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儿科门诊,经常会遇到新手宝妈询问宝宝出生一个多月了还有黄疸,是不是母乳性黄疸,需不需要停母乳,甚至有宝妈非常担心如果是母乳性黄疸,是不是意味着她的宝宝不适合母乳喂养了。2025年8月1日至7日是第34个世界母乳喂养周,今年的宣传主题是:支持母乳喂养,呵护健康未来。下面就跟随潞河医院的儿科医生一起来探讨一个常令宝妈们迷惑的问题—母乳性黄疸,该不该停母乳?
认识母乳性黄疸
母乳性黄疸是一个排他性诊断,需在排除其他病因后方可考虑。包括早发型(母乳喂养相关性黄疸)和晚发型(通常所指的母乳性黄疸)。
早发型母乳性黄疸:出生后一周内发生,常见于母乳喂养不足,导致肠蠕动不足、胎便排出延迟,胆红素在肠肝循环中重吸收增加,血中胆红素浓度升高。常伴有体重明显下降,严重者伴尿量减少甚至脱水。
晚发型母乳性黄疸:目前认为与母乳中某些成分(如孕二醇激素)可能抑制新生儿肝脏葡萄糖醛酸转移酶活性有关,影响胆红素的代谢和排泄,导致浓度升高。纯母乳喂养儿多见,常在生后一周左右出现,甚至持续2-3月才自行消退。
发生母乳性黄疸时如何应对?
核心原则:坚持母乳喂养是基础!
世界卫生组织及儿科专家一致建议:对于确诊的母乳性黄疸,绝大多数情况下应继续母乳喂养!
早发型处理:关键在于改善喂养,孕期学习正确母乳喂养知识,产后确保宝宝有效、频繁吸吮以促进乳汁分泌,解决任何影响喂养效率的问题(如含接姿势、乳房问题)。
晚发型处理:密切观察,定期监测:关注宝宝精神反应、纳奶及二便情况,杜绝盲目停母乳。生长发育良好的宝宝,除外其他原因引起的黄疸,如血清总胆红素值小于15mg/dl,可继续母乳喂养,暂不需特殊干预;遵医嘱随访:按医嘱动态监测胆红素水平,医生会综合评估,是否给予光疗或其他干预措施,绝不是粗暴地终止母乳喂养。
家庭支持至关重要:家人应理解母乳性黄疸的普遍性,避免给母亲施加“停奶”压力,主动分担育儿事务,保障母亲休息和良好情绪,有助于维持泌乳。
寻求专业帮助:若遇到喂养困难(含接不良、疑似奶量不足)、黄疸持续不退或加重、宝宝精神萎靡等情况,务必及时咨询儿科医生或哺乳顾问,获取专业评估与指导。潞河知妈网及孕妇课堂提供丰富的母乳喂养知识资源供学习参考!潞河医院母乳喂养咨询电话:69543901-2061。
母乳性黄疸只是母乳喂养旅程中的一段小插曲。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它不影响宝宝的健康成长,更不应成为放弃母乳喂养的理由。科学认识它,在医生指导下坚持按需哺乳,就是给予宝宝最佳的“退黄方案”和健康保障。让我们共同传播科学知识,消除不必要的焦虑,坚定支持每一位母乳妈妈,为宝宝守护这份珍贵的“黄金营养”,奠定一生健康的基石!
参考文献:《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诊治指南(2025)》
相关知识
母乳性黄疸停乳最少几天有效
怎么样快速退母乳性黄疸
母乳性黄疸光照下去了还会反弹吗
母乳喂养新生儿黄疸高怎么办
不打算母乳什么能替代母乳呢
【婴儿母乳喂养】婴儿母乳喂养时间,婴儿母乳喂养知识,婴儿母乳喂养姿势
母乳喂养的好处 如何进行母乳喂养
母乳喂养的正确方法 宝宝四种情况下不宜母乳喂养
如何预防母乳喂养亦致病
哺乳期患哪些疾病不会影响母乳喂养
网址: 母乳性黄疸该不该停母乳? https://m.trfsz.com/newsview16707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