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精品解析】浙江省嘉兴市东北师范大学南湖实验学校2024

【精品解析】浙江省嘉兴市东北师范大学南湖实验学校2024

资源简介

浙江省嘉兴市东北师范大学南湖实验学校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科学试题
1.(2024八上·嘉兴期中)为了提醒广大公民注意节约用水,国家制定了“节水徽记”.下列图案中,属于“节水徽记”的是(  )
A. B.
C. D.
【答案】B
【知识点】水资源的利用及保护
【解析】【分析】依据节水徽记的图案来解答此题。
【解答】A、一个骷髅头下面一个叉号,说明这个标志是有毒品标志,故A错误;
B、一个手掌上有一个水滴,表示地球上的最后一滴水将是人类的眼泪,是节水标志,故B正确;
C、一个圆圈中的喇叭上画了一个斜线,这个标志是禁止鸣笛,故C错误;
D、一个圆圈中点燃的香烟画了一条斜线,这个标志是禁止吸烟,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2.(2024八上·嘉兴期中)下列属于天气现象的是(  )
A.长夏无冬 B.四季如春 C.腊月寒冬 D.烈日炎炎
【答案】D
【知识点】天气的概念;气候的概念;天气与气候的区别与联系
【解析】【分析】天气是指某个地方距离地表较近的大气层在短时间内的具体状况,其特点多变;气候是指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其稳定性强。根据天气与气候的差异进行判断。
【解答】根据天气具有多变性的特点,选项中D是描述天气的,气候具有稳定性的特点,选项A、B、C是描述气候的。
故答案为:D。
3.(2024八上·嘉兴期中)下图是电解水的微观模型示意图,从中获得的信息错误的是(  )
A.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B.水电解前后分子种类发生变化
C.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D.分子是电解过程中的最小微粒
【答案】D
【知识点】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
【解析】【分析】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可知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解答】A 、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化学反应中元素的种类不变,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说法正确,故A不符合题意;
B 、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电解前后分子种类发生变化,说法正确,故B不符合题意;
C、由微观模型示意图可知,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说法正确,故C不符合题意;
D 、由微观模型示意图可知,在电解水的过程中,水分子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然后氢原子重新组合成氢分子,氧原子重新组合成氧分子,原子是电解过程中的最小微粒,说法错误,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4.(2024八上·嘉兴期中)氯化钾和硝酸钾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数据如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温度/℃   20 30 40 50
溶解度/g 氯化钾 34.0 37.0 40.0 42.6
硝酸钾 31.6 45.8 63.9 85.5
A.两物质溶解度相等的温度在30-40℃之间
B.30℃时,KCl溶解度大于KNO3的溶解度
C.40℃时,5gKCl加10g水可得到28.6%的溶液
D.50℃时,10gKNO3中加20g水,充分溶解,再降温到40℃,有KNO3固体析出
【答案】C
【知识点】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溶解度的影响因素;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分析】固体溶解度指的是某温度下,100g溶剂中最多能溶解的溶质的质量。
【解答】A、在20-30℃之间,氯化钾从34g增加到37g,硝酸钾从31.6g增加到45.8g,所以两物质溶解度相等在20-30之间,故A错误;
B、在30℃时,氯化钾溶解度为37g,硝酸钾溶解度为45.8g,所以氯化钾溶解度小于硝酸钾溶解度,故B错误;
C、在40℃时氯化钾的溶解度为40g,所以10g水可以溶解4g氯化钾,其质量分数为,故C正确;
D、在5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85.5g,则20g水中可以溶解17.1g硝酸钾,此时放入10g硝酸钾全部溶解,然后再降温至40℃时,溶解度为63.9,20g水中可以溶解12.78g,10g的硝酸钾还是全部溶解,不会有晶体析出,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5.(2024八上·嘉兴期中)嘉兴有许多远近闻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例如:平湖的老鼎丰酱油、海盐的沈荡黄酒、桐乡的蓝印花布、海宁的皮影戏等,其中酱油和黄酒分别属于(  )
A.溶液 乳浊液 B.溶液 悬浊液
C.溶液 溶液 D.乳浊液 溶液
【答案】D
【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悬浊液、乳浊液的概念及其与溶液的区别
【解析】【分析】溶液均一、稳定,悬浊液固体颗粒分散在液体中,乳浊液小液滴分散在液体中,悬浊液和乳浊液久置会分层。
【解答】酱油静置后会分层,上层是不溶于水的液体,下层是水,属于乳浊液,黄酒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属于溶液。
故答案为:D。
6.(2024八上·嘉兴期中)浙江是一个多山的省份,所谓“七山两水一分田”,最高的山是丽水龙泉的黄茅尖,海拔达到1929米,如果山麓的气温是22℃,则山顶气温约为(  )
A.34℃ B.22℃ C.10℃ D.0℃
【答案】C
【知识点】大气的温度
【解析】【分析】影响气候的因素主要有纬度因素、地形地势因素、海陆因素、洋流因素和人类活动等。地形地势对气候的影响主要表现在:(1)山脉对太阳辐射的屏障作用,使得山地的阴坡和阳坡的冷暖、干湿状况都有很大的差异,自然景观也随之明显不同;(2)山脉对低层空气运动的阻挡作用,使迎风坡和背风坡的水分、温度状况也有差异。一般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3)地势对气候的影响表现在随着地势的增高,气温降低。
【解答】海拔高度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约0.6摄氏度,故2000米左右海拔高度的气温会比山麓低大约12摄氏度。
故答案为:C。
7.(2024八上·嘉兴期中)如图1可表示“M与N的并列关系”,图2可表示“M属于N的从属关系”。下列概念间的关系符合图3所示关系的是 (  )
X Y Z
A 溶质 溶液 溶剂
B 悬浊液 乳浊液 混合物
C 拉力 浮力 重力
D 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 浓溶液
A.A B.B C.C D.D
【答案】B
【知识点】重力及其方向;浮力产生的原因;溶液的组成及特点;悬浊液、乳浊液的概念及其与溶液的区别;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解析】【分析】图3中XY属于并列关系,XY均属于Z。
【解答】A、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溶液和溶质、溶剂是包含关系,故A错误;
B、悬浊液、乳浊液属于并列关系,均属于混合物,符合图3所示关系,故B正确;
C、重力和拉力、浮力不属于包含关系,故C错误;
D、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属于并列关系,溶液是否饱和与溶液的浓稀没有必然联系,浓溶液和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不存在包含关系,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8.(2024八上·嘉兴期中)足球运动员在某次比赛中,踢出一记神奇的“香蕉球”,足球从右侧绕过“人墙”射入球门,如图所示。这是因为踢出的足球()
A.左侧空气流速慢 B.两侧空气流速相同
C.左侧空气流速快 D.不断改变旋转方向
【答案】C
【知识点】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解析】【分析】流体流速越大,压强越小,气压会将球向压强小的一侧压,足球向左运动,说明左侧压强小,流速大。
【解答】足球在前进过程中方向向左发生了偏转,说明它左边受到的压强较小,右边压强较大,根据流体的流速与压强的关系可知,左边空气流速快,右边空气流速慢。
故答案为:C。
9.(2024八上·嘉兴期中)2020年5月27日,我国8名登山队员成功在珠峰登峰测极!成功登顶离不开准确的天气预报。如图所示,是气象探测保障服务团队,在珠峰大本营准备释放甲、乙两个探空气球采集气象信息,甲的体积小于乙的体积。在探空气球释放前后的过程中,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释放前甲受到的浮力一定等于它自身的重力
B.释放前甲受到的浮力一定等于乙受到的浮力
C.释放后探空气球上浮过程中受到的浮力一定等于自身重力
D.释放后探空气球受到的浮力一定等于它排开空气所受的重力
【答案】D
【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由沉浮状态可知,物体漂浮时,浮力等于重力,物体上浮时,浮力大于重力。
【解答】A、根据题意可知,甲释放后向上运动,根据物体浮沉条件可知,释放前甲受到的浮力大于自身重力,故A错误;
B、根据题意可知,甲的体积小于乙的体积,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释放前甲受到的浮力小于乙受到的浮力,故B错误;
C、根据物体浮沉条件可知,释放后探空气球上浮过程中受到的浮力大于自身重力,故C错误;
D、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物体在气体中受到的浮力等于物体排开气体的重力,所以释放后探空气球受到的浮力等于它排开空气所受的重力,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10.(2024八上·嘉兴期中)如图是大气对流运动的示意图,箭头表示气流方向,甲地在近地面处。 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甲地为高压区,天气晴朗,空气干燥
B.甲地为高压区,天空多云,常形成阴雨天气
C.甲地为低压区,天气晴朗,空气干燥
D.甲地为低压区,天空多云,常形成阴雨天气
【答案】A
【知识点】大气压对天气的影响
【解析】【分析】热力环流的形成是由于近地面冷热不均,由于地面受热不均导致空气做垂直运动,即受热上升,冷却下降,引起同一水平面形成高、低气压中心,从而产生气压梯度,即上升运动在近地面形成低压,高空形成高压,下降运动在近地面形成高压,高空形成低压,从而引起大气做水平运动,形成风,则热力环流形成。
【解答】本题考查了气压的大小、空气的对流运动规律,难度不大。
根据图示可知,甲地气流做下沉运动,近地面形成高压,由于气流下沉,气温升高,水汽难以凝结,多为晴朗天气,故A正确,BCD错误。
11.(2024八上·嘉兴期中)下列对诗句“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中的“春风”,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发源太平洋、印度洋等海域的夏季风
B.风向一般为吹向西北方向的西北风
C.从水循环的环节来看,春风属于水汽输送
D.带来的自然灾害常见的有洪水、泥石流等
【答案】B
【知识点】风;季风
【解析】【分析】风向指的是风吹来的方向。
【解答】AC、玉门关深居内陆,距海较远,位于非季风区,夏季风难以到达,春风指来自于海洋的夏季风,属于水汽输送,故AC正确,不符合题意;
B、“春风”风向一般为偏南风(东南方和西南风),故B错误,符合题意;
D、夏季风带来的自然灾害常见的有洪水、泥石流等,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12.(2024八上·嘉兴期中)一定的温度下,在不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逐渐加入硝酸钾晶体。下列图像能够表示加入的晶体质量(a)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b)的变化规律的是(  )
