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异丙嗪注射液:作用、适应症、用法、副作用及安全用药指南

异丙嗪注射液:作用、适应症、用法、副作用及安全用药指南

深入了解异丙嗪注射液:一种多功能抗组胺药

在现代医学中,药物的研发和应用极大地改善了人类的健康状况。其中,异丙嗪注射液(Promethazine Injection)作为一种历史悠久且临床应用广泛的药物,在多个治疗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它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抗组胺药,更兼具镇静、止吐和辅助麻醉等多重功效。本文将为您详细解析异丙嗪注射液的方方面面,包括其作用机制、主要适应症、正确的用法用量、可能的不良反应、禁忌症以及安全用药的注意事项,旨在帮助公众更全面、更安全地了解和使用这种药物。

需要强调的是,异丙嗪注射液属于处方药,其使用必须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进行。本文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不能替代专业的医疗建议、诊断或治疗。

异丙嗪注射液的核心作用机制

异丙嗪注射液,属于吩噻嗪类衍生物,其广泛的临床效应源于其复杂而多样的药理作用。

强大的H1组胺受体拮抗作用: 这是异丙嗪最主要的药理作用。它能竞争性地阻断组胺H1受体,从而抑制组胺引起的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支气管平滑肌收缩和皮肤瘙痒等过敏反应。这解释了其作为抗过敏药的核心地位。 中枢神经系统抑制作用: 异丙嗪能够穿过血脑屏障,直接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通过对大脑皮层、基底节和脑干网状结构的影响,它能产生明显的镇静、催眠作用,并能增强中枢抑制剂(如麻醉剂、镇痛药)的作用。 抗胆碱作用: 异丙嗪具有显著的M胆碱受体阻断作用,这导致其能抑制腺体分泌(如唾液、泪液分泌减少,引起口干、眼干)、平滑肌痉挛(缓解胃肠痉挛),并对晕动病引起的恶心呕吐有较好的预防和治疗效果。 抗多巴胺受体作用(弱): 虽然不及典型的抗精神病药,但异丙嗪对中枢多巴胺D2受体也有一定的阻断作用,这可能部分解释了其在止吐方面的效力。 局部麻醉作用: 异丙嗪注射液本身也具有一定的局部麻醉作用,但通常不作为主要的麻醉剂使用。

广泛的临床适应症

鉴于其多重药理作用,异丙嗪注射液的临床应用范围非常广泛,涵盖了过敏、止吐、镇静等多个领域。

1. 各类过敏反应:

异丙嗪注射液是治疗急性过敏反应的有效药物,尤其适用于:

急慢性荨麻疹: 快速缓解皮肤瘙痒、红肿和风团。 过敏性鼻炎、结膜炎: 缓解流涕、喷嚏、鼻塞、眼痒、流泪等症状。 血管神经性水肿: 减轻组织水肿。 药物过敏反应: 如青霉素过敏引起的皮疹、瘙痒等,可作为辅助治疗。 血清病: 缓解其引起的过敏症状。 2. 恶心、呕吐:

作为一种强效的止吐药,异丙嗪注射液对多种原因引起的恶心呕吐都有良好的疗效。

晕动病(晕车、晕船、晕机): 可用于预防和治疗。 术后恶心呕吐: 减少手术后患者的恶心不适感。 其他原因引起的恶心呕吐: 如药物引起的、放射治疗引起的等。 3. 镇静、催眠:

其显著的中枢抑制作用使其在需要镇静的场合发挥作用。

术前用药: 在手术前作为辅助用药,减轻患者的焦虑,产生镇静作用,并能减少术中麻醉药的用量,同时预防术后恶心呕吐。 失眠症: 短期用于治疗成人偶尔出现的失眠,但应注意其依赖性和副作用。 4. 麻醉辅助用药:

在麻醉过程中,异丙嗪常被用作辅助药物,以增强麻醉效果,减少麻醉药用量,并控制术中和术后的不适。

可与哌替啶、氯丙嗪组成“冬眠合剂”,用于人工冬眠疗法,降低机体代谢,保护重要脏器功能。

严谨的用法与剂量规范

异丙嗪注射液的用法和用量必须严格遵循医嘱,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年龄、体重以及对药物的反应来个体化调整。通常采用深部肌肉注射或缓慢静脉滴注。

