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了解药材,就是了解健康!你知道枸杞为什么是滋补养生的佳品吗?

了解药材,就是了解健康!你知道枸杞为什么是滋补养生的佳品吗?

+关注

枸杞,这小小的红色果实,它为什么能够被人们视为滋补养生的佳品?它的营养成分是什么?它是如何帮助人们保持健康、延年益寿的呢?本期《健康到家》节目,邀请到了《健康到家》首席严选官、营养专家陈时英老师,为大家揭秘枸杞和枸杞原浆的故事!

本期专家

图片

陈时英

陈时英吉林医学科技研究院院长

中国营养学会会员、高级营养师

饮食养生理论践行者

《陈氏养生拍打操》创始人

擅长食疗养生、家庭营养、养生拍打操

《健康到家》栏目实地严选官

中国健康管理协会健康科普专业委员会委员

了解食物,了解药材,就是了解健康,多进厨房,就能少跑药房。

01

人生三阶段,营养是关键

养生其实是一件循序渐进的事情,但是大家对养生存在一定的误区,人这一生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健康状态、亚健康状态、疾病状态。

第一个阶段:健康状态。

虽然到了一定的年纪,但是身体各方面机能都不错,处于健康状态。这个时候可以多吃一些五谷杂粮、鱼肉蛋奶、瓜果蔬菜等,多进厨房,少跑药房就是最好的养生。

第二个阶段:亚健康状态。

身体某些脏腑组织器官功能减退,但是还没有在身体上表现出来,这个阶段应该怎么养生呢?可以多吃一些药食同源的产品或者保健食品,不用去医院,也不用动手术,也尽量不吃药,通过调理,让身体脏腑功能重新恢复健康状态。

第三个阶段:疾病状态。

这个阶段想要仅通过五谷杂粮、鱼肉蛋奶、药食同源产品、保健品等来恢复身体健康,已经不可能了。我们需要到专业的医疗机构进行诊断,通过药物、手术等方法,让身体恢复到亚健康状态,再通过一些好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让身体恢复到健康状态。

02

枸杞的历史记载

曾经有专家说过这样一句话:得病之后一定要注意营养,病才能好得快;得病之前更要注意营养,这样才不容易得病,所以营养对于我们的身体健康非常重要。

以枸杞为例,枸杞作为药材,在我们国家有悠久的历史,被视为药食同源的中药材。

《神农本草经》将枸杞列为上品,具有“五内邪气,热中消渴,周痹风湿”等功效。

《本草纲目》也记载了:“枸杞补肾生精,养肝,明目,坚精骨,去疲劳,易颜色,变白,明目安神,令人长寿。”还言其:“补肾、润肺、生精、益气、久服、坚筋骨、轻身不老。”

唐代诗人刘禹锡有诗曰:“上品功能甘露味,还知一勺可延年”,指出了枸杞有延年益寿的作用。宋代苏东坡在《小圃枸杞》一诗中曰:“根茎与花实,收拾无弃物”说枸杞的根茎、花和果实都有很高的药用价值。

03

为什么宁夏的枸杞是公认最好的

宁夏枸杞之所以名甲天下,主要有三点。

一是适宜的气候和土壤。宁夏当地的土壤和气候条件特别适合枸杞生长,宁夏位于北纬37.5°的黄金纬度,这里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日照时间较长,昼夜温差较大,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为枸杞的生长提供了优质的自然环境。

二是独特的混灌方式。利用黄河水与含有多种矿物质的清水河、湖水混合灌溉,其特定的条件,让宁夏枸杞能够获得更多的营养和矿物质。通过混合浇灌的宁夏枸杞色艳、粒大、皮薄、肉厚、籽少、甘甜,品质超群,是唯一一个被载入新中国药典的枸杞品种。

三是优良的枸杞品种。宁夏枸杞以中华枸杞为主,这个品种的枸杞粒大、肉厚、籽少、色红、味甜,药效成分含量居全国之首,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

12月28日早间7:15

晚间23:00

重庆卫视《健康到家》

特邀陈时英吉林医学科技研究院院长

高级营养师 陈时英

带来《实地严选 枸杞原浆》

Thumbplayer Poster Plugin Image

播放

下一个

打开循环播放

00:00

/

00:00

倍速

语言

多音轨

AirPlay

画中画

网页全屏

全屏

视频ID

VID

-

播放流水

Flowid

-

播放内核

Kernel

-

显示器信息

Res

-

帧数

-

缓冲健康度

-

网络活动

net

-

视频分辨率

-

编码

Codec

-

mystery

mystery

-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自腾讯平台创作者,不代表腾讯新闻或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举报

相关知识

枸杞:养生圈的“全能选手”,这些滋补功效你知道吗?
枸杞养生茶:滋补健康每一天
枸杞菜谱:夏日滋补佳品
枸杞配什么治早泄?你知道吗?
枸杞的最佳搭配是什么?5种搭配是“天作之合”,滋补效果会翻倍
枸杞的神奇养生功效,你真的了解吗?
红枣枸杞桂圆茶:美容养颜滋补养生之道
枸杞的最佳拍档:让你爱上养生的味道!
枸杞子的最佳搭配是什么
枸杞健康:了解枸杞的作用,养成健康身体!

网址: 了解药材,就是了解健康!你知道枸杞为什么是滋补养生的佳品吗? https://m.trfsz.com/newsview16701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