A. B.
C. D.
【答案】C
【知识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溶解度的影响因素;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分析】原来为不饱和溶液,添加硝酸钾固体,溶质的质量变大,可知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大,等溶液到达饱和,不再继续溶解硝酸钾,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再增大。
【解答】A、不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含有一定质量的硝酸钾,因此开始时硝酸钾质量分数不能是0,故A错误;
B、不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含有一定质量的硝酸钾,因此开始时硝酸钾质量分数不能是0,故B错误;
C、不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含有一定质量的硝酸钾,硝酸钾质量分数不是0,一定的温度下,在不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逐渐加入硝酸钾晶体,硝酸钾晶体能继续溶解,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当溶液达到饱和状态后,晶体不能继续溶解,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故C正确;
D、不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含有一定质量的硝酸钾,硝酸钾质量分数不是0,一定的温度下,在不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逐渐加入硝酸钾晶体,硝酸钾晶体能继续溶解,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当溶液达到饱和状态后,晶体不能继续溶解,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13.(2024八上·嘉兴期中)当空气中的水汽在一定条件下会凝结出细小的水珠或冰晶,成为我们肉眼可见的云或雾,当水珠或冰晶随着温度的降低和水汽的增多,最终就可能形成降水。下列条件中,有可能形成降水的是(  )
①从低纬度流向高纬度的气流 ②从高纬度流向低纬度的气流
③从高空中下沉到地面的气流 ④从地面上升到高空中的气流。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D
【知识点】液化及液化现象;降水
【解析】【分析】降水的条件:空气湿度达到100%且降温或遇到粉尘颗粒等。
【解答】形成降水的基本条件是空气中要有凝结核和足够的水汽,同时有明显的上升气流,从低纬度流向高纬度的气流也易形成降水。
故答案为:D。
14.(2024八上·嘉兴期中)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时期,“负压救护车”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负压救护车”是因为车内的气压低于车外气压而得名。下列处于负压状态的是(  )
A.吹足气的气球 B.高空飞行中的飞机机舱
C.吸饮料过程中的吸管 D.漏气的足球
【答案】C
【知识点】大气压强的存在
【解析】【分析】负压状态,即封闭空间内的气压小于外界的气压,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吹足气的气球、高空飞行中的飞机机舱和漏气的足球,里面的压强都大于外面的大气压强,不处于负压状态,故A、B、D不合题意;
吸饮料过程中的吸管,内部的气压小于外界的气压,于是饮料在外界气压的作用下进入口中,此时习吸管处于负压状态,故C符合题意。
故选C。
15.(2024八上·嘉兴期中)弹簧测力计下挂一长方体物体,将物体从盛有适量水的烧杯上方离水面某一高度处缓缓下降,然后将其逐渐浸入水中,如图甲;图乙是弹簧测力计示数F与物体下降高度h变化关系的图象,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的体积是400cm3
B.物体受到的最大浮力是5N
C.物体的密度是2.5×103kg/m3
D.物体刚浸没时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力是9N
【答案】A
【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阿基米德原理;浮力大小的计算
【解析】【分析】这类题中图像中最大的拉力表示的是物体的重力,最大拉力与最小拉力的差值为物体受到的最大的浮力,由最大的浮力可以求得物体的体积,由重力可以求得物体的质量,根据密度公式可以求得物体的密度。
【解答】AB、由图象知,G=9N,当物体完全浸没时,拉力F=5N,
则完全浸没时的浮力为F浮=G F=9N 5N=4N,此时物体完全浸没,所以浮力最大;
由F浮=ρ液gV排得,V=V排== =4×10 4m3=400cm3
故A正确;B错误;
C、物体的质量m===0.9kg;
则ρ===2.25×103kg/m3
故C错误;
D、 圆柱体刚浸没时,下表面受到的压力F下=F浮=4N,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16.(2024八上·嘉兴期中)请分析下图“水循环示意图”,回答问题:
(1)“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将长江水引至华北地区)主要是通过改变水循环中的   环节(填序号),来达成水资源的重新分配。
(2)使水循环连续进行的动力是:   和地心引力。
【答案】(1)⑤
(2)太阳辐射
【知识点】水循环
【解析】【分析】(1)①水汽输送,②降水,③蒸发,④降水,⑤地表径流。
(2)水循环的外界条件是太阳辐射和地心引力,内因是水的三态变化。
【解答】(1)在水循环的各个环节中,南水北调工程体现人类活动对地表径流的影响,对应的是⑤。
(2)水循环的动力来源是太阳辐射和地心引力。水循环是各种形态的水在太阳辐射和地球引力的作用下,通过蒸发、水汽输送、凝结降落、下渗和径流等环节,不断发生的周而复始的运动过程。
(1) 在水循环的各个环节中,南水北调工程体现人类活动对地表径流的影响,对应的是⑤。
(2) 水循环的动力来源是太阳辐射和地心引力。水循环是各种形态的水在太阳辐射和地球引力的作用下,通过蒸发、水汽输送、凝结降落、下渗和径流等环节,不断发生的周而复始的运动过程。
17.(2024八上·嘉兴期中)如图所示,金鱼吐出的气泡在水中上升的过程中,气泡内空气的密度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下同);气泡受到水的浮力将   ,研究发现,同一物体在地球的不同纬度所受的重力不同,物体越靠近赤道,所受重力越小。我国一艘军舰从大连港出发,前往位于赤道附近的亚丁湾执行护航任务,若海水密度及舰艇质量不变,比较两地,则舰艇在亚丁湾将   (填“上浮”、“下沉”或“不变”)。
【答案】变小;变大;不变
【知识点】影响液体压强大小的因素;浮力大小的计算;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深度越浅,气泡受到的液体压强越小,气体的体积越大,由密度公式可知,上升时,气体的密度将变小。
由沉浮条件可知,舰艇处于漂浮状态,浮力等于重力,重力不变则浮力不变。
【解答】金鱼吐出的气泡在水中上升的过程中,气泡内空气的质量不变,体积增大,由知道,密度变小。
由于气泡上升时,h变小,由p=ρgh知道,气泡受到水的压强变小;即气泡的体积变大,排开水的体积变大,故由知道,气泡受到水的浮力变大。
舰艇漂浮,舰艇受到的浮力等于自身重力,根据阿基米德原理知道
又因为,海水密度及舰艇质量不变,所以V排不变,浮沉情况不变。
18.(2024八上·嘉兴期中)如图是电解水实验的示意图。
(1)A连接的是电源的   极;用   检验d处的气体。
(2)写出这个实验发生物质变化的文字表达式   。
【答案】(1)正;燃着的木条
(2)水氢气+氧气
【知识点】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氧气的检验和验满
【解析】【分析】(1)与电源负极相连的一侧得到的气体是氢气,氢气的体积是氧气体积的两倍。
(2)水电解产生氢气和氧气,属于化学变化的构成,左侧写反应物,右侧写生成物。
【解答】(1)水电解实验中,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且体积之比氧气:氢气=1:2;由图可知,连接A极的玻璃管中生成的气体的体积较小,因此c处是氧气,连接电源的正极,即A为电源的正极;由分析可知,d连接电源的负极,则d处的气体是氢气,氢气具有可燃性,所以检验氢气用燃着的木条靠近,发现它会燃烧。(2)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氢气和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水氢气+氧气。
(1)水电解实验中,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且体积之比氧气:氢气=1:2;由图可知,连接A极的玻璃管中生成的气体的体积较小,因此c处是氧气,连接电源的正极,即A为电源的正极;由分析可知,d连接电源的负极,则d处的气体是氢气,氢气具有可燃性,所以检验氢气用燃着的木条靠近,发现它会燃烧;
(2)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氢气和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水氢气+氧气。
19.(2024八上·嘉兴期中)“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船于2005年10月12日9时整发射成功。发射时“神舟六号”穿越大气层,它要依次经过   平流程和中间层,所填这一层最显著的特点是   。
【答案】对流层;空气对流运动明显
【知识点】大气的分层
【解析】【分析】对流层水汽充沛且上方温度低、下面温度高,有利于形成空气对流。
【解答】地球大气层分为五层,依次是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和外观。
对流层是大气的底层,最显著的特点是有强烈的对流运动。
20.(2024八上·嘉兴期中)小丽同学在厨房给妈妈帮忙时观察到了一些现象,请你利用所学科学知识进行解释:
(1)烹煮牛肉西红柿时,小丽同学取锅中少量汤品尝,就知道整锅汤咸淡是否适宜,这是因为溶液具有   性。
(2)炒螺蛳要将螺蛳的尾部剪掉,吸螺丝时利用   作用使蛳肉进入口腔。
【答案】均一;压力差
【知识点】压强大小比较;压强的变化;溶液的组成及特点
【解析】【分析】(1)溶液均一、稳定,所以取出的汤的咸淡程度与其他部分相同。
(2)吸螺丝时口腔内气体减少,压强减小,存在压强差,从而导致两侧存在压力差,肉在压力差的作用下进入口腔。