1. 注射途径与注意事项: 深部肌肉注射(IM): 这是异丙嗪注射液最常用的给药途径。应选择臀大肌或股外侧肌等深部肌肉,注射后应局部按压,以减少局部刺激和疼痛。 静脉注射(IV): 必须极其谨慎! 静脉注射异丙嗪可能引起严重的并发症,如周围血管炎、静脉血栓形成、组织坏死甚至肢体坏死。 必须稀释: 静脉注射前必须用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注射液充分稀释(如稀释至每毫升不超过2.5毫克异丙嗪)。 缓慢滴注: 必须非常缓慢地滴注,滴注速度不应超过25毫克/分钟。 监测: 注射过程中应密切监测注射部位,一旦出现疼痛、发红、肿胀或其他不适,应立即停止注射并采取相应处理。 避免动脉注射: 严禁动脉注射,否则可能导致严重的动脉痉挛和肢体坏死。 2. 成人常用剂量: 抗过敏: 肌肉注射:一次25~50mg。 静脉注射:一次25~50mg,以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注射液稀释后缓慢滴注。 镇静、催眠或术前用药: 肌肉注射:一次25~50mg。 止吐: 肌肉注射:一次12.5~25mg。 静脉注射:一次12.5~25mg,稀释后缓慢滴注。 3. 儿童常用剂量: 抗过敏、镇静或止吐: 通常按体重计算剂量。 肌肉注射或静脉注射(稀释后缓慢):每公斤体重0.5~1mg,单次最大剂量不超过25mg。 特别注意: 2岁以下儿童禁用异丙嗪注射液,因可能引起致命性呼吸抑制。

无论何种情况,医生都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剂量,切勿自行增减剂量或改变给药途径。

潜在的不良反应与风险

如同所有药物一样,异丙嗪注射液也可能引起一系列不良反应,患者在使用过程中应注意观察。

1. 常见不良反应(轻度至中度): 中枢神经系统: 嗜睡、头晕、疲劳、注意力不集中、协调障碍。这些是异丙嗪中枢抑制作用的体现,也是最常见的不良反应。 抗胆碱作用: 口干、视物模糊、尿潴留(尤其在老年男性前列腺肥大患者中)、便秘。 胃肠道: 恶心、呕吐(尽管其本身是止吐药,但少数人可能出现)。 注射部位: 局部疼痛、红肿、硬结,静脉注射时可能引起静脉炎。 2. 严重不良反应(罕见但需警惕): 呼吸系统: 呼吸抑制,尤其在儿童(特别是2岁以下)和合用其他中枢抑制剂时,可致呼吸暂停,甚至危及生命。 心血管系统: 低血压、心动过速或心动过缓,心律失常。 血液系统: 白细胞减少、粒细胞缺乏症、血小板减少症(极罕见)。出现发热、咽喉痛等感染症状应及时就医。 锥体外系反应: 表现为肌张力障碍、静坐不能、震颤、肌僵直等帕金森样症状,儿童和老年人更易发生。 过敏反应: 皮疹、瘙痒,严重者可出现过敏性休克(极罕见)。 光敏反应: 长期或大剂量使用可能导致皮肤对光敏感。 神经恶性综合征(NMS): 极罕见的严重反应,表现为高热、肌强直、精神状态改变、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如心律不齐、血压不稳、多汗)。一旦出现,需立即停药并进行紧急处理。

如果在使用异丙嗪注射液后出现任何不适或异常症状,应立即告知医生或寻求医疗帮助。

明确的禁忌症:何人不宜使用?

为确保用药安全,以下情况的患者禁用异丙嗪注射液:

对吩噻嗪类药物或本品中任何成分过敏者。 2岁以下儿童: 因可能引起致命性呼吸抑制。 昏迷或有严重中枢神经系统抑制状态的患者: 包括因大量酒精、镇静剂、催眠药、麻醉药或阿片类药物中毒引起的昏迷。 有呼吸抑制病史或严重呼吸系统疾病(如哮喘急性发作、严重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患者: 因可能加重呼吸抑制。 窄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患者。 重症肌无力患者。 尿潴留或前列腺肥大伴尿道梗阻的患者。 苯海拉明或其他抗组胺药引起粒细胞缺乏症病史的患者。

细致的用药注意事项

即使在无禁忌症的情况下,使用异丙嗪注射液也需特别注意以下事项:

