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8月10日消息(记者崔健)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经济之声《天下财经》报道,最近全国很多地方天气依然炎热,在这个水饮市场的传统销售旺季,有一类产品成为消费者新宠,那就是包括薏米水、黄芪水、红枣枸杞水等在内的“养生水”。然而养生概念虽然诱人,但部分产品的真实功效也受到质疑,打擦边球、混淆概念式的宣传也容易产生误导。
在北京市西城区的一家便利店,附近工作的小杨从货柜中众多饮料产品中挑选了一款含有薏米成分的饮料。
小杨说:“天气比较湿热,感觉喝这个有除湿功效,而且不太甜,可能比碳酸饮料对身体更好一些。”
记者走访北京多家便利店和商超发现,在大部分饮料展柜内,除了纯净水、碳酸饮料、茶饮、果汁这类传统陈列,“养生水”异军突起,占据了饮料展柜的不少空间。
便利店店长告诉记者,他发现这两年有更多品牌入局“养生水”,这类饮料的销量也不错。“中式茶饮或者跟中药有关的药食同源产品,比如红豆薏米水、红枣枸杞水等,在这两年兴起了。”
养生水市场悄然兴起。某大型连锁超市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截至7月底),其自营中式养生水商品数同比增长150%,带动植物饮料品类销售增长28%。某外卖平台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6月以来,陈皮水、姜枣茶、金银花茶等饮料订单量有近60%的增长,薏米水订单量增速更是超过了100%。机构研报显示,2024年养生水行业规模为30亿元,预计2028年有望突破100亿元。
“养生水”之所以成为饮料货架新宠,是因为这类产品抓住了消费者的健康诉求。然而“养生水”市场异军突起的同时,部分产品的真实功效也受到质疑,打擦边球、混淆概念式的宣传也容易产生误导。广东省食品安全保障促进会副会长朱丹蓬认为,目前部分产品注重概念营销,行业仍缺乏标准规范。
朱丹蓬表示:“从中医养生的角度来看,讲究一人一方,不可能一个产品适合10亿、8亿的人群和体质。养生水的药物成分含量很低,并不是真正带有功能性或者治疗性的产品。养生水只是一个营销手段。”
记者发现,一些品牌在产品功效的宣传上玩起了文字游戏,强调所谓“药食同源”“超级食物”等概念,暗示产品具有减肥、养生等功效。北京中闻律师事务所律师李斌指出,打擦边球、混淆概念式的宣传容易对消费者产生误导。
李斌表示:“普通食品不得宣称具有保健功能。即使添加了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的物质,只要没有经过依法注册或备案取得保健食品批准文号,不具有蓝帽子标识,都不得宣称具有保健功能。有的企业在推广过程中宣称品牌是药食同源,超级食物,具有减肥养生等功能,实际上已经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等法律规定,而且会对消费者的购买行为产生误导。”
相关知识
瓶装“养生水”热销市场 是健康还是噱头?
瓶装“养生水”热销市场 究竟是健康还是噱头?
这些中药食品是真养生还是提价噱头?
中药餐饮是营销噱头还是真养生
中式养生水,真养生还是智商税?
悄然走红的中药饮品,是风口还是噱头?
从中药面包到中药冰淇淋 是真养生还是提价噱头?
“超级食物”风靡中国:健康新宠还是营销噱头?
疫情催生出的“健康汽车”,是噱头还是新风口?
“溶脂”究竟是新技术还是噱头?
网址: “养生水”成饮料货架新宠 是真健康还是宣传噱头? https://m.trfsz.com/newsview16622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