【解答】(1)烹煮牛肉西红柿时,小丽同学取锅中少量汤品尝,就知道整锅汤咸淡是否适宜,这是因为溶液具有均一性。
(2)炒螺蛳要将螺蛳的尾部剪掉,吸螺丝时利用压力差的作用使蛳肉进入口腔。
21.(2024八上·嘉兴期中)水是生命之源,一个健康的成年人每天平均需约2.5L水,为保证学生的饮水问题,目前许多学校都安装了直饮水机,其主要工作流程如上图,据此回答:
(1)流程图中①作用是    。
A.杀菌消毒 B.吸附杂质 C.蒸馏 D.过滤
(2)直饮水机使用方便:只要将它与自来水管网对接,截留清除水中的有害物质(如细菌等),便得到直饮水.直饮水属于   (选填“混合物”或“纯净物”)。
【答案】B;混合物
【知识点】净化水的常用方法;过滤的原理、方法、操作及其应用;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区别;混合物的分离方法(过滤、蒸发、结晶)
【解析】【分析】(1)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知作用是吸附杂质。
(2)混合物中含有多种物质,纯净物中只含有一种物质。
【解答】(1)碳罐中含有活性炭,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水中的异味和色素,故填B。
(2)直饮水中含有水、可溶于水的钙镁化合物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故填混合物。
22.(2024八上·嘉兴期中)学校科技节活动中,小科同学利用樟脑和酒精自制了“天气瓶”,甲、乙、丙分别是在室温25℃、27℃、30℃拍摄的试验现象,可知樟脑在酒精中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   。三个瓶内的液体一定为饱和溶液的是   。
【答案】降低;乙、丙
【知识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固体溶解度指的是某温度下,100g溶剂中最多能溶解的溶质的质量。由图可知,温度越高,析出的晶体越多,说明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解答】由图可得,温度越高析出的固体越多,表明温度越高,樟脑在酒精中的溶解度越低,即樟脑在酒精中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故填降低。
有固体物质析出的溶液一定为饱和溶液,所以三个瓶内的液体一定为饱和溶液的是乙、丙,故填乙、丙。
23.(2024八上·嘉兴期中)小科同学利用身边的废旧材料制作简易气压计,在玻璃瓶中倒入适量红色的水,将插有玻璃管的橡皮塞塞紧瓶口,向瓶内吹适量的空气使水上升到瓶口以上适当位置,制成简易气压计。装置如图所示,他若将简易气压计从一楼移到十楼过程中,玻璃管内水柱将   。他再将简易气压计放在阳光下,过一会儿,他发现玻璃管内水柱发生了变化,这一现象说明:简易气压计的测量结果会受到   的影响。
【答案】升高;温度
【知识点】大气压强与高度的关系;气体压强跟体积的关系
【解析】【分析】根据高度越高,大气压越小,且液体会被从压强大的一侧压向压强小的一侧进行判断。
【解答】高度越高,大气压越小,所以瓶内气压将水柱压上来。
太阳底下温度高,液体热胀冷缩。
24.(2024八上·嘉兴期中)氯化钠和硝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根据此表回答:
温度/℃ 20 30 40 50 60
溶解度/g 氯化钠 36.0 36.3 36.6 37.0 37.3
硝酸钾 31.6 45.8 63.9 85.5 110
(1)50℃时,在 100g水中加入40g 氯化钠,充分搅拌后得到的溶液质量分数为   。(精确到1%)
(2)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硝酸钾和氯化钠在某一温度时具有相同的溶解度X,则X的取值范围是   。
【答案】27%;36.0g<X<36.3g
【知识点】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溶解度的影响因素;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分析】(1)固体溶解度指的是某温度下,100g溶剂中最多能溶解的溶质的质量。根据表中溶解度数据,判断最多能溶解的氯化钠的质量即为溶质的质量,再用溶质的质量与水的质量相加得到溶液的质量,由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计算溶质的质量分数。
(2)溶解度相同的温度在氯化钠溶解度大于硝酸钾溶解度转化为氯化钠溶解度小于硝酸钾溶解度的区间内。
【解答】(1)5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7.0g,该温度下,在100g水中加入40g氯化钠,得到溶液为该温度下氯化钠的饱和溶液,得到的溶液质量分数为×100%≈27%。
(2)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大于硝酸钾,3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小于硝酸钾,则氯化钠和硝酸钾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的温度范围为20℃~30℃;在20℃~30℃之间,氯化钠从36.0g增加到36.3g,硝酸钾从31.6g增加到45.8g,则x的取值范围是36.0g<X<36.3g。
25.(2024八上·嘉兴期中)某科学实验小组利用注射器、弹簧测力计、刻度尺等器材测量大气压强的值,实验步骤如下:
(1)把注射器的活塞推至注射器筒的底端,然后用橡皮帽堵住注射器的小孔,这样做的目的是   。
(2)如图所示,用细尼龙绳拴住注射器活塞的颈部,使绳的另一端与弹簧测力计的挂钩相连,然后水平向右慢慢拉动注射器筒,当注射器中的活塞刚被拉动时,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30N。
(3)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出注射器全部刻度的长度为    cm,计算出活塞的横截面积。
(4)计算得到大气压强的数值为   Pa。
(5)同学们发现实验误差较大,请分析,该实验过程中导致误差的因素有(请写出两条)
①   ;
②   。
【答案】排出空气,并防止空气进入针筒;6.0cm;9×104Pa;注射器内的空气没有排尽;橡皮帽密封不好
【知识点】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大气压强的测量方法
【解析】【分析】(1) 把注射器的活塞推至注射器筒的底端,然后用橡皮帽堵住注射器的小孔, 可以将注射器内的气体排尽,并不让空气再次进入注射器。
(3)长度是指有刻度部分的长度,由图可知,为6.0cm。
(4)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等于大气压产生的压力,由压强公式计算大气压强。
(5)注射器与活塞之间存在摩擦,会导致误差,应进行重复实验, 把注射器的活塞推至注射器筒的底端,不用堵住小孔,拉动活塞,此时的拉力为摩擦力。
注射器内的空气未排尽,也会导致误差,可在注射器内灌水,推动活塞,将空气排尽。
【解答】(1)将活塞推至底部并用橡皮帽堵住小孔,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排尽注射器内的空气。
(3)从图中可以看出,注射器可容纳的药水容积为20mL=20cm3,这20cm3的刻度长度由刻度尺可看出为6.0cm。
(4)活塞的横截面积为
大气压强的值为
(5)从实验结果看,测量结果小于一标准大气压,造成误差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注射器内的空气没有排尽、或橡皮帽密封不好、拉力和长度读数不准确等;拉动活塞时活塞和筒壁间有摩擦这会造成最终测量的结果偏大。
26.(2024八上·嘉兴期中)某化学兴趣小组欲进行粗盐的初步提纯和溶液的配制实验。
(1)粗盐的初步提纯实验。
①称取5.0g粗盐,逐步加入水中,直到全部溶解为止(杂质不溶于水)。还需要进行的实验步骤的顺序为:   (填编号)、计算纯度。
A.过滤 B.称量精盐 C.蒸发
②过滤操作如图所示,指出其中的错误之处:   。
(2)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
①计算:需要氯化钠固体的质量为   g;
②称量、量取:量取所需水选用的量筒规格为   (填或或或)。
③溶解:用量筒量取所需的水,倒入盛有氯化钠固体的烧杯里,用玻璃棒搅拌,加速其溶解。
④存储:把配制好的溶液装入试剂瓶,并贴好标签,放到指定的位置。
⑤配制过程中导致溶液中氯化钠质量分数小于10%的可能原因有   
A.量筒量取水时俯视读数
B.所用砝码有部分锈蚀情况
C.盛装溶液的试剂瓶用蒸馏水润洗
D.在转移所配溶液的过程中,有部分溶液洒落
E、称量时砝码与药品位置放反(5g以下用游码)
【答案】(1)ACB;未用玻璃棒引流
(2)10;100mL;C
【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过滤的原理、方法、操作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粗盐中存在不溶于水的杂质,可通过过滤的方式将其除去,过滤时要用玻璃棒引流。
(2)根据溶质的质量等于溶质质量分数与溶液质量的乘积计算氯化钠的质量。
质量分数偏小,可能是因为溶质偏少或水偏多。
【解答】(1)①粗盐的提纯操作顺序为溶解、过滤、蒸发,为计算产率还需要称出所溶解粗盐的质量、称出蒸发后所得食盐的质量,最后进行计算;因此顺序为ACB。
②图示的过滤操作存在错误:未用玻璃棒引流,可能在倒入液体时使滤纸破损,液体溅出。
(2)①需要氯化钠的质量=100g×10%=10g。
②需要溶剂的质量=100g-10g=90g.则溶剂的体积=90g÷1g/cm3=90cm3=90mL,量取90mL水应选取稍大于该体积的100mL量筒。
⑤A、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读数,造成液体体积减小,溶剂质量减少,因此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会增大,不符合题意;
B、所用砝码有部分锈蚀情况,砝码生锈称得氯化钠质量增加,因此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会增大,不符合题意;
C、盛装溶液的试剂瓶用蒸馏水润洗,溶剂质量增加,因此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会减小,符合题意;
D、由于溶液均有均一性,在转移所配溶液的过程中,有部分溶液洒落,对溶质质量分数没有影响,不符合题意;
E、配制100g质量分数10%的氯化钠溶液,需氯化钠的质量=100g×10%=10g,称量时砝码与药品位置放反(5g以下用游码),可以不使用游码,不影响称量的质量,配得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10%,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①粗盐的提纯操作顺序为溶解、过滤、蒸发,为计算产率还需要称出所溶解粗盐的质量、称出蒸发后所得食盐的质量,最后进行计算;因此顺序为ACB;