慎用于儿童: 2岁以上儿童使用仍需谨慎,应选择最低有效剂量,并密切监测呼吸。 慎用于老年人: 老年人对药物的敏感性更高,更容易出现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如嗜睡、头晕、体位性低血压)和抗胆碱能副作用(如尿潴留、便秘)。应适当减量并密切监测。 慎用于肝肾功能不全者: 肝肾功能受损会影响药物的代谢和排泄,导致药物在体内蓄积,增加不良反应风险。应减量或延长给药间隔。 慎用于心血管疾病患者: 如高血压、低血压、心律失常等,异丙嗪可能引起血压波动或加重心律失常。 慎用于癫痫患者: 异丙嗪可能降低癫痫发作阈值。 驾驶和操作机械: 服药期间可能出现嗜睡、头晕和视力模糊,应避免驾驶汽车、操作危险机械或从事高空作业。 避免与酒精或其他中枢神经抑制剂合用: 会显著增强异丙嗪的镇静作用,增加呼吸抑制的风险。 避免长期大剂量使用: 可能引起锥体外系反应,尤其是儿童。 光敏性: 服药期间应避免阳光暴晒。 掩盖症状: 异丙嗪的止吐作用可能掩盖其他疾病的症状(如颅内压升高、肠梗阻、阑尾炎等),从而延误诊断。

重要的药物相互作用

异丙嗪注射液与其他药物合用时,可能发生相互作用,影响药效或增加毒性。因此,在用药前务必告知医生所有正在使用的药物(包括非处方药、保健品和草药)。

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剂: 如镇静剂、催眠药、阿片类镇痛药、巴比妥类药物、酒精、抗焦虑药、其他抗组胺药等。合用可增强中枢抑制作用,导致严重的嗜睡、呼吸抑制,甚至昏迷。 抗胆碱能药物: 如阿托品、东莨菪碱、三环类抗抑郁药等。合用可增强抗胆碱能作用,导致口干、视物模糊、尿潴留、便秘等副作用加重。 单胺氧化酶抑制剂(MAOIs): 如司来吉兰、吗氯贝胺等。合用可延长和增强异丙嗪的抗胆碱能作用及中枢抑制作用。 肾上腺素(Epinephrine): 异丙嗪具有α-肾上腺素受体阻断作用,如果对低血压患者使用肾上腺素来升高血压,可能会引起血压的进一步下降(“肾上腺素反转”)。因此,低血压时应首选去甲肾上腺素或多巴胺。 抗高血压药: 异丙嗪可能加重抗高血压药的降压作用,导致体位性低血压。

特殊人群用药指南

1. 儿童用药:

异丙嗪注射液禁用于2岁以下儿童。 对于2岁以上的儿童,应严格控制剂量,并在医生的严密监护下使用,因为儿童对药物的敏感性高,更易发生呼吸抑制和锥体外系反应。

2. 老年人:

老年患者由于肝肾功能减退,对药物的清除能力下降,且更易出现抗胆碱能不良反应(如尿潴留、便秘、口干、视力模糊)和中枢神经系统副作用(如嗜睡、头晕、体位性低血压、认知功能障碍)。因此,老年患者应从小剂量开始,并密切监测。

3.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

孕妇使用异丙嗪注射液的安全性尚未完全确立。尽管动物研究未显示致畸性,但在人类中的数据有限。在怀孕期间使用异丙嗪,尤其是临产前或分娩期间,可能会对新生儿造成呼吸抑制或黄疸。因此,孕妇应权衡利弊,在医生认为必要时才可使用。

异丙嗪及其代谢产物可经乳汁分泌。哺乳期妇女使用异丙嗪可能会导致婴儿出现嗜睡、呼吸抑制或其他不良反应。因此,哺乳期妇女应避免使用,或在使用期间暂停哺乳。

异丙嗪注射液过量处理

异丙嗪过量可引起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和抗胆碱能症状。症状的严重程度取决于过量的剂量和个体差异。

常见症状: 嗜睡、意识模糊、精神错乱、共济失调、抽搐、呼吸抑制、低血压、心动过速、高热、口干、瞳孔散大、皮肤潮红。 严重过量: 可导致昏迷、呼吸衰竭、循环衰竭,甚至死亡。

处理原则: 发生过量时,应立即寻求医疗帮助。没有特效解毒剂。主要采取对症和支持治疗:维持呼吸道通畅、辅助呼吸、纠正低血压、控制抽搐、体温管理等。不建议催吐或洗胃,因为可能加重中枢抑制。

储存与保存

异丙嗪注射液应遮光、密闭保存,置于阴凉处(不超过20℃)。避免冷冻。应放置在儿童不易触及的地方。

常见问题解答 (FAQ)

以下是一些关于异丙嗪注射液的常见问题,希望能为您提供更清晰的认识。

Q1: 如何正确保存异丙嗪注射液?

