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澳大利亚大型研究揭示:含糖与无糖饮料均增加糖尿病风险

澳大利亚大型研究揭示:含糖与无糖饮料均增加糖尿病风险

01

在追求健康生活的今天,许多人为了控制体重或预防糖尿病,主动避开含糖汽水,转而选择标榜“零卡”“无糖”的人工甜味饮料。然而,一项来自澳大利亚的长期大型研究带来了令人警醒的新发现:无论是含糖饮料,还是用代糖替代的“无糖饮料”,频繁饮用都与2型糖尿病风险上升密切相关。

这项发表于权威期刊的研究,基于“墨尔本合作队列研究”(MCCS)的数据,追踪了超过3.6万名40至69岁的澳大利亚成年人,平均随访时间长达13.9年。研究人员通过问卷调查记录参与者饮用含糖饮料(SSBs)和人工甜味饮料(ASBs)的频率,并记录新发2型糖尿病的情况。结果显示,每天饮用一次或以上含糖饮料的人,糖尿病风险比每月饮用不足一次者高出23%;而更令人意外的是,每天饮用人工甜味饮料的人,风险竟高出38%,且这一关联在统计上更为显著。

图片

02

研究团队进一步分析发现,含糖饮料带来的糖尿病风险,很大程度上可以通过肥胖指标(如体重指数BMI和腰臀比WHR)来解释——也就是说,含糖饮料可能主要通过促进肥胖,间接增加糖尿病风险。但人工甜味饮料的风险却独立于体重因素:即使控制了BMI和腹部脂肪堆积的影响,这种关联依然存在。这意味着,代糖饮料的危害可能并非源于“让人发胖”,而是涉及更深层的生理机制。

那么,为什么“无糖”的饮料反而会增加糖尿病风险?科学家提出了几种可能的解释。首先,人工甜味剂虽然不提供热量,却可能“欺骗”大脑和肠道,扰乱人体对甜味与能量关系的正常感知。长期摄入可能改变胰岛素分泌节律,导致血糖调节能力下降。其次,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人工甜味剂会影响肠道菌群平衡,引发“菌群失调”,进而干扰葡萄糖代谢,加剧胰岛素抵抗——这正是2型糖尿病的核心病理机制之一。

图片含糖饮料摄入与2型糖尿病风险关联的敏感性分析

此外,研究还发现,经常饮用甜味饮料的人群往往具有更多不健康的生活特征:如体力活动较少、饮食质量较低、吸烟比例更高、社会经济地位偏低等。尽管研究已尽可能调整这些混杂因素,但仍提示我们,甜味饮料的消费习惯可能反映了一种整体上不利于代谢健康的“生活方式模式”。

值得注意的是,这项研究使用的含糖饮料主要添加的是蔗糖(由葡萄糖和果糖组成),而非美国常见的高果糖玉米糖浆。果糖代谢主要在肝脏进行,过量摄入易导致内脏脂肪堆积和脂肪肝,从而加剧糖尿病风险。因此,研究结果对澳大利亚乃至其他使用蔗糖为主的国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03

研究团队强调,这一发现为公共卫生政策敲响了警钟。尽管含糖饮料早已被多国征税或限制销售,但人工甜味饮料常被视为“安全替代品”而未受同等监管。该研究明确指出,代糖饮料并非健康“免死金牌”,其长期健康影响仍需审慎评估。

目前,世界卫生组织已建议成年人每日游离糖摄入应低于总能量的10%,并鼓励减少人工甜味剂的长期使用。澳大利亚研究团队呼吁,应制定更全面的公共健康策略,不仅限制含糖饮料的消费,也应对人工甜味饮料的广告宣传和市场推广进行规范,尤其是在儿童和青少年群体中。

对于公众而言,这项研究提供了一个清晰的健康提示:最安全的饮品,依然是水、不加糖的茶或咖啡。无论是为了控糖还是控体重,依赖“代糖”并非长久之计。真正的健康,来自于整体饮食结构的优化与生活方式的改善,而不是在两种潜在风险之间做选择。


参考

Kabthymer, Robel Hussen, et al. "The association of sweetened beverage intake with risk of type 2 diabetes in an Australian population: A longitudinal study." Diabetes & Metabolism (2025): 101665.

相关知识

被骗多年!研究称:每天1杯无糖饮料患糖尿病风险增38%
无糖饮料不会增加糖尿病的风险吗?
研究发现:低碳水饮食可能增加2型糖尿病风险并影响寿命
4万人研究发现,低碳水饮食或增加20%糖尿病风险,且不利长寿
别被商家忽悠了!无糖饮料也会增加糖尿病风险
近4万人研究:主食吃太少,增加糖尿病风险
研究显示:高糖饮食真的会增加患癌风险,含糖饮料要少喝!
研究发现,无糖饮料和含糖饮料的危害一样大
“0糖0脂0卡”的无糖饮料就健康了?也可能增加心血管疾病等风险!
无糖饮料=无害?研究发现:它和含糖饮料的危害一样大

网址: 澳大利亚大型研究揭示:含糖与无糖饮料均增加糖尿病风险 https://m.trfsz.com/newsview16584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