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健康生活方式有效预防血栓形成

健康生活方式有效预防血栓形成

血栓猛于虎,每年10月13日定为世界血栓日。 2017年6月,《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6》发布,报告称,目前,我国心血管病死亡占城乡居民总死亡原因的首位,农村为45.01%,城市为42.61%,也就是说,每5例死亡中就有2例死于心血管病,高于肿瘤和其他疾病,占居民疾病死亡构成的40%以上,我国心血管病患病率及死亡率处于迅猛上升阶段。

一、血栓与血栓构成

血栓是血流在心血管系统血管内面剥落处或修补处的表面所形成的小块。在可变的流体依赖型(variable flow dependent patterns)中,血栓由不溶性纤维蛋白,沉积的血小板,积聚的白细胞和陷入的红细胞组成。

二、形成过程

1、血栓形成是由一组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多因素变化过程。

2、血栓形成的条件:

心血管内皮细胞损伤

血液流动状态的改变

血液凝固性增加

3、血栓如何形成

首先心血管内皮受损后胶原释放激活内源性凝血,同时受损内皮释放组织因子激活外源性凝血,血小板活化修复血管内皮受损区域(这是一个病理性修复过程)。

受损处血液动力学发生改变,血管收缩、血流减慢甚至形成涡流。这使得血小板于心血管内壁机会增加(因为静脉本身流速和结构问题,所以静脉血栓是动脉血栓的4倍)。如在此情况下血液凝固性增加,如血小板数量增高、凝血因子增多、纤溶系统活性降低则易产生血栓。

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

(一)、生活习惯等环境是主要因素

血栓、血管堵塞和我们的生活方式息息相关

1、餐餐大鱼大肉,血管容易堵导致血管里的胆固醇、脂肪越来越多,容易将血管堵塞。

2、昼夜颠倒.打乱管生物钟

从养生角度来说,晚上11时到凌晨四五点钟,是保证肝脏代谢血流的时间。

熬夜时,心脑血管的生物钟也会被打乱,导致体内过多地分泌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让血管收缩、血液流动缓慢、黏稠度增加。

3、烟量大,血管易“中毒”

吸烟是导致血管发生故障,会给血管留毒,逐渐变得脆弱下。熬夜时吸烟,会使血液的黏稠度比正常时升高8倍以上。

4.运动少,血管垃圾多

运动太少,细胞及各种组织、表皮细胞吸收代谢功能减弱,多余胆固醇、能量脂肪储积,血管脂肪垃圾增多,血管壁增厚,脱落后损伤表皮毛细血管形成血栓,大量血栓在血管狭窄处就容易造成栓塞。

5、高血压、糖尿痛拖累心脑血管

高血压容易引发诸多血管病。高血压患者发生脑梗死的几宰是正常人的4一7倍;而高血糖不仅累及微血管,还会导致大血管病变,血糖高的人,脑卒中的发生率比正常人高2-3倍;坏心情伤血管,精神压力可引起血管内膜收缩,加速血管老化。

6、低温时,没做好保暖措施,人体受冷,全身毛细血管痉挛性收缩,液粘稠度明显上升容易形成血栓。

(二)、先天性抗凝机制缺陷

在静脉造影证明为自发性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中,25%~50%病例存在遗传素质,一种先天性抗凝机制缺陷(如因子Ⅴ抗激活的蛋白C,高半胱氨酸血症,蛋白C缺乏,蛋白S缺乏,抗凝血酶缺乏,纤维蛋白溶解功能不全)存在时,当结合一种血栓形成的刺激(如外科手术,妊娠,服用避孕药,抗磷脂抗体)足以发生静脉血栓栓塞。

早期曾有多部位血栓形成的患者,其发作的频率和严重性较单个血栓形成的要显著增加.

