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茶籽油(浓香)的压榨工艺

茶籽油(浓香)的压榨工艺

油茶籽油是油茶籽经加工提取的油脂。油茶是山茶科山茶属植物,主要分布在我国广西、湖南、浙江等省,国外印度、越南、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地也有种植。油茶果是油茶树的果籽,成熟的油茶果为卵圆形,表面生有长绒毛,它由油茶蒲和油茶籽构成。油茶籽由种皮和种仁两部分构成,茶籽壳占茶果重的30%~34%,油茶籽整籽含油30%~40%,仁中含油40%~60%,皂素8%~16%。在我国南方地区很早以前就把油茶作为食用油原料。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食用油脂的品质要求也逐步提高,优质的食用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油茶作为我国特有的优势木本油料作物,油茶树适应能力强适,耐干旱,耐贫瘠, 不与粮食争地,具有其他草本植物所没有的优势。不仅如此,油茶籽油营养价值高并有保健功效,油茶籽油色清味香,脂肪酸组成与橄榄油相似,油酸和亚油酸总量高达90%以上,绝对拥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因此,开展油茶籽油不仅可以有效的改善我国食用植物油的供需结构,提高我国人民的健康水平,而且还能合理利用土地,改善生态环境。

一、采收

油茶树是我国特有的重要木本油料之一,在南方各地均有种植。收摘油茶籽的季节性很强,一般从充分成熟到油茶果开裂只有10天左右的时间,必须抓紧这一时间收摘,采收油茶籽应在油茶果成熟期的前3天开始,到成熟后7天采收完,即“霜降前三后七”原则。如收摘过早茶籽未充分成熟,而且含水分高,含油低,影响出油率。如收摘过晚,茶籽果开裂,果实散落,收时费工费时,还会霉烂造成浪费。普通油茶中的霜降种群,一般在10月20日前后成熟,寒露种群则在10月上旬成熟。

油茶的采摘一般在生理成熟和种子成熟之间,即种子已经成熟而果实未开裂之前进行。生理成熟是9月上旬至10月上旬,种壳坚硬,乌黑有光泽或呈深棕色,种仁呈乳黄色,胚已发育成熟,但种仁含油率只有30%-35%,此时油茶果基本成熟;种子成熟是10月上旬以后,种仁含油率达到最高峰,即40%-60%,果实自然落地,种子完全成熟。

从油茶树上直接采摘的果实是油茶果。油茶果由油茶蒲(俗称茶包)与油茶籽构成。油茶籽由茶籽壳与茶籽仁组成,油茶籽占油茶果的38-40%,茶籽仁占油茶籽的66-72%。油茶籽全籽含油25%-40%,油分主要集中在茶籽仁中,壳中含油量在0.5%左右。通常说的油茶籽便是除去了茶蒲这一外壳之后的带硬壳的籽粒。

二、贮藏

油茶果采收回来后,需要堆放5-6天,以促进油茶果后熟和果壳开裂,能提高油茶果的含油率。然后把油茶果摊到土晒坪上,经常翻动,风晒脱粒,除净杂物。再将油茶籽晒到种仁和种壳分离后,油茶籽晒后,用手抓起来摇晃,能发出清脆的响声,说明油茶籽基本晒干了,便可收藏室内,以备榨油。

油料的贮藏特性:

1、容易发热生霉,脂肪易氧化发热,蛋白质易吸湿发霉变质;

2、不耐高温,易发生油料出现“走油”现象;

3、安全水分低,油料安全水分(临界水分)=油料中非脂肪部分×15%,油茶籽的安全水分为8%;

4、组织柔软容易破损,脂肪密度小,占据容积大;

5、吸湿性强,容易软化;

6、孔隙度小,堆内湿热不易散发。

油茶籽的贮藏方法:

1、干燥降水,含水量为8%及以下的油茶籽可贮藏60-90天,含水量为10%的油茶籽可存放40天,含水量在12%以上的,必须干燥后贮存;

2、低温入库,堆垛内温度控制在25℃以下;

3、合理堆放,散装不超过1m高,袋装不超过6包高度,且堆成通风垛;

4、及时通风,经常翻动垛表面,以散发湿热;

