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现代乡村》

《现代乡村》

汇集村情民意,聚焦三农热点,服务乡村振兴。山东广播电视台乡村广播《现代乡村》节目,是我省广播电视服务三农工作新平台。本节目与省农业农村厅、省自然资源厅、省畜牧兽医局、省海洋局等涉农单位联合开办,播出时间:每天中午 14:00-15:00首播,次日凌晨0:00—1:00、5:00-6:00、上午10:00—11:00重播。

本期嘉宾:

齐鲁乡村之星、临清清源正本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荣祥(左一)

临清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一级主任科员刘德志(右一)

《现代乡村》--小桑黄成就大产业音频:进度条00:00 41:43 后退15秒倍速 快进15秒

王荣祥,企业职业经理人,中国菌物学会桑黄产业分会理事、临清清源正本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临清先锋农产品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组织、编写了《桑黄人工栽培技术团体标准》,广泛培训农户,大面积推广人工桑黄种植。投资成立临清清源正本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与国家级合作社示范社临清先锋农产品专业合作社成立联合体,共同开展桑黄种植和系列桑产品研发、生产、销售。2019年,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成立了黄河故道桑黄功能性食品科研基地、黄河故道桑黄博士工作站。公司已形成集菌种选育、人工栽培、产品研发生产、全域销售于一体的全产业链。

从2014年起,王荣祥就在和桑树打交道,那时公司还仅仅停留在桑葚果和桑葚干等产品的加工制作上。直到2017年,王荣祥在一个会议上结识了中国工程院院士李玉,才知道古桑树上长出的、被乡亲们称为“桑蛾子”的东西,原来叫桑黄,有着极高的营养和医用价值。

“这不是捧着金饭碗要饭吗?”知道了桑黄的珍贵之后,王荣祥坐不住了,“老祖宗给我们留下了这么宝贵的资源,我们竟然一直都没发现。”于是,王荣祥琢磨起如何让“古树发新枝”。

2017年,王荣祥成立了先锋农产品专业合作社,在保护好野生桑黄的基础上,探索出桑黄和羊肚菌“双菌轮作”的模式,每年4月底至11月种植桑黄,12月至次年4月种植羊肚菌。“这样,一年下来就能有两份收成,大棚也不用闲着。”王荣祥说。

随着更多人的加入,目前合作社桑黄人工栽培面积已发展到1100亩,桑黄“森林黄金”的光辉渐渐得以绽放。

临清处于黄河故道,有着1万多株树龄超过300年的古桑树。为了给“临清桑黄”争取到权威背书,王荣祥多方奔走,2019年,得知行业内权威书目《中国菌物药》将出版发行,王荣祥特意赶到郑州,向专家讲述临清桑黄的“前世今生”,最终“临清桑黄”被编入这本菌物药的权威专著,大大提升了“临清桑黄”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目前,为了推动桑黄产业向第三产业延伸,“临清桑黄中医药科技园”二期工程已经在规划建设。其中,临清桑黄康养及交易中心占地260亩,建成后将培植包括桑黄、灵芝、羊肚菌、金耳、牛樟芝等食药用菌,形成系统化、规模化、多元化菌类种植基地。结合临清千年古县的特色历史文化遗迹,以“临清桑黄中医药科技产业园”为中心,辐射湿地公园、宛园、舍利宝塔、钞关、临清胡同等景点,打造国内首条古桑园特色旅游线路。

临清市三农政策

临清市农业人口63.57万人、农户17.06万,耕地面积98.5万亩,自然条件良好,年均降雨量587.6毫米,光照充沛,无霜期193.6天,土壤土质以沙壤土为主,约占总耕地面积的63%,粘土主要分布在临清东南部,约占面积的25%,沙土主要分布在黄河故道沿岸,约占耕地面积的12%。临清作为农业大市,盛产棉花、小麦、玉米、蔬菜、果品、油料、水产品和畜产品,是山东省重要的蔬菜瓜果生产基地、国家优质棉、出口棉和商品粮基地。

临清市农业资源丰富,产业特色突出。近年来,临清坚持夯实粮食生产基础,发展农业特色产业,推进品牌建设,乡村产业振兴成效明显。扎实完成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保护区划定工作,形成了蔬菜、林果、畜牧、水产、桑黄等农业特色产业,培育了运河黑牛、丁马甲鱼等特色农产品品牌。依托天然古桑树群自然资源,以桑黄产业为核心,逐步形成桑黄培植、桑黄系列产品研发加工、桑文化展示为主线的产业链条,系统打造桑黄特色产业。中国桑黄产业发展大会连续三年在临清市召开,有力提升了当地桑黄产业的知名度。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相关知识

以数字农业和数字乡村建设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
开展“健康乡村”行动助力乡村振兴
乡乡双千兆”全面实现 中国移动发布数字乡村升级行动
新时代乡村阅读季
乡村振兴看资阳丨资阳区张家塞乡乡村振兴纪实
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康养旅游发展研究
推动现代化绿色农业发展 助力乡村振兴发展战略
乡村医生
淮安市淮阴区围绕农产品“现代化”,做精做优乡村产业
乡村振兴背景了,“互联网+”现代农业的4大发展模式

网址: 《现代乡村》 https://m.trfsz.com/newsview16562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