②图示的过滤操作存在错误:未用玻璃棒引流,可能在倒入液体时使滤纸破损,液体溅出;
(2)①需要氯化钠的质量=100g×10%=10g;
②需要溶剂的质量=100g-10g=90g.则溶剂的体积=90g÷1g/cm3=90cm3=90mL,量取90mL水应选取稍大于该体积的100mL量筒;
⑤A、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读数,造成液体体积减小,溶剂质量减少,因此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会增大,不符合题意;
B、所用砝码有部分锈蚀情况,砝码生锈称得氯化钠质量增加,因此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会增大,不符合题意;
C、盛装溶液的试剂瓶用蒸馏水润洗,溶剂质量增加,因此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会减小,符合题意;
D、由于溶液均有均一性,在转移所配溶液的过程中,有部分溶液洒落,对溶质质量分数没有影响,不符合题意;
E、配制100g质量分数10%的氯化钠溶液,需氯化钠的质量=100g×10%=10g,称量时砝码与药品位置放反(5g以下用游码),可以不使用游码,不影响称量的质量,配得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10%,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7.(2024八上·嘉兴期中)小李同学在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时,依次做了如图甲所示实验。观察并分别比较图中有关数据可知:
(1)当物体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为   N。
(2)分析图A、C、D可得,物体在液体中所受浮力大小与   有关。
(3)当物体从接触水面开始,到浸没于水中,直至浸没到更深位置(未触底),在图乙中能表示出此过程物体所受浮力F与浸入水中深度h关系的图象是   (选填“①”或“②”)。
(4)小李在实验中主要用到的科学探究方法是   。
【答案】1;液体密度;②;控制变量法
【知识点】控制变量法;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阿基米德原理;浮力大小的计算;浮力的变化
【解析】【分析】(1)称重法测浮力:浮力等于重力减拉力,A中示数为物体的重力。
(2)由图可知,ACD的变量是液体的密度,浮力大小不同,可知浮力与液体密度有关。
(3)由F浮=ρgV排=ρgSh可知,物体浸没前,深度越深,浮力越大。
(4)ACD控制了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探究浮力与液体密度的关系,ABC控制液体密度相同,探究浮力与排开液体体积的关系,可知采用了控制变量法。
【解答】(1)由图,物体重力为4.2N,浸没在水中时,测力计示数3.2N,浮力为
F浮=4.2N-3.2N=1N
(2)分析图A、C、D,均完全浸没,水和酒精密度不同,测力计示数不同,浮力不同,所以物体在液体中所受浮力大小与液体密度有关。
(3)当物体从接触水面开始,到浸没于水中,直至浸没到更深位置(未触底),排开液体体积先增大后不变,根据F浮=ρgV排,浮力先增大后不变,所以为②。
(4)实验存在多个变量,所以采用了控制变量法。
28.(2024八上·嘉兴期中)一摇冰是一种夏天能自冷的罐装饮料,其内部结构如下图所示。
请根据所给资料,回答:
(1)“一摇冰”饮料在炎热的夏天解渴,其罐底的固体是   。
A.氢氧化钠 B.硝酸铵 C.氯化钠
(2)我市已全面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小科应把这个洗净后的罐体投入标有   (有害垃圾、可回收垃圾、其他垃圾)收集容器中。
(3)小科喝完饮料后,取出罐体底部的水溶液,测得其溶质质量分数为64%,若用该溶液配制100克溶质质量分数为8%的稀溶液需要该溶液多少克?   外加水多少毫升?   
【答案】B;可回收垃圾;12.5克;87.5mL
【知识点】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金属的污染和回收利用
【解析】【分析】(1)根据一摇冰的特点可知,其中固体与水接触会吸收热量。
(2)该罐体使用的是金属材料,可知属于可回收垃圾。
(3)根据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进行分析,加水的质量等于稀溶液的质量减去浓溶液的质量,再由密度公式计算水的体积。
【解答】(1)A、氢氧化钠溶解时会放热,故A错误;
B、硝酸铵溶解时会吸热,具有制冷效果,故B正确;
C、氯化钠溶解时既不表现放热,也不表现吸热,温度变化不大,故C错误。
故答案为:B。
(2)罐体里有热的良导体金属,属于可回收垃圾,故填可回收垃圾。
(3)解:设所需该溶液质量为x
x×64%=100g×8%
x=12.5g
应该加水的质量=100g 12.5g=87.5g
加水体积=87.5g÷1g/mL=87.5mL
答:需要该溶液12.5g,加水的体积为87.5mL。
29.(2024八上·嘉兴期中)中国海军装备最先进的战略核潜艇,它有先进可靠的新型核反应堆,具有高航速、低噪音的性能,它作为中国海军战略核威慑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保障国家安全,会不定期进行战略巡航。下表是核潜艇的部分性能参数(设海水与水的密度相同)。请回答:
水下排水量/吨 11500 水下最大航速/节 36
水面排水量/吨 9000 水下巡航速度节 20
艇长/米 135 最大潜深/米 350
艇宽/米 13 1节≈0.5米秒
(1)核潜艇在水中航行时通过改变   来实现浮沉;
(2)核潜艇在水下航行时,所受浮力是多少?
(3)当核潜艇以表中的排水量在水面航行时,浸入水中的体积是多少?
【答案】(1)自身重力
(2)核潜艇在水下航行时,所受浮力是
(3)当核潜艇以表中的排水量在水面航行时,受到的浮力为
核潜艇浸入水中的体积等于此时排开液体的体积为
【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潜艇通过改变自身重力,从而改变浮力与重力的大小关系实现沉浮。
(2)由阿基米德原理可知,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物体排开液体受到的重力。
(3)根据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物体排开液体受到的重力计算浮力,由计算排开液体的体积。
【解答】(1)核潜艇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是一定的,即浮力一定,是通过改变自身重力来实现上浮和下沉的。
(1)核潜艇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是一定的,即浮力一定,是通过改变自身重力来实现上浮和下沉的。
(2)核潜艇在水下航行时,所受浮力是
(3)当核潜艇以表中的排水量在水面航行时,受到的浮力为
核潜艇浸入水中的体积等于此时排开液体的体积为
30.(2024八上·嘉兴期中)小金发现中性笔的笔帽上有小孔,为了解小孔作用,小金查阅资料:儿童不小心将笔帽吸入引发窒息,这个通气孔能保证呼吸道不被完全堵塞,因此被称为“救命孔”。
(1)若不小心吸入笔帽,人体在用力吸气时,通过该笔帽通气孔的气体流速可达。为确保生命安全,人体与外界通气量要达到,则通气孔的面积至少为   。
(2)若不小心将没有通气孔的笔帽吸入气管,此时由于呼吸道堵塞导致肺内气压比外界气压小,笔帽的横截面积约为,医生至少需要多大的力才能将笔帽取出。(要求写出计算过程)
(3)医学上抢救气管异物堵塞的标准方法是:急救者从背后环抱患者,用力向患者上腹部施压,从而排出异物,被称为“生命的拥抱”。此方法应用的科学原理是:   。
【答案】(1)6.8
(2)根据压力差公式 ΔF = Δp × S,其中 Δp 是气压差,S 是笔帽的横截面积。
已知 Δp = 1.25 × 104 Pa,S = 0.8 cm2 = 0.8 × 10-4 m2(因为1 cm2 = 10-4 m2)。
代入公式得:
ΔF = 1.25 × 104 Pa × 0.8 × 10-4 m2 = 1 N
所以,医生至少需要1牛的力才能将笔帽取出 。
(3)一定质量的气体,在体积减小时,压强会增大
【知识点】人体呼吸系统的结构和气体交换;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大气压的综合应用
【解析】【分析】 (1)海姆立克急救法是一种用于气道异物梗阻的现场急救法 ;该方法主要是通过冲击腹部,使胸腔内压快速提升,将气道内异物排出。结合计算通气孔的额面积。
(2)根据肺内气压加医生拉力产生的压强等于大气压的压强进行计算。
(3)挤压上腹部,体积减小,压强增大,体内压强大于外界大气压,异物被排出。
【解答】(1)根据公式 (其中V是体积流量,S是面积,h是流速),我们可以推导出通气孔的面积 S。
已知人体在用力吸气时通过笔帽通气孔的气体流速h可达20m/s,为确保生命安全,人体与外界通气量V要达到 。将这些值代入公式,得到:

因此,通气孔的面积至少为 6.8 mm2。
(3)当急救者从背后环抱患者,并用力向患者上腹部施压时,患者腹部的体积会变小。由于内部气体的质量不变,根据气体状态方程(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气体的压强与体积成反比),体积减小会导致压强增大。这个增大的压强会帮助将气管中的异物压出体外,从而解除堵塞 。
(1)根据公式 (其中V是体积流量,S是面积,h是流速),我们可以推导出通气孔的面积 S。
已知人体在用力吸气时通过笔帽通气孔的气体流速h可达20m/s,为确保生命安全,人体与外界通气量V要达到 。将这些值代入公式,得到:

因此,通气孔的面积至少为 6.8 mm2。
(2)根据压力差公式 ΔF = Δp × S,其中 Δp 是气压差,S 是笔帽的横截面积。
已知 Δp = 1.25 × 104 Pa,S = 0.8 cm2 = 0.8 × 10-4 m2(因为1 cm2 = 10-4 m2)。
代入公式得:
ΔF = 1.25 × 104 Pa × 0.8 × 10-4 m2 = 1 N
所以,医生至少需要1牛的力才能将笔帽取出 。
(3)当急救者从背后环抱患者,并用力向患者上腹部施压时,患者腹部的体积会变小。由于内部气体的质量不变,根据气体状态方程(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气体的压强与体积成反比),体积减小会导致压强增大。这个增大的压强会帮助将气管中的异物压出体外,从而解除堵塞 。
1 / 1浙江省嘉兴市东北师范大学南湖实验学校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科学试题
1.(2024八上·嘉兴期中)为了提醒广大公民注意节约用水,国家制定了“节水徽记”.下列图案中,属于“节水徽记”的是(  )
