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300万以下经销商全砍掉!宗馥莉,太狠了!

300万以下经销商全砍掉!宗馥莉,太狠了!

宗馥莉,对经销商太狠了!

盛夏本该是饮料厂商“躺着也出货”的黄金时段,但娃哈哈的热度却没全在货架上,而是出在渠道上。

不少经销商说,宗馥莉上任后,节奏明显快得像上了发条:年销不到300万的先砍,任务普遍上调,很多地方直接“一刀切”。有的经销商还在为上一批费用、返利和冰柜投放结算扯皮,有的则被并入“大商”,结果货款谁付、账谁认,成了新一轮拉扯。外部看热闹,内部都在冒汗。

记者去实体店逛一圈,发现水饮货架上娃哈哈的面孔并不算多,动销也一般。店主们更现实:“同价位的水,农夫走得快;能量饮料东鹏有冲击力;茶饮换包装也不一定好卖。”更尴尬的是,有的地区还出现了断货、货品不齐。对经销商来说,旺季不缺货是良心活,如今反而成了心病。

经销商们的焦虑并不难理解。有人反映,全年目标从明年起要比今年再涨一半;有的地域还叠加“连续两个月不达标就换人”的红线。管理也“颗粒度拉满”:过去是一年一个大盘子,现在是每个品类、每条线都要拆分到月、到周,全部数字化对接。用企业话说叫“精细化”;落在经销商身上,翻译成“压力倍增”。

压力带来的副作用很快显形。辽宁某地仓库里,娃哈哈饮料堆到屋顶,经销商自述库存超过300万,正常周转只要七八十万;江西萍乡一位做了十五年的老经销商,因冰柜投放进度被直接砍掉资格——半个月投完八十多台,在一个强手环伺的城市,说实话很难。

懂饮料江湖的人都知道,冰柜在终端是“地盘”,是看得见的市场权;但冰柜不是“越多越好”,是“投得准不准、产出合不合算”。一味堆投,商家没位置、回报没验证,最后只会变成仓库里的高价摆设。

为什么要清退小经销商?官方没正面回答,但行业内心照不宣:

一是整治串货、价盘乱,二是梳理历史债务和多角账,三是为未来推新、铺大盘让路。把区域交给少数更有能力的大商,物流、陈列、人效都能提上去,这是很多快消的通用剧本。

农夫山泉在关键城市就坚持“大商制+深度分销”,东鹏特饮靠铁军网格打穿县乡,康师傅、可口可乐也反复做过渠道“瘦身”。但重锤落下的同时,风险也跟着来:如果大商治理不过关、现金流吃紧,厂家的控制力可能更弱,一旦出问题就是“大面积掉链子”。

一些具体案例更让人无奈。甘肃酒泉有经销商反馈:自己负责新品,体量天花板摆在那儿,但增长曲线漂亮;结果因为达不到“300万线”被叫停合作,之前按要求买的冰柜无处安放,历史费用还没结清,货物移交给接盘的大商,货款却迟迟不到。厂方一句“走法律程序”,经销商就要自己去报案。

商业世界里,效率固然重要,但流程的体面、关系的基本尊重同样重要。“砍与并”的动作做得太猛,短期能出漂亮的进销存,长期却可能耗损彼此的信任。

把时间线拉长看,娃哈哈这一年半像坐过山车。宗庆后先生去世后,社会情绪带动了一波“野性消费”,许多老产品一度断货,销量快速冲高;但情怀的火终归要落地,热度回落、遗产风波发酵,品牌好感度被削弱,连带让经销商的心气也摇摆。

有人说娃哈哈今年的销售额暴增说明“洗牌有效”,也有人说增长里“虚量不少”。客观讲,两种说法都不全错。渠道整治能提升效率,但销量的持续性更看“产品力+品牌心智”,这恰恰是娃哈哈当前的短板。

娃哈哈产品侧的“老气”不是一天两天了。包装变化不大,爆品谱系老化,新品节奏慢、命中率不高,这是不少零售端的共同感受。

对比之下,竞品在新风味、低糖零糖、功能细分、即饮咖啡这些赛道上打法凶猛,更新快、联名多、触达准。饮料这行,渠道重要,但不是“卖力气”的时代了,是“卖确定性”的时代——确定的好喝、确定的购买场景、确定的周转效率。

