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炎热,有一种关心叫“多喝水”。水是名副其实的“生命之源”:水占人体重量的60%~70%,体温调节、新陈代谢、各种物质吸收、排泄,都离不开水。
民以食为天,食以水为先。可以说,安全健康的饮用水,同食品安全、空气质量一样,是直接关系到国民健康和生活质量的重要民生问题。喝水重“量”更重“质”,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喝水”这个话题,看看喝水到底有哪些误区。
误区一
喝水太快
不少人都习惯在大量运动之后,或者睡醒之后大量喝水。殊不知这样短时间内补充大量的水分,会使体内细胞迅速膨胀,大大加重心脏、肾脏、肝脏等器官的负担。
误区二
喝水仅为解渴
当我们感觉到口渴时,说明身体已经处于一定的缺水状态,而喝水太快太急会无形中把很多空气一起吞咽下去,容易引起打嗝或是腹胀。
因此我们要适时喝水,不要等口渴了再喝,可分多次来喝,一次喝水的量不要太多,在100-200ml即可,对于肠胃虚弱的人,喝水更应该一口一口慢慢喝。
误区三
饮料=饮用水
水和饮料在功能上并不能等同。由于饮料中含有糖和蛋白质,又添加了不少香精和色素,饮用后不易使人产生饥饿感。因此,不但起不到给身体“补水”的作用,还会降低食欲,影响消化和吸收。
误区四
运动后大量喝水
剧烈运动促使身体消耗了大量的热量,身体各器官、系统机能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这时如果大量饮水,势必造成心脏负担过重、肠胃道受到刺激,导致“肚子疼”等。运动补水要注意“少量多饮”和“不要感到口渴才喝水”。运动前要喝够水,运动前两小时,需补充500毫升的白开水。
水是生命之源,但要懂得正确的喝水方法才能很好地促进人体健康,以上谈及的几个喝水误区,希望大家都能避免。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