A1: 异丙嗪注射液应放置在儿童不易触及的地方,遮光、密闭保存,并置于阴凉处,通常指温度不超过20℃的环境。请勿冷冻,并注意检查药物的有效期,过期的药物应妥善处理,切勿使用。

Q2: 异丙嗪注射液和口服异丙嗪片有什么区别?为何医生有时选择注射剂型?

A2: 主要区别在于起效速度和吸收方式。注射液通常通过肌肉或静脉给药,药物直接进入血液循环,起效快、生物利用度高,药效也更强且可预测。口服片剂需要通过胃肠道吸收,起效相对较慢。医生选择注射剂型通常是因为患者情况紧急(如急性过敏反应、剧烈恶心呕吐)、无法口服药物(如术前禁食)或需要更迅速、更确切的药效时。

Q3: 为何儿童,特别是2岁以下儿童,使用异丙嗪注射液需极其谨慎或禁用?

A3: 异丙嗪注射液对于2岁以下儿童是禁用的,对2岁以上儿童也需极其谨慎。这是因为儿童,尤其是婴幼儿,对异丙嗪的呼吸抑制作用特别敏感。小剂量异丙嗪就可能引起严重的甚至致命性的呼吸暂停。此外,儿童也更容易出现锥体外系反应等不良事件,因此在儿童用药上必须严格遵医嘱。

Q4: 异丙嗪注射液可以用于治疗普通感冒引起的鼻塞吗?

A4: 异丙嗪具有抗组胺作用,对于感冒引起的流涕、打喷嚏等过敏症状可能有一定的缓解作用,但它并非治疗感冒的首选药物,尤其不适用于单纯的鼻塞。其强大的镇静作用可能导致过度嗜睡。对于感冒引起的鼻塞,通常会选择具有减充血作用的药物。是否使用异丙嗪应由医生评估,权衡利弊。

Q5: 注射异丙嗪后多久能开车或操作机械?

A5: 异丙嗪具有明显的中枢抑制作用,会导致嗜睡、头晕、视力模糊和注意力不集中。因此,在注射异丙嗪后,至少24小时内,或直到药物的镇静作用完全消失且精神恢复清醒前,严禁驾驶汽车、操作危险机械或从事高空作业。具体恢复时间因个体差异和药物剂量而异,安全起见,应在完全确定自己精神状态良好、反应灵敏后方可进行此类活动。

总结与重要提示

异丙嗪注射液作为一种经典的多功能药物,在抗过敏、止吐、镇静以及麻醉辅助等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其强大的药理作用也伴随着潜在的风险和不良反应,尤其是在不当使用或特殊人群中。

我们再次强调:

本品为处方药,务必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使用。 严格遵循医嘱,切勿自行调整剂量或改变给药途径。 在使用前详细阅读药品说明书,了解其适应症、禁忌症和注意事项。 用药期间密切观察自身反应,如出现任何不适或严重不良反应,请立即就医。 对于2岁以下儿童,异丙嗪注射液是明确禁用的,请务必引起重视。

您的健康是第一位的。在任何医疗决策中,专业的医生和药师是您最可靠的伙伴。请始终寻求他们的专业建议。

异丙嗪注射液

相关知识

盐酸二氧丙嗪片副作用
常用抗癫痫药物副作用及临床注意事项
氯丙嗪副作用的处理措施
美沙拉嗪肠溶片副作用
左旋西替利嗪的副作用是什么?
苯丙酮尿症饮食及用药
躁郁症药物治疗 注意药物副作用
Depakene(丙戊酸)副作用,相互作用,用途和药物印记
替雷利珠单抗(百泽安)说明书(用法用量、适应症、副作用和不良反应)
78种临床常用注射液的作用!看完我就收藏了!

网址: 异丙嗪注射液:作用、适应症、用法、副作用及安全用药指南 https://m.trfsz.com/newsview16575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