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生酮饮食」简单讲即低碳水、高脂肪(好的脂肪)、适量蛋白质饮食。它通过模拟饥饿状态,利用生物化学和神经学的优势达到治疗肥胖症、糖尿病、癫痫等医疗目的。有关生酮饮食的误解还有很多>>>
(一)碳水化合物是必需营养素?
有人说碳水化合物是人体必需营养素,没了碳水会出大事儿的,我们吃的营养要全面才能健康。
碳水化合物的概念:由碳(C, carbon)、氢(H, hydrogen)和氧(O, oxygen)组成的分子,比例为 1:2:1,即 C(H2O),所以称为碳水化合物(carbohydrates)。包括:简单碳水化合物、复合碳水化合物及精制碳水化合物。白糖、砂糖、冰糖、蜂蜜、蔗糖、红糖、高果糖玉米糖浆、乳糖、麦芽糖、淀粉等等都属于碳水化合物。
碳水化合物虽然常见、无处不在,但它并不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素。
人体必需营养素是「人体生长发育必需,且体内不能合成或合成不足的营养素。除了维生素、矿物质等, 还有必需氨基酸、必需脂肪酸。」。
再看看美国膳食参考指南:「The lower limit of dietary carbohydrate compatible with life apparently is zero, provided that adequate amounts of protein and fat are consumed.」(翻译:在足够的蛋白质和脂肪摄入的前提下,碳水化合物的摄入可以为零。)
你看,必须营养素包括了维生素、矿物质、氨基酸、脂肪酸……唯独没有提到碳水化合物,营养学上也从来没有定义过「必需碳水化合物」「必需糖类」这些说法。这是因为人体可以通过代谢作用自身合成所需糖类。这也是为什么就算「零碳水」的饮食,也不会因为缺乏碳水而导致身体出问题。
总结:从营养学的角度来看,碳水化合物不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素。
参考文献
1. How Much Carbohydrate is Essential in the Diet?
2.The Dietary Reference Intakes for Energy, Carbohydrate, Fiber, Fat, Fatty Acids, Cholesterol, Protein, and Amino Acids (Macronutrients)(2005)
(二)酮体有毒?
酮体是肝脏脂肪酸氧化分解的中间产物乙酰乙酸、β-羟基丁酸及丙酮三者统称。故酮体是脂肪、而非葡萄糖的分解产物。检测血酮体主要用于筛查、检测和监测1型或有时2型糖尿病的酮症酸中毒(DKA) 。肝脏具有较强的合成酮体的酶系,但却缺乏利用酮体的酶系。有人认为“酮体是一种代谢垃圾,在体内聚集多了会不堪设想……”
这可大大误会酮体了!酮体和葡萄糖一样,只不过是身体的一种燃料。
在生酮饮食期间,血清葡萄糖和胰岛素水平低下,酮体可以作为一种替代燃料给大脑、心脏以及大多数人体器官供能。相比起葡萄糖,酮体甚至还是心脏的优先燃料。
事实上,完全母乳喂养的新生婴儿在出生后十二个小时内就会进入生酮状态,此时酮体可提供约25%的能量需求。除此之外,足月母乳中10%的脂肪由中链脂肪酸(MCTs)组成,这些脂肪酸会在肝脏中直接被转化成酮体。这也是为什么如今市场上销售的婴儿配方奶粉都含有MCTs和椰子油,因为它们能「模仿母乳中的脂肪」。这表明,我们出生开始,甚至在出生之前,酮体就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除此之外,根据家庭医生和营养与脑科专家威廉·威尔逊博士说的,「我们的祖先大部分时间都是在生酮状态下度过的。如果我们早期的祖先没有进化出利用酮体的能力的话,那么我们人类早就在进化史中被淘汰了!」
总结:酮体是一种人体能量分子,可以给身体几乎所有细胞供应能量,而且没有毒。
参考文献
《Keto Clarity: Your Definitive Guide to the Benefits of a Low-Carb, High-Fat Diet》
Jimmy Moore and Eric Westman MD
(三)酮症酸中毒?