5、加强巡查。

三、烘干

收获后的商品油茶籽如果含水量过高,籽壳疲软不易破碎,塑性大,压榨容易泻料。因此,应对含水量过高的油茶籽进行烘干,使其水分不超过5%,以便脱壳和轧胚。茶籽烘干在榨油加工中很重要,茶籽烘干的好坏,对出油率有直接影响。

油茶籽的烘干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1、预热阶段,热空气供给油茶籽的热量用来提高油茶籽的温度,少部分热量用于油茶籽的自由水分的汽化,随着油茶籽温度的提高,其表面的蒸汽分压也不断提高,水分汽化速度也迅速提高;

2、恒速干燥阶段,油茶籽表面的水蒸气压处于与此时油茶籽温度相对应的饱和状态,干燥速度不变,等于油茶籽表面水分向周围介质扩散的速度,水分含量直线下降;

3、降速干燥阶段,为油茶籽内部水分向表面转移并被蒸发的过程(即湿热传导过程),直到油茶籽含有的水分与热空气的湿度平衡为止,物料温度也上升到和介质温度一样。

油茶籽的干燥一般采用低温烘焙干燥法,因为茶籽仁外部包有一层组织比较密实的呈分离状态的茶籽壳,对于茶籽仁的热量传递和水分蒸发过程阻碍较大,且油茶籽水分大部分集中于茶籽仁中。常用设施设备有烘焙房、平板烘干机、卧式旋转烘干机。烘焙后的油茶籽的壳、仁呈分离状态,具有壳脆、仁软的特点。一般将油茶籽烘至5%-8%的水分含量,即可下焙床。

四、清理除杂

清理的目的有:提高出油率;提高茶油质量和饼粕利用价值;提高设备处理能力;减少设备磨损程度;增大设备的处理量。清理的方法有:筛选、风选、磁选、去除并肩泥、干法比重分选等方法。

油料清理的工艺要求为:净油茶籽最大含杂量小于0.2%,使用26-28孔/25.4毫米筛检验(孔径为0.7mm左右);边脚料中含油茶籽量小于0.5,。烘干后的油茶籽要清理其中的空壳、泥土等杂物。

五、剥壳

剥壳及仁壳分离的要求是:破壳率高,不漏籽,粉末度小;仁中含壳率在5%-10%之间,使用10目/英寸检验筛检验(孔径为2mm);壳中含仁率不超过0.5%(手拣法检查),如有整籽,按剥壳后计入。

剥壳方法有:撞击法(撞击式剥壳机)、搓碾法(圆盘剥壳机)、剪切法(刀笼剥壳机)等。主要剥壳机有BKY-45型圆盘剥壳机,BKL-25型卧式离心式剥壳机等,一般采用油茶籽剥壳机剥壳。要求油茶籽的水分控制在12%-18.5%之间,剥壳后的整仁率在99%以上。当油茶籽料的水分含量为10%-22%时,油茶仁能保持坚韧而富有弹性,不容易破碎,壳与仁之间间隙为1-3mm,便于破壳。

在壳仁分离时,要控制壳仁比例,对于一次性压榨取油的油茶籽原料,要求在榨料中含有10%-15%的残余含壳量。其原因是在轧胚或碾粉时增加相互摩擦,避免成糊状,起到松散的作用;蒸炒时起透气传热作用,使料容易蒸熟、蒸透;压榨取油时起毛细孔作用。

油茶籽壳层薄而坚脆、不易吸油。壳厚1mm左右,每粒籽壳层重约1克,壳仁比重差别大,易于分开。破壳后的油茶籽的仁和壳,可采用风选或筛选除壳,亦可采用专用风选机去壳。

六、压扁

压扁的目的是:使油料具有一定的粒度,更易于进入轧胚机内轧棍的缝隙;在进行后续油料蒸炒工序时,增加油籽仁加热时的接触面,便于水分和料温的调节。

压扁的要求是:油茶仁呈龟裂状,多数料在经过斗式提升机输送或炒锅中的搅叶翻动后,成为粒度不规则的颗粒。在实际生产中,要

求将整粒油茶籽仁压扁为6-8瓣,为保证压扁破碎的效果,要控制油茶籽仁的水分要小于8%。压扁破碎后的油茶仁经振动筛分级,将细仁粒筛分出来,以方便下一步的分批炒料。

七、轧坯

轧坯的目的是:

