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国家卫健委从医疗服务供给侧改革入手,提高医疗质量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专业化和精细化水平,同时强调提升医疗技术能力为核心的专科能力建设。那么,国家级/省级医学中心专科能力如何建设?区域医疗中心软实力建设与实践有哪些探索?如何建设地市级区域医疗中心?
9月27日,在第七届中国医院临床专科建设与发展建设论坛分论坛一“多维评价临床专科能力建设”上,汇聚多位行业大咖和专业人士,共同解密临床专科能力建设之道。健康界在此整理了演讲嘉宾的精彩观点,供启迪智慧。
上海市儿童医院院长于广军:国家级/省级医学中心专科能力建设
医院专科发展四大战略:
优势做强战略。强化品牌和专业技术壁垒,像上海华山医院神经外科的专业壁垒是比较强的,因为神经外科不像一般的外科,需要相应的配套设施比较强,所以在上海,华山医院的神经外科几乎一枝独秀,因为它有一定的壁垒和品牌优势。
特色化战略。在服务、技术、成本等方面形成一定的技术特色,像微创技术中心就是特色化的战略;
专一化战略。新华医院和其他三级综合性医院相比,在成人学科方面很难拼过其他医院,就选择功能神经外科中的一个专病,来重点发展,这就是专一化战略。
集群化战略。考虑到学科要交叉,还有优势学科的带动,组合成一个学科群,这是医院专科发展策略方面的四类参考。
台州恩泽医疗中心(集团)主任陈海啸:区域医疗中心的软实力建设和实践
区域医疗中心的综合实力包括硬实力和软实力、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这两者加在一起才是真正的综合实力。
软实力主要有两个对象、四个吸引力和十个要素。两个对象是指内外部客户,吸引力主要是对员工的吸引力、对患者的吸引力、对社会的吸引力和对医疗同行的吸引力。
十个要素包括对员工的四个要素:组织文化、组织管理、科技创新和内部人际关系;对患者的三个维度:医疗服务、医疗质量和医院品牌;对社会和同行医院的构成要素:技术引导力(技术创新力量)、政策影响力、区域综合协调应变力。
宁波市第一医院院长阮列敏:如何建设地市级区域医疗中心
随着医改的持续深入,地市级医院其实是夹缝当中生存。
第一,现在医院不是数量的问题,是质量发展的问题,不仅仅是规模。拿宁波来说,常住人口和超过三个月以上的外地流动人口是八百多万人,市区医院非常集中,基本是四公里一家医院,三甲医院在宁波有8家,其中4家是专科的。
第二,竞争压力大。国家级区域医疗中心,像上海有很多医院直接托管宁波的县级医院,省级医院通过医联体建设,将常见病、慢性病患者下沉到基层,区域、县域医共体都在推进当中,所以大病不出县,省级以上的医院又直接托管到县里,其实地市级医院是夹缝当中生存。另一方面,现在药品零加成,本身行业内部也存在激烈竞争。
第三,医疗行业之外的企业进入大健康产业链当中。比如岷州医院在国内民营医院里面是规模比较大的,现在运行得比较好。另外还有医生集团日趋成熟,一方面会挖走公立医院的医生,另外一方面也会进入到当地医疗市场。所以,地市级医院一定要顺应时代,顺应国家的政策,由被动变为主动。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党委副书记程永忠:国内外医院排行榜比较分析和价值导向
2014年,北京市医管局对市属医院形成了一套评价指标方案。这个方案,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未来国家对所有公立医院进行评价的基本框架,这个框架是从社会评价、内部管理、运行效率和发展实力这四个维度进行评价的。其中在社会评价里面,在质量保证的二级指标中引入了DRG评价的两个指标,一个是入组率,一个是低风险组病例的死亡率,这是未来很重要的趋势。
同时,该评价指标方案也有定性的评价,从医院党建、办院方向、重点任务、平安医院、医院文化五个方面进行评价。每年都会在此基础上有所改进,通过雷达图来展示每一家医院的结果,进行前后对比并有效反馈,应该说导向性非常强。
在论坛对话环节,五位嘉宾就开展医院专科评价的目的和意义、什么样的场景下适用于什么样的评价维度和标准、形成相对统一并且被广泛认可的全国医院专科评价标准难点等问题,展开精彩讨论。
台州恩泽医疗中心(集团)主任陈海啸:
服务好病人总是最基本的,所以“临床专科”不临床,专科就没了。
专科和综合两者之间怎么平衡?像县级医院、地区级医院要建很多的专科,你离开综合医院建专科就很难,另外你有那么多病人吗?国家级的专科呢?我认为国家级的医院应该往专科的方向发展,应该把全国的疑难重病集中起来,因为资源总是往优势的地方转移。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麻醉科主任、麻醉与危重病医学研究所所长姚尚龙:
今天谈专科建设,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核心的专科能力是最重要的。包括原国家卫计委跟科技部联合推出临床医学中心,目的是解决就医发展力不平衡的问题,能够用优势专科带动其他专科的发展。我希望院长更注重专科建设,把一些学科品牌打出来,而专科主任更应该注重学科的内容。
宁波市第一医院院长阮列敏:
一个好的学科带头人,能够带活一个学科。医院最重要的是自身学科建设、内涵提升,不管排行榜怎么排,我们知道自己的长项和短项,就有利于医院院长找差距,像地市级医院的学科怎么向这些标杆学,这是我们要去努力的。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党委副书记夏家红:
无论哪一种排行榜,只要我们正确地用,对医院的临床、教学、科研都有帮助。对临床重点专科来讲,我认为首先强调临床的服务和老百姓的口碑。重点专科建设没有临床作为支撑,我们就不叫临床重点专科,我们可以叫它实验室或者叫临床学科,或者叫医学学科。
上海市儿童医院院长于广军:
专科的临床能力、技术是第一位,第二位是质量的安全、服务、科研,这些维度都应该成为专科评价的考虑维度。但如果我们从社会的角度来考虑,应该要加强质量、安全、服务的权重。
相关知识
临床专科能力如何评估?《国家临床专科能力评估办法(试行)》发布!
【两会】健康领域热点这么多,究竟什么话题同时引起了代表委员和临床专家热议
《国家临床专科能力评估办法(试行)》政策解读
我国临床营养学科研究的发展脉络与学科展望
拔火罐,到底好不好?中医西医竟然吵了起来
泰康仙林鼓楼医院消化内科成功获评省级临床重点专科
临床研究:天津较好的男科医院评价
我院多个专科获市级临床重点专科/会诊中心称号
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国家临床专科能力评估办法(试行)》,附解读
11位中国首席健康科普专家讲养生
网址: 临床专科究竟怎么评价 这群人吵起来了 | 健康界专科会 https://m.trfsz.com/newsview16720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