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古代酒的雅称,一个比一个惊艳

古代酒的雅称,一个比一个惊艳

古代酒的雅称,一个比一个惊艳

琼浆玉液,仙界美酒

在中国古代文化中,"琼浆"一词常被用来形容美酒。这个词语源自神话传说,据说在仙界,神仙们就是饮用这种名为"琼浆"的佳酿。它不同于凡间的酒,具有醇厚甘美的口感,饮后令人心旷神怡,仿佛置身于天上人间。

古代文人墨客对琼浆赞不绝口,在他们的笔下,琼浆成为了美酒的代名词。唐代诗人李白曾写道:"玉碗盛来琼脂酿,玻璃槽里流霞光。"将琼浆与流霞并列,可见其地位之崇高。另一位唐代诗人杜牧也有诗云:"琼浆一杯挥玉手,玉盏千年醉不休。"言语之间,尽显琼浆的美妙。

在民间传说中,琼浆还有着神奇的功效。相传饮用琼浆能让人长生不老,容颜永驻。《楚辞·远游》中写道:"饮琼浆以餐英,纳和气以泥形。"意为饮用琼浆,吸收天地精华,可以使身体健康,青春常驻。这种关于美酒的美好想象,反映了古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历史上,许多帝王将士也对琼浆情有独钟。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记载,唐玄宗时期,宰相张九龄曾在宫中设宴,席间就有琼浆佳酿,令在场之人赞不绝口。曹操也曾在诗中写道:"何以解忧?唯有杜康。"虽未直接提及琼浆,但杜康美酒与琼浆一样,都是帝王将相们排解烦忧的良药。

随着时代发展,"琼浆"一词虽已不常出现在日常生活中,但作为美酒的代称,它已深深印刻在中国文化之中。每当人们举杯畅饮,品味美酒的醇厚口感时,那种仿佛与古人共饮的感觉,总能让人怦然心动。这种跨越时空的情感连结,正是中华文化独特魅力的体现。

流霞醉人,灵动诗意

古人对酒的喜爱,不仅体现在对其口感的追求,更反映在对酒的命名上。"流霞"一词,将美酒比作流动的霞光,赋予了酒以灵动多彩的诗意。在古代文献中,"流霞"常常与美酒联系在一起,成为了酒的代称。

相传,饮用流霞美酒不仅能陶冶情操,还能延年益寿。东汉时期的医学家张仲景在其著作《金匮要略》中就曾记载,饮用流霞酒能够养生保健。受此影响,流霞美酒在民间广为流传,成为了人们追捧的对象。

魏晋时期,文人雅士对流霞酒的喜爱达到了巅峰。著名文学家嵇康就曾在诗中写道:"流霞澄澈满玉杯,一饮便觉心神开。"字里行间,流露出他对流霞酒的由衷赞美。当时的另一位文人阮籍,也在诗中提到:"清晨饮流霞,醉卧待日斜。"可见流霞酒在当时文人雅士中的流行程度。

到了唐代,流霞酒的美名更是传遍大江南北。大诗人李白在其诗作《将进酒》中写道:"君不见,金粟堆前松柏里,龙媒手把绿丝缰。随君直到夜郎西,还君明朝金屋贵。明朝有意抱琴来,一斛流霞醉九垓。"将流霞酒与音乐结合,营造出一种高雅脱俗的意境。另一位唐代诗人刘禹锡也在诗中赞美流霞酒:"流霞一曲新丝管,醉向东风忆故园。"借酒抒发思乡之情,亦是诗人常用的手法。

宋代大文豪苏轼也是流霞酒的爱好者。他在诗中写道:"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且以流霞对残月,人生如此复何如。"以流霞酒来慰藉人生的苦闷,可见其对流霞酒的喜爱之情。

元代著名戏曲家关汉卿在其作品《鹊桥仙》中,也提到了流霞酒。剧中的女主角在与心上人分别时,特意斟上一杯流霞酒,以表真情。由此可见,流霞酒在元代戏曲中也有着重要的地位。

明清时期,虽然流霞酒的称谓渐渐减少,但以酒喻色的手法依然广为诗人所用。清代诗人纳兰性德在诗中写道:"一杯流霞澄玉液,醉眼朦胧看落花。"以流霞来形容美酒的色泽,别有一番情致。

纵观历史,从魏晋到明清,"流霞"一词一直与美酒紧密相连。它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称谓,更是中国古代文人雅士追求诗意人生的体现。每当举杯品味流霞美酒,人们仿佛就能感受到先贤们的豪情壮志,体会到那跨越时空的文化传承。这种情感的共鸣,正是中华文化独特魅力的再次彰显。

绿蚁新醅,冬日暖酒

在中国古代诗词中,"绿蚁"一词常常与新酿的美酒联系在一起。这个看似普通的称谓,却有着有趣的来历。据说,在新酿的酒尚未过滤时,酒面上会浮起一层细小的、呈现淡绿色的酒渣,状似一群小蚂蚁在酒中嬉戏。因此,人们便将这种新酒称为"绿蚁酒"。

唐代诗人白居易在其诗作《问刘十九》中写道:"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短短几句,勾勒出一幅冬日夜晚品酒的温馨场景。诗中提到的"绿蚁新醅酒",指的正是新酿好的美酒。与好友围坐在火炉旁,品味着醇香的新酒,在寒冷的冬夜里倍感温暖。

