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咖啡赛道的增量,究竟在哪?
一方面国内市场渗透率仍然偏低,增长潜力很大。2024年的年人均消费达到22杯,对比2020年增长了一倍多,但比日韩300杯的数据不到十分之一。
另一方面赛道整体降温,却依旧保持了15%的增速。
增长潜力摆在这里,难点在于如何兑现。从赛道巨头们的表现,或许可以发现一些端倪。
星巴克中国最近发布三季度财报,营收7.9亿美元,同比增长8%。增长原因有三点,一是迎合健康饮品趋势,推出大量减糖、无糖新品,二是借非咖产品,撬动了大量新人群和新场景,三是主动下沉,去县城开店。
瑞幸、库迪、幸运咖等品牌也在加速扩张,一方面激烈卷低价,试图培养人群的消费习惯,另一方面在下沉市场加速开店,三家品牌2024年都新增了上千家门店,规模增幅均超过30%。
从巨头们的表现来看,咖啡赛道要增长,关键在于持续提升渗透率,让咖啡消费更大众、更日常。打法就三点:新产品、新人群和新渠道。
在高强度竞争的市场上,还有一家快速扩张的品牌值得关注,那就是2019年成立的挪瓦,它围绕这三点,走出了一条颇具差异化的增长路线。
首先是产品研发,挪瓦没有走“咖啡奶茶化”路线,主打健康和低糖,主动切入无糖低卡咖啡赛道,开创了新的细分赛道;
从人群来看,挪瓦靠IP联名和圈层渗透,强化品牌的健康和年轻标签,成功圈粉年轻人群;
在渠道层面,挪瓦深度嵌入便利店等年轻人高频消费场景,持续渗透人群心智,门店数也在快速扩张,目前已经突破4500家。
为什么“健康低卡”是一个有效的开品方向,品牌又是如何渗透年轻人群?它扩张的底气从哪来?对整个中国咖啡赛道来说,增量潜力应该如何兑现?
新产品:健康果咖 构建差异化
挪瓦选择健康低卡,因为它是当下饮品市场的爆款密码。
当下的咖啡赛道开品主要有两条路线,一是“咖啡味小甜水”,加糖加奶改善苦涩口感,拓展接受度,另一种是跨界走“茶饮化”,模糊品类边界,试图撬动更多新人群。
但这两个路线都存在问题,“小甜水”路线虽然能有效引流,但很难持续深度转化,复购存疑;走茶饮化路线,做非咖产品模糊品类边界,又容易导致品牌定位失焦。
要让消费者形成习惯、持续复购,不如契合当下的健康需求,用健康卖点去打。
一方面贴合年轻消费者对新鲜感的追求,另一方面,也是在咖啡和茶饮边界逐渐模糊的当下,创造足够的差异化。
挪瓦的果咖路线,就精准踩中了这个爆品方向。
品牌的核心目标人群是18-25岁的年轻人,他们既乐于尝试新品,也开始发现健康和养生的价值。
价格和口味已经卷出了花,但健康养生还是一片蓝海,挪瓦“0糖低脂低热量”的健康定位,恰好命中了当代年轻人的需求。
比如同样是生椰拿铁,挪瓦的单品脂肪含量大约比市面同类产品低50%,在没有推广的情况下,销量迅速飙升为门店前三名。
挪瓦也是最早一批把果蔬元素和咖啡相结合的咖啡品牌,因为贴合了消费者对咖啡消费的健康趋势,吨吨桶果咖等新品的收入占比可达一半以上。
羽衣甘蓝轻咖、红石榴美式这些听起来就很“减肥”的单品名字,搭配“吨吨桶”的萌系包装,这就是一场面向打工人定制的“心理按摩”。
消费者买账的不只是咖啡的味道,更是一种“喝得很健康”的自我暗示。尽管该熬的夜、该撸的串一样不少,但健康低热量的饮品总能减少一些罪恶感,挪瓦也借此开创了一条新的细分赛道。
不同品牌产品的价格带 来源:网络
新人群:瞄准年轻人 引发情绪共鸣
咖啡赛道的另一增量来源,就是年轻人群。
借助IP联名几乎成了必选项,无论是《长安的荔枝》《玫瑰的故事》这种影视IP,还是小马宝莉、海绵宝宝这种动漫IP,都被品牌们纳入联名对象。
借助各类IP覆盖的受众,品牌们可以强化自身的品牌标签,吸引不同圈层的消费者。挪瓦在拿捏年轻人情绪共鸣这方面,把自身品牌调性和年轻人的需求结合得很好。
首先是自己“健康”的品牌调性,挪瓦主打运动场景的渗透。
