟;跳广场舞,5分钟;做健身操,7分钟。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日常习惯,自由选择和组合这些活动,以达到相似的运动效果。
03步行锻炼的误区
△ 手臂摆动误区
双臂下垂不摆动影响健身效果,应全身参与。在步行时,许多人习惯双臂下垂,仅做轻微摆动,导致走路时显得缺乏精神。正确做法:步行健身应全身参与。建议将小臂与上臂摆成直角,同时挺胸抬头,尽可能加大摆动幅度。摆动速度越快,步速也会相应提升,从而增强健身效果,当然,这需要在体力允许的前提下进行。
△ 路面选择的重要性
柏油路冲击大,应选软性路面如塑胶。许多人在社交媒体上展示自己的步行成果,但仔细观察他们的路线,往往会发现他们走的都是硬邦邦的柏油路。这种路面选择对膝关节的冲击力度极大。正确的做法是,步行时应优先选择软性路面。在塑胶跑道上运动是最佳选择,因为塑胶材料能够吸收大部分冲击力,从而有效保护踝关节等身体部位。若无法选择塑胶道,则应至少挑选软路面进行锻炼。
此外,不同的运动方式对膝关节的冲击力各有差异。即便是平地走路,膝关节承受的重量也几乎是人体重的4倍。在各种路面上,草地对于膝关节的冲击力最小,柏油路次之,而水泥路则冲击力最大。
△ 鞋子选择的影响
选择缓震和支撑性好的鞋子,避免高跟或硬底鞋。穿错鞋同样会对膝关节造成冲击。不同的鞋子,其设计特点和功能各有差异,因此选择合适的鞋子至关重要。对于步行等运动方式,应挑选具有缓震和支撑功能的鞋子,以减轻对膝关节的冲击。避免穿着高跟鞋或硬底鞋,这些鞋子会增加膝关节的负担。
此外,鞋子的尺码选择也非常重要。尺码过小或过大都会影响步态的稳定性,从而增加膝关节的负担。因此,在挑选鞋子时,务必确保尺码合适。
运动时,尽管许多人选择了运动鞋,甚至是专业的跑步鞋,但仍有部分人,特别是女士们,更偏爱穿着船鞋、带跟的鞋,甚至皮鞋和凉鞋。然而,这样的选择可能并不利于走路健身。正确的做法是选择软而轻的鞋子,如慢跑鞋,它们后跟稳固,能保持脚踵稳定,减少倾斜。此外,适当的衬舌设计能保护跟腱,而鞋头的高圆形状则可避免夹趾或趾甲充血。重要的是,并非所有鞋子都适合走路健身,若发现经常肌肉酸痛,那很可能是鞋子选择不当所致。
举报/反馈
相关知识
健走的科学益处与个性化运动计划
健步走的潜在风险:过度运动的隐患有哪些?
走路健步走:健康益处与多种健走方式完全指南
间歇性禁食:健康益处与潜在风险
深入探讨:普洱熟茶的健益处与潜在风险
自行车骑行的健康奇迹与隐患:解析益处与潜在风险
常润茶饮用指南:全面解析其益处与潜在风险
散步的真正健康益处与每日步数建议
全面解析:普洱茶的健康益处与潜在风险
快走或慢走?细数走路的健康真相与误区
网址: 走路健身的益处与潜在风险:个性化步数规划 https://m.trfsz.com/newsview16487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