四、血栓与脑血栓、冠心病、静脉曲张等

1、血管因垃圾过多、血管老化收缩、血栓形成容易造成血管堵塞,血管堵塞是一种常见且对人体危害极大的疾病。

如果闭塞发生在心血管或脑血管,则会引发冠心病、心肌梗死或脑出血、脑卒中,导致患者猝死。

如果动脉闭塞发生在腿部,会引发闭塞性脉管炎,患者轻者致残,重者截肢;还有静脉血栓曲张等。

2、血栓脑栓塞和心梗前兆

睡觉时候流口水;突然发生眩晕;肢体经常麻木;血压起伏大;突发性的剧烈头痛;莫名流鼻血;经常打哈;等等

心梗等冠心病发作时常有一种紧缩、沉重、压榨、窒息、烧灼样的感觉,常见部位是胸骨后上中部,疼痛范围为“一片”而不是“一点”。伴有大汗、恶心、呕吐、心律失常、低血压状态等。

有以上现象都要及时到医院诊断,有栓塞要按医嘱治疗。

五、中老年容易形成血栓

1、光滑和完整的血管内皮具有抗栓功能,老年人的血管老化,出现不同程度的动脉粥样硬化和血管内皮损害,导致内皮的促凝作用增强,抗血栓作用减弱,从而促使血栓形成。

2、老年人的血小板聚集及黏附性增高,释放功能增强,对二磷酸苷(ADP)、胶原及肾上腺等聚集诱导剂非常敏感。血小板活化速度随年龄增长而升高。此外,老年人易患动脉粥样硬化,容易激活血小板,被激活的血小板可触发动脉血栓形成。

3、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凝血因子水平增多,抗凝因子水平减少,纤溶活性减低,从而促进高凝状态的发生和发展,易导致心脑等重要脏器产生血栓。

4、老年人的血黏度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增高。血黏度增高会引起全身或局部血流淤滞、缓慢,易形成血栓。

六、合理膳食与血栓病防治

1、血栓病发病的膳食危险因素

总胆固醇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高密度脂蛋白降低;饱和脂肪圈和反式脂肪酸偏多;过量糖类;某些动物性蛋白;膳食纤维不足;长期过量饮酒和烟量大;能量摄入过多导致超重和肥胖;等等。

2、晚睡前和晨起后喝杯白开水,可防止血栓形成。平时养成饮水习惯,每日饮水1000—2000毫升,降低血液粘稠度,对预防血栓很有好处。

3、增加高密度脂蛋白。它不仅沉积在血管壁上,还能促进已沉积在血管壁上C的极低密度脂蛋白溶解,使血流通畅,防止动脉硬化。烤鳗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和高密度脂蛋白,能软化血管。

4、饮食调节可增加高密度脂蛋白。多增加多不饱脂肪酸的鱼类和植物蛋白如黄豆、豆制品比例。限制饮酒和戒烟。

5、多补充维生素C、E、叶酸、烟酸类物质,经常吃些洋葱、大蒜、辣椒、四季豆、菠菜、芹菜、黄瓜、胡萝卜、苹果、葡萄、黑木耳等。

6、足量的膳食纤维,每天确保30克。增加可溶性膳食纤维,如增加谷物、薯类等,笋干富含膳食纤维,对吸收和排解胆固醇甘油三酯、控制血糖有很大作用。

七、运动和锻炼极为重要

正常人皮肤上每平方毫米约有600根毛细血管,平时只开100-200根,多运动能让细胞加大吸收与代谢功能,让更多的毛细血管开放,促进血液微循环,使血液稀薄,粘滞性降低;

多运动还会增强机体各物质营养素的转换代谢功能,也会减少多余能量向脂肪转化,保持事宜体重。

长期不运动或运动量太少,血管内的多余胆固醇、甘油三脂等垃圾会逐渐累积,形成粥样磋化斑块这个“不定时炸弹”,还会影响到毛细血管供血,并且血栓栓塞随时可能被引爆。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相关知识

如何预防血栓的形成
血栓是怎么形成的,日常生活中该怎么预防?
血栓是什么?了解血栓形成原因、危害及预防措施
血栓形成
血栓形成与血栓栓塞
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
血栓形成的原因有哪些
血栓形成?
守护血管健康:血栓的预防与管理
血栓的形成

网址: 健康生活方式有效预防血栓形成 https://m.trfsz.com/newsview1671731.html

所属分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