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夏季以来,家住福州的林小姐总觉得浑身乏力、皮肤黏腻不适。同事推荐她试试薏米水,她便在电商平台购买了几瓶。
可连续饮用一周后,期待中的 “祛湿” 效果并未显现,反倒腹泻的频率有所上升,心生疑惑的她找到福建省级机关医院中医科余晓琳副主任医师。
余晓琳详细询问了林小姐的症状,发现她虽然有皮肤黏腻不适、舌苔白厚等湿气重的表现,但常常乏力,吃一点就胀,饮食不慎则拉肚子,这表明她的脾胃虚弱,湿气重是脾虚运化不了水湿造成的,薏苡仁性偏微寒,过量饮用会进一步损伤脾胃阳气,导致腹泻。
因此,余晓琳建议林小姐停止服用该饮料,同时为她开了健脾祛湿的方子。
日常饮品与辨证调理
记者在福州多家超市发现,曾经被碳酸饮料、果汁占据的饮料区,如今大半已被陈皮水、薏米水等植物饮料取代。
不只在实体超市,据数据平台统计显示,截至今年5月,某线上电商平台中,植物饮料销售热度位居前三。
这些自带“养生光环”的瓶装植物茶饮,究竟与传统中药茶饮有何区别?
余晓琳指出,瓶装植物茶饮,其定位更倾向于注重口感和饮用体验,医用功效并不显著。
中药代茶饮则是中药的应用形式之一,中医师会根据个人体质、气候、地理条件及健康状态,辨证选用药材,专门用于体质偏颇和慢性病的调理,饮用更具针对性。
从成分和制作工艺来看:
植物饮料多以药食同源的食材为基础,通过熬煮或萃取工艺制成,有些产品会添加冰糖或浓缩果汁。消费者的选择多基于自身对食材的粗浅了解,比如认为菊花茶能降火,薏米水可祛湿等。
中药代茶饮配伍严谨,整体功效是以药物的偏性来纠正人体的偏性。适用于亚健康状态人群调理体质,或病情不重但需要长期服用的慢性病患者。选用的药材多为药食同源的中药,药性平和,长期服用不易产生毒副作用。
理性看待,勿盲目追捧
“消费者面对瓶装的‘健康茶饮’,可别指望它们有治疗效果。”余晓琳提醒,如果是无糖或者添加剂少、成分相对纯粹的产品,用来解渴倒也可以,但若想通过它来改善湿气重、上火、气虚等问题,效果可能并不理想。
植物茶饮中选用的中草药虽药性平和,但仍有寒热温凉的属性,消费者需根据自身体质选用。
建议——
●消费者在购买前,应了解自身体质及饮品中中草药的药性功效,必要时向专业人士咨询,避免盲目购买。
●饮用后要留意自身反应,若出现腹胀、腹泻、皮疹等不适,应立即停止饮用。
●特殊人群如儿童、孕妇,服用植物饮品前务必咨询医生。
●不建议长期大量饮用植物饮品,更不能用其完全替代日常饮水,仍首选白水、纯茶(无糖)。
(记者 朱晓洁)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自腾讯平台创作者,不代表腾讯新闻或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举报
相关知识
警惕“健康讲座”背后的陷阱
警惕!康宝莱产品背后的陷阱
警惕!网购减肥药背后的健康陷阱!
减肥训练营火爆背后:是健康救赎还是金钱陷阱?
警惕!“俄罗斯蜂王浆”背后的消费陷阱
网上瘦身汤骗局揭秘:警惕背后的健康陷阱
警惕!减肥陷阱揭秘:...
揭秘减肥营陷阱警惕瘦身背后的骗局
减肥族需警惕果蔬干等健康零食陷阱
警惕!健康管理中心诈骗陷阱
网址: 植物饮料火爆背后警惕健康陷阱 https://m.trfsz.com/newsview16539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