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林人参果产业以科技创新为引擎,在种苗研发环节破解了品质瓶颈。早期品种“大紫”糖度仅12%,口感粗糙腥味重,市场认可度低。石林县联合云南农业大学、省农科院建立种质资源库,培育出高糖高产新品种“圆果二号”糖度提升至18%,果肉软糯多汁,迅速成为主栽品种(占全县面积95%);同步选育“石优”系列5个新品种,其中经航天育种的株系抗逆性显著增强。这些品种兼具“农户好管养”特性——抗旱抗病性强,田间管理成本降低20%,为产业跃升奠定基因基础。
种苗标准化扩繁:筑牢品质根基
脱毒种苗保障产业健康。依托农科院制定的《人参果脱毒种苗生产技术规程》地方标准,龙头企业建设百亩级育苗基地。路丰合作社每年生产200万株一代脱毒组培苗,扩繁1000万株二代苗,从源头防控病毒病、疫病等顽疾。
“七统一”管理模式。合作社对农户实行统一脱毒苗供给、统一技术规程等全流程管控。统一供给的脱毒苗将病虫害发生率降低35%,化肥农药用量减少25%,确保后续生产标准化。种苗成本下降40%,亩均节约投入500元。
科学管养与精准采收:锁住风味与新鲜
石林县创新集成绿色管护技术,通过量化指标实现精细管理。一是搭架引蔓革命。改变传统匍匐种植模式,推广1.5-1.8米篱架栽培。配合“S形吊蔓”和疏果(每穗留果3-4个),使通风透光率提升50%,亩产从1600公斤跃升至7000公斤,优质果率从60%提高到85%。二是数据驱动的绿色防控。建立全流程检测体系,对土壤、水质、空气实施21项指标监控。物理防治(黄板、防虫网)覆盖10万亩基地,生物农药替代率超80%,保障农残“零检出”。三是七成熟采摘标准。确立糖度14%-18%、果面紫纹显色70%为最佳采收期。路丰合作社配备手持测糖仪,收购时对每批果抽样检测,确保糖度稳定达标,从源头杜绝早采导致的“腥味果”。
智能分级与渠道创新:实现优果优价
一是30余级精准分选体系。合作社引进光电分选设备,按糖度(±0.5度)、重量(5克/档)、外观(麻纹分布、光洁度)等维度将果实细分为30余等级。其中糖度16%以上、单果重120克的“特级果”直供高端商超,售价达普通果3倍。二是全链路溯源增信。2024年启动区块链溯源系统,每颗果赋“数字身份证”,扫码可查种植地块、施肥记录、检测报告。该技术使产品溢价提升30%,复购率增至45%,运输损耗从25%压缩至8%。三是分级产销精准对接。一级果(糖度≥15%)进入北上广精品水果渠道;二级果用于深加工(果脯、果酒)以及外果供应餐饮市场。2023年电商日均发货20万单,高端果占比40%,带动全县产值突破16.75亿元。
经验启示:科技标准双轮驱动品牌跃升
石林经验的核心在于以工业化思维重塑农业价值链。种苗端借力科研院校突破品质瓶颈,生产端依托地方标准实现绿色种植,商品端通过数据分级兑现优质溢价。三大创新点尤其值得借鉴。一是产学研用一体化。科技小院、太空育种等项目让实验室成果直达田间,十年间亩产值从5000元增至超万元;二是全链标准化管控。13项全产业链标准覆盖育种至销售,4.5万亩基地获绿色认证,地理标志品牌价值达15.83亿元;三是数字赋能分级。30余级分选体系匹配多元市场,实现“一颗果子卖十种价钱”,品牌溢价提升184%。
这套体系让石林从“种果谋生”迈向“品牌致富”,为石林县特色农业提供了可复制的“科技+标准”双引擎发展范式。(文/唐丽芬 赵艳)
【责任编辑:成慧玲】
相关知识
助力大健康领域企业提升品牌影响力 京东健康发布“品牌增长计划”
“做优产业链,做强品牌链”释放医药及健康营养产业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做优产业链,做强品牌链”释放医药及健康营养产业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医药工业跃向价值链高端
贯彻健康环保理念,维达集团践行企业社会责任
全力打通服务企业“最后一公里” 助力企业健康发展
河南省酸辣粉产业联盟成立|整合产业生产力 增强品牌竞争力
锚定新质生产力环境企业聚智凝力
铜仁油茶以精深加工贯通全产业链
专业体检行业进入品质发展阶段,龙头企业布局新赛道寻求破局
网址: 四阶贯通质效 品牌跃阶升维 ——企业助力人参果全产业链闭环 https://m.trfsz.com/newsview16700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