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李一直愁着如何把自己的美食账号做大,2024年初开始琢磨自媒体矩阵时,正碰见网络上“外卖健身”突然火了。
看着骑手们利用送餐间隙锻炼爆火出圈,他灵机一动:“别人追热点拍视频,我能不能搭着这波流量把账号矩阵做起来?”
他先是在抖音发真人出镜测评,左手外卖盒、右手健身环的反差造型很快涨粉。
但后台数据显示,40岁以上用户占比不到5%,这让主打家庭美食的他意识到问题——自媒体矩阵都包括什么平台,自己根本没摸透,只守着短视频平台就像把菜做重样了还反复端上桌。
今年3月,他系统梳理平台特性:知乎适合解析“健身餐热量计算”这类逻辑型内容,头条号侧重“外卖餐盒重复利用”的实用技巧,小红书主推“家庭轻量化健身美食”的图文教程。
最妙的是B站科普系列,借孙颖莎终结桥本对国乒11连胜的热度,做了期“冠军饮食里的碳水奥秘”,播放量直接破百万。
“以前在公众号写菜谱总掉粉,原来不是内容差,是没搭好矩阵的桥。”小李拆解优采云系统那年,才真正明白平台协同的魔力。
现在他用“热点植入”功能抓取实时热词,让小红书笔记里自动带上“夜市团建美食”“龙舟赛能量补给”等最新标签,百家号文章的「自动挂载商品」功能还能顺带推销定制款健身餐盒。
上周暴雨,他监测到「洪水1分钟冲走10多辆车」的新闻后,3小时内就通过矩阵发酵出“厨房防水收纳指南”:抖音拍冲击测试短视频,公众号推防潮食材储存攻略,知乎回答“极端天气下的家庭应急餐储备”,各平台流量相互导流,周末带货GMV冲进美食类目TOP30。
小李常庆幸,还好没有跟风天天拍“外卖员举铁”。
自媒体矩阵的真谛,从来不只是多开几个账号,而是像老师傅掌勺——火候(流量节奏)、调料(平台特性)、摆盘(内容形式)互相配合,才能把热点这盘“时鲜菜”炒出长久的香味。
现在他带学徒时老是说:“别问我都用什么平台,先看你的‘菜’适合在哪个锅炒。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