1、尽量破坏油茶籽细胞的细胞壁,使油脂能容易地从油茶籽细胞内制取出来。在轧坯时,轧棍产生的强大挤压和剪切作用,在轧薄片的同时,会将油茶籽细胞挤破;

2、增加料胚的表面积,使油脂取出的路径大大缩短;

3、油料从颗粒状变成片状,表面积增加,使料胚在蒸炒工序中易于吸水、吸热,从而有利于细胞的热破坏和蛋白质变性,以及油脂的制取并汇集起来。

轧坯的要求是:轧片薄而均匀,少成粉,不露油,手握薄片发松,松手发散。要严格控制轧坯后的粉末度指标,测定时用筛孔1mm的筛检验,筛下物为10%-15%为宜。为了控制粉末度,可适当增加轧坯料的水分,并控制胚片的厚度。

轧坯机主要有弹簧紧辊式对辊轧坯机,液压紧辊式对辊轧坯机,三辊轧坯机等。

八、蒸炒

将轧坯所制得的油料生胚,经过加水湿润、加热、蒸胚、炒胚等处理,使料胚由生胚转变成为熟胚的过程,称为蒸炒。

蒸炒的作用主要是:让油脂较充分地制取出来;降低取油的动力消耗;调整料胚结构适应入榨要求;便于制取品质更好的油脂。

蒸炒的方法有:

1、湿润蒸炒法,主要用于大中型动力螺旋榨油机作一次压榨制油;

2、加热蒸炒法;

3、直接火炒籽法(焙炒),主要设备是平底炒锅和圆筒蒸炒锅。

湿润蒸炒法共分两个阶段,即蒸胚与炒胚。第一阶段加水湿润与蒸胚的作用主要是让蛋白质吸水膨胀,使细胞破坏,油脂凝聚和料胚变软等。常用高水分蒸炒工艺,即湿润水分达到16%-20%,此法可以提高出油率。第二阶段加热炒胚,其主要目的是升温去水,使料胚达到入榨之前合适的低水分及足够高的温度,以满足适宜的榨料结构性能。现代生产一般将操作分成在两台设备中进行,前端湿润蒸胚在立式蒸炒锅中,后段炒胚主要在附装在榨油机上的调整蒸炒锅中进行。

油茶籽一般采用直接火炒籽法(俗称焙炒)。可并用两台平底炒锅,每锅投料35-50千克,共炒40分钟。炒料中要满灶平火,火力均匀,炒至终点时冒青烟,炒出的料胚,颗粒表面呈谷黄色,内外生熟均匀。出锅时温度高至130℃-135℃,油茶仁的粉末料可于锅内料快炒好前酌量加入,以免其被炒焦。

九、压榨制油

压榨取油的必要条件:1、榨料里面的通道中油脂的液压愈大愈好;2、压榨过程中流油毛细管直径愈大、数量愈多愈好(即多孔性愈大愈好);3、流油毛细管的长度愈短愈好;4、压榨时间在一定限度内要尽量长些;(不宜太长,防止皂素硬化)5、受压油脂的粘度愈低愈好。

油茶籽中蛋白质含量低(9%),油路畅通,在较小的压力下即可压榨出油,且压榨后的茶饼中残油较低,但油茶籽中富含淀粉(25%)、皂素(8%-16%)等胶黏性物质,在用螺旋榨油机进行压榨时,易出现出油段靠前、不吃料、榨膛抱死等问题。在油茶籽榨油生产中,主要使用的是ZX-10型(原95型)和ZX-18型(原200A-3型)螺旋榨油机或卧式液压榨油机。

ZX-10型榨油机的工艺参数为:压榨时,要求熟料入榨温度为120℃左右,入榨水分在2%以下,榨机转速为28转/分,出饼厚度为1.5-1.8mm。如果熟料入榨水分过低,料温又过高(即料炒老了),则表现为出饼处“冒烟”,榨机吃料少,出油也少。如果入榨熟料水分过高(即料炒嫩了),则条排(即直榨条)部分出油不旺,有油从放料口流出,榨机因吃料少而难以下料。

