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轻食狂潮下的野蛮生长:重庆如何抢抓千亿级市场机遇?

轻食狂潮下的野蛮生长:重庆如何抢抓千亿级市场机遇?

一句“国家喊你减肥”,“体重管理年”拉开全民减脂大幕。我国超50%成年人超重肥胖,催生出千亿元级大市场。

据欧睿国际发布的报告《“数”读轻食产业的确定性增长机会》,2023年国内代餐轻食市场规模超过1600亿元,预计未来五年年均增速达30%。

行业高速增长吸引大量投资者和创业者涌入。天眼查数据显示,目前我国轻食相关企业超1.4万家,近六成成立于近五年内。2024年新增注册企业超4000家,今年以来已新增超1000家。

从轻食沙拉到街头的低卡凉拌菜,一场围绕“控卡”“低脂”的饮食革命正在上演。

然而,当越来越多传统餐饮企业涌入轻食赛道,口味单一、价格刺客、“伪轻食”等问题也逐渐暴露。这场看似健康的狂欢背后,究竟隐藏着多少消费陷阱?重庆这座美食之都又该如何突围千亿赛道?

轻食狂潮:从“小众潮流”到“全民刚需”

“以前觉得轻食就是‘吃草’,现在发现它也能很好吃。”在重庆观音桥商圈,90后李薇手持轻食外卖,向记者分享自己的转变。她所在的健身群里,成员们常分享轻食打卡照,从鸡胸肉沙拉到高蛋白零食,轻食成了年轻人健康生活的“标配”。

李薇每月在轻食上消费超800元,这并非个例。美团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重庆轻食类订单量同比增127%,“95后”女性用户占比达67%。同时,轻食搜索热度三年翻四倍,沙拉、低卡餐等成主流。

轻食火爆,源于消费升级与健康观念转变。我国成人超重率超50%,国家卫健委“体重管理年”行动更将轻食产业推向风口。资本闻风而动,2023-2025年新增轻食企业超4500家,部分品牌累计融资超30亿元。

研究报告显示,73%的“Z世代”点餐必看“成分表”“热量值”,68%将轻食作为长期选择。在重庆,这种转变尤为显著:职场通勤催生“即拿即走”轻食盒;健身人群推动“运动后补给套餐”热销;家庭场景中,10分钟备餐的轻食简餐受年轻父母青睐。

资本涌入加速市场扩张。2024年至今,重庆本土轻食品牌加速布局,门店数量增多。企查查显示,重庆目前从事轻食的餐饮企业超300家,其中近三年成立者居多。

线上渠道同样火热。抖音平台数据显示,2024年1月至2025年1月,销售额超千万元的轻食品牌达8个,涵盖多个品类。小红书上轻食笔记超15万篇,从食谱分享到品牌测评,覆盖消费全链路。轻食,正以蓬勃之势融入重庆人的生活。

野蛮生长:千亿赛道背后的消费隐患

随着市场教育成熟与消费者认知提升,轻食已从传统代餐进阶为涵盖均衡、健康、简单属性的食品与饮食方式集合。在常规食品饮料品类里,通过减少添加、0糖0脂,或增加膳食纤维、高蛋白等营养素原料的食品餐食,都可称为“轻食”。

然而,轻食赛道野蛮生长暴露诸多问题。记者走访发现,部分轻食餐厅客流量少,甚至“月均倒闭3家”。“重庆人爱吃辣,轻食的清淡口味难成日常选择。”本地餐饮从业者直言。

行业短板更为突出。一是价格虚高。一份含鸡胸肉、蔬菜、糙米的轻食套餐,均价35-45元,远超普通快餐。重庆小面人均多在20元以下,轻食定价使其难入大众市场。

其次是口味单一与营养争议。虽然中式轻食进行“暖食化”“本土化”改良,但多数消费者仍觉得选择有限。部分商家为提升口感,大量使用高热量调料,致“轻食不轻”。健身爱好者刘女士吐槽,一款标榜“低卡”的沙拉,酱料热量占一半。

此外,食材新鲜度与标准化缺失也是行业痛点。记者在某轻食店后厨看到,切配好的蔬菜暴露在空气中,维生素易氧化;不同品牌对“低碳水”“零脂”定义模糊、标准不一,消费者难辨产品优劣。上海市消保委2025年1月测评显示,60款轻食样品仅32%完全符合营养宣称,其余存在成分虚标、热量计算错误等问题。

“这个行业看似门槛低,实则竞争激烈。”在沙坪坝经营轻食外卖生意的王勇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每天200单约1万元流水,扣除平台抽成、食材成本和人工费用后,净利润不足10%。“为了保证出餐速度,我们一半以上的食材都是预制半成品,现做根本来不及。”

突围之路:重庆如何打造本土化轻食“爆品”

面对挑战,重庆企业积极探索差异化路径,本土化创新首当其冲。“重庆人爱辣,我们便开发藤椒鸡丝、泡椒魔芋等中式轻食。”重庆某餐饮企业负责人李航称,其推出的“轻食小面”系列,用荞麦面替代传统碱水面,搭配低卡藤椒酱,上市三个月销量破10万份。盒马鲜生在渝推出的魔芋凉皮、轻食粥等中式产品,复购率也比传统沙拉高25%,“中西合璧”策略成效初显。

重庆工商大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研究院研究员莫远明持相同观点,他建议重庆加强轻食领域的行业、技术与品牌创新,打造本土化轻食品牌,提升轻食品质与竞争力。

当前,轻食行业缺乏强制性国家标准。2022年中国烹饪协会发布的《轻食营养配餐设计指南》虽定义了轻食的核心特征,但缺乏执行细则。莫远明建议重庆出台政策、加强监管、制定标准,重点规范加工、热量标注、食材溯源等环节。

莫远明还提出,由于轻食可成为“社交货币”,让消费者觉得吃轻食是时尚、健康之选。建议重庆企业开发“轻食+健身”“轻食+办公”等场景化产品。如与本地健身房合作推出“运动后恢复套餐”,或针对上班族开发“3分钟加热即食”的轻食餐,引导消费者树立健康意识、加强体重管理。

千亿轻食赛道,机遇与挑战并存。重庆的麻辣基因与轻食健康理念看似冲突,实则创新空间巨大。从本土化口味改良到数智化供应链升级,从政策标准制定到生活方式引领,重庆企业若能精准把握消费者需求,有望在轻食热潮中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山城路径”。

营养学专家建议,企业应加强与科研机构合作,开发个性化轻食方案。例如,针对上班族的“30分钟高效营养餐”、为银发族设计的“低GI膳食套餐”等。“轻食的未来在于精准化,而不是‘一刀切’的低卡。”第三军医大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教授赵琳说。

来源: 新重庆-重庆日报 记者 周盈

相关知识

千亿市场下,沈佳农有机食品的机遇与突破
GOOD GOÛT领航健康儿童零食品类,千亿市场如何抢滩?
2025年医疗美容行业深度观察:万亿市场的野蛮生长
“朋克养生”,年轻人的千亿级新消费市场
2025中国代餐轻食行业:健康消费浪潮下的千亿级蓝海
万亿级健康大市场邀请您一同抢占
野蛮成长的健身行业何时能迎来春天?
“中年发福”90后为之疯狂的轻食代餐!背后是千亿市场还是一场泡沫?
新时代下的大健康市场:品牌如何抢占先机?
汤品成千亿级市场?又一个餐饮风口来了!

网址: 轻食狂潮下的野蛮生长:重庆如何抢抓千亿级市场机遇? https://m.trfsz.com/newsview16570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