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金医中医治未病|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中医解读

金医中医治未病|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中医解读

慢性疲劳综合征是现代医学的名词,上期介绍了慢性疲劳综合征病名的历史和简单评估方法,今天我们从中医理论的角度继续介绍该病。

慢性疲劳综合征,主要是由于长期过度劳累、生活节律失常以及社会环境影响所致的心理压力过重引起肝气郁结,心火偏亢,日久致脏腑功能衰减,脾肾之阴阳失衡。

临床表现为:日间工作时精神不振、疲乏倦怠、头晕、头痛、耳鸣、注意力不能集中、颈项酸痛不适,全身乏力,甚至肌肉关节疼痛、低热;夜间出现失眠、多梦,甚者则彻夜不眠;舌质淡,舌体胖大,边有齿印,舌尖红,舌苔白腻,脉沉细。

慢性疲劳综合征属于中医“虚劳病”的范畴,但因其临床症状表现繁多,临床上往往也有根据其主要症状表现诊断为“不寐”、“健忘”、“腰痛”“眩晕”等,因此需要仔细鉴别,综合评估。

“虚劳病”其病位涉及五脏六腑,但主要与肝、脾、肾关系密切,病机主要是五脏气化功能失常,治疗关键在于调理五脏气机。

中医认为,脾主肌肉,肝主筋,肾主骨,与疲劳的产生关系最为密切。肝脏主要通过疏泄调节脾胃的运化,调畅气机与情志,因此与体力、精神性疲劳关系密切。若为体力下降、躯体疲劳者,可以健脾调肝为主,兼以补肾。若以精神性疲劳为主,工作效率降低者,则可以疏肝益肾为主,兼以补脾。若兼有身体虚弱、反复外感者,则可辅以益气壮元法。

通过研究古代及近代文献,对于慢性疲劳综合征主要的疲劳表现及情志、行为等方面的异常表现时有记载,综合其发病原因如下:

(1)先天禀赋不足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人之精气与先天禀赋有关。先天禀赋不足是引起慢性疲劳综合征的重要内在因素。

(2)情志影响

七情过极则影响五脏气血阴阳而致病。《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明确提到各种情志过极所影响的不同脏腑:“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七情过度,伤及肝肾,则筋骨酸软无力、易于困倦或失眠烦躁;伤及心脾肺,则易出现倦怠乏力、肌肉松软、心神焕散、不寐等虚劳症状。

(3)饮食不节

饮食不节,即饮食没有节制,或暴饮暴食,或偏食食少,或嗜食无度,或五味过极。偏食或食少,气血生化乏源,致气血衰少,五脏六腑功能低下,表现为语声低怯、神疲乏力、面色无华、失眠多梦等症状。而与此相反者,嗜食之人尤其嗜食肥甘厚腻者,往往会阻碍气机运行,壅滞脾胃,滋生瘐池水湿,出现身重易困、精神不振、嗜睡、行动迟缓等表现或化生内热,致便秘、口舌生疫、情绪急躁。

(4)过劳

长期过劳是一个造成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过劳包括劳力过度、房劳过度和劳神过度。劳力过度,长期的体力消耗过度而导致本病。《素问宣明五气篇》:“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是谓五劳所伤。” 或长期熬夜,休息不足等均可引起慢性疲劳。

中医药治疗慢性疲劳综合症的优势是明显的,干预方法有中药汤剂、针灸、穴位按摩、穴位敷贴、拔罐、刮痧、药膳、药茶等多种治疗方法。

中医科治未病门诊介绍

诊疗内容:中医体质辨识,亚健康、慢性疲劳综合征、肥胖症,以及常见慢性病的中医治疗。

服务特色:中药、膏方、中药茶饮、穴位贴敷、穴位注射、穴位埋线、针灸、拔罐、中药熏蒸、中药香囊等中医特色治疗。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相关知识

中医怎么缓解慢性疲劳综合征
慢性疲劳症的改善方法 中医如何治疗慢性疲劳综合症
中医解读女性职业疲劳综合症
慢性疲劳综合征
中医如何对付慢性疲劳综合症?
直播预告:慢性疲劳综合征和失眠的中医调养
当心慢性疲劳综合征
小知识:慢性疲劳综合征
看看你的疲劳是“慢性疲劳综合征”吗?
葛优躺?慢性疲劳综合征!!

网址: 金医中医治未病|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中医解读 https://m.trfsz.com/newsview16632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