ZX-18型榨油机的工艺参数为:出饼厚度为5-8mm,工作电流为25-28A,榨机转速为8转/分。装笼板的第二、第三档处大量出油,第四、第五档处大量出渣,第六、第七档处少量出渣。

十、毛油除杂

对油茶籽毛油进行预处理,即尽量分离出毛油中的不溶性机械杂质。有沉降、过滤和离心分离三种方法,设备有刮板澄油箱、板框压滤机、叶片过滤机、管式压滤机等。板框压滤机的一个操作周期是由装合、过滤、卸载和清洗滤布四个阶段组成。操作中,当过滤油相的压力达到0.35MPa时,即停止过滤。再通入压缩空气,将滤渣内的残留油脂尽量吹压出来,然后放松滤板压紧器,清除滤板上的滤渣,洗净滤布,最后重新装合,继续生产。油茶籽油过滤的最佳温度为35~40℃,滤出的油泥可掺入油料中进行复榨,以回收油脂。如果油茶籽原油的品质较好,一般仅需作简单的过滤处理除去其中的饼屑即可,可采用两个并联的滤网型管道过滤器过滤。

十一、脱脂

冬化脱脂是使油脂在一定的低温条件下,保持一定的时间之后,再加以过滤,以除去其中不耐低温的固体脂组分。

固体脂的结晶化分为三个阶段:

1、熔融油脂的冷却及过饱和;

2、晶核的产生与形成;

3、脂晶的成长。要尽量促成最易于过滤分离的β-脂晶的最大化形成。

冬化脱脂的主要影响因素有:

1、油脂的结晶温度和冷却速率;

2、结晶时间;3、搅拌速度;

4、中间的输送及分离方式;

5、油品品质。

在冬化的同时进行提取油和酯晶的分离,油茶籽油中含有棕榈酸,硬脂酸等饱和脂肪酸组成的高熔点甘油三酸酯,在低温条件下长期存放有悬浮物质析出,使油脂的透明度降低,直接影响精制茶油的外观,降低茶油的档次。

不锈钢高位储罐自然结晶,经过过滤也可以达到较好的效果。但由于受终温波动较大,市售时实际货架温度可能低于0℃(国家对色拉油的要求是:0℃,5.5h仍要保持澄清、透明),仍会出现有沉淀物的现象,故要采用有冷冻设备的冷冻结晶罐。

茶油冬化工序不允许温度过低,油温控制在3?左右为佳。将脱臭茶油用气体压送人冷冻结晶罐,进行冷冻处理。当油温降至3℃以下时,停止夹套中冷冻剂的循环,使油温继续降至0℃左右,并保持5.5h,然后进行过滤。冬化设备的冷冻系统采用自动控制,防止出现常规冷冻中因温度过低造成结锅现象。

十二、精滤

在生产油茶籽油时一般采用全不锈钢过滤机双层过滤,也就是在滤油机过滤纸或者过滤膜面上加覆滤布(用脱脂棉做),过滤介质是滤纸,这样的过滤介质可使产品获得更高的等级。一般应先过滤上层油后过滤下层油。由于结晶的同时,有一部分晶体析出会附于容器壁上降低传热效率,使物料冷却不均匀,影响正常的结晶过程,因此须进行搅拌,速度由快到慢。

转自微信公众号:小芝麻大世界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相关知识

茶籽油(浓香)的压榨工艺
茶籽油加工设备,低温压榨茶籽油的工艺流程
油茶籽物理压榨工艺实践
一种油茶籽油低温冷榨工艺的制作方法
压榨山茶籽油
好油还得好工艺?茶籽的榨取工业你真的知道吗?
茶籽油加工揭秘:4种工艺大不同
传统文化传统工艺压榨茶油
普洱茶膏压榨工艺,揭秘普洱茶膏压榨工艺:传统与现代的完美结合
一种直饮油茶籽油加工工艺的制作方法

网址: 茶籽油(浓香)的压榨工艺 https://m.trfsz.com/newsview16669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