A. B.
C. D.
2.(2024八上·嘉兴期中)下列属于天气现象的是(  )
A.长夏无冬 B.四季如春 C.腊月寒冬 D.烈日炎炎
3.(2024八上·嘉兴期中)下图是电解水的微观模型示意图,从中获得的信息错误的是(  )
A.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B.水电解前后分子种类发生变化
C.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D.分子是电解过程中的最小微粒
4.(2024八上·嘉兴期中)氯化钾和硝酸钾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数据如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温度/℃   20 30 40 50
溶解度/g 氯化钾 34.0 37.0 40.0 42.6
硝酸钾 31.6 45.8 63.9 85.5
A.两物质溶解度相等的温度在30-40℃之间
B.30℃时,KCl溶解度大于KNO3的溶解度
C.40℃时,5gKCl加10g水可得到28.6%的溶液
D.50℃时,10gKNO3中加20g水,充分溶解,再降温到40℃,有KNO3固体析出
5.(2024八上·嘉兴期中)嘉兴有许多远近闻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例如:平湖的老鼎丰酱油、海盐的沈荡黄酒、桐乡的蓝印花布、海宁的皮影戏等,其中酱油和黄酒分别属于(  )
A.溶液 乳浊液 B.溶液 悬浊液
C.溶液 溶液 D.乳浊液 溶液
6.(2024八上·嘉兴期中)浙江是一个多山的省份,所谓“七山两水一分田”,最高的山是丽水龙泉的黄茅尖,海拔达到1929米,如果山麓的气温是22℃,则山顶气温约为(  )
A.34℃ B.22℃ C.10℃ D.0℃
7.(2024八上·嘉兴期中)如图1可表示“M与N的并列关系”,图2可表示“M属于N的从属关系”。下列概念间的关系符合图3所示关系的是 (  )
X Y Z
A 溶质 溶液 溶剂
B 悬浊液 乳浊液 混合物
C 拉力 浮力 重力
D 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 浓溶液
A.A B.B C.C D.D
8.(2024八上·嘉兴期中)足球运动员在某次比赛中,踢出一记神奇的“香蕉球”,足球从右侧绕过“人墙”射入球门,如图所示。这是因为踢出的足球()
A.左侧空气流速慢 B.两侧空气流速相同
C.左侧空气流速快 D.不断改变旋转方向
9.(2024八上·嘉兴期中)2020年5月27日,我国8名登山队员成功在珠峰登峰测极!成功登顶离不开准确的天气预报。如图所示,是气象探测保障服务团队,在珠峰大本营准备释放甲、乙两个探空气球采集气象信息,甲的体积小于乙的体积。在探空气球释放前后的过程中,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释放前甲受到的浮力一定等于它自身的重力
B.释放前甲受到的浮力一定等于乙受到的浮力
C.释放后探空气球上浮过程中受到的浮力一定等于自身重力
D.释放后探空气球受到的浮力一定等于它排开空气所受的重力
10.(2024八上·嘉兴期中)如图是大气对流运动的示意图,箭头表示气流方向,甲地在近地面处。 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甲地为高压区,天气晴朗,空气干燥
B.甲地为高压区,天空多云,常形成阴雨天气
C.甲地为低压区,天气晴朗,空气干燥
D.甲地为低压区,天空多云,常形成阴雨天气
11.(2024八上·嘉兴期中)下列对诗句“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中的“春风”,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发源太平洋、印度洋等海域的夏季风
B.风向一般为吹向西北方向的西北风
C.从水循环的环节来看,春风属于水汽输送
D.带来的自然灾害常见的有洪水、泥石流等
12.(2024八上·嘉兴期中)一定的温度下,在不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逐渐加入硝酸钾晶体。下列图像能够表示加入的晶体质量(a)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b)的变化规律的是(  )
A. B.
C. D.
13.(2024八上·嘉兴期中)当空气中的水汽在一定条件下会凝结出细小的水珠或冰晶,成为我们肉眼可见的云或雾,当水珠或冰晶随着温度的降低和水汽的增多,最终就可能形成降水。下列条件中,有可能形成降水的是(  )
①从低纬度流向高纬度的气流 ②从高纬度流向低纬度的气流
③从高空中下沉到地面的气流 ④从地面上升到高空中的气流。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4.(2024八上·嘉兴期中)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时期,“负压救护车”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负压救护车”是因为车内的气压低于车外气压而得名。下列处于负压状态的是(  )
A.吹足气的气球 B.高空飞行中的飞机机舱
C.吸饮料过程中的吸管 D.漏气的足球
15.(2024八上·嘉兴期中)弹簧测力计下挂一长方体物体,将物体从盛有适量水的烧杯上方离水面某一高度处缓缓下降,然后将其逐渐浸入水中,如图甲;图乙是弹簧测力计示数F与物体下降高度h变化关系的图象,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的体积是400cm3
B.物体受到的最大浮力是5N
C.物体的密度是2.5×103kg/m3
D.物体刚浸没时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力是9N
16.(2024八上·嘉兴期中)请分析下图“水循环示意图”,回答问题:
(1)“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将长江水引至华北地区)主要是通过改变水循环中的   环节(填序号),来达成水资源的重新分配。
(2)使水循环连续进行的动力是:   和地心引力。
17.(2024八上·嘉兴期中)如图所示,金鱼吐出的气泡在水中上升的过程中,气泡内空气的密度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下同);气泡受到水的浮力将   ,研究发现,同一物体在地球的不同纬度所受的重力不同,物体越靠近赤道,所受重力越小。我国一艘军舰从大连港出发,前往位于赤道附近的亚丁湾执行护航任务,若海水密度及舰艇质量不变,比较两地,则舰艇在亚丁湾将   (填“上浮”、“下沉”或“不变”)。
18.(2024八上·嘉兴期中)如图是电解水实验的示意图。
(1)A连接的是电源的   极;用   检验d处的气体。
(2)写出这个实验发生物质变化的文字表达式   。
19.(2024八上·嘉兴期中)“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船于2005年10月12日9时整发射成功。发射时“神舟六号”穿越大气层,它要依次经过   平流程和中间层,所填这一层最显著的特点是   。
20.(2024八上·嘉兴期中)小丽同学在厨房给妈妈帮忙时观察到了一些现象,请你利用所学科学知识进行解释:
(1)烹煮牛肉西红柿时,小丽同学取锅中少量汤品尝,就知道整锅汤咸淡是否适宜,这是因为溶液具有   性。
(2)炒螺蛳要将螺蛳的尾部剪掉,吸螺丝时利用   作用使蛳肉进入口腔。
21.(2024八上·嘉兴期中)水是生命之源,一个健康的成年人每天平均需约2.5L水,为保证学生的饮水问题,目前许多学校都安装了直饮水机,其主要工作流程如上图,据此回答:
(1)流程图中①作用是    。
A.杀菌消毒 B.吸附杂质 C.蒸馏 D.过滤
(2)直饮水机使用方便:只要将它与自来水管网对接,截留清除水中的有害物质(如细菌等),便得到直饮水.直饮水属于   (选填“混合物”或“纯净物”)。
22.(2024八上·嘉兴期中)学校科技节活动中,小科同学利用樟脑和酒精自制了“天气瓶”,甲、乙、丙分别是在室温25℃、27℃、30℃拍摄的试验现象,可知樟脑在酒精中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   。三个瓶内的液体一定为饱和溶液的是   。
23.(2024八上·嘉兴期中)小科同学利用身边的废旧材料制作简易气压计,在玻璃瓶中倒入适量红色的水,将插有玻璃管的橡皮塞塞紧瓶口,向瓶内吹适量的空气使水上升到瓶口以上适当位置,制成简易气压计。装置如图所示,他若将简易气压计从一楼移到十楼过程中,玻璃管内水柱将   。他再将简易气压计放在阳光下,过一会儿,他发现玻璃管内水柱发生了变化,这一现象说明:简易气压计的测量结果会受到   的影响。
24.(2024八上·嘉兴期中)氯化钠和硝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根据此表回答:
温度/℃ 20 30 40 50 60
溶解度/g 氯化钠 36.0 36.3 36.6 37.0 37.3
硝酸钾 31.6 45.8 63.9 85.5 110
(1)50℃时,在 100g水中加入40g 氯化钠,充分搅拌后得到的溶液质量分数为   。(精确到1%)
(2)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硝酸钾和氯化钠在某一温度时具有相同的溶解度X,则X的取值范围是   。
25.(2024八上·嘉兴期中)某科学实验小组利用注射器、弹簧测力计、刻度尺等器材测量大气压强的值,实验步骤如下:
(1)把注射器的活塞推至注射器筒的底端,然后用橡皮帽堵住注射器的小孔,这样做的目的是   。
(2)如图所示,用细尼龙绳拴住注射器活塞的颈部,使绳的另一端与弹簧测力计的挂钩相连,然后水平向右慢慢拉动注射器筒,当注射器中的活塞刚被拉动时,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30N。
(3)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出注射器全部刻度的长度为    cm,计算出活塞的横截面积。
(4)计算得到大气压强的数值为   Pa。
(5)同学们发现实验误差较大,请分析,该实验过程中导致误差的因素有(请写出两条)
①   ;
②   。
26.(2024八上·嘉兴期中)某化学兴趣小组欲进行粗盐的初步提纯和溶液的配制实验。
(1)粗盐的初步提纯实验。
①称取5.0g粗盐,逐步加入水中,直到全部溶解为止(杂质不溶于水)。还需要进行的实验步骤的顺序为:   (填编号)、计算纯度。
A.过滤 B.称量精盐 C.蒸发
②过滤操作如图所示,指出其中的错误之处:   。
(2)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
①计算:需要氯化钠固体的质量为   g;
②称量、量取:量取所需水选用的量筒规格为   (填或或或)。
③溶解:用量筒量取所需的水,倒入盛有氯化钠固体的烧杯里,用玻璃棒搅拌,加速其溶解。
④存储:把配制好的溶液装入试剂瓶,并贴好标签,放到指定的位置。
⑤配制过程中导致溶液中氯化钠质量分数小于10%的可能原因有   
A.量筒量取水时俯视读数
B.所用砝码有部分锈蚀情况
C.盛装溶液的试剂瓶用蒸馏水润洗
D.在转移所配溶液的过程中,有部分溶液洒落
E、称量时砝码与药品位置放反(5g以下用游码)
27.(2024八上·嘉兴期中)小李同学在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时,依次做了如图甲所示实验。观察并分别比较图中有关数据可知:
(1)当物体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为   N。
(2)分析图A、C、D可得,物体在液体中所受浮力大小与   有关。
(3)当物体从接触水面开始,到浸没于水中,直至浸没到更深位置(未触底),在图乙中能表示出此过程物体所受浮力F与浸入水中深度h关系的图象是   (选填“①”或“②”)。
(4)小李在实验中主要用到的科学探究方法是   。
28.(2024八上·嘉兴期中)一摇冰是一种夏天能自冷的罐装饮料,其内部结构如下图所示。
请根据所给资料,回答:
(1)“一摇冰”饮料在炎热的夏天解渴,其罐底的固体是   。
A.氢氧化钠 B.硝酸铵 C.氯化钠
(2)我市已全面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小科应把这个洗净后的罐体投入标有   (有害垃圾、可回收垃圾、其他垃圾)收集容器中。
(3)小科喝完饮料后,取出罐体底部的水溶液,测得其溶质质量分数为64%,若用该溶液配制100克溶质质量分数为8%的稀溶液需要该溶液多少克?   外加水多少毫升?   
