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体重管理年”三年行动的持续推进,“体重管理”也成为近期热点。
近年来,我国超重和肥胖人群比例持续上升,大家一边渴望健康生活、减轻体重,一边又忍不住继续熬最深的夜、点最香的串。
体重管理背后,有哪些秘密?
本期“九三”科普微讲坛,特邀两位来自龙华医院中医预防保健科的医师,九三学社上海市委科普工作委员会副主任、社上海中医药大学委员会副主委方泓及社员占程燕,为大家揭秘体重管理的“头号敌人”。
正视体重
肥胖是身体发出的健康警报
体重并不能完全反映一个人的健康程度,应综合考虑体脂率、腰围、BMI等指标——
肌肉的密度大于脂肪,同等体积下,肌肉重量更重。因此,一些经常健身锻炼、肌肉含量较高的人,即便体重数值较大,却拥有良好的身体素质、较高的基础代谢率以及更强的免疫力。
有些人虽然体重较轻,但可能存在内脏脂肪过多的问题,也是威胁身体健康的隐形炸弹。
体重指数BMI是判断体重是否健康最常用的诊断指标,(体重/身高2)≥28kg/m2即为肥胖症,腰围≥85cm(女性)或≥90cm(男性)可诊断为中心性肥胖。
研究表明,肥胖与多种慢性疾病密切相关,包括糖尿病、脑卒中、冠状动脉疾病、高血压、呼吸系统疾病、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骨关节炎和胆结石等。肥胖还与多种肿瘤的发生相关。
减肥的法则
健康的生活习惯+饮食
减肥是要摒弃导致肥胖的不健康生活习惯和饮食偏好。
均衡的饮食结构对于减肥至关重要。应增加蔬菜、水果、全谷物、优质蛋白质(如瘦肉、鱼类、豆类、蛋类、奶类)等优质原型食物的摄入;细嚼慢咽不仅有助于消化,还能让大脑及时感知到饱腹感;应建立规律的三餐进食制。
运动量不足是导致肥胖的关键因素之一。中医认为“动则生阳”,规律的运动可以提高基础代谢率,使身体在休息时也能消耗更多热量。
睡眠不足也是影响体重的重要生活习惯。睡眠过程中,身体会分泌各种激素来调节新陈代谢、食欲和脂肪储存。保证每天7小时的高质量睡眠对于减肥至关重要。
中医药帮助体重管理
中医认为,肥胖主要与脾虚、痰湿、肝郁等因素有关。人体的脾胃功能失常,运化水湿的能力减弱,导致水湿内停,聚而成痰,痰湿在体内积聚就会引发肥胖。
脾虚痰湿型用参苓白术散等健脾益气、祛湿化痰。肝郁气滞型选用逍遥散等方剂疏肝理气,调节气血运行。健脾祛湿、化痰消脂、活血化瘀等功效中药也常用于辅助减肥。荷叶清热利湿、升发清阳,可促进脂肪代谢;山楂消食化积、活血化瘀,有助于消化油腻食物,减少脂肪吸收;茯苓健脾渗湿,可增强脾胃运化功能,改善痰湿体质。易胖体质可以在医生指导下根据个人的体质和症状配伍中药制成茶包,日常饮用。
中医的外治疗法如针灸、穴位贴敷等也对体重管理有一定帮助。针灸通过刺激特定穴位,调节人体经络气血的运行,改善脏腑功能,抑制食欲,促进新陈代谢,从而达到减肥的目的。穴位贴敷可以透过皮肤吸收药物,疏通经络气血,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增强胃肠蠕动,帮助消化吸收,减少脂肪堆积。
饮食养生和情志调节也很重要。在饮食方面,痰湿质可食用冬瓜、荷叶、薏米等祛湿利水作用的食物;气郁质可食用玫瑰花、佛手等疏肝理气的食材。情志调节方面,倡导保持平和的心态,避免过度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通过运动、冥想、音乐等方式舒缓压力,有利于维持身体的正常生理功能,避免食欲紊乱和代谢失调,辅助体重管理。
原标题:《微讲坛 | 体重管理的这些秘密,你知道吗?》
阅读原文
相关知识
“名老中医百家讲坛”第二讲——张缙
上海科普大讲坛合肥开讲,养乐多持续关注肠道健康
“名老中医百家讲坛”第五十七讲——周德安
百家讲坛《郝万山说健康》
傅雷大讲坛
“名老中医 百家讲坛”第三十二讲——殷克敬
“名老中医 百家讲坛” 第五十七讲——周德安
龙江讲坛报道
“新芙蓉”讲坛
“健康浙师说”系列论坛第一讲,开讲!
网址: 微讲坛 https://m.trfsz.com/newsview16650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