除了白居易,其他唐代诗人也对绿蚁酒情有独钟。诗人李绅在《喜见外弟又言别》一诗中写道:"绿蚁抱新醅,黄鸡啄春粒。"将新酿的绿蚁酒与春天的景象联系在一起,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另一位诗人王建也在诗中提到:"携榼挈壶去,绿蚁浮新醅。"言语之间,流露出对绿蚁美酒的喜爱之情。

宋代文人苏轼也曾在诗中提及绿蚁酒。他在《和子由澠池怀旧》一诗中写道:"霜林烟渚寒秋晚,绿蚁新醅酒未清。"将品酒的场景置于秋天的景象之中,更增添了几分韵味。另一首诗《次韵子由山居即事》中,苏轼又写道:"邻家绿蚁浮新醅,隔篱呼取醉翁斟。"隔着篱笆与邻居分享美酒的乐趣,体现出浓浓的人情味。

到了元代,绿蚁酒依然是文人雅士喜爱的对象。著名戏曲家关汉卿在其杂剧《望江亭》中,就提到了绿蚁酒。剧中的男主角谈到与友人分别时,特意带上一壶绿蚁酒,以表离情。由此可见,绿蚁酒在元代戏曲中也占有一席之地。

明清时期,绿蚁酒虽然渐渐淡出文人墨客的视野,但依然有诗人在作品中提及。清代诗人纳兰性德在《浣溪沙·常记溪亭日暮》中写道:"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雪意云情终不到,未必飞花误薄姝。"以绿蚁酒来寄托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别有一番情趣。

时至今日,虽然"绿蚁酒"这个称谓已经不再常见,但它所代表的情怀依然值得我们回味。那种在寒冷的冬夜里,与好友围坐在火炉旁畅饮新酒的情景,依然能让人感到无比温暖。品味绿蚁酒,不仅是品味美酒本身,更是品味中国古代诗人那种对生活的热爱与情怀。这种情感,穿越时空,直抵人心,成为中华文化魅力的又一体现。

忘忧解愁,美酒良药

在中国古代,饮酒不仅是一种生活方式,更是文人雅士排遣忧愁、寄托情感的重要途径。"忘忧物"这一雅称,道出了美酒在古人心目中的特殊地位。他们相信,美酒能让人暂时忘却生活的烦恼,获得片刻的安宁与快乐。

东汉时期,著名医学家张仲景在其医学巨著《金匮要略》中提到,适量饮酒有助于缓解情绪,可以用来治疗一些心理疾病。这一观点在当时医学界产生了广泛影响,为"以酒解忧"的观念奠定了理论基础。

魏晋时期,竹林七贤的故事广为流传。他们以饮酒作乐,摆脱了世俗的束缚,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嵇康在《与山巨源绝交书》中写道:"何必多言,唯当酣饮。"以饮酒来表达对朋友的不舍之情,同时也体现出他们以酒解忧的生活态度。

唐代诗人李白更是将"以酒解忧"发挥到了极致。他在诗中写道:"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酒中真趣须酣饮,妙语清词耐细吟。"饮酒成为他面对困境、排遣忧愁的重要方式。另一位唐代诗人杜牧也有诗云:"清酒三杯过,忧愁千点空。"字里行间,尽显酒之于解忧的奇效。

宋代文学家苏轼也是"以酒解忧"的代表人物。他在《望江南·超然台作》中写道:"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苏轼认为,饮酒的真正意义不在酒本身,而在于借酒消愁,陶冶情操。他的一生坎坷不断,常常借酒浇愁,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佳作。

元代著名剧作家关汉卿在其作品《救风尘》中,也提到了以酒解忧的情节。剧中的男主角在经历了一系列不幸后,借酒浇愁,最终走出了人生的低谷。由此可见,"酒为忘忧物"的观念在元代戏曲中也有所体现。

明代剧作家汤显祖在其代表作《牡丹亭》中,借杜丽娘之口说道:"愁肠寸结谁能解,惟有杜康能解愁。"将美酒与解愁联系在一起,可见"以酒解忧"在明代依然影响深远。

清代学者袁枚在《随园诗话》中写道:"酒不醉人人自醉,话不投机半句多。"他认为,饮酒是一种心境,关键在于能否借酒怡情,排遣烦恼。这种观点代表了清代文人雅士的普遍看法。

纵观中国古代文学,"以酒解忧"的主题随处可见。古人将美酒视为排遣忧愁的良药,借酒浇愁,寄托情感。这种观念深深影响了后世,成为中华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时至今日,虽然人们对酒的看法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但"以酒解忧"的情怀依然值得我们品味。它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雅士的生活智慧,展现了他们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这种情怀,是中华文化魅力的重要体现,值得我们传承和发扬。

参考资料:

《金匮要略》张仲景

《与山巨源绝交书》嵇康

李白诗集

杜牧诗集

《望江南·超然台作》苏轼

《救风尘》关汉卿

《牡丹亭》汤显祖

《随园诗话》袁枚

举报/反馈

相关知识

古代养生的雅称有哪些?
古代对健康的雅称是什么?
做饭的雅称,古代吃饭怎么说 吃饭古代的文雅说法 – 百场汇
古代养生雅称大揭秘,您知道吗?
古代养生的那些“雅称”——听听古人如何优雅地保健康!
古代养生的雅称闲谈
古代对健康的雅称有哪些?
古代养生的雅称与别称、代表人物及典故
号称“亚洲第一美女”的克拉拉太惊艳,身材比颜值更完美
运动穿搭|舒适自然、优雅大气、一眼惊艳

网址: 古代酒的雅称,一个比一个惊艳 https://m.trfsz.com/newsview16584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