29.(2024八上·嘉兴期中)中国海军装备最先进的战略核潜艇,它有先进可靠的新型核反应堆,具有高航速、低噪音的性能,它作为中国海军战略核威慑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保障国家安全,会不定期进行战略巡航。下表是核潜艇的部分性能参数(设海水与水的密度相同)。请回答:
水下排水量/吨 11500 水下最大航速/节 36
水面排水量/吨 9000 水下巡航速度节 20
艇长/米 135 最大潜深/米 350
艇宽/米 13 1节≈0.5米秒
(1)核潜艇在水中航行时通过改变   来实现浮沉;
(2)核潜艇在水下航行时,所受浮力是多少?
(3)当核潜艇以表中的排水量在水面航行时,浸入水中的体积是多少?
30.(2024八上·嘉兴期中)小金发现中性笔的笔帽上有小孔,为了解小孔作用,小金查阅资料:儿童不小心将笔帽吸入引发窒息,这个通气孔能保证呼吸道不被完全堵塞,因此被称为“救命孔”。
(1)若不小心吸入笔帽,人体在用力吸气时,通过该笔帽通气孔的气体流速可达。为确保生命安全,人体与外界通气量要达到,则通气孔的面积至少为   。
(2)若不小心将没有通气孔的笔帽吸入气管,此时由于呼吸道堵塞导致肺内气压比外界气压小,笔帽的横截面积约为,医生至少需要多大的力才能将笔帽取出。(要求写出计算过程)
(3)医学上抢救气管异物堵塞的标准方法是:急救者从背后环抱患者,用力向患者上腹部施压,从而排出异物,被称为“生命的拥抱”。此方法应用的科学原理是: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水资源的利用及保护
【解析】【分析】依据节水徽记的图案来解答此题。
【解答】A、一个骷髅头下面一个叉号,说明这个标志是有毒品标志,故A错误;
B、一个手掌上有一个水滴,表示地球上的最后一滴水将是人类的眼泪,是节水标志,故B正确;
C、一个圆圈中的喇叭上画了一个斜线,这个标志是禁止鸣笛,故C错误;
D、一个圆圈中点燃的香烟画了一条斜线,这个标志是禁止吸烟,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2.【答案】D
【知识点】天气的概念;气候的概念;天气与气候的区别与联系
【解析】【分析】天气是指某个地方距离地表较近的大气层在短时间内的具体状况,其特点多变;气候是指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其稳定性强。根据天气与气候的差异进行判断。
【解答】根据天气具有多变性的特点,选项中D是描述天气的,气候具有稳定性的特点,选项A、B、C是描述气候的。
故答案为:D。
3.【答案】D
【知识点】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
【解析】【分析】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可知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解答】A 、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化学反应中元素的种类不变,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说法正确,故A不符合题意;
B 、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电解前后分子种类发生变化,说法正确,故B不符合题意;
C、由微观模型示意图可知,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说法正确,故C不符合题意;
D 、由微观模型示意图可知,在电解水的过程中,水分子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然后氢原子重新组合成氢分子,氧原子重新组合成氧分子,原子是电解过程中的最小微粒,说法错误,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4.【答案】C
【知识点】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溶解度的影响因素;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分析】固体溶解度指的是某温度下,100g溶剂中最多能溶解的溶质的质量。
【解答】A、在20-30℃之间,氯化钾从34g增加到37g,硝酸钾从31.6g增加到45.8g,所以两物质溶解度相等在20-30之间,故A错误;
B、在30℃时,氯化钾溶解度为37g,硝酸钾溶解度为45.8g,所以氯化钾溶解度小于硝酸钾溶解度,故B错误;
C、在40℃时氯化钾的溶解度为40g,所以10g水可以溶解4g氯化钾,其质量分数为,故C正确;
D、在5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85.5g,则20g水中可以溶解17.1g硝酸钾,此时放入10g硝酸钾全部溶解,然后再降温至40℃时,溶解度为63.9,20g水中可以溶解12.78g,10g的硝酸钾还是全部溶解,不会有晶体析出,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5.【答案】D
【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悬浊液、乳浊液的概念及其与溶液的区别
【解析】【分析】溶液均一、稳定,悬浊液固体颗粒分散在液体中,乳浊液小液滴分散在液体中,悬浊液和乳浊液久置会分层。
【解答】酱油静置后会分层,上层是不溶于水的液体,下层是水,属于乳浊液,黄酒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属于溶液。
故答案为:D。
6.【答案】C
【知识点】大气的温度
【解析】【分析】影响气候的因素主要有纬度因素、地形地势因素、海陆因素、洋流因素和人类活动等。地形地势对气候的影响主要表现在:(1)山脉对太阳辐射的屏障作用,使得山地的阴坡和阳坡的冷暖、干湿状况都有很大的差异,自然景观也随之明显不同;(2)山脉对低层空气运动的阻挡作用,使迎风坡和背风坡的水分、温度状况也有差异。一般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3)地势对气候的影响表现在随着地势的增高,气温降低。
【解答】海拔高度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约0.6摄氏度,故2000米左右海拔高度的气温会比山麓低大约12摄氏度。
故答案为:C。
7.【答案】B
【知识点】重力及其方向;浮力产生的原因;溶液的组成及特点;悬浊液、乳浊液的概念及其与溶液的区别;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解析】【分析】图3中XY属于并列关系,XY均属于Z。
【解答】A、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溶液和溶质、溶剂是包含关系,故A错误;
B、悬浊液、乳浊液属于并列关系,均属于混合物,符合图3所示关系,故B正确;
C、重力和拉力、浮力不属于包含关系,故C错误;
D、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属于并列关系,溶液是否饱和与溶液的浓稀没有必然联系,浓溶液和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不存在包含关系,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8.【答案】C
【知识点】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解析】【分析】流体流速越大,压强越小,气压会将球向压强小的一侧压,足球向左运动,说明左侧压强小,流速大。
【解答】足球在前进过程中方向向左发生了偏转,说明它左边受到的压强较小,右边压强较大,根据流体的流速与压强的关系可知,左边空气流速快,右边空气流速慢。
故答案为:C。
9.【答案】D
【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由沉浮状态可知,物体漂浮时,浮力等于重力,物体上浮时,浮力大于重力。
【解答】A、根据题意可知,甲释放后向上运动,根据物体浮沉条件可知,释放前甲受到的浮力大于自身重力,故A错误;
B、根据题意可知,甲的体积小于乙的体积,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释放前甲受到的浮力小于乙受到的浮力,故B错误;
C、根据物体浮沉条件可知,释放后探空气球上浮过程中受到的浮力大于自身重力,故C错误;
D、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物体在气体中受到的浮力等于物体排开气体的重力,所以释放后探空气球受到的浮力等于它排开空气所受的重力,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10.【答案】A
【知识点】大气压对天气的影响
【解析】【分析】热力环流的形成是由于近地面冷热不均,由于地面受热不均导致空气做垂直运动,即受热上升,冷却下降,引起同一水平面形成高、低气压中心,从而产生气压梯度,即上升运动在近地面形成低压,高空形成高压,下降运动在近地面形成高压,高空形成低压,从而引起大气做水平运动,形成风,则热力环流形成。
【解答】本题考查了气压的大小、空气的对流运动规律,难度不大。
根据图示可知,甲地气流做下沉运动,近地面形成高压,由于气流下沉,气温升高,水汽难以凝结,多为晴朗天气,故A正确,BCD错误。
11.【答案】B
【知识点】风;季风
【解析】【分析】风向指的是风吹来的方向。
【解答】AC、玉门关深居内陆,距海较远,位于非季风区,夏季风难以到达,春风指来自于海洋的夏季风,属于水汽输送,故AC正确,不符合题意;
B、“春风”风向一般为偏南风(东南方和西南风),故B错误,符合题意;
D、夏季风带来的自然灾害常见的有洪水、泥石流等,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12.【答案】C
【知识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溶解度的影响因素;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分析】原来为不饱和溶液,添加硝酸钾固体,溶质的质量变大,可知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大,等溶液到达饱和,不再继续溶解硝酸钾,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再增大。
【解答】A、不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含有一定质量的硝酸钾,因此开始时硝酸钾质量分数不能是0,故A错误;
B、不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含有一定质量的硝酸钾,因此开始时硝酸钾质量分数不能是0,故B错误;
C、不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含有一定质量的硝酸钾,硝酸钾质量分数不是0,一定的温度下,在不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逐渐加入硝酸钾晶体,硝酸钾晶体能继续溶解,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当溶液达到饱和状态后,晶体不能继续溶解,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故C正确;