有人说「酮体这东西是有毒的。如果没有碳水帮忙,它若过度堆积,就会使血液变酸,发生酸中毒,甚至让人死亡。」
首先我们要弄清楚许多人经常混淆的两个概念:
概念一:营养性生酮状态(Nutritional ketosis),也被翻译成「酮症」,也就是生酮饮食者所处状态。是指人体在极度饥饿或极少碳水摄入的情况下,肝脏将适量脂肪转化为酮体然后释放入血液的一种状态。这些人血液中的酮体会被胰岛素控制在0.5-8 mmol/L,而且这种情况通常伴随着血糖的降低。
概念二:酮酸中毒(Ketoacidosis)是一种严重的病理性状态,通常是由于身体本身缺少胰岛素(如一型糖尿病),血糖飙升,同时也将大量的脂肪分解,无节制地释放大量酮体到血液中。结果血糖飙升+血酮飙升会导致身体酸碱平衡失调,从而产生致命的威胁。
酮酸中毒的情况非常罕见,因为只要身体内还有少量的胰岛素存在,就会将血糖和血酮水平控制在安全范围内,远低于酮酸中毒的浓度。所以酮酸中毒主要出现在1型糖尿病患者身上,这也是为什么1型糖尿病人需要通过注射外源性胰岛素来控制血糖的原因了。当然,2型糖尿病人在感染、不正确使用胰岛素、严重的胰岛素抵抗、中风、和某些药物作用下也可能会发生酮酸中毒。
由于「ketosis 营养性生酮」和「ketoacidosis 酮酸中毒」这两个概念在名词上的相似性,导致许多医学专业人士对生酮饮食抱有误会。
总结:「营养性生酮」血酮浓度为 0.5-8 mmol/L,血糖浓度低,身体酸碱度正常。「酮酸中毒」血酮浓度 >20 mmol/L,血糖浓度一起飙升,身体严重酸碱失衡,主要出现在1型糖尿病人群。生酮饮食对于大部分人来说不会造成酮酸中毒。相反,许多生酮饮食者拼命想要提高血酮浓度,还只能勉强到达0.5 mmol/L的临界值呢!
参考文献
Paoli A., Rubini A., Volek J. S. & Grimaldi K. A. Beyond weight loss: a review of the therapeutic uses of very-low-carbohydrate (ketogenic) diets. Europe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 67, 789–796 (2013).
(四)缺乏维生素,营养不良?
很多人认为「生酮饮食几乎不吃碳水化合物,尤其是粗粮、水果等,会缺乏维生素和矿物质,导致营养不良」。
事实正好相反。
生酮饮食的主要组成是天然油脂、鱼肉蛋、非淀粉类蔬菜、坚果、浆果……这些食物的营养密度比传统饮食高得多!
合理搭配的生酮饮食不仅不会缺乏维生素和矿物质,反而会比传统饮食的营养价值更高!原因有以下几点:
① 传统饮食中,米饭、面食等精制碳水几乎是纯淀粉,营养密度较低。
② 谷物和豆类中含有的植酸和凝集素会降低人体对矿物质的吸收。
③ 很多脂溶性的维生素(A、D、E、K)都需要足够的脂肪摄入来帮助吸收,而低脂饮食很可能导致这些维生素的缺乏。
④ 维生素C并不只存在水果中!很多低碳水的蔬菜如青椒、西兰花等的维生素C含量比水果更高!
总结:合理搭配的生酮饮食营养价值也许比传统饮食更高,不存在营养不良!
参考文献
1. Ilka M Vasconcelos, José Tadeu A Oliveira, Antinutritional properties of plant lectins, Toxicon, Volume 44, Issue 4, 15 September 2004, Pages 385-403, ISSN 0041-0101
2. Advanced Nutrition: Macronutrients, Micronutrients, and Metabolism (2009). CRC Press, Taylor & Francis Group.
(五)损害大脑功能?
曾听到过这么一句话「我们的大脑每天需要燃烧130克的糖,所以适量吃糖是件好事,而生酮饮食会损害大脑功能。」
传统饮食中,大脑的确主要靠葡萄糖供能。然而,在生酮适应后,大脑可以70%靠酮体供能,剩下的30%则由甘油、氨基酸等通过糖异生作用产生葡萄糖供应能量。
生酮饮食可以让大脑思维更清晰、注意力更集中的感觉。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生酮饮食对很多神经性失调疾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包括:头痛、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脑肿瘤、创伤性脑损伤等。这些疾病的原理虽然相差甚远,但总体来说表明了生酮饮食潜在的大脑神经保护作用。
总结:碳水化合物不是大脑必须营养,相反,大量证据表明降低碳水化合物也许对大脑有益处。
参考来源
Source:
1.X生酮实验室
2.Noh, H. S., Kim, Y. S. and Choi, W. S. (2008), Neuroprotective effects of the ketogenic diet. Epilepsia, 49: 120–123. doi:10.1111/j.1528-1167.2008.01855.x
3.Ruskin, David N., and Susan A. Masino. "The nervous system and metabolic dysregulation: emerging evidence converges on ketogenic diet therapy." The link between brain energy homeostasis and neuronal activity (2012): 55.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