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文章,同时便于进行讨论与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人一上了年纪,最常听到的建议就是:出去走走,锻炼锻炼身体。确实,走路是门槛最低、成本最低、效果又不错的运动方式。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70岁以后,走路这件“小事”里头还真藏着大学问。走对了,是“长寿药”;走错了,反而可能添麻烦。
不少老人家坚持天天走几公里,觉得自己特健康,结果膝盖磨损、血糖波动、走着走着摔了一跤。家里人一问,才发现:空腹走、快步走、走太久……全是误区。说到底,不是走路不好,是走法不对。
到了70岁,身体不像年轻时那么灵活,器官功能也在悄悄“减速”。这个时候,走路要讲究“方式”,而不是拼命“坚持”。下面这“五不要”,是每个老年人都该记牢的“保命提醒”。
不要空腹走路。很多老人习惯一大早空着肚子就出门,想着“清晨走一走,一天精神抖”。但年纪一大,血糖调节能力下降,空腹运动容易引起头晕、心慌,严重时甚至会跌倒。尤其是患有糖尿病或吃饭本来就少的老人,清晨不吃东西就走路,风险更高。
简单点,起床后喝点温水,吃半个馒头、一小块面包,垫垫肚子再出门,走得安心又稳当。
不要走得太快。年轻人健步如飞没问题,但70岁以后,骨骼肌肉开始退化,关节也“年久失修”,快走不仅容易气喘吁吁,还可能加重膝盖磨损。有人为了“锻炼效果”,硬逼自己快走,结果反而把腿走伤了。最好的节奏是微微出汗,呼吸不乱,走完还有劲,不是走完就累瘫。
还有一个常见误区,就是不要一走就走太久。不少老人一走就是一个多小时,认为“量大见效”,但超过身体负担的运动,不仅不能强身,反而会导致免疫力下降、肌肉疲劳。建议是分段走路,比如上午20分钟、下午20分钟,中间多休息,累了就坐一会儿,比“一口气走完”效果更好,也更安全。
很多人忽略了脚下的“装备”,但不要忽视鞋子这件事。年纪大了,脚底的脂肪垫变薄,地面稍硬一点就容易踩得脚疼。穿不合脚的鞋子,不仅磨脚,还容易跌倒。别图便宜穿破布鞋,也别穿太重的旅游鞋。合适的走路鞋要轻便、防滑、鞋底柔软,最好有一点弹性和支撑力。
走路的时间和地点也有讲究,不要乱选时间和环境。像冬天的清晨、雾霾天气、马路边上这些地方,空气不好,对呼吸系统是负担。最适合的时间是上午九点以后或下午三点左右,太阳出来了,气温适中,空气也相对清新,走起来更舒服。
地点最好选公园、小区、绿道,人少、噪音少,心情也更好。
很多人以为,走得越多越好,越快越有效,其实这是个天大的误会。研究早就发现,70岁以上老年人,每天走6000到8000步最合适。超过这个数,不但没啥额外好处,还可能把关节走坏、走出慢性劳损。所谓“万步有益”,对老人来说已经偏高了。
清华大学与国外多家机构的研究指出,有规律地每天走30分钟左右,全因死亡风险降低30%以上。但前提是——走得科学,走得舒服。不是越走越喘、越走越累,而是越走越轻松,越走越精神。
别小看这30分钟的走路,它背后影响的不只是脚力,更是心肺功能、骨骼健康,甚至心理状态。走路还能促进血液循环、改善睡眠质量、缓解焦虑情绪。很多老人说:“我每天出去走走,心情都亮堂了。”
光靠走路还不够。饮食也得跟上节奏。别怕吃蛋白质,像豆腐、鸡蛋、鱼肉这些,都得适量吃点。蛋白质是“修补材料”,能帮助维持肌肉质量。别一味忌口,反而越吃越虚。怕的不是吃肉,是吃得不均衡。
走路也讲究“前戏”和“收尾”。出门前动动胳膊腿,回来后简单拉伸,能减少肌肉僵硬。特别是膝盖不好的老人,走完别马上坐下,稍微活动下,再坐着休息,能帮关节恢复。
还有个细节,值得提醒。不要一大早穿着睡裤拖鞋、胡乱披件衣服就出门。早晨血压波动大,穿得不对容易受寒。更别提拖鞋容易绊倒。建议是:起床后坐一会儿,洗脸刷牙,换好衣服再慢慢出门。别图省事,身体吃亏。
有的老年人走路提不起劲,觉得没意思。这时候可以给自己设点“小目标”——去看看公园的花,去菜市场转一圈,找邻居一起走走。有伴、有盼头,走起来更有劲头。走路不只是锻炼,更是一种生活态度。
也别忘了,走路是一种“慢养生”。不是立竿见影,而是日积月累。每天走一点,哪怕只走十几分钟,也是一种积累。像老话说的:“水滴石穿,绳锯木断。”日子过得稳,身体也跟着稳。
走路这事,说简单也简单,说讲究也真讲究。关键是要走得科学,走得舒服,才是对身体最大的尊重。别为了追求“运动量”,反而给身体添负担。每个人的节奏不同,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说到底,70岁之后的走路,不是拼体力,而是拼智慧。明白自己身体的节奏,知道什么时候该停,什么时候该慢,比什么都重要。走路是个“慢功夫”,但坚持对了,日子就能越走越顺,越活越舒服。
记住这“五不要”,不是因为怕事多,而是因为身体值钱。年纪大了,更得精打细算地用每一分力气。你走的每一步,都是在给自己的生命“续航”。
别小看这双脚,它承载着你的自由、你的健康、你的未来。走得对了,路就宽了,心也亮了。
参考文献:
1. 王建军,张晓红.老年人步行运动与健康状况关系研究[J].体育科技,2021,42(5):112-115.
2. 李芳,陈志强.老年人日常锻炼方式对慢性疾病影响的研究[J].中国老年学杂志,2020,40(12):2987-2990.
3. 刘桂兰.步行运动对老年人健康影响的研究分析[J].实用老年医学,2019,33(1):124-126.
#优质好文激励计划#
作者声明:作品含AI生成内容
举报/反馈
相关知识
走路是长寿的良药!再次提醒:到了60岁,走路牢记“4不要”
走路是长寿的良方!医生提醒:一旦过了55岁,走路牢记“4要素”
走路是长寿的良药!医生提醒:到了60岁,走路牢记“5要素”
走路是长寿的良药!医生提醒:到了60岁,走路牢记“6要素”
每天晚饭后走路1小时,算运动吗?提醒:这3个注意事项要记牢
多走路,少吃药!一次性走完6000步最健康
走路是一門學路、走路的好處是什麼?怎麼走出健康、正確走路少生病
好管家丨走路也有诀窍!8种科学走路法,走出一身健康来
走路是降血糖的“良药”,4种走路方式,快学起来!
坚持走路锻炼的中年男性,最后怎样了?提醒:健康走路多注意4点
网址: 走路是健康的良药!再次提醒:到了70岁,走路牢记 https://m.trfsz.com/newsview16492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