D、不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含有一定质量的硝酸钾,硝酸钾质量分数不是0,一定的温度下,在不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逐渐加入硝酸钾晶体,硝酸钾晶体能继续溶解,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当溶液达到饱和状态后,晶体不能继续溶解,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13.【答案】D
【知识点】液化及液化现象;降水
【解析】【分析】降水的条件:空气湿度达到100%且降温或遇到粉尘颗粒等。
【解答】形成降水的基本条件是空气中要有凝结核和足够的水汽,同时有明显的上升气流,从低纬度流向高纬度的气流也易形成降水。
故答案为:D。
14.【答案】C
【知识点】大气压强的存在
【解析】【分析】负压状态,即封闭空间内的气压小于外界的气压,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吹足气的气球、高空飞行中的飞机机舱和漏气的足球,里面的压强都大于外面的大气压强,不处于负压状态,故A、B、D不合题意;
吸饮料过程中的吸管,内部的气压小于外界的气压,于是饮料在外界气压的作用下进入口中,此时习吸管处于负压状态,故C符合题意。
故选C。
15.【答案】A
【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阿基米德原理;浮力大小的计算
【解析】【分析】这类题中图像中最大的拉力表示的是物体的重力,最大拉力与最小拉力的差值为物体受到的最大的浮力,由最大的浮力可以求得物体的体积,由重力可以求得物体的质量,根据密度公式可以求得物体的密度。
【解答】AB、由图象知,G=9N,当物体完全浸没时,拉力F=5N,
则完全浸没时的浮力为F浮=G F=9N 5N=4N,此时物体完全浸没,所以浮力最大;
由F浮=ρ液gV排得,V=V排== =4×10 4m3=400cm3
故A正确;B错误;
C、物体的质量m===0.9kg;
则ρ===2.25×103kg/m3
故C错误;
D、 圆柱体刚浸没时,下表面受到的压力F下=F浮=4N,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16.【答案】(1)⑤
(2)太阳辐射
【知识点】水循环
【解析】【分析】(1)①水汽输送,②降水,③蒸发,④降水,⑤地表径流。
(2)水循环的外界条件是太阳辐射和地心引力,内因是水的三态变化。
【解答】(1)在水循环的各个环节中,南水北调工程体现人类活动对地表径流的影响,对应的是⑤。
(2)水循环的动力来源是太阳辐射和地心引力。水循环是各种形态的水在太阳辐射和地球引力的作用下,通过蒸发、水汽输送、凝结降落、下渗和径流等环节,不断发生的周而复始的运动过程。
(1) 在水循环的各个环节中,南水北调工程体现人类活动对地表径流的影响,对应的是⑤。
(2) 水循环的动力来源是太阳辐射和地心引力。水循环是各种形态的水在太阳辐射和地球引力的作用下,通过蒸发、水汽输送、凝结降落、下渗和径流等环节,不断发生的周而复始的运动过程。
17.【答案】变小;变大;不变
【知识点】影响液体压强大小的因素;浮力大小的计算;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深度越浅,气泡受到的液体压强越小,气体的体积越大,由密度公式可知,上升时,气体的密度将变小。
由沉浮条件可知,舰艇处于漂浮状态,浮力等于重力,重力不变则浮力不变。
【解答】金鱼吐出的气泡在水中上升的过程中,气泡内空气的质量不变,体积增大,由知道,密度变小。
由于气泡上升时,h变小,由p=ρgh知道,气泡受到水的压强变小;即气泡的体积变大,排开水的体积变大,故由知道,气泡受到水的浮力变大。
舰艇漂浮,舰艇受到的浮力等于自身重力,根据阿基米德原理知道
又因为,海水密度及舰艇质量不变,所以V排不变,浮沉情况不变。
18.【答案】(1)正;燃着的木条
(2)水氢气+氧气
【知识点】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氧气的检验和验满
【解析】【分析】(1)与电源负极相连的一侧得到的气体是氢气,氢气的体积是氧气体积的两倍。
(2)水电解产生氢气和氧气,属于化学变化的构成,左侧写反应物,右侧写生成物。
【解答】(1)水电解实验中,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且体积之比氧气:氢气=1:2;由图可知,连接A极的玻璃管中生成的气体的体积较小,因此c处是氧气,连接电源的正极,即A为电源的正极;由分析可知,d连接电源的负极,则d处的气体是氢气,氢气具有可燃性,所以检验氢气用燃着的木条靠近,发现它会燃烧。(2)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氢气和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水氢气+氧气。
(1)水电解实验中,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且体积之比氧气:氢气=1:2;由图可知,连接A极的玻璃管中生成的气体的体积较小,因此c处是氧气,连接电源的正极,即A为电源的正极;由分析可知,d连接电源的负极,则d处的气体是氢气,氢气具有可燃性,所以检验氢气用燃着的木条靠近,发现它会燃烧;
(2)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氢气和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水氢气+氧气。
19.【答案】对流层;空气对流运动明显
【知识点】大气的分层
【解析】【分析】对流层水汽充沛且上方温度低、下面温度高,有利于形成空气对流。
【解答】地球大气层分为五层,依次是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和外观。
对流层是大气的底层,最显著的特点是有强烈的对流运动。
20.【答案】均一;压力差
【知识点】压强大小比较;压强的变化;溶液的组成及特点
【解析】【分析】(1)溶液均一、稳定,所以取出的汤的咸淡程度与其他部分相同。
(2)吸螺丝时口腔内气体减少,压强减小,存在压强差,从而导致两侧存在压力差,肉在压力差的作用下进入口腔。
【解答】(1)烹煮牛肉西红柿时,小丽同学取锅中少量汤品尝,就知道整锅汤咸淡是否适宜,这是因为溶液具有均一性。
(2)炒螺蛳要将螺蛳的尾部剪掉,吸螺丝时利用压力差的作用使蛳肉进入口腔。
21.【答案】B;混合物
【知识点】净化水的常用方法;过滤的原理、方法、操作及其应用;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区别;混合物的分离方法(过滤、蒸发、结晶)
【解析】【分析】(1)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知作用是吸附杂质。
(2)混合物中含有多种物质,纯净物中只含有一种物质。
【解答】(1)碳罐中含有活性炭,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水中的异味和色素,故填B。
(2)直饮水中含有水、可溶于水的钙镁化合物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故填混合物。
22.【答案】降低;乙、丙
【知识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固体溶解度指的是某温度下,100g溶剂中最多能溶解的溶质的质量。由图可知,温度越高,析出的晶体越多,说明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解答】由图可得,温度越高析出的固体越多,表明温度越高,樟脑在酒精中的溶解度越低,即樟脑在酒精中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故填降低。
有固体物质析出的溶液一定为饱和溶液,所以三个瓶内的液体一定为饱和溶液的是乙、丙,故填乙、丙。
23.【答案】升高;温度
【知识点】大气压强与高度的关系;气体压强跟体积的关系
【解析】【分析】根据高度越高,大气压越小,且液体会被从压强大的一侧压向压强小的一侧进行判断。
【解答】高度越高,大气压越小,所以瓶内气压将水柱压上来。
太阳底下温度高,液体热胀冷缩。
24.【答案】27%;36.0g<X<36.3g
【知识点】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溶解度的影响因素;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分析】(1)固体溶解度指的是某温度下,100g溶剂中最多能溶解的溶质的质量。根据表中溶解度数据,判断最多能溶解的氯化钠的质量即为溶质的质量,再用溶质的质量与水的质量相加得到溶液的质量,由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计算溶质的质量分数。
(2)溶解度相同的温度在氯化钠溶解度大于硝酸钾溶解度转化为氯化钠溶解度小于硝酸钾溶解度的区间内。
【解答】(1)5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7.0g,该温度下,在100g水中加入40g氯化钠,得到溶液为该温度下氯化钠的饱和溶液,得到的溶液质量分数为×100%≈27%。
(2)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大于硝酸钾,3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小于硝酸钾,则氯化钠和硝酸钾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的温度范围为20℃~30℃;在20℃~30℃之间,氯化钠从36.0g增加到36.3g,硝酸钾从31.6g增加到45.8g,则x的取值范围是36.0g<X<36.3g。
25.【答案】排出空气,并防止空气进入针筒;6.0cm;9×104Pa;注射器内的空气没有排尽;橡皮帽密封不好
【知识点】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大气压强的测量方法
【解析】【分析】(1) 把注射器的活塞推至注射器筒的底端,然后用橡皮帽堵住注射器的小孔, 可以将注射器内的气体排尽,并不让空气再次进入注射器。
(3)长度是指有刻度部分的长度,由图可知,为6.0cm。
(4)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等于大气压产生的压力,由压强公式计算大气压强。
(5)注射器与活塞之间存在摩擦,会导致误差,应进行重复实验, 把注射器的活塞推至注射器筒的底端,不用堵住小孔,拉动活塞,此时的拉力为摩擦力。
注射器内的空气未排尽,也会导致误差,可在注射器内灌水,推动活塞,将空气排尽。
【解答】(1)将活塞推至底部并用橡皮帽堵住小孔,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排尽注射器内的空气。
(3)从图中可以看出,注射器可容纳的药水容积为20mL=20cm3,这20cm3的刻度长度由刻度尺可看出为6.0cm。
(4)活塞的横截面积为
大气压强的值为
(5)从实验结果看,测量结果小于一标准大气压,造成误差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注射器内的空气没有排尽、或橡皮帽密封不好、拉力和长度读数不准确等;拉动活塞时活塞和筒壁间有摩擦这会造成最终测量的结果偏大。
26.【答案】(1)ACB;未用玻璃棒引流
(2)10;100mL;C