回到娃哈哈的“铁腕”,该不该砍?该,但更该的是“怎么砍”。一刀切最省事,却最容易把好经销商和潜力市场一并伤害。

更聪明的做法是分层管理:小体量但增长快的,允许“专项经销”“单品突破”,给出过渡期与成长阶梯;陈列、冰柜、堆码这些“硬KPI”,从“数量导向”改成“产出导向”,以单柜产出、单店周转来考核,不合格再回收;对并入大商的区域,前置解决“尾款、返利、资产处置”的清单,统一公示时间表与责任人,避免人人都对人人有意见,却人人都没结果。

同时,别再把任务简单粗暴地“同比+50%”往下压。旺季未必旺,区域冷热不均,品类生命周期不同,目标要跟真实的“店群画像、动销曲线”绑定;数字化既然上了,就用它干正确的事:按网格定货、按人群定价、按门店定陈列,先把基础动作做扎实,再谈规模扩张。压货冲量做一次很提气,做两次经销商就会学会“消极对抗”,第三次你可能就发现“没有人了”。

产品这头,娃哈哈也不能再拖。老品有品牌资产,但需要“二次定义”:比如AD钙奶是否能推出真正场景化的小支装、家庭装,零糖或低糖的健康子线有没有空间;纯净水可以不打价格战,但要给出差异化的“可信理由”,比如水源故事、包装环保、连带服务;茶饮、咖啡、含乳饮品不是“都做一点”,而是挑两三条能打的主线做厚,做成大单品。新品不是堆口味,而是清晰的“心智锚点”——一句话说清楚你为消费者解决了什么。

营销也要换脑筋。娃哈哈的情怀价值是真金白银,但情怀不是一辈子的护城河。和年轻人沟通,既要懂梗,也要守分寸;联名可以做,但别为了热搜牺牲产品节奏;短视频投放要转化闭环,别只看播放量;私域可以沉淀会员,把“家庭场景、校园场景、办公场景”的复购逻辑跑通。很多时候,一套实在的售后和一个可感知的“品质承诺”,比任何花哨的广告都更有效。

行业里不乏可借鉴的案子。归根到底,强渠道不是“强推”,而是“让大家愿意推”。经销商愿意,是因为钱算得过来、规则讲得清楚、情绪被照顾;消费者愿意,是因为产品好喝、买得到、买得起。

有人问,娃哈哈这波能不能成?如果只看数字,2024年的同比大涨是个漂亮的答卷;但要是把“情绪消费”的水分滤掉,接下来的路更像是一场苦工。砍经销商不是目的,重建秩序才是目的;抢终端不是目的,让终端赚钱才是目的;情怀不是目的,把情怀变成信任和确定性,才是目的。

商业世界没有永恒的答案,只有不断更新的问题。宗庆后留下的是勤勉和良心,是一套把水和饮料做成“国民产品”的方法论;留给新掌门的,是更复杂的市场、更刁的用户和更激烈的对手。快消这门生意,看起来拼的是速度,实则拼的是耐心:耐心地把产品打磨到能反复购买,耐心地把渠道关系经营到彼此信任,耐心地在风口之外,仍然能稳定地赚到合理的钱。

写到这儿,倒想起经销商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好生意,是大家都有钱赚的生意。愿每一个决定,不只是为了下一季的报表,还能对得起货架前犹豫两秒的消费者,对得起仓库里抬箱子的工人,也对得起那一批跟着品牌起起落落的经销商。情怀会散去,但如果把“信任”留住,旺季不旺也不慌,淡季也能过成旺季的心安。

相关知识

娃哈哈宗庆后:三次创业,步履不停
和武则天对比,看出强大女人的手段相似性,宗馥丽或有更强后手
三只松鼠今年底将砍掉300个“瘦身”产品SKU 回归“坚果+果干”
茉莉花茶避坑干货,看看你的买错了吗?
宗氏家族“信托案”管辖权为何在杭州?
69岁王健林暴瘦成“竹竿”,王思聪却潇洒自在豪掷万金找美女
宗氏家族“信托案”管辖权为何在杭州?“烂尾”信托认定面临几大挑战?
盘点娃哈哈爆款产品,以及多元化商业版图!
女子收到12306八百万退款短信
花洛莉亚火了 但这次却是因为“擦边营销”

网址: 300万以下经销商全砍掉!宗馥莉,太狠了! https://m.trfsz.com/newsview1673362.html