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寿命长短,牙齿先知?60岁的人,牙齿剩多少才正常?4000国人的牙告诉了答案

寿命长短,牙齿先知?60岁的人,牙齿剩多少才正常?4000国人的牙告诉了答案

很多人以为“老掉牙”是一种自然规律,但事实上,我们大多时候掉牙的关键因素并不是年龄,而是疾病。

日本老人矢取佐久治,到93岁时仍然拥有30颗天然牙齿,打破了“牙齿脱落是衰老的正常现象”这一认知。

世界卫生组织(WHO)2023年发布的《全球口腔健康状况报告西太平洋地区区域报告》(下称“WHO报告”)指出,包括中国在内的西太平洋区域,缺失牙疾病负担位于全球六个WHO区域之首,严重影响该区域老年人的营养健康与生活质量。

牙齿缺失会带来身体机能较差、认知及运动功能力下降等影响,从而影响寿命。

1

—The First—

牙齿个数少于这个数

死亡风险大幅增加

牙齿的健康状况与数量,成为衡量整体健康与寿命的重要指标。2024年发表在《柳叶刀-老龄健康》上的一项针对日本2万余名老年人的研究发现:

与牙齿数量≥28颗的受试者相比

剩余20~27颗牙齿,死亡风险上升14%

剩余10~19颗牙齿,死亡风险增加36%

剩余1~9颗牙齿,死亡风险增加54%

全口无牙者,死亡风险激增63%

这一发现印证了中医“肾齿相关” 的理论精髓。中医认为,齿为骨之余,肾主骨生髓。肾中精气的盛衰直接决定牙齿的生长、坚固与脱落。

《黄帝内经》中详细描述了肾气盛衰与齿更发长的生理联系: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男子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而进入老年后,肾气渐衰,则出现“发堕齿槁”的现象。

2

—The Second—

牙齿不好的人

身体有多伤

现代研究进一步揭示了牙齿缺失影响健康的机制。

咀嚼功能障碍

牙齿缺失导致食物研磨不充分,不仅影响营养吸收,还会加重胃肠负担。瑞士一项针对全球万余人的追踪研究显示,牙齿健全者的平均寿命比缺牙者长11.7年。

面部结构改变

单侧牙齿缺失后,患者会不自觉地使用健侧咀嚼,长期可导致面部肌肉不对称(大小脸)。全口多牙缺失则使面部肌肉松弛、内陷,褶皱加深,加速衰老面容。

认知功能影响

咀嚼运动可促进脑部血流,刺激海马体功能。日本学者发现,牙齿少于20颗的老年人患阿尔茨海默症的风险是牙齿健全者的1.9倍。

3

—The Third—

中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

牙齿剩多少颗算正常?

2020年发表在《营养、健康与衰老杂志》(Journal of Nutrition Health & Aging)的研究,纳入了华西健康与老龄化趋势(WCHAT)研究中的4037名60岁以上的中国西南地区社区居民,在这些老年参与者中,拥有超过20颗天然牙齿的人占比为55.0%;拥有不超过20颗天然牙齿但佩戴假牙的人占比为32%;拥有不超过20颗天然牙齿还没有假牙的人占比为13%。

研究发现,无论使用何种假牙,牙齿较少(定义为不超过20颗)都与虚弱有关。

也就是说,假牙不能完全替代天然牙齿的功能。

因此,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8020计划” (即80岁时至少保留20颗功能牙)已成为全球口腔健康的重要目标。

4

—The Fourth—

中医护齿强调“未落先固”

保护牙齿健康需从日常细节入手,避免看似平常却危害深重的伤牙习惯。

中医古籍中记载的揩齿(相当于现代刷牙)、叩齿、漱口等护齿方法,与现代口腔医学提倡的菌斑控制理念高度契合。

1

正确清洁,双管齐下

科学刷牙:避免横向刷牙导致的牙颈部楔状缺损。采用巴氏刷牙法(刷毛与牙面呈45°,轻柔震颤),选用软毛牙刷(刷毛直径0.18~0.2mm)。中医建议配合具有清热功效的中药牙膏(含金银花、野菊花等)。

牙缝清洁:每日使用牙线或牙缝刷清除邻面菌斑,相当于中医“剔齿”的升级版。明代《景岳全书》记载:“凡欲清洁齿缝,当用柳木细签轻轻剔除”,现代牙线正是这一理念的科学延伸。

药液含漱:饭后用淡盐水或中药漱口水(如金银花、薄荷煎液)含漱,祛除食物残渣,清热解毒。

2

饮食调理,固本培元

忌过食辛辣:中医认为辛辣炙煿之品易助火生热,损伤胃阴,上攻齿龈。尤其对胃火炽盛体质者,应减少辣椒、花椒、生姜等刺激性食物。

控制糖酸摄入:限制碳酸饮料及高糖食物,避免酸蚀牙釉质和致龋。元代《饮膳正要》已警示:“清旦刷牙不如漱盐,齿疾忌甜物”的护齿原则。

3

禁忌行为,防微杜渐

避免齿为工具:切忌用牙齿开瓶盖、撕包装等,防止牙体崩裂。

戒烟限酒:烟草不仅使牙齿着色,更会加剧牙周组织破坏。中医认为烟酒生湿助热,耗伤津液,使牙龈失养。

情志调摄:中医认为“惊恐伤肾”,长期精神压力可致肾气不固,加速齿摇根露。保持心态平和也是固齿要诀。

针对特殊人群,中医提供个体化护齿方案。

孕妇:因气血聚于冲任养胎,易发“妊娠期龈炎”。除加强口腔清洁外,可用淡竹叶、麦冬煎汤含漱清热而不伤胎。治疗时机宜选孕中期(16~27周)。

儿童:肾气未充,牙齿稚嫩。避免“奶瓶龋”,3岁后定期涂氟,6岁及时行窝沟封闭。

糖尿病患者:更需严格口腔护理,每3~6个月专业洁治一次,控制菌斑以助血糖稳定。

当出现牙龈出血、口腔异味、牙齿松动等早期症状时,应及时就医干预,避免重蹈“韦神”因重度牙周炎导致牙齿脱落的覆辙。

通过融合中医整体调理与现代牙周治疗,构建“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的全面防护体系,让每一颗牙齿都成为健康的守护者。

相关知识

寿命长短,牙齿先知?60岁的人,牙齿剩多少才正常?4千多中国人研究说出答案
寿命长短、牙齿先知?60岁之后,牙齿剩多少颗才正常?
寿命长不长,牙齿先知?60岁后,掉牙多的人活得久?
寿命长不长,牙齿先知?60岁后,掉牙多的人活得久?告诉你答案
掉牙和寿命有关?60岁的人,牙齿剩多少颗才正常?不妨对照下
人能活多久看牙齿就能知道?医生:寿命不长的人,牙齿会有3特征
如何爱护牙齿延长牙齿寿命?
【科普知识】全国爱牙日——牙齿日常护理小知识
牙齿矫正,牙齿矫正,牙齿矫正
牙齿护理常识知多少

网址: 寿命长短,牙齿先知?60岁的人,牙齿剩多少才正常?4000国人的牙告诉了答案 https://m.trfsz.com/newsview1652774.html

所属分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