【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过滤的原理、方法、操作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粗盐中存在不溶于水的杂质,可通过过滤的方式将其除去,过滤时要用玻璃棒引流。
(2)根据溶质的质量等于溶质质量分数与溶液质量的乘积计算氯化钠的质量。
质量分数偏小,可能是因为溶质偏少或水偏多。
【解答】(1)①粗盐的提纯操作顺序为溶解、过滤、蒸发,为计算产率还需要称出所溶解粗盐的质量、称出蒸发后所得食盐的质量,最后进行计算;因此顺序为ACB。
②图示的过滤操作存在错误:未用玻璃棒引流,可能在倒入液体时使滤纸破损,液体溅出。
(2)①需要氯化钠的质量=100g×10%=10g。
②需要溶剂的质量=100g-10g=90g.则溶剂的体积=90g÷1g/cm3=90cm3=90mL,量取90mL水应选取稍大于该体积的100mL量筒。
⑤A、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读数,造成液体体积减小,溶剂质量减少,因此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会增大,不符合题意;
B、所用砝码有部分锈蚀情况,砝码生锈称得氯化钠质量增加,因此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会增大,不符合题意;
C、盛装溶液的试剂瓶用蒸馏水润洗,溶剂质量增加,因此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会减小,符合题意;
D、由于溶液均有均一性,在转移所配溶液的过程中,有部分溶液洒落,对溶质质量分数没有影响,不符合题意;
E、配制100g质量分数10%的氯化钠溶液,需氯化钠的质量=100g×10%=10g,称量时砝码与药品位置放反(5g以下用游码),可以不使用游码,不影响称量的质量,配得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10%,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①粗盐的提纯操作顺序为溶解、过滤、蒸发,为计算产率还需要称出所溶解粗盐的质量、称出蒸发后所得食盐的质量,最后进行计算;因此顺序为ACB;
②图示的过滤操作存在错误:未用玻璃棒引流,可能在倒入液体时使滤纸破损,液体溅出;
(2)①需要氯化钠的质量=100g×10%=10g;
②需要溶剂的质量=100g-10g=90g.则溶剂的体积=90g÷1g/cm3=90cm3=90mL,量取90mL水应选取稍大于该体积的100mL量筒;
⑤A、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读数,造成液体体积减小,溶剂质量减少,因此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会增大,不符合题意;
B、所用砝码有部分锈蚀情况,砝码生锈称得氯化钠质量增加,因此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会增大,不符合题意;
C、盛装溶液的试剂瓶用蒸馏水润洗,溶剂质量增加,因此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会减小,符合题意;
D、由于溶液均有均一性,在转移所配溶液的过程中,有部分溶液洒落,对溶质质量分数没有影响,不符合题意;
E、配制100g质量分数10%的氯化钠溶液,需氯化钠的质量=100g×10%=10g,称量时砝码与药品位置放反(5g以下用游码),可以不使用游码,不影响称量的质量,配得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10%,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7.【答案】1;液体密度;②;控制变量法
【知识点】控制变量法;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阿基米德原理;浮力大小的计算;浮力的变化
【解析】【分析】(1)称重法测浮力:浮力等于重力减拉力,A中示数为物体的重力。
(2)由图可知,ACD的变量是液体的密度,浮力大小不同,可知浮力与液体密度有关。
(3)由F浮=ρgV排=ρgSh可知,物体浸没前,深度越深,浮力越大。
(4)ACD控制了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探究浮力与液体密度的关系,ABC控制液体密度相同,探究浮力与排开液体体积的关系,可知采用了控制变量法。
【解答】(1)由图,物体重力为4.2N,浸没在水中时,测力计示数3.2N,浮力为
F浮=4.2N-3.2N=1N
(2)分析图A、C、D,均完全浸没,水和酒精密度不同,测力计示数不同,浮力不同,所以物体在液体中所受浮力大小与液体密度有关。
(3)当物体从接触水面开始,到浸没于水中,直至浸没到更深位置(未触底),排开液体体积先增大后不变,根据F浮=ρgV排,浮力先增大后不变,所以为②。
(4)实验存在多个变量,所以采用了控制变量法。
28.【答案】B;可回收垃圾;12.5克;87.5mL
【知识点】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金属的污染和回收利用
【解析】【分析】(1)根据一摇冰的特点可知,其中固体与水接触会吸收热量。
(2)该罐体使用的是金属材料,可知属于可回收垃圾。
(3)根据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进行分析,加水的质量等于稀溶液的质量减去浓溶液的质量,再由密度公式计算水的体积。
【解答】(1)A、氢氧化钠溶解时会放热,故A错误;
B、硝酸铵溶解时会吸热,具有制冷效果,故B正确;
C、氯化钠溶解时既不表现放热,也不表现吸热,温度变化不大,故C错误。
故答案为:B。
(2)罐体里有热的良导体金属,属于可回收垃圾,故填可回收垃圾。
(3)解:设所需该溶液质量为x
x×64%=100g×8%
x=12.5g
应该加水的质量=100g 12.5g=87.5g
加水体积=87.5g÷1g/mL=87.5mL
答:需要该溶液12.5g,加水的体积为87.5mL。
29.【答案】(1)自身重力
(2)核潜艇在水下航行时,所受浮力是
(3)当核潜艇以表中的排水量在水面航行时,受到的浮力为
核潜艇浸入水中的体积等于此时排开液体的体积为
【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潜艇通过改变自身重力,从而改变浮力与重力的大小关系实现沉浮。
(2)由阿基米德原理可知,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物体排开液体受到的重力。
(3)根据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物体排开液体受到的重力计算浮力,由计算排开液体的体积。
【解答】(1)核潜艇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是一定的,即浮力一定,是通过改变自身重力来实现上浮和下沉的。
(1)核潜艇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是一定的,即浮力一定,是通过改变自身重力来实现上浮和下沉的。
(2)核潜艇在水下航行时,所受浮力是
(3)当核潜艇以表中的排水量在水面航行时,受到的浮力为
核潜艇浸入水中的体积等于此时排开液体的体积为
30.【答案】(1)6.8
(2)根据压力差公式 ΔF = Δp × S,其中 Δp 是气压差,S 是笔帽的横截面积。
已知 Δp = 1.25 × 104 Pa,S = 0.8 cm2 = 0.8 × 10-4 m2(因为1 cm2 = 10-4 m2)。
代入公式得:
ΔF = 1.25 × 104 Pa × 0.8 × 10-4 m2 = 1 N
所以,医生至少需要1牛的力才能将笔帽取出 。
(3)一定质量的气体,在体积减小时,压强会增大
【知识点】人体呼吸系统的结构和气体交换;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大气压的综合应用
【解析】【分析】 (1)海姆立克急救法是一种用于气道异物梗阻的现场急救法 ;该方法主要是通过冲击腹部,使胸腔内压快速提升,将气道内异物排出。结合计算通气孔的额面积。
(2)根据肺内气压加医生拉力产生的压强等于大气压的压强进行计算。
(3)挤压上腹部,体积减小,压强增大,体内压强大于外界大气压,异物被排出。
【解答】(1)根据公式 (其中V是体积流量,S是面积,h是流速),我们可以推导出通气孔的面积 S。
已知人体在用力吸气时通过笔帽通气孔的气体流速h可达20m/s,为确保生命安全,人体与外界通气量V要达到 。将这些值代入公式,得到:

因此,通气孔的面积至少为 6.8 mm2。
(3)当急救者从背后环抱患者,并用力向患者上腹部施压时,患者腹部的体积会变小。由于内部气体的质量不变,根据气体状态方程(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气体的压强与体积成反比),体积减小会导致压强增大。这个增大的压强会帮助将气管中的异物压出体外,从而解除堵塞 。
(1)根据公式 (其中V是体积流量,S是面积,h是流速),我们可以推导出通气孔的面积 S。
已知人体在用力吸气时通过笔帽通气孔的气体流速h可达20m/s,为确保生命安全,人体与外界通气量V要达到 。将这些值代入公式,得到:

因此,通气孔的面积至少为 6.8 mm2。
(2)根据压力差公式 ΔF = Δp × S,其中 Δp 是气压差,S 是笔帽的横截面积。
已知 Δp = 1.25 × 104 Pa,S = 0.8 cm2 = 0.8 × 10-4 m2(因为1 cm2 = 10-4 m2)。
代入公式得:
ΔF = 1.25 × 104 Pa × 0.8 × 10-4 m2 = 1 N
所以,医生至少需要1牛的力才能将笔帽取出 。
(3)当急救者从背后环抱患者,并用力向患者上腹部施压时,患者腹部的体积会变小。由于内部气体的质量不变,根据气体状态方程(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气体的压强与体积成反比),体积减小会导致压强增大。这个增大的压强会帮助将气管中的异物压出体外,从而解除堵塞 。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相关知识

浙江嘉兴:校园心理课程帮助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
嘉兴市教育局2025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认定公告(高中、中职、中职学校实习指导)
嘉兴市南湖区2025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认定公告
巴斯夫贺利氏金属资源有限责任公司 (浙江省嘉兴市平湖市独山港镇海港路1333号6号楼139室邮政编码314211)
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抽检272批次食品 263批次合格
关于举办嘉兴南湖学院2025年大学生企业经营沙盘模拟竞赛的通知
G60研究院数字健康创新中心——浙江省医学电子与数字健康重点实验室2024年一季度人才招聘公告
浙江教育报:“食”事实办,让校园生活更有滋味 浙江全力做好中小学校“示范食堂”建设
浙江嘉兴首个“好社区”试点揭牌
2024年度浙江省智慧工地获奖应用成果名单(126个)

网址: 【精品解析】浙江省嘉兴市东北师范大学南湖实验学校2024 https://m.trfsz.com/newsview16532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