比如挪瓦主打0糖0脂的吨吨桶果咖曾与Keep、Lululemon联名,五一期间销量增长483%。
其次是挪瓦还很擅长和年轻人喜欢的IP联动,无论是IP本身还是活动形式,都戳中了当代年轻人的喜好。
比如挪瓦最近联名WAKUKU,IP形象和品牌自身设计自然贴合。玩法上,用户除了直接购买联动周边,还可以抽奖获得限量玩偶,狠狠拿捏了一波当代热爱潮玩的年轻人群,社媒已经出现大量分享帖。
社交媒体关于挪瓦与WAKUKU联名的分享帖 来源:网络
还有和《 奇迹暖暖 》的联名,品牌把线上和线下联系在一起。玩法是消费者在社媒分享自己和《 奇迹暖暖 》的故事,然后去线下领取周边。不少玩家千里迢迢赶去门店,借助IP影响力显著撬动了对用户的渗透。
挪瓦和《 奇迹暖暖 》的联名 来源:网络
以及今年4月份品牌与手游《战双帕弥什》推出限定联名产品的合作,实现了声量和销量双收。首日广州门店营业额飙涨460%,上海门店同比激增220% ,通过“游戏IP+咖啡+周边”组合拳,精准触达Z世代圈层。
挪瓦与《战双帕弥什》的联动海报 来源:网络
挪瓦能抓住年轻人,是因为它紧密结合了自己的品牌调性和与用户的情绪共鸣。当品牌稳稳占据了年轻人咖啡消费的心智,就已经提前锁定了未来的增长。
新渠道:主动下沉 把生意变轻
挖掘咖啡赛道新增量,需要拓展新的渠道。
当下的增长受阻是结构性的,一二线城市的咖啡市场黄金点位极为有限,覆盖人群已经饱和,必须主动下沉。
除了因为下沉市场咖啡渗透率偏低、潜力很大,还有更低的开店成本,更是因为年轻人正在“回流”,下沉市场的潜在目标人群正在持续增加
对当代年轻人来说,当经济增长放缓,比起呆在大城市还是回老家更有性价比,喝咖啡的习惯也被他们带回老家。
挪瓦开店采取“农村包围城市”的策略,从三四线而非北上广等城市扩张,很大程度上就是瞄着年轻人去的。
增长受阻的另一个原因是,原先咖啡带有“轻奢”属性,打造第三空间需要额外成本,品牌需要更轻的生意模式。
传统咖啡店扩张,成本主要有三点——好地段的租金,装修,以及人员培训,一套下来几十万总是要的。
除了部分直营门店,挪瓦选择了联营模式,源头上把生意变“轻”了。
品牌和罗森、见福、7-11等便利店品牌展开联营模式合作。由于便利店客群和挪瓦的咖啡消费人群高度重叠,都以年轻人为主,1+1>2相互赋能。数据显示,在开启联营合作后,一些城市便利店的日销量可达700-1000杯,对比合作前客流平均增长20%,店内商品销量也日均增长超20%。
主动下沉、把生意变轻,让挪瓦找到了快速扩张、持续增长的路径。
挪瓦的线下门店 来源:网络
赛道增长关键 健康+年轻+下沉
咖啡赛道未来增长,就锁定在新产品、年轻人群和渠道下沉这三点上。
挪瓦通过“果咖”成功开创了这一细分赛道,瑞幸、星巴克及茶饮品牌也纷纷加码低卡、轻负担产品,整个市场对健康饮品的认知和需求被共同推高,这为挪瓦进一步夯实这一细分赛道的领先地位,提供了更广阔的市场基础。
从人群来看,年轻人群对咖啡的认知正从“咖啡味小甜水”,向更丰富的品类体验过渡。虽然健康咖啡风潮的渗透需要时间,但这恰恰是巨大的增量蓝海,代表着中国咖啡消费升级的下一个主战场。
瞄准下沉市场已经成为咖啡赛道的普遍共识,如何有效渗透,关键在于如何精准把握不同层级市场的教育节奏和接受度差异。
这要求品牌具备精细化的渠道运营能力,平衡市场培育的耐心与扩张的效率,将健康理念与下沉市场消费者的实际需求和口味偏好更巧妙地结合,实现稳健而高质量的增长。
维持并深化这种共生关系的关键,在于不断证明挪瓦能为合作伙伴创造独特的、超越其自有咖啡业务的价值。 这既包括提供更专业、更具差异化和吸引力的产品矩阵,也包括强大的品牌势能引流,以及高效的联合运营支持体系。
能否通过持续提升合作粘性与不可替代性,决定了挪瓦未来是否能将潜在的“竞合”关系,转化为更稳